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调节力逐渐下降的自然现象。 目前老视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多种手术方法用于改善老视眼的调节。其中准分子激光手术成为矫正老视一种重要方法,而且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断进步。本文就老视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以及准分子激光矫正老视的手术方式和切削模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角膜热成形术治疗老视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视是正常人随年龄增加而生理性退化在眼部的表现,一般人40岁后就会出现老视现象,眼调节功能开始衰退,导致近距离用眼视力模糊不清、重影.50岁以后无一不受老视的困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延长工作、生活质量的要求,视光学有关的眼调节机制与老视的理论和矫正手术研究课题,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可以预料随着近视眼矫正手术的成熟发展后,倍受瞩目的屈光手术就是老视眼的矫正术.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矫正老视的方法,并有可能提供个体化的切削以提高老视患者的视觉质量.本文就老视的机制及治疗、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老视的理论进展、手术方式、切削模式及效果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老视是指因年龄增长所致的不可逆性生理性调节减弱,并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的现象。未经恰当矫正的老视是全球人口视力受损的首要因素。近年来,框架眼镜、手术及角膜接触镜等传统矫正方案已不能满足老视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药物治疗老视可能是其新方案。本文中笔者对老视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比较现有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提出未来新药开发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 IOL由传统的球面设计发展为非球面, 散光矫正型、老视矫正型等各种功能性IOL可满足白内障患者的不同视觉需求, 但对偏心和倾斜的容忍度降低。零球差IOL具有良好的位移耐受性, 偏心和倾斜对非球面IOL视觉质量的影响与其球差矫正能力和屈光度大小有关, IOL负球差值越大、屈光度数越高, 其受影响则越大。偏心和倾斜是Toric IOL度数计算误差的来源之一, 会降低其散光矫正能力, 甚至引起新的散光, 产生不可预测的视觉功能结果。由于老视矫正型IOL更为复杂的光学设计、视近与视远光学区域的划分, 使得偏心和倾斜对其光学性能影响更大, 更易产生视觉干扰。(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512-516)  相似文献   

6.
杨丽  兰长骏  廖萱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7):1167-1170

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屈光性手术时代,术后的功能视力和视觉质量备受关注,也推动人工晶状体的材料与设计不断发展完善。传统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初步解决了术后远近距离视力问题,而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型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更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视觉体验。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老视矫正方法的日趋多样化。配戴框架凸透镜是矫正老视最常见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单光(单焦)眼镜及近年出现的双光(双焦)、渐变多焦眼镜及衍射镜片。屈光手术矫正老视可分为角膜屈光性手术、眼内晶状体摘除联合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和巩膜屈光性手术。角膜屈光性手术包括激光角膜手术、角膜层闻植入物手术及传导性角膜成形术。鼎状体摘除联合可调节IOL植入术的IOL可分为单焦和多焦调节型两种,有引起眩光或光晕等视觉症状的情况,疗效需进一步观察。巩膜手术视觉完整性并不理想,且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仍需临床观察。同时monovision(MV)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到老视矫正手术中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老视矫正方法的多样化为不同的需求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老视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人们对视觉质量要求的提高,不损伤远视力的前提下恢复近视力是目前老视矫正手术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此目的,出现了多种手术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有关角膜、晶状体及巩膜等的老视矫正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需求日趋提高。手术后全程可以无需配戴框架眼镜.已成为众多白内障患者术后的首要需求。基于这种需求,植入老视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解决白内障患者的老视问题目前已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老视, 指因年龄增长, 眼的调节能力不足以胜任日常视近需求的一种屈光状态, 不仅影响人类视觉, 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眼健康课题。随着老视研究不断推进, 临床上已经形成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系统, 提升了老视者的视觉质量及生活质感。研究发现, 老视症状的初发期在45~50岁之间, 随着社会高度现代化发展所伴随的近距离阅读强度的增加, 不少人在40岁左右就出现老视现象。而与此同时, 人们对自身社会期望逐渐转向年轻和活力, 对与年龄相关功能性问题易表现出敏感和逃避的态度。由于"老"字在中文中常用于表示"年纪大""晚年"等字义, 并与"无用""负担"等负面词语相关联, 给老视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并影响其临床诊疗。因此, 我们考虑, 拟找出适宜的临床术语, 既符合当前"老视"的科学内涵, 又能避开老视早期者对"老"的避讳感受。现探讨和思考与"老视"重新命名相关的内容, 并诚邀大家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