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56例血液病患者,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用连续性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结果 红细胞单采术后患者红细胞计数从(6.12±2.19)×1012 L-1降至(4.19±1.68)×1012 L-1,血红蛋白从(203.47±71.47)g/L降至(146.81±80.01)g/L;白细胞单采术后白细胞计数由(147.69±53.88)×109L-1降至(57.29±21.76)×109L-1;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从(671.36±80.74)×109L-1降至(319.47±44.86)×109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可以选择性降低患者体内血细胞的数量,缓解因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翠萍  王胜武  李丽 《中国医药》2012,7(9):1173-1175
目的 研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在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13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肺损伤程度分为4组:无肺损伤组(35例)、轻度肺损伤组(26例)、中度肺损伤组(18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根据治疗结果不同分为3组:治愈组(86例)、3d内死亡组(22例)、3d后死亡组(31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患者又分为3组,重度肺损伤治愈组(8例)、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22例)、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30例).统计分析第1、3、5、7、9天各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中毒后第1天,重度肺损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与无肺损伤组、轻度肺损伤组和中度肺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总数:(9.2 ±3.0)×109/L、(9.6±3.6)×109/L、(10.3±4.7)×109/L比(18.6±7.6)×109/L;中性粒细胞数:(7.1±2.8)×109/L、(7.5±3.7)×109/L、(8.0±3.8)×109/L比(16.1±6.9)×109/L,均P<0.05].3d内死亡组和3d后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毒后第1天:(9.8±3.8)×109/L比(24.0±7.1)×109/L比(16.0±6.2)×109/L,(7.7±3.5)×109/L比(20.9±6.3)×109/L比(13.9±5.7)×109/L;中毒后第3天:(9.6±3.9)×109/L比(22.0±7.2)×109/L比(16.2±6.6)×109/L,(7.5±3.4)×109/L比(19.0±6.4)×109/L比(13.9±5.7)×109/L,均P<0.05].中毒后第3天,重度肺损伤治愈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下降,与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和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7.2)×109/L比(16.4±6.5)×109/L比(9.5±4.7)×109/L;( 19.0±6.4)×109/L比(14.2±5.6)×109/L比(7.8±4.5)×109/L,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程度越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越多;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在3~5d内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且停药后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1 病历资料 徐某,男,46 岁,2011 年3 月于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既往有多次输血史.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2 × 109/L,红细胞(RBC)0.59 × 1012/L,血红蛋白(HGB)19g/L,血细胞比容(HCT)0.06,血小板(PLT)13 × 109/L.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治疗性白细胞单采在高白细胞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对27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性白细胞单采。结果单采后患者白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单采前,急性白血病组由(228.44±116.10)×109/L下降到(167.80±105.38)×109/L;慢性白血病组由(270.52±114.49)×109/L下降到(214.52±94.69)×109/L,两组单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措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血液学变化,探讨其变化的可能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对65例重型肝炎和52例健康人外周血常规参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重型肝炎组白细胞计数(8.13±4.33)×109/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2±1.07)×109/L](P<0.01);血小板、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重型肝炎可引起外周血细胞变化,对重型肝炎进行血细胞参数监测是该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成人静脉血新型血细胞分析仪ADVIA 120的参考范围.方法 收集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在1年内检测健康成人静脉血的结果数据.结果 少部分结果与常用的参考范围差异显著:明显偏高的是男LYMPH%参考上限47.9%、女LYMPH%参考上限48.0%、男PLT(149~353)× 109/L、男PDW(36.9~64.7)%、女PLT(155~369)×109/L和女PDW(31.2~64.9)%;明显偏低的是男NEUT%参考下限40.5%和女NEUT%参考下限41.3%;略偏高的是男性的WBC(4.36~10.53)×109/L、RBC(4.30~5.71)×1012/L和Hb(133~171)g/L.结论 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和检测手段会对参考范围产生较大影响,故应建立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的血细胞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对儿童初发白血病的检出效率.方法 应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结合XE2100系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血常规结果和骨髓穿刺结果,综合分析117例血涂片原幼细胞阳性的儿童初发白血病各项血细胞参数,评价该复检规则对儿童白血病的检出率,并对之进行优选组合.结果 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6条复检规则:血小板计数(Plt)<80×109/L、白细胞计数(WBC)>30.0×109/L、血红蛋白(Hb)<70 g/L、WBC仪器不分类或分类不全、淋巴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可使儿童白血病检出率达99.1%,检出率与原规则1~15条相当.而增加16~23条复检规则,并不能提高儿童白血病的检出率,且不适合于实际应用.结论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复检规则之3~5、10~12条,即可有效筛检儿童初发白血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儿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评价危重症患儿血小板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84例危重症患儿入院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于入院后24h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 危重组血小板计数为(476.0±158.4)× 109/L,明显高于非危 重组的( 235.0±120.6)×109/L(t =4.125,P<0.01);极危重组为(80.0±70.6)×109/L,明显低于非危重组的(235.0±120.6) ×109/L(t=8,16,P<0.01).结论 血小板计数监测是预测危重症患儿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启祥  许海林 《中国药业》2011,20(11):52-53
目的观察沙格司亭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探讨优化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4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普通提升白细胞的药物,治疗组患者使用集落刺集因子类药物沙格司亭,每隔一段时间对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测定白细胞数目,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5 d,10 d,15 d的白细胞数量分别为(3.83±0.76)×109/L,(4.21±0.49)×109/L(,4.54±1.10)×109/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司亭疗效明显,可作为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戴家应  胡汉金  石奇  王俊  方江平 《安徽医药》2011,15(11):1395-1396
目的评价部分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4例采用PSE术治疗的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指标为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询问出血症状,随访时间为5年。结果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术后3 d和2周达到高峰,然后两者逐渐下降,维持相对稳定水平。白细胞计数第五年为(4.54±1.23)×109/L,与术前(2.15±0.67)×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01);PLT计数术后第五年为(78.46±22.04)×109/L,与术前(31.39±13.81)×109/L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安全、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共40例,同时选择我院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患儿各40例。上述患儿分别作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儿共4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4组儿童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细菌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总数分别为(19.6±2.372)mg/L、(15.9±2.1)×109/L。病毒感染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总数分别为(2.532±1.175)mg/L、(7.6±1.8)×109/L;支原体感染肺炎组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总数分别为(7.524±1.019)mg/L、(8.2±1.7)×109/L;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总数分别为(3.296±1.136)mg/L、(6.5±1.3)×109/L;细菌性肺炎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总数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常规联合检测有助于儿童细菌性肺炎诊断,操作简便易行,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白细胞及其分类与出生胎龄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NICU收住的出生48 h以内的早产儿93例,分别于生后24~48 h内进行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绝对计数测定;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如出生胎龄、性别、出生体重.结果 早产儿血白细胞总数绝对计数值在胎龄<32周、32~34周、34~37周分别为(9.31±4.24)×109/L、(8.06±3.47)×109/L、(9.70±4.02)×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在胎龄<32周、32~34周、34~37周分别是(3.84±2.84)×109/L、(3.85±2.66)×109/L、(5.45±3.07)×109/L,随胎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也随出生胎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值随出生胎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血白细胞总数的绝对计数值与出生胎龄无关,近似于足月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随出生胎龄增加而增多;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随胎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对放射作业人员754例血细胞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 以从事X线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放射作业人员754名为接触组,210名某学校教师员工为对照组,用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细胞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接触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3项参数的均值分别为(5.95±1.46)×109L、(2.00±0.62)×109L、(34.11±9.9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接触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检出率为5.8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放射线可能会引起放射作业人员血细胞参数发生某些变化,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防护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为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90例,患儿感染病原类型为:细菌性感染患儿30例,病毒性感染患儿30例,无感染患儿30例。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测,对于临床表现为发热、气促、喘息的患儿采取对症治疗。在患儿入院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降钙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指标,比较三组患儿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水平。结果三组患儿的检测指标分别为: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0.52±0.22)ng/m L、C反应蛋白(28.55±3.22)mg/L、白细胞计数(16.78±2.43)×109/L:病毒感染组降钙素原(0.18±0.06)ng/m L、C反应蛋白(9.45±2.65)mg/L、白细胞计数(10.45±1.34)×109/L:无感染组降钙素原(0.07±0.02)ng/m L、C反应蛋白(5.21±2.10)mg/L、白细胞计数(6.54±2.13)×109/L。三组患儿的检测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的指标,且P<0.05统计差异显著;病毒感染组高于无感染组患儿的指标,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采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可帮助临床医师准确诊断感染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3、IL-35的表达水平,分析IL-33、IL-35间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1例非细菌性感染所致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及8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35、IL-33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细胞培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刺激素组和IL-35刺激组,ELISA法检测其培养上清IL-33浓度.统计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35、IL-33、WBC、N、EOS,并分析IL-35、IL-33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哮喘组血WBC、N及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7.82±2.93)×109/L vs.(6.38±2.14)×109/L;(5.63±1.47)×109/L vs.(4.57±1.22)×109/L;(0.43±0.27)×109/L vs.(0.22±0.15)×109/L;P<0.001].②哮喘组血清IL-3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217.26±52.31)ng/L vs.(105.43±31.64)ng/L],IL-3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6.71±24.29)ng/L vs.(311.62±35.2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IL-35与IL-33水平呈负相关(r=-0.803,P<0.05).③哮喘组经过IL-35刺激IL-33水平与仅细胞刺激素相比更低[(15.08±1.92)ng/L vs.(57.33±15.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35、IL-33均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存在各细胞因子间调节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噪声性听力损失与血白细胞计数的关联性, 以期为职业性噪声性健康损害提供新的人群研究证据。方法 2009年委托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工厂157家, 噪声作业工人14 396名, 结合职业健康检查, 选择其中同时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和纯音听力的噪声作业人员3 508人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 969人, 女539人。同时调查收集其一般信息、职业接触史、听觉系统疾病史等资料。噪声性听力损失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别采用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 与白细胞偏高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的协方差分析结果均提示, 噪声性听力损失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听力正常组[(7.15±0.06)×109/L比(6.91±0.03)×109/L、(6.94±0.07)×109/L比(6.79±0.04)×109/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2、P<0.001, F=5.618、P=0.018);调整性别、年龄、接噪工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后,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早期预测指标。方法比较2009年6月~2010年1月南京地区经RT-PCR确诊的183例普通型和64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参数,分析重型患者的特征。结果重型外周血白细胞绝对数(6.13±4.06)×109/L,较普通型的(4.48±1.44)×109/L明显偏高(P<0.01);而同期淋巴细胞数(1.23±0.76)×109/L,较普通型(1.50±0.59)×109/L明显下降(P<0.01)。结论除已知的重型甲型H1N1流感指征外,淋巴细胞比例和绝对计数下降可作为重型甲型H1N1患者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克罗恩病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0 mg静脉滴注,首次给药后第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6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39×109/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计数138×109/L。第2次给药后25 d患者肢体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紫色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7×109/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计数10×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间断输血,但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美罗培南、氢化可的松、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司坦唑醇、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更昔洛韦等治疗。约2个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2.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2×109/L,红细胞计数2.51×1012/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计数24×109/L。患者出院,继续环孢素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发热,7 d后双上肢、背部散在出现紫红色瘀点。患者再次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5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80×109/L,红细胞计数2.45×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计数56×109/L。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尽管全力救治,但患者终因重度贫血(血红蛋白降至38 g/L)、重症感染、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陈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01-701
目的:探讨分析本地区血细胞各参数与其他地区参数的差异,建立本地区参考范围的可行性。方法:采集3190例我地区健康成年人静脉血,采用sysmex公司生产的xs-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细胞参数,建立各参数的参考范围。结果:本次调查结果为WBC:男为(6.32±1.41)×10^9/L,女为(6.41±1.59)×10^9/L;RBC:男为(5.02±0.44)×10^12/L,女为(4.33±0.36)×10^12/L;PLT:男为(163.06±57.3)×10^9/L,女为(156.69±52.07)×10^9/L;Hb:男为(152.56±14.4)g/L,女为(130.39±9.47)g/L;HCT:男为(0.448±0.087)L/L,女为(0.388±0.034)L/L。与国内其他地区健康成人血细胞各参数相比,本组受试人群的WBC、RBC、Hb、HCT、PLT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成人血细胞参数与其他地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受检者采用末梢采血方法 ,观察组受检者采用静脉血管采血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以及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水平。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WBC水平(5.22±1.13)×109/L、RBC水平(3.28±0.86)×1012/L、Hb水平(96.27±13.28)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7±1.21)×109/L、(3.84±0.88)×1012/L、(102.16±15.2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者的Hct、MCV、MCHC水平分别为(30.27±20.35)%、(83.15±6.58)fl、(317.58±8.45)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38±20.46)%、(93.27±5.73)fl、(322.29±9.15)g/L, PLT水平(230.15±23.56)×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3.27±21.59)×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不同的采血方法 ,能够明显的对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临床医学中需要依照受检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