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量的研究证明自由基(FR)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对FR的产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FR在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以及心肌缺彬再灌注损伤中FR的消除与临床意义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补体及其抑制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诱发导致心肌损伤的炎症状态。由于在临床上抗氧自由基和中性粒细胞激活治疗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人们又把目光转向其他在临床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更重要的致病因素,如补体、氧化剂和凋亡等。目前,补体系统已被证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实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主要治疗靶点。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已经有几个补体抑制剂从实验室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几年,随着对补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本文主要就补体及其抑制剂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及目前的新发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损伤与修复机制,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新近研究工作发现: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损伤作用,而瘦素预处理却产生显著性的心肌保护作用.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瘦素的作用予以综述,对瘦素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期望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时对细胞结构、功能和代谢等的影响,统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早此现象在动物实验发现,相继在临床中也观察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恢复再灌注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如何减轻再灌注损伤,取得更好的净效应,是人们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三七)比较,探讨滇产鼠尾草复方注射液,即复方褐毛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三七)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替代丹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离体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模型,低灌15 min复灌30 min。实验过程全程记录冠脉流量、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结果滇产褐毛甘西鼠尾草复方注射液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增强再灌注期间的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结论滇产褐毛甘西鼠尾草复方注射液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相似,说明滇产褐毛甘西鼠尾草可在抗心肌再灌注损伤方面替代丹参。  相似文献   

6.
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局部心肌缺血后恢复正常灌注,缺血区的组织损伤反而比单纯缺血时更严重,这种损伤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溶栓治疗等的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导致的细胞损害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加重的现象。迄今为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7.
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证实再灌注会引起心肌超微结构不可逆坏死,并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缺血再灌注可加重心、脑、肾、肝、肺、肠等器官损伤,成为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由基、钙超载、心肌纤维能量代谢障碍、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凋亡等均可能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过程.现就自由基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原缺血心肌恢复血供后发生更为严重的损伤,再灌注损伤减弱了再灌注给机体带来的益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靶向超声分子显像技术中有多种研究,包括超声靶向破坏微泡技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评价与介导靶向治疗,其中携IL-8单克隆抗体的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可明显减轻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引起的损伤,减轻心肌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9.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齐志敏  王倩  张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20-6621
目的:改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以便使其能反复地多次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和确保心肌缺血预处理实验顺利进行。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剪断肋骨同时结扎肋间动脉,不使用扩胸器,直接用结扎线将肋骨残端用力拉向两侧,充分暴露心脏;结扎冠状动脉操作在胸腔内进行。结果:用改进的方法造模成功率100%;用传统的方法造模的成功率为80%。应用此法造模进行反复多次缺血再灌实验的成功率为90%;而用传统的方法造模进行反复多次缺血再灌实验的成功率仅为10%。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此法造模是目前完成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比较好的模型,又是保证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实验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分析钙离子的调节机制及钙超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4-01/2004-01有关钙离子的调节机制及钙超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myocardial ischemia/repemsion iniury,calcium overloa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6-01/2004—04有关钙离子的调节机制及钙超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文献,检索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钙超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钙离子调节机制及钙超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54篇相关文献,其中18篇文章符合要求。 资料综合:①胞内钙离子浓度维持在一定范围时,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当钙离子浓度升高,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细胞结构的损伤、凋亡、死亡和细胞的退行性改变等。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产生、钙超载等因素有关,但钙超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论:调节细胞内钙离子的动态平衡对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信息传递十分重要。钙超载是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可逆损伤的最后通路,但其具体作用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是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文献报道其发生可能与氧自由基、中性粒细胞、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特别是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TNF-α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是近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热点。中药在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其独特的作用。目的: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皮功能改变及参麦注射液的干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1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第二电镜室完成。健康雌性日本大耳白兔21只,体质量1.5~2.5kg;参麦注射液由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010110)。方法:①分组:实验动物随机分3组,每组7只。假手术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40min后放开4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②给药: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于左室支结扎前10min注射1/3量,再灌注时注射2/3量)。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耳缘静脉注射参麦注射液(按1.5mL/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给药时间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③观察指标:于结扎前、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取静脉血4mL,其中2mL分离血清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另2mL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含量。于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检测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内皮素,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①结扎前、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的含量。②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内皮素、丙二醛的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③心肌超微结构。结果:21只日本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显著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②血浆内皮素含量: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明显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③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与内皮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④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再灌注40min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显著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⑤内皮素,丙二醛含量: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心肌缺血再灌注 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明显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⑥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含量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内皮素含量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丙二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时的内皮功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刘玉鹏  王晓丽 《新医学》2009,40(12):824-826
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非造血生物作用逐渐引起关注:研究显示,EPO可减轻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使其有望成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心脏病目前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心肌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是心肌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发病机理。大量研究表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ROS,特别是过氧化氢(H2O2),在介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氧化应激是否诱导细胞凋亡依赖于ROS的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自由基的概念,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致心肌组织损伤,并拟定了抗自由基的防治措施,以期保护心功能,缩小梗塞范围,减少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6.
Na~+-H~+交换抑制剂在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制肌膜Na+ H+ 交换能减少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动物实验显示 ,Na+ H+ 交换抑制剂能减少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时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延缓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限制组织坏死。临床试验显示 ,Na+ H+ 交换抑制剂可减少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 ,改善左室功能不全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以便使其能反复地多次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和确保心肌缺血预处理实验顺利进行。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剪断肋骨同时结扎肋间动脉,不使用扩胸器,直接用结扎线将肋骨残端用力拉向两侧,充分暴露心脏;结扎冠状动脉操作在胸腔内进行。结果:用改进的方法造模成功率100%;用传统的方法造模的成功率为80%。应用此法造模进行反复多次缺血再灌实验的成功率为90%;而用传统的方法造模进行反复多次缺血再灌实验的成功率仅为10%。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此法造模是目前完成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比较好的模型,又是保证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实验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与内源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肌缺血后早期恢复冠脉血流为挽救心肌细胞坏死的根本措施。70年代始冠脉内溶栓、冠脉成形术和搭桥术相继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缺血区血流再通可导致更加严重的损伤,即再灌注损伤。同时,由于冠心病患者多发作于院外,因而实施早期冠脉再通便显得格外困难。如何减轻再灌注损伤,延长心肌缺血后细胞损伤可复期,保护心肌细胞,便成为当今心脏病学家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心脏本身具有内源性自身保护机制,而这种自身保护机制可以延长心肌缺血损伤可复期,挽救濒死心肌。本文重点讨论心肌缺血与内源性保护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9.
Notch1信号通路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的胚胎期和成年期调节细胞的稳态和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发育。Hes1是Notch1信号通路下游关键靶基因,其作为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转录抑制因子,在许多器官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后及时恢复血流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围术期防治的重点。Notch1/Hes1信号通路的异常与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Notch1/Hes1信号通路与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EIP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心电图正常的老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前给药组和再灌注前给药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脉。其余各组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0min。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开胸后及冠脉结扎前1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kg.其余2组分别于缺血前10min及再灌注前10min给予EIPA2rag(2mL)/kg。观察各组于再灌注后10min、2h、24h3个时间点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术后24h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清心肌酶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下降。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EIPA预处理的两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缺血前给药组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较再灌注前给药组更为明显。结论:使用阿米洛利同系物——EIPA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手段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对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EIPA钠氢交换器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