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内叶、段胆管的解剖结构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方法 通过研究12例成人肝脏标本的肝内胆管与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设计出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对合的手术入路,并结合治疗5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果 左右肝管均位于肝脏脏面门静脉左右干的前上缘;左内叶、右前叶胆管位于相应门静脉的前内侧。右后叶胆管位于门静脉右前支或右前叶下段支脏面测侧者占66.7%(8/12);位于门静脉右后支脏面深侧或后上缘者占83.3%(10/12)。左外叶胆管位于门静脉矢状部脏面深侧者占91.7%(11/12)。选择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结合的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6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选择经肝的脏面与膈面相结合的手术方式,较易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3.
在45例7-10个月胎儿肝的ABS铸型标本中,发现脐静脉连于门静脉右支伴门静脉分支变异一例,现报道如下:脐静脉连于门静脉右支,脐切迹亦偏右,致使肝左外叶约占整个肝的2/3大小,左内叶极小。门静脉主干在脐静脉的左侧。门静脉左支较短,只有横部,其末端直接发出左外叶上、下段支。门静脉右支为出现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与正常的左支相同,由各部的分支多而细,在角部发出右前叶支和右后叶上段支;右后叶下段支约8小支,发自矢状部和囊部;囊部亦发出4小支至左外叶。左内叶门静脉支纤  相似文献   

4.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常见变异以及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例标本和图像中,右半肝内门静脉均可分为前上和后下两组分支.76%(38150)的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向后分布至肝右静脉后方的部分区域.40%(20/50)的门静脉右后支的起始部向尾侧发出的第一分支分布至肝右静脉前的部分区域.门静脉右前支的分布区域,越过肝中静脉偏向左侧,在15例无门静脉右支主干的标本和图像中尤其明显.肝右前叶无明显横裂存在.门静脉的亚段分型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且无优势分支类型. 结论右半肝可分为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两叶之间为一弯曲的"裂隙".肝右前上叶有一恒定的纵裂存在.肝右静脉不是右叶间裂的准确定位标志,尤其在其上份和下份.肝中静脉不是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尤其在门静脉右支主干缺如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的解剖与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经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重建门静脉、肝静脉三维结构,观察生理状态下的门静脉的解剖与变异。方法:150例病人,导管置入于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后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连续扫描肝脏。三维重建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析门静脉的解剖与变异。结果:150次成像中门静脉变异25例,12例(8.0%)显示门静脉呈三分叉状,10例(6,7%)门静脉先分出右后支,然后上行分为左支和右前支,1例(0.7%)门静脉左支水平段缺如,门静脉右支缺如2例(1.3%),余下125例(83.3%)显示正常左右门静脉分支。结论:门静脉的三维图像重建及类型分析对术前手术方式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CTvirtual endoscopy,CTVE)在精确区分肝门静脉变异类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ortal angiology,CTPA)病例中筛选出MIP、VR显示为肝门静脉主干3分叉的15例病人和右支主干显示为3分叉的17例病人用CTVE分析。重点分析3分叉处的管腔结构,例如肝门静脉主干处,右前支-左支(RAPV-LPV)短共干或者是右前支-右后支(RAPV-RPPV)短共干很容易被误认为主干3分叉。以评价CTVE在分辨短共干与3分叉中的价值,纠正原始方法观察分支的欠缺。结果肝门静脉主干3分叉中60%(9例)经CTVE分析为短RAPV-LPV共干或短RAPV-RPPV共干。17例右支主干3分叉中,35%(6例)为右支主干先分出右后上支,然后分为右后下支和右前支,12%(2例)例为正常解剖(I型变异)。经CTVE分析后,32例病人只有47%(15例)是真正3分叉,阳性率仅为0.47,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由于短共干分支外观上极易与真正3分叉混淆,而CTVE可以真实显示腔内分叉的顺序,从而清晰鉴别3分叉与短共干。此方法可用于肝门静脉解剖的研究,纠正原始方法的不足,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1例53岁男性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因查体发现肝右后叶占位以原发性肝癌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肝右后叶切除术,术后行肝介入治疗2次。3年半后半肿瘤复发,于2004-04-2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再次手术行肝右前叶肿瘤切除,同时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再次入院行肝移植。术中见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闭塞呈实性,术中取出门静脉内栓子做病理检查为机化血栓。手术不能行常规原位肝移植术,采用肝移植的特殊术式-腔门静脉半转位术。30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170d后患者发生反复发作呕血、黑便和失血性休克,以黑便为主,共发生5次出血并住院治疗,14个月后死于肿瘤脑、肺转移。提示施行改良腔门静脉半转位术或扩张的内脏静脉血管搭桥术对预防消化道出血成为一种必要的补救措施。另外,在门静脉高压症切脾和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病率高,早期及时的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为日后肝移植术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肝尾状叶的外科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2例成人肝脏标本上,研究了肝尾状叶的形态,动脉、静脉和肝管的分布特征;尾状叶常有3个突起,即尾状突、乳头突和下腔静脉后突,且变异较大;尾状叶有两个恒定的蒂,其结构排列由浅入深分别是门静脉支、肝动脉支和肝管。尾状叶静脉有2~5支,其中以3支居多,主要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1/3部的左前壁。中结合解剖学研究总结了施行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国人肝段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重新认识,提出一种新的国人肝段划分方法,为影像学和肝外科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使用5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和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研究了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流范围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国人肝段新的划分方法:门静脉右支主干存在时,依肝中静脉所在的正中裂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右半肝被一弯曲的右叶间裂分成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右前上叶依垂直段间裂分为腹侧和背侧段。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被水平亚段间裂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右后下叶依水平段间裂分为上、下两段。肝左静脉主干存在时,依肝左静脉主干所在的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成左后上叶和左前下叶。左前下叶依左段间裂分为内侧和外侧段。水平亚段间裂将左前下叶的内侧段分为上、下两个亚段。依弧形背裂分尾状叶和右前上叶及左前下叶内侧段。结论:国人肝段新的划分法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而且便于肝外科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术式来施行各种肝切除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经皮胆道直接造影,研究肝内胆管的解剖与变异的类型与分布。 方法 经皮胆道造影50例, 用20 ml注射器接体外引流管进行造影,胆管充分显影的状态下,旋转拍摄胆管,观察胆管解剖与变异。 结果 50例成像中胆管变异42.0%(21例)。12.0% (6例)显示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及肝左管呈三分叉状汇合形成肝总管。8.0% (4例) 肝左管先和右前叶肝管汇合,在肝门处与右后叶肝管汇合。20.0% (10例) 肝左管先和右后叶肝管汇合,在肝门处与右前叶肝管汇合。2.0% (1例)多个肝管在肝门处汇合。 结论 胆管解剖与变异的分析对术前手术方式的确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静脉与门静脉的解剖及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的应用。方法:在PUBMED、CNKI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静脉、门静脉的正常解剖与变异及其在TIPS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静脉系统主要由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3支组成,肝左静脉发生变异最多,肝中、右静脉变异相对少见。门静脉在肝门处进入肝脏,以分为左支和右支两主干这一类型居多,其解剖形态因地区、种族等因素而有差异。肝静脉和门静脉呈向后向上与向前向下的空间关系,经典TIPS是从肝右静脉距下腔静脉入口约2cm处向门静脉分叉部或右支内穿刺建立分流道。结论:肝静脉、门静脉的正常解剖与变异及其空间关系对顺利完成TIPS的操作至关重要。熟悉肝静脉、门静脉正常解剖和变异可提高TIPS的成功率,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肝段铸型组装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内有四套管道 ,形成两个系统 ,即Glisson系统 (肝门静脉、肝动脉、肝管 )及肝静脉系统。通过对肝全管道铸型及肝门静脉或肝静脉单一铸型标本的研究发现 ,肝段或肝叶间存在一些明显的裂隙 ,它们是肝段或肝叶相互间的界线 ,是肝外科手术选择切口途径的依据或涉及的位置。以前是将带颜色的塑料片嵌夹在制备好的肝脏铸型标本的裂隙中 ,以示肝叶或肝段的境界[1] ;但此法因未能保留肝外一些具有重要解剖学标志的结构 (如肝镰状韧带、肝圆韧带等 ) ,肝裂层面肝内管道的直径、走行及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显示不够直观 ,因而使其对临床肝胆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256排螺旋CT行上腹部血管造影,描述右半肝门静脉与肝静脉的CT表现、两者解剖关系和肝分段的再定义,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100例受检者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三维重建后右半肝门静脉分支、肝静脉属支的分布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门静脉分布情况:S5段分为4型,A型66%,B型10%,C型8%,D型16%;S6段分为6型,A型56%,B型15%,C型4%,D型17%,E型4%,F型4%;S7段分为3型,A型73%,B型23%,C型4%;S8段分为5型,A型67%,B型3%,C型2%,D型8%,E型20%。肝静脉分布情况: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有45%,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形成共干汇入下腔静脉有55%;36%出现肝右下后静脉,11%肝右静脉细小,由发达的肝中静脉代偿性引流右半肝;15%肝中静脉主干位于门静脉主干分叉处上方,41%肝中静脉位于Rex-Cantlie线右侧。肝静脉与门静脉解剖关系分为4型,以A型最多,占64%,D型最少,占3%。结论 右半肝肝静脉和门静脉解剖形态复杂多样,门静脉主干变异时肝静脉与门静脉空间分布也随之发...  相似文献   

14.
第一肝门的腹腔镜肝脏手术入路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腹腔镜肝脏外科提供第一肝门的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设计。方法:成人尸体肝脏标本30例结合临床手术入路设计,研究肝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管径、汇合形式及分支直径、长度(从分叉至进入肝实质),横沟的长度、门静脉分叉点与肝方叶尖、尾状叶尖的距离。观察肝门静脉左、右支在横沟内与左、右肝动脉及肝左、右管的伴行关系。结果:①肝门静脉在胰颈或胰体之后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1.42±2.85)mm、(7.91±3.06)mm]汇合而成。其汇合类型分为3型;②横沟呈槽状,长度为(4.19±0.36)cm;③肝门静脉左支长为(1.45±0.17)cm,直径为(11.97±1.65)mm;④门静脉右支长为(1.57±0.05)cm,直径为(11.75±0.98)mm。结论:腹腔镜下解剖分离第一肝门是可行的;肝门阻断入路操作简单,效果切实;还可以进行手术区域的肝门管道预处理及肝门静脉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三维成像解剖学特点,为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用Myrian软件对肝、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等进行三维重建,研究其解剖学特点。结果 103例患者中,肝门部门静脉变异率为14. 6%,典型分支型、三叉型、工字型的比例分别为85. 4%、2. 9%、11. 7%。肝门部胆管变异率为10. 7%,可分为右后胆管汇入左肝管、右后胆管汇入肝总管、三支同时汇入肝总管,其比例分别为3. 9%、3. 9%、2. 9%。肝动脉变异率为21. 4%,肝动脉受侵比例为40. 0%,门静脉受侵比例为13. 6%。结论肝门部肝动脉、门静脉及围肝门部胆管变异较多,三维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肝内外血管、扩张胆管的立体解剖情况并真实反映肿瘤的毗邻关系及侵袭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猪活体肝脏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猪活性肝移植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例新鲜成年猪肝大体和管道铸型标本上,观测猪肝分叶,分段,动脉,肝门静脉,胆管和肝静脉的分布和汇注规律。结果:猪肝外观由三大叶组成,即左外叶,叶叶和右后叶,尾状叶与邻叶界限不明显,中叶的中分线是左右半肝的真正分界线,此界面内无重要的管道结构,结论:猪活体肝移植是一个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猪肝移植物应以左半肝为好。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在一具男性成年标本上,发现肝动脉变异。此标本进入肝的动脉有如下各支: 一、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起端的右前壁,向右前上方进入肝十二指肠靭带。动脉先居门静脉后方,继而行于门静脉右侧,再经肝总管后面进入Calot氏三角,至胆囊颈后部先向左右分别发出副肝中动脉和胆囊动脉,然后本干经肝门进入肝右叶。该动脉由起始至分支处的全长65毫米,直径2.5毫米。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98年作腹部标本时发现一例肝总动脉分支的变异。该肝总动脉从腹腔于发出后隔网膜囊向右走行在胃后方,而后在近胃窦部上方从左至右依次发出1支肝左动脉,2支肝右动脉及1支胃十二指肠动脉。从肝左动脉发出1支胃右动脉。两支肝右动脉均行于门静脉前方并与之成锐角。左侧肝右动脉继而行经肝总管的前方进入胆囊三角,在此发出1支胆囊动脉浅支。右侧肝右动脉则经胆总管前方绕过胆囊的后方,在此发出1支胆囊动脉深支后径胆囊管的后方进入肝右叶。此种肝总动脉分支的变异给肝胆外科的手术操作及肝的动脉造影增加了难度。故对临床…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肝段引流静脉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明确生理状态下的肝静脉在各个肝段内的解剖分布,以提高肝移植或肝段切除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方法:100例采用经动脉性肝门静脉CT造影,重建肝门静脉以及肝静脉三维结构。设定以肝右、肝中、肝左静脉为主肝静脉,以肝段之间走行或某一肝段周边存在的粗大肝静脉为副肝静脉,观察各肝段引流静脉的形式。结果:在肝脏第2~8肝段内,发现有7种不同的副肝静脉,其出现率第8段肝静脉为67%,第7段肝静脉为91%,第6、7段肝静脉为73%。第5、8段肝静脉为52%,第4段肝静脉为58%,第3、4段肝静脉为39%,第2段肝静脉为56%。各段内肝静脉的引流方式表现为三种形式。结论:采用经动脉性肝门静脉CT造影,重建肝静脉及肝门静脉来观察肝段引流静脉,这对决定术式及判断预后方面将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肝尾状叶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本文利用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22例、矢状断层标本14例和冠状断层标本5例研究了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肝尾状叶有5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固有肝尾状叶(Spigelian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部分。固有肝尾状叶,在横断面上,14例(63.6%)伸出腔静脉后突,11例(50%)出现孤立乳头突现象;在矢状断面上,4例(28.6%)下端出现分叉。在15例(68.2%)横断层和12例(85.7%)矢状断层标本上,可见肝尾状叶鞘系,主要出现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层面。在断层标本上,可见1~3支尾状叶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份。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分别见于10例(45.5%)横断层、4例(28.6%)矢状断层和l例冠状断层标本上。此外,文内还详细探讨了肝尾状叶在横、矢、冠状断面上的识别、毗邻及其在影像诊断和在肝切除术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