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IL-1及IL-6含量变化及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寻找HBV感染相关疾病的炎症活动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56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40例及正常对照40例血清IL-1、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174例血清HBV-DNA。结果 CHB、LC及PHC患者血清IL-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3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和HBV-DNA阴性组IL-1、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者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IL-1、IL-6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其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乙肝相关疾病炎症活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HBV携带者重叠感染麻疹后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细胞因子变化及两者关系。方法23例重叠感染麻疹慢性HBV携带者,27例慢性HBV携带者和27例麻疹患者使用PCR检测HBV—DNA载量,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检测7种细胞因子IFN—r、TNF—α、IL-2,4,5,10及RANTES水平。结果(1)重叠感染组外周血HBV—DNA载量显著低于慢性HBV组垆〈0.05);(2)三组血清IFN—r、TNF—α、IL-4及IL-5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叠感染组IFN—r、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f21.25±7.48VS15.85±4.45、18.25±5.56,58.74±16.42vs25.12±12.72、38.35±10.48)pg/ml(P〈0.05),IL4、IL-5水平则显著低于其余两组(9.52±3.87vs20.82±7.25、15.45±6.94,12.26±5.73VS18.57±6.75、16.25±3.77)pg/ml(P〈0.05),三组血清IL-2、RANTES及IL-10水平无差别(P〉0.05);(3)重叠感染组和慢性HBV组HBV—DNA载量与血清IL-4,IL-5水平均呈正相关,与IFN—r、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麻疹病毒对慢乙肝携带者血清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Th1利细胞应答增强、Th2型细胞应答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3.
孕妇HBV-DNA载量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妇血中HBV-DNA载量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HBV携带者86例孕妇及其新生儿,在分娩前孕妇采静脉血进行HBV DNA检测和乙型肝炎5项检测,新生儿于分娩时采脐血做HBV DNA检测.结果 86例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模式中e抗原阳性率为29.1%,HBV DNA阳性率为48.8%,两者阳性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母婴HBV DNA测定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且随孕妇HBV DNA载量的增高,宫内感染率也相应升高(P<0.05).结论 孕妇血中HBV-DNA载量与宫内感染HB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BV阴性孕妇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机理.方法HBIG组52例,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3次,每次200u;对照组42例,未予用药.采用放射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孕妇28周及分娩前以及新生儿脐血血清HBV标志物含量,并应用PCR法测定新生儿脐血HBvDNA.结果HBIG组孕妇的胎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IG组新生儿脐血抗-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携带HBV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是减少HBV宫内感染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妊娠后期慢性乙肝患者60例,其中30例(观察组)口服LdT至分娩后一个月,30例(对照组)不服用抗病毒药物,观察治疗前后母体HBV-DNA水平变化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入组时至分娩前较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在新生儿1个月龄和6个月龄时随访HBsAg阳性和宫内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后期服用替比夫定可显著阻断慢性乙肝孕妇宫内HBV感染,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且安全性好,对孕妇不良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张世杰  宋晓杰  王利军  裴旭东 《安徽医药》2022,26(10):2086-2089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 A(IgA)肾病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17(IL-17)、白细胞介素 -18(IL-18)表达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 224例 IgA肾病病人,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67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病人 157例作为未感染组。另选取无肾脏疾病的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 67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不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载量病人、乙肝表面抗原( HBeAg)阴性及阳性病人血清 IL-17、IL-18水平,分析血清 IL-17、IL-18对 IgA肾病病人 HBV感染的诊断价值及与 HBV-DNA载量、肝功能[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相关性。结果三组血清 IL-17、IL-18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未感染组 IL-17(12.68±2.13)ng/L、IL-18(360.37±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与其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HBV携带产妇乳汁的传染性。方法:对207例HBV携带产妇,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产妇的乙肝五项及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结果:12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9.6%,82例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2.4%。两组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5);血清HBV-DNA〈106 copies/ml的产妇其产妇乳汁及脐血中HBV-DNA均为阴性。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12.5%、其新生儿脐血阳性率为15.17%,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对于HBsAg阳性的产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HBsAg单阳性的产妇,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  相似文献   

8.
杨翠丽  焦瑞芬  王斯 《河北医药》2009,31(4):431-43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探讨孕期是否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37年4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99例,根据孕期肌内注射HBIG前后母血HBV-DNA含量变化程度分组:HBV—DNA转阴组(5例);HBV—DNA含量下降组(76例)(不合转阴组);HBV—DNA含量升高组(18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孕期肌内注射HBIG后母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2%,2组均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8%,新生儿免疫失败5例。结论孕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是有效的,观察肌内注射HBIG后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即可;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宜注射HBIG预防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药组)和对照组(未用药组),用ELA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用药组7%(3/42)新生儿HBsAg检出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37%(14/38),并且用药组的孕妇用药后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乙肝标志阳性的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某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10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无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的孕妇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IL-8及MMP-9在孕妇血清、羊水中的含量.同时产后取胎膜送病理检查.结果 研究组孕妇血清、羊水中IL-6、IL-8及MMP-9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者孕妇血清、羊水中IL-6、IL-8及MMP-9水平高于非宫内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破膜时间延长,孕妇血清、羊水中IL-6、IL-8及MMP-9的含量增高.结论 IL-6、IL-8及MMP-9联合检测可用于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用药,对确定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孕期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孕期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控制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方面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在产科定期行产检并分娩的HBsAg阳性,同时HBV-DNA也为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共198例,按照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变化情况进行分组:一组为HBV-DNA转阴者;二组为HBV-DNA下降者(不包括转阴组);三组为HBV-DNA升高者。对三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多次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82%(162/198)的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总体出现下降,其中有4.95%(10/198)的孕妇HBV-DNA出现转阴,有18%(36/198)孕妇HBV-DNA含量上升。一组10例与二组152例的新生儿免疫失败率均为0,而三组36例新生儿免疫失败率为2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考孕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前后母血HBV-DNA拷贝数变化情况能够有效预测新生儿免疫失败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闫妙娥  张颖  张华 《中国医药》2013,8(3):387-389
目的通过观察孕妇胎盘组织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的关系,探讨细胞内信号变化与HBV宫内传播分子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自然分娩或剖宫产的慢性乙型肝炎产妇52例,分为HBeAg阳性组(22例)和HBeAg阴性组(25例),5例肝功能正常、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的产妇为正常对照组。均于分娩后迅速无菌收集胎盘组织,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MAPKmRNA水平,并分别定量检测其血清HBV—DNA和HBeAg水平。结果HBeAg阳性组HBV—D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0.5)×10^6拷贝/L比(4.6±2.1)×10^6拷贝/L,P〈0.01]。正常对照组、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的MAPK基因表达分别为0.98、0.70、0.56,3组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MAPK的表达与其持续感染HBV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微量元素钙镁锌铁铜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母、脐血中微量元素钙、镁、锌、铁、铜含量与病情程度的关系以及母、脐血间有无差异。方法用日立76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罗氏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正常晚期妊娠孕妇血清28例、新生儿脐血清31例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及脐血清各62例的钙、镁、锌、铁、铜血清含量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锌、钙、镁含量显著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铁、铜含量显著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度患者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锌、钙、镁含量显著均低于轻度(P<0.01)、血清铁、铜含量显著均高于轻度(P<0.01)。②从正常孕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与脐血血清锌、铜、铁、钙、镁含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孕妇血清锌、铁、钙、镁含量均显著低于脐血清锌、铁、钙、镁含量(P<0.05),孕妇血清铜含量显著高于脐血清铜含量(P<0.01)。结论①血清微量元素锌、钙、镁的减少,铁、铜的升高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②无论孕妇机体在正常状态下还是在病理状态下,都首先保证胎儿对锌、铜、铁、钙、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张晓明 《哈尔滨医药》2012,32(3):175-176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应用拉米夫定对HBV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寻求最佳预防宫内传播的方法。方法拉米夫定组57例孕妇于孕20~26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天至分娩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组66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使用HBIG 200 IU行宫内阻断治疗,2组新生儿出生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随访到婴儿1岁并分别在0、1、7、12月龄时监测其血清HBV DNA、HBsAg和抗-HBs定量变化。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于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t=18.72,P<0.05),转阴率为33.3%,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该组57例新生儿随访至1月龄时HBsAg或HBV DNA均阴性,宫内感染率为0,与HBIG组宫内感染率(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5)。2组婴儿1岁时的血清抗-HBs水平无差异(t=0.71,P>0.05),拉米夫定组HBV慢性感染为0,HBIG组10例宫内感染婴儿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2组孕妇及婴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妊娠中期采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含量,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及产时传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分娩后不同停药时间对妊娠妇女的影响,寻求最佳停药时间。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门诊检查并住院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1,ALT、AST正常的孕妇120例,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妊娠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1,再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分娩后停药,B组30例分娩后4周停药,C组30例分娩后6周停药,对照组D组30例不用药。4组均于孕26~28周和分娩前检测ALT,AST,HBV-M,HBV-DNA定量。A,B,C组停药后(D组为产后)1月、3月、6月检测产妇ALT,AST,HBV-M,HBV-DNA。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立即检测静脉血HBV-M,HBV-DNA定量,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g,乙肝疫苗0,1,6方案接种。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HBV-DNA定量在分娩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检测ALT、AST的总体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停药后1月HBV-DNA定量均回复至治疗前水平,HBsAg均>250 IU.mL?1,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74%(6/89)和31%(9/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用于妊娠晚期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安全有效,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的孕妇分娩后即可停药,停药后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及HBV-DNA定量。  相似文献   

16.
陈露  曹永彤  殷奖悠  金燕萍 《安徽医药》2013,17(12):2061-2062
目的 探讨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探究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从2009年10月到2012年6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产前检查为HBsAg阳性的孕妇中选取110例,其中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为单阳,有55例作为对照组,HBsAg阳性且HBeAg阳性者为双阳,有55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静脉血及产后乳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对比记录两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比较血清HBV-DNA检出情况与乳汁HBV-DNA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量为0,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率高.结论 孕妇产检HBV-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高,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参考是否选择母乳喂养,HBV-DNA载量小于1×106copies·mL-1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血清HBV DNA含量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以指导HBV携带者孕期处理. 方法 选择经产前血清学检测诊断为HBV携带者的产妇145例,在产妇分娩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同时进行母婴血清HBV DNA检测,并将产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分析产妇血清不同HBV DNA浓度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 结果 74例血清HBV DNA<500拷贝/ml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检出HBV DNA阳性者1例(1.4%);30例血清HBV DNA 500~1×10^6拷贝/ml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检出HBV DNA阳性者1例(3.3%);41例HBV DNA>1×10^6拷贝/ml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HBV DNA阳性者3例(7.3%),不同血清HBV DNA浓度的产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妇血清中HBV DNA浓度对胎儿宫内感染率影响不大,孕期抗病毒于预对预防HBV宫内传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杭州六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0~5拷贝/mL的孕妇48例,22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分娩后停药为治疗组,26例孕妇未用药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于孕28周用药前、分娩前及产后1月行肝功能、血清HBV标记物及HBV DNA定量检测。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和乙肝疫苗10μg。结果:治疗组22例新生儿出生时2例HBsAg阳性(〉0.05 IU/mL),且HBV DNA均〈10~3拷贝/mL;对照组26例新生儿出生时10例HBsAg阳性,其中HBV DNA阳性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HBsAg、HBeAg均未转阴,治疗组孕妇HBV DNA水平分娩前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未发现不良反应,产后1月治疗组HBV DNA回到治疗前水平。结论:HBV感染孕妇孕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