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乳癌的预后。方法 对作者3 所医院20 年间(1970 ~1990 年) 随诊资料完整的35 岁以下青年乳癌197 例和65 岁以上老年乳癌266 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青年和老年乳癌发病率有所上升,其5 年生存率分别为55.3%(109/197)及65.4% (174/266)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原发肿瘤> 5 .0 cm ,临床Ⅲ期,腋淋巴结转移> 5 枚或妊娠、哺乳期者,青年组预后较老年组差( P < 0 .01) 。结论 提高乳癌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综合治疗,对青年乳癌的意义尤为重要。在临床Ⅱ,Ⅲ期青年组,通过综合治疗后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1月85例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164例同期随机选取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资料比较。 结果:观察组8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为45.88%,平均(30.27±2.41)岁,平均病程(11.51±1.5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瘤体积大、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上分化差(均P<0.05),但病理类型的构成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c-erbB-2蛋白表达水平高(均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淋巴结转移数多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青年乳癌59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青年乳癌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雅二医院院1990年1月-1998年12月59例青年女性乳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病人中,乳癌根治术31例,改良根治术25例,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腋窝淋巴结转移者34例(60.8%,34/56)。全组病人3年、5年和7年生存率分别为67.2%,61.0%和57.1%。腋窝淋巴结转移组3年、5年生存率(61.8%和45.5%)明显低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组(86.4%和83.3%);C-erbB-2表达阴性组3,5年生存率(84.6%和82.4%)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54.6%和45.8%)。(均为P<0.05)。结论 青年乳癌多为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为特点;腋窝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C-erbB-2表达是影响青年乳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一般确诊时分期较晚,预后差。目前其治疗上多参照女性乳腺癌。笔者通过对男性乳腺癌的病例的回顾分析,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03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3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就诊时均无远处转移,中位年龄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仅2例(5.7%)患者接受了部分乳腺切除术,其余均接受全乳房切除术或更大范围的手术。18例(51.4%)接受了辅助化疗,4例(11.4%)接受了辅助放疗,17例(48.6%)接受了辅助内分泌治疗。30例(85.7%)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全组均获得随访,5年总生存率83.4%。结论 加强对男性乳腺癌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男性乳腺癌的诊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青年组(≤35岁)和74例对照组(36~69岁)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组pTNM分期、分化程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两组Ⅰ~Ⅱ期患者生存率无差异,Ⅲ期则有显著差异。结论:强调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的同时,也要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取得与对照组生存率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绝经前乳腺癌不同年龄段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571例绝经前乳腺癌病人,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辅助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35岁(44例)、36~40岁(86例)和>40岁(441例)三组,比较组间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以及HER2阳性率在三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BMI>25的比例在≤35岁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35岁组的HER2阳性率为20.45%,显著高于36~40岁组(12.79%)和>40岁组(15.87%)。在外科治疗方面,≤35岁组较多选择保乳手术(22.73%)和前哨淋巴结手术(43.18%);而在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0岁组卵巢功能抑制应用少于其他两组(P<0.001)。结论: 在绝经前乳腺癌病人中,≤35岁组BMI较低,HER2阳性率较高,较多接受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于老年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例65岁以上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的肿瘤降期情况、肿瘤下缘与齿状线距离的变化及治疗期间患者对不良反应耐受情况。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出现梗阻症状及体征且进行性加重而中止新辅助治疗,直接行手术切除,其他33例患者虽出现不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尚能耐受,按既定方案完成新辅助治疗后接受手术。对比治疗前后,22例(64.71%)病人在T分期有明显降期,13例(38.24%)病人在N分期有明显降期,效果明显。治疗前34例病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7.2±2.96)cm,治疗后34例病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10.48±1.6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的病人中,有5例保留了肛门,保肛率达35.71%,20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的病人全部保留肛门。结论新辅助治疗用于老年进展期直肠癌安全可靠,且能有效降低肿瘤临床分期,缩小肿瘤体积,减少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增加手术切除根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病理学相关性。方法 应用端粒酶PCR 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40 例乳癌,31 例乳腺良性病变和9 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活性,同时与硝酸银染色定性检测对比。结果 端粒酶在乳癌、乳腺良性病变、正常乳腺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 % (28/40) ,29 % (9/31) 和0 % (0/9) 。按定量检测其OD值分别为0.603,0.258 和0.03,3 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01) 。端粒酶活性在乳癌中心和癌旁组织分别为0.603 和0.293( P < 0 .001) 。按TNM 分期,Ⅲ期(0.780 ±0.394) 高于Ⅱ期(0.511 ±0.447)( P < 0 .05) 。PR 阴性组(0.786 ±0.447) 高于PR 阳性组(0.501 ±0.393)( P < 0 .05) 。结论 良、恶性乳腺肿瘤端粒酶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乳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端粒酶活性与临床分期和PR 受体相关,提示端粒酶可作为反映乳癌侵袭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辅助下胸部局部晚期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局部晚期胸部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治疗的危险性,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我科行体外循环辅助下肿瘤切除术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1岁(14~43岁)。术前评估均属侵犯心脏、大血管的胸部晚期肿瘤;其中2例行肿瘤完全切除(R0),1例行姑息性切除(R2)。结果无住院死亡。平均CPB时间101min,平均住ICU时间3d,平均住院时间15d;2例术后并发心房颤动、轻度心力衰竭,1例并发肺水肿,均经积极治疗好转出院。术后分别随访14个月、8个月和5个月,生存2例,死亡1例,死于脑转移。结论体外循环技术扩大了局部晚期胸部恶性肿瘤(T4期或Ⅳ期)手术的适应证,在能够接受手术风险的基础上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35岁或35岁以下妇女的乳癌不常见,但并非罕见。发生在妊娠、哺育期的患者,处理特别困难。常常认为这个年龄组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型和预后不同于年龄较大组,故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方针。以往的报导各持己见。本文作者回顾分析了该院35岁或35岁以下妇女的乳癌,目的在于了解年轻人乳癌的特性是否与老年人相同,以及是否应以同样的方式处理。1974~1984年间,作者医院收治了59例35岁以下妇女的乳癌,共中54例可用于总结分析。详细调查了出现的症状及其时间、家族史、初潮年龄和口服避孕药情况。所有病例按 TNM 分期。复习了组织学类型,每一类型的百分比与该院其它所有年龄的乳癌264例进行对比。复习了治疗方法。对随访和生存情况进行了整体和分期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