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蒿菡  周俊 《医药导报》2009,28(6):801-803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628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分离的62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2.10%,革兰阳性菌占24.3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菌为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重视病原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耐药性调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细菌耐药的发生率.方法:利用我院信息中心以及感染科和中心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和药敏情况,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儿科,新生儿科7184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细菌的耐药性.结果:我院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为81.16%,使用率前4位分别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和阿奇霉素.病原学送检率为34.67%,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小儿肠道感染以福氏志贺氏菌感染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一直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目前儿科医生对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比较慎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级别高,病原学送检率低,细菌耐药性高.监控和规范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病原菌的耐药现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1~12月份临床标本中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真菌检出比率较高分别是29.5%、15.5%,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如青霉素、喹喏酮类。结论提高标本监测的准确性、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寻找相应对策、降低细菌耐药性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病原菌的耐药现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09年1-12月临床标本中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真菌检出比率较高,分别是29.5%、15.5%,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如青霉素、喹喏酮类。结论:提高标本监测的准确性、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寻找相应对策、降低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重庆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我院1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与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应用。结果:重庆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以细菌为主。第一位为肺炎链球菌,它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在55.0%左右,5年中有缓慢增加趋势;80.0%左右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儿科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加。我院抗菌药物的选用以二联为主,98.0%以上为静脉用药。结论:重庆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以细菌为主,其耐药性不容忽视,应重视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及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评价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调取我院2012年1~6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利用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最多;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分离细菌以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达54.3%~74.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仍敏感。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但仍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6):1115-1117
目的:分析某医院2016年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度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多重耐药菌检测情况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资料,统计和分析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结果:2016年度该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784株,测出菌株数目排行前五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在痰液标本检出率为最高,其次为尿液标本和分泌物标本;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肿瘤科、重症监护室(ICU)和神经内科;检测出的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美洛培南较为敏感,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为耐药。结论:该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严重,医院应该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控,根据送检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240份检测标本,对标本耐药菌株进行检验和监测细菌耐药性,分析各种检出菌株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检出耐药菌总株数为22株,耐药菌总检出率为9.17%;不同检出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不相同,耐药菌株的总构成比为100%;大部分检出菌株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高达99.12%。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沙门菌所致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主要血清型及耐药性情况,掌握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市某腹泻病监测点感染性腹泻病例分离出的10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并对其对不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性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06株沙门菌鉴定出10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菌株最多;12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4.72%,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61.32%。结论提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最新动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下呼吸道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中常见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地区3家医院2004~2006年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中所分离的非发酵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非发酵菌前4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15种常用抗菌药呈现不同的耐药特点,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除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妥布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44.2%;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性,对多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洛菲不动杆菌耐药率仍较低;嗜麦牙寡养单胞菌除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外,其余均在66.0%以上。结论细菌耐药有一定的地区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本院2009年1~12月份临床标本中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分布以G^+球菌为主,多重耐药菌、真菌检出比率较高分别是29.5%、15.5%,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结论提高标本监测的准确性,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汝玲 《中国药房》2012,(30):2841-2844
目的:分析我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医院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药敏试验卡从临床送检样本中分离鉴定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5年从临床各科送检样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722株和肺炎克雷伯菌872株,二者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持续高水平趋势,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十分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近3年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院内感染与抗菌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住院病人使用的抗菌药物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DDDs数据及同期医院感染病例的送检病原菌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是我院主要抗菌药物,每日每百张床位的DDDs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逐年上升,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细菌耐药性的变异有重要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耐药性调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细菌耐药的发生率。方法:利用我院信息中心以及感染科和中心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和药敏情况,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儿科,新生儿科7184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细菌的耐药性。结果:我院小儿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平均为81.16%,使用率前4位分别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和阿奇霉素。病原学送检率为34.67%,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小儿肠道感染以福氏志贺氏菌感染为主,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一直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目前儿科医生对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比较慎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级别高,病原学送检率低,细菌耐药性高。监控和规范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多重耐药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超  吴志坚  程龙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60-2861
目的:了解不同科室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16 846例临床送检标本培养出的耐药病原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为2 591例,分布在送检的12个临床科室中.其中以分离出的耐药革兰阴性菌占多数,以多种革兰阴性及革兰阳性菌的混合感染为主.结论:医院常见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具有呈多重耐药性特点,因此需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防止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肝衰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致病菌感染谱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慢性肝衰竭并发SBP患者的腹水中分离细菌,采用美国BD公司的Sceptor细菌鉴定仪和法国梅里埃API生化鉴定条进行鉴定,并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2000年判断标准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68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72株(42.86%)、肺炎克雷伯菌24株(14.29%)为主。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为亚胺培南(12.7%),最高为氨苄西林(82.7%)。结论:依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选择抗生素控制SBP感染,不断进行耐药性监测,掌握细菌变迁动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沈妍 《抗感染药学》2019,16(5):764-76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伴泌尿系感染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200例资料,按感染致病菌的不同将其分为多重耐药患者100例(A组)和非多重耐药患者100例为(B组),比较和分析其患者不同疾病因素(糖尿病肾病、留置尿管、泌尿系结石、尿道器械操作、有创操作)菌株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A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生率大于B组(P<0.05);A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对磺胺类、庆大霉素、喹诺酮以及β-内酰胺类药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而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等对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其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方面,B组小于A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患者存在多种耐药问题,治疗期间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及早采用敏感性较强的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探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5~2008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分析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4年来DDDs一直处于第1位,临床用药选择倾向于价格更高、抗菌谱广的2线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列的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3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应引起临床注意。万古霉素对表葡菌和金葡菌的耐药率最低。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多年来居高不下。部分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应多方并举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大多产生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能裂解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抗菌药物的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从而使其丧失抗菌活性,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尤其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以及对氨基糖苷类及所有β-内酰胺类(替卡西彬克拉维酸除外)天然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包菌,是临床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治疗的重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严重;卡他莫拉菌对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天然耐药。治疗产ESBL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医院细菌耐药和抗菌药物使用资料的统计,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给予预警,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检验科获取2013年全年的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分析全院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取全院排名前五的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WHONET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排名前五的细菌耐药率按30%~40%、41%~50%、51%~75%、75%进行抗菌药物预警。结论细菌耐药和抗药物的使用是有相关的,参照药敏试验结果,以细菌耐药监测为依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细菌耐药的产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