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本院于2008至2010年共收治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56例,其中发生继发性脑梗塞病人45例,对7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塞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塞关系密切。结论年龄、休克、外侧裂池周围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血沉、D-二聚体是颅脑损伤继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对外伤性脑梗塞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救治经验,探讨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切实可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利川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救治的16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硬膜下血肿56例,硬膜外血肿90例,混合性颅内血肿22例。血肿量在40—160ml。按GOS标准恢复良好96例,中度残废12例,重残废8例,无植物生存,死亡52例。恢复良好率57.1%,残疾率11.9%,死亡率31.0%。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发病后应及早去骨瓣减压加颅内血肿清除,同时控制脑水肿,防止肺部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四肢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平战时较常见。1979年以来我院收治股骨干骨折合并重型颅脑损伤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1例为双侧股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有:颅内血肿3例,脑挫伤1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要点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至2012年,重症颌面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病人气管插管28例,气管切开16例,开颅清除颅内血肿25例,开颅减压22例.51例病例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5例行颌间牵引固定术.51例治愈.结论 颌面部骨折合并颅脑伤者应早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早处理颅内损伤,待病情平稳后尽早处理颌面部骨折,尽可能恢复功能性张口及咀嚼,恢复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5.
神经外科     
颅脑外伤:组织化院前钻孔引流在脑疝期颅内血肿救治中的作用;Riluzole对大鼠早期创伤性脑水肿作用的实验研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的评价;原发性脑干损伤41例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76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40例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方法:对我院1989年3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于颅内血肿13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2例,广泛性脑挫裂伤10例,急性弥慢性脑肿胀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原因主要是严重的脑损伤及颅内血肿,各种原因的延误诊治及严重的并发症。因而,在院前、急诊手术室及术后监护病房等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玮  沈宏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4):235-237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生存时间及预后特点.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收治ICU的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生存时间,并比较迟发性颅内血肿组和非迟发性血肿组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组病例总生存率为54.54%,非迟发性血肿组生存率为66.67%.迟发性血肿组为45.16%,非迟发性血肿组平均生存时间为60.17天,迟发血肿组为40.86天,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死亡率比非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要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问题。方法:总结分析483例小儿颅脑损伤。结果:323例药物治疗。160例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损伤清创,凹陷骨折复位,颅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治愈390例,好转63例,死亡30例。死因:颅内血肿脑疝,原发性脑干损伤及颅内感染。结论:小儿颅脑损伤易出现休克,偏瘫及抽搐发生率高,生命体征变化快,应针对上述特点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早解除脑受压,控制高热及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重,存在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若不引起重视,可因严重感染而死亡。本文总结并分析了2003年3月~2005年11月收治的1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实施预防护理的过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8例,其中男87例,女性41例,男女之比为2.1:1。年龄7~63岁,平均36.5岁。入院GCS标准3分15例,3~5分20例,5~8分93例。头颅CT检查:脑挫裂伤合并脑疝78例,硬脑膜外血肿合并脑疝20例,硬脑膜下血肿合并脑疝12例,弥散性轴索损伤1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其中合并胸外伤15例。128例中手术治疗110例…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2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后血压、脑损伤类型、是否并发脑疝、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手术等相关因素与外伤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发外伤性脑梗死者61例,其中年龄、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死关系密切(P〈0.05)。结论年龄、低血压或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并发脑疝、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Long LS  Xin ZC  Wang WM  Zhao ZH  Zhang JZ  Li XL  Jiang CC  Su Q  Wu ZH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1):1022-1025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患者Labbé静脉的损伤机制、对创伤性脑梗死和预后的影响以及Labbé静脉损伤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的16例术中证实合并有Labbé静脉损伤的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术中所见Labbé静脉受损情况、血管处理方式对创伤性脑梗死的影响以及创伤性脑梗死面积大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伴有Labbé静脉损伤的颅脑创伤16例患者中均合并急性硬膜下和(或)颅内血肿,合并颅骨骨折15例.所有病例均行硬膜下和(或)颅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12分5例,6~8分7例,3~5分4例,术前出现脑疝8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瞳孔正常8例.术后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梗死14例.伤后24个月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16例患者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5例.结论 冲击伤及对冲伤是导致Labbé静脉损伤的主要原因.Labbé静脉损伤易导致严重的创伤性脑梗死及影响预后.术中尽可能保护受损的Labbé静脉,切忌轻易电凝切断或闭塞静脉,血管周围充分减压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颅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是抢救颅脑外伤的手术方法,手术切口根据血肿及脑挫伤部位而定。本院从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采用世界著名颅脑伤专家Becker教授介绍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standarlargetraumacraniotomy),治疗单侧急性幕上颅内血肿和脑挫伤。因其一般不受外伤部位限定,临床应用范围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全为外伤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男16例,女8例;年龄20~67岁,平均36岁。硬脑膜外血肿9例,硬脑膜下血肿7例,脑挫伤脑疝5例,脑内血肿3例。外伤位置:…  相似文献   

13.
术中并发非手术区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术中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本院在颅脑损伤急诊术中并发非手术区颅内血肿需再次手术的1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清除血肿联合去大骨瓣减压处理,观察组在清除血肿基础上实施去大骨瓣减压与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与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术后脑梗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 d环池显露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方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小儿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及症状特点。方法 利用X线照片及CT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决定治疗方案。结果可发生乒乓球塌瘪样凹陷骨折。颅内血肿症状出现迟缓,脑疝综合征不典型。一旦脑疝出现,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结论 小儿颅内血肿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成人好。  相似文献   

16.
<正> 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合并症,在颅脑损伤中约占8%,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约占40%~50%,我院自94年5月~98年12月共收治颅脑外伤病人546例,其中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46例,占同期收治颅脑损伤患者的8.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同时合并多处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多发伤,从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共收治此类病人30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212例,女8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8岁,其中12~50岁共148例,占70%。致伤原因:车祸伤153例,坠落伤60例,跌伤42例,砸伤35例,挤压伤4例,爆炸伤6例。颅脑损伤类型:本组均为中、重型损伤。颅内血肿198例,脑挫裂伤3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5例,颅底骨折14例,  相似文献   

18.
腹部闭合性损伤出血、休克同时伴颅脑损伤是严重的多发性创伤,是基层医院救治工作的一个难点.现报告9例诊治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12~76岁,平均36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坠落伤2例,塌压伤1例,斗殴1例,牛攻击伤1例.损伤部位:肝破裂并脑挫裂伤1例,脾破裂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2例,脾破裂并颅底骨折脑震荡2例,脾破裂及左肾挫裂并脑挫裂伤1例,肝破裂并颅内血肿1例,脾破裂并广泛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疝形成1例,肝破裂并颅底骨折脑震荡1例.6例除上述损伤外还伴有其他的轻度损伤.损伤程度:格拉哥昏迷评分(GCS):3~9分,创伤指数17以上6例,21以上3例.  相似文献   

19.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为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有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其它部位发现血肿者.DTICH发病率为1.37%~7.4%,死亡率为25%~55%[1].手术前后患者的意识水平、临床症状的变化和及时的CT复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1例DTICH,占同期颅脑损伤患者的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颅脑损伤58例临床资料。结果 致伤原因多为车祸及跌伤,其中轻型占36%,中型占28%,重型占36%,合并颅内血肿25例。治愈65.5%,残存19%,死亡15.5%。结论 指出损伤范围,是否合并颅内血肿及脑症等对预后有直接影响,严密观察、积极治疗、及时手术、处理合并伤及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