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明才 《医学信息》2008,21(5):756-758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来势凶猛,量大,病情危急,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手术治疗是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断流、分流和减少,其术式有数十种之多.本文就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南洪明 《医学信息》2008,21(8):1447-1448
门脉高压症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病死率高。传统的手术方法有断流术和分流术,围手术期护理很重要。我院2003年1月-2008年3月行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140例,治疗效果好,现将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护理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门脉系的解剖生理学特点,设计了部分回结肠切除术用以治疗门脉高压症。通过对8只猫的实验观察,表明该术式能有效地降低自由门脉压,缓解门脉压高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脉最大灌注压.本文还将该术式与断流术、分流术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前治疗门脉高压症常用分流术有门腔分流术,脾肾静脉、脾门静脉分流术及肠腔分流术等,其中肠腔分流术,由Regnolds和Clatwarthy五十年代首倡以来,一系列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相继对肠腔分流术疗效进行观察,他们都认为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其减压效果好,脑病并发率及术后死亡率低,故在临床推荐应用,同时,为了解决此术解剖学变异的难题,法国解剖学家Gillot在1964年对肠系膜上静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并首先将该静脉可供吻合的一段命名为外科干,此后,  相似文献   

5.
目前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繁多,诸如各种分流术,断流术,联合性手术(分流加断流术)以及单纯性睥切除术等。其主要目的是处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而对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病变肝硬化无直接治疗作用。因而,各种手术虽然在控制、预防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并不令人满意,其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143例肝硬化患者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资料。结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联合普奈洛尔、抑酸剂、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明显降低早期再出血、食管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发生率;肝功能C级患者再出血率明显高于A级及B级患者;肝硬化有脾切除加断流术史者与无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比较,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可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早期再发率,减少食管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本组326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其中211例采用了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全身静脉用药+局部用药;115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83例,胃癌姑息切除16例,肝硬化门奇断流术12例,分流术2例,胆囊切除、胆道取石术2例。结果 326例病人,19例胃癌中16例死亡,手术死亡2例,其余14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后死亡;3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例门奇断流手术后,1例于3年后再次行了断流术,1例术后并发胃瘘死亡;2例分流术后1例于1年后因肝昏迷死亡;8例肝癌于出院后6~8个月死亡;211例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胃肠道疾病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因其病因复杂,出血程度和部位的不同,其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各异。要按不同的年龄、病情行内科抢救,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果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行血管分流手术和/或贲门血管离断术意见虽尚未统一,但术中行脾切除适应症已明确,手术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广泛血管粘连性的巨脾切除仍相当困难,处理不当合并出血比较凶险。本文就22年以来本院行困难的脾切除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1978年6月至2000年6月,本院普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症486例。男353例;女233例。年龄26岁至67岁,平均年龄46岁。肝功能按照Child分级:A级263例,B级176例,C级479例。分流手术237例,断流术217例,分流加断流术18例,脾切除加冠状血管缝扎术14例,术中  相似文献   

9.
仝太平 《解剖与临床》2010,15(5):354-355,358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26例.结果:与术前相比,手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22例,升高4例.1例围术期死亡;25例术后获得确切止血效果,治愈出院.25例获1~6 a随访,无再出血发生,无肝性脑病发生,无难治性腹水,部分患者术后肝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18例、减轻5例,另2例无变化.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一种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合理、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继发大出血治疗方法.方法 62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手术,其中18例术后继发大出血,对大出血患者通过增加导尿管气囊内容积,快速持续冲洗及二次电切镜下止血治疗.结果 通过持续冲洗保守治疗方法成功止血13例,保守治疗无效后电切镜下止血成功止血5例.18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引流通畅是预防TURP术后出血关键;TURP术后大出血通过保守治疗大多能顺利止血,保守治疗无效应果断电切镜下止血,一般不需开放手术止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对肝硬化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门脉断流术,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4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共计32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之后对其进行临床实践与研究,患者使用门脉断流术对自身疾病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手术后,有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其中有6例患者临床检测为由于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另2例患者则在术后两年左右去世.结论 在临床对肝硬化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门脉断流术的治疗方法有着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应用并大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脏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6年,再出血率为6.1%(6/99)。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在行门体分流术前与术后均有高水平的胰高糖素与胰岛素血症。洒文显示,行门体分流术对于外周血胰岛糖血素确有升高的作用,但并不影响外周血的胰岛素水平;并且提示在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良脾-肾分流术全称为:用髂外静脉搭桥的无需脾胰分离的具有选择性的脾-肾分流术(Modified distal splenorenal shunt, modified,DSRS)。传统DSRS手术操作复杂,需要结扎和分离许多丛胰到脾静脉的分支,这样手术难度较大,并且术后效果不好易复发,因此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改良DSRS不用将脾胰分离,直接用髂外静脉搭桥,手术操作简单,术后选择性分流无复发。作者认为改良DSRS是目前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好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食管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浙江省中医院收治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204例(其中手术治疗193例),病因以血吸虫病肝硬变最多见,其次为肝炎后和门脉性肝硬变。对无上消化道出血史者,采用以脾切除为主的手术。对有出血史者,行周围型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两组效...  相似文献   

16.
混合痔术后大出血可分原发性大出血继发性大出血,原发性大出血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为术中止血不严密或结扎线滑脱所致,继发性大出血一般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脱线期,一般出血量较大,病情凶险,本院从2007年1月-12月手术治疗后并发大出血2例,由外院手术治疗后并发大出血转入我院2例,经妥善治疗全部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脉高压是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1]。但由于各种原因,术后消化道再出血难以避免。我院2000年6月至2009年9月行门奇断流术276例,术后近期(30 d内)再出血18例,占全部病例的6.5%,外院门奇断流术后出血转入我院治疗12例,共30例,现对其原因及处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上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的具体情况,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3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采取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进行治疗,而对于无法止血的患者,则采取改良式B-Lynch缝扎术进行有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保守治疗有4例,止血成功,但患者有长期腹部疼痛症状,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治疗有19例,止血成功,且无死亡病例,患者恢复良好,效果最为明显。结论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情况是十分危险的,必须进行紧急处理,而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操作简单,且可立即控制宫体部的凶猛出血,它不仅能快速止血,还能最大限度保全患者的子宫及其功能,对患者创伤小,止血效果明显,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症状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个集中参数模型对TIPS进行血液动力学分析。首先根据门脉高压的前向血流学说和后向血流学说,计算了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参数,然后计算了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详细分析讨论了这些血液动力学参数随肝硬变梗阻程度的变化,以及TIPS分流道阻力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结果和临床所测参数吻合较好,该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门脉高压症和其它分流术血液动力学机理研究,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杜刚  乔山  杨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1):2004-2006
目的:分析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肝硬化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5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PHT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