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 1 患者男 ,8岁。曾多次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 ,均自行转复。 1999年 10月 6日患者再次出现心动过速。给予普罗帕酮 70mg静脉推注 (15min内 )。推完后患者突然出现憋气 ,脸色苍白 ,四肢厥冷 ,血压为零 ;心电图示窦性停搏。立即心外按压 ,静推肾上腺素等。约 2min恢复窦性心律。继以 5 %葡萄糖液 2 5 0ml加多巴胺 40mg静点。连续监护 3d ,患者病情无异常变化 ,并于 5d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例 2 患者女 ,48岁。曾多次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均自行转复。 1999年 10月 2 6日再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及各自的副反应。方法:将我院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8例,随机分成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组。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 mg静脉推注(10 min推完),若无效,继续用普罗帕酮140 mg缓慢静脉滴注(30滴/min)。维拉帕米组给予维拉帕米5~10 mg静推。结果: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PSVT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副作用较普罗帕酮高(P<0.05)。结论:治疗PSVT应首选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可作为一线药物,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对比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在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房颤 )的作用。方法 房颤发作在 0 5~ 72小时的患者 ,随机分入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C组。静脉推注毛花甙C 0 4~ 0 6mg或普罗帕酮 70~ 2 10mg ,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 结果 共 70例患者 ,阵发性房颤病程 ( 2 8 2± 4 2 0 )个月。毛花甙C组 3 4例 ,转复成功 15例 ( 4 4 1% ) ;普罗帕酮组 3 6例 ,转复成功 2 8例 ( 77 8% ) ;P <0 0 1。转复成功时间 :毛花甙C组 ( 86 1± 5 3 5 )分钟 ,普罗帕酮组 ( 4 7 6±3 7 7)分钟 ,P =0 0 5 ;未转复成功者的心室率下降情况 :毛花甙C组由 ( 12 4 6± 2 0 3 )次 /min降至( 93 1± 19 2 )次 /min ,普罗帕酮组由 ( 12 4 0± 3 2 1)次 /min降至 ( 118 6± 2 1 0 )次 /min ,P >0 1。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的转复中静脉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毛花甙C ,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毛花甙C短 ,而毛花甙C在减慢心室率方面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静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将 5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 ,分别静脉推注西地兰 0 4mg~ 0 6mg或普罗帕酮 70mg~ 2 10mg ,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变化及药副作用。结果 普罗帕酮组 30例 ,转复成功 2 2例 (73 3% ) ;西地兰组 2 8例 ,转复成功 13例 (46 4 % ) ;P <0 0 1。半小时转复成功率 :普罗帕酮组 4 3 8% ,西地兰 7 8% ;P <0 0 1。转复成功时间 :普罗帕酮组 (47 6± 37 7)分钟 ,西地兰组(86 1± 5 3 5 )分钟。P <0 0 1。结论 在转复阵发性房颤中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 ,普罗帕酮转复成功时间比西地兰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致迟发性心脏副作用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 3例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致迟发性心脏副作用 ,包括窦性停搏 1例 ,血压下降 2例。此提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发生严重副作用有时会较迟 ,可在用药后 2 0~ 40min之间发生 ,即使在较低静脉点滴时也会发生 ,对于有普罗帕酮敏感迹象的病例 ,应尽量避免应用  相似文献   

6.
口服普罗帕酮致窦性静止和房内、房室、室内阻滞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性 ,6 7岁。因心悸就诊 ,体检除频发室性早搏外 ,另无异常发现 (图 1)。给予普罗帕酮 2 0 0mg 6h 1次 (80 0mg/d)口服 ,13d后感胸闷、气憋、头晕 ,由消化科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测 ,发现心电图 (图 2 ) :心律由窦性变为房性 ,心率由治疗前 75次 /min下降至 32次 /min ,P波、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分别由服药前 118、16 7、10 0、380ms延长为 146、198、12 2、5 2 0ms,延长幅度为 18 6~ 36 8ms。图 1 普罗帕酮治疗前心电图  监护中心图 2 用普罗帕酮 13d后心电图  讨论 本例在较长时间服用普罗帕…  相似文献   

7.
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PPN)为常用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但其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亦不容忽视。我们将 1995年 9月~ 2 0 0 0年 8月本院急诊和住院的患者中使用普罗帕酮致严重窦房、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者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 ,6 9岁。心悸 2d ,无胸痛及气急 ,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侧。心电图诊断右位心 ,频发室性早搏 ,窦性心动过缓 ,室内传导阻滞 (QRS 0 .14s) ,左室肥大劳损。使用PPN15 0mg每日 3次 ,1d后出现黑朦、昏厥而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多源性室性逸搏。予异丙肾上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4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A组(74例)给予胺碘酮注射液负荷量15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或心率仍较快者以0.5~1mg/min维持静脉滴注;复律成功后给予胺碘酮片口服维持窦律。B组(70例)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70mg,静推10min注射完毕,观察10min,未恢复窦性心律,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为210mg;复律成功后给予普罗帕酮片口服维持窦律。结果胺碘酮治疗组复律成功率为78.38%,普罗帕酮治疗组复律成功率为51.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12个月后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渐缩小,E、A及E/A渐提高,使E/A倒置得到恢复。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胺碘酮复律后窦律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胺碘酮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洋地黄转复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房颤发作时间大于3周的患被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5例)和洋地黄组(44例),普罗帕酮组先静脉推注普罗帕酮2mg/kg,再以5mg/kg维持24小时,后改口服,每天450mg,治疗4周。洋地黄组先静脉推注毛花甙C0.4mg,然后每6小时静脉推注0.2mg,24小时后改口服地高辛,每日0.25mg。结果:普罗帕酮组22例(48.9%)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组仅3例(6.8%)转复成功。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与末转复相比,房颤持续时间较短(P<0.001),左房内径明显较小(P<0.010)。结论:普罗帕酮可有效地用于慢性房颤的转复,洋地黄转复慢性房颤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6 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均接受冠心病正规治疗 ,其中 35例同时口服胺碘酮片 (胺碘酮组 ) ,34例口服普罗帕酮片 (普罗帕酮组 ) ,疗程 4周。疗程开始及结束时均行 2 4h动态心电图及 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 2 4h室性早搏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 (胺碘酮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分别为 2 70 5± 14 77个vs 6 834± 45 2 8个 ,7.4 2± 3.30次vs 1.2 9± 0 .93次 ;普罗帕酮组则分别为 6 712± 3385个vs 396 2± 1983个 ,8.0 5± 3.37次vs4 .2 2± 2 .5 9次 ,P均 <0 .0 1)。胺碘酮组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组 (P <0 .0 1)。两组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 :胺碘酮对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1.
比较单用静脉注射 (简称静注 )普罗帕酮、食管心房调搏(TEAP)以及二者联用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速 (AVRT)的疗效。我院 1992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经食管电生理确诊的AVRT住院患者 2 10例 ,男 90例、女 12 0例 ,年龄 38.5± 14.0(18~ 6 5 )岁 ,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 3组 ,每组 70例。普罗帕酮组 :男 35例、女 35例 ,年龄 36 .5± 12 .5 (2 0~ 6 5 )岁 ,初始剂量 35mg未转复者 ,逐次增加 35mg静注 ,间隔 15min ,最大累积量为 2 45mg。TEAP组 :男 45例、女 2 5例 ,年龄 40 .4± 13…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5例普罗帕酮严重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详见附表。附表 普罗帕酮引起严重反应5例患者临床资料病例性别年龄(岁)病史用药原因用药剂量及方式用药后不良反应处理及后果1男53高血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150mg,每日3次,口服约2小时后,心悸、气喘,意识丧失、抽搐。血压60.0/37.5mmHg。心电图示窦性停搏、房室交界性逸搏阿托品1mg,静脉注射。症状消失2男75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心悸病情好转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70mg,静脉注射5分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1…  相似文献   

13.
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Meta分析评价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和 (或 )心房扑动及药物、电转复后抑制房颤复发的疗效。应用检索公开发表的相关的英、中文文献建立数据库 ,应用Meta统计分析方法按观察时间、给药途径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静脉转复率 1h为 3 7.0 %( 95 %可信区间3 2 .9%~ 4 1.2 %)、8h为 61.4 %( 4 8.2 %~ 74 .5 %) ;口服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疗效在 2 ,4 ,8h分别达到 4 .0 %( 3 .8%~4 .2 %)、4 7.3 %( 4 3 .8%~ 5 0 .8%)、72 .6%( 62 .8%~ 82 .4 %) ,2 4h为 81.4 %( 5 2 .0 %~ 10 0 %)、4 8h为 76.5 %( 5 4 .1%~ 98.8%)。前 4h静脉用药比口服起效迅速。口服普罗帕酮与安慰剂对比 ,转复房颤的差异在用药后 8h最显著[3 7.7%( 2 9.4 %~ 4 5 .9%) ,P <0 .0 0 1],在 2 4h两者之差减少为 17.3 %( - 5 .0 %~ 3 9.7%) (P =0 .13 )。药物或直流电转复后普罗帕酮长期应用预防复发、维持窦性的疗效 ,在给药后 1个月的病人中为 63 .80 %( 5 8.2 %~ 69.4 %) ,6个月后为 5 4 .70 %( 4 8.0 %~ 61.4 %)。结论 :普罗帕酮能安全有效转复房颤 ,长期应用可预防转复后复发 ,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男性患者 ,47岁。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 2 0年。2 0 0 0年 3月 1 5日因心动过速持续 2h来院。入院心电图 (图1 )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给予普罗帕酮 70mg(加 1 0 %葡萄糖 ) 1 0min缓慢静注 ,用药后心动过速未终止。复查心电图 (图 2 )变为宽QRS心动过速 ,疑为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用利多卡因 1 0 0mg静注 ,无效。考虑宽QRS心动过速可能为AVNRT伴普罗帕酮致非特异性QRS增宽。给维拉帕米 5mg缓慢静注 ,在推注中心动过速终止 ,恢复窦性心律 (图 3)。图 1 患者入院时心动过速发作的心电图图 2…  相似文献   

15.
(1)按主题词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2 )以英文为首的词列在相应英文字母节中 ,居中文主题词之后 ;(3)以其他文字或数字为首的词从其后的中文顺序A胺碘酮 静脉用胺碘酮致严重肝功能损害一例 (李崇剑、周宪梁、张沛等 ) (4 ) :2 5 1 胺碘酮对心室急性起搏阈值的影响 (覃数、雷寒、刘剑等 ) (5 ) :3 0 9BBrugada综合征 应用普罗帕酮激发试验对Brugada综合征七例患者的诊断价值 (李库林、杨兵、单其俊等 ) (6) :3 3 5C长OT综合征  85例中国人长QT综合征先证者的临床特征及有关基因突变研究现状 (李翠兰、张莉、胡大一等 ) (6) :3 2 8超声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盐酸关附甲素对室性早搏 (室早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入选 2 0 0 1年 2月至2 0 0 2年 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室性早搏患者 3 5例 ,按 4∶1的比例 ,随机分为关附甲素组与普罗帕酮组 ,按个体化原则给予负荷量静脉推注后 ,给予持续静脉维持。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5 2 8± 12 5 )岁 ,其中男性 13例 (3 7 1% ) ,女性 2 2例 (62 9% ) ,随机分关附甲素组 2 8例 ,普罗帕酮组 7例。关附甲素的总有效率为 85 7% ,普罗帕酮为 5 7 1%。 2组患者用药前、中、后的血压无明显变化。关附甲素可明显减慢患者心率 ,由用药前的 (79 2± 12 3 )次 min减少至 (69 0± 8 7)次 min(P =0 0 0 2 ) ,这种减慢心率的作用可于停药后 2 4h恢复正常。关附甲素组中 10例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为舌麻。关附甲素及普罗帕酮 2种药物均有使PR间期及QRS时相延长的作用 ,但这种作用在前者更为显著 ,关附甲素对患者的QTc无明显影响 ,而普罗帕酮延长QTc。结论 :盐酸关附甲素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翟文生  赵晓勤 《山东医药》2002,42(16):74-74
我们在 45例 3岁以下小儿腹部及会阴部手术中 ,应用连续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45例患儿的年龄为 2天 3岁 ,体重 2 5 1 8kg。先天性肛门闭锁 5例 ,隐睾 7例 ,先天性巨结肠 6例 ,腹股沟斜疝 1 8例 ,包茎、包皮过长 9例。术前常规禁食 ,麻醉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0 1mg/kg、复方冬眠灵 1mg/kg ,入手术室后先肌注氯胺酮 46mg/kg ,5min左右患儿入睡后行骶管穿刺置管。开放静脉通路后骶管用药 ,单用 1 %利多卡因 6 8mg/kg(含 1 :2 0 0 0 0 0肾上腺素 ) ,术中间断静推氯胺酮维…  相似文献   

18.
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莫雷西嗪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进行较长期预防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较长期随访的方法将 19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年龄 (5 5± 10 )岁 ]随机分成 :普罗帕酮组、莫雷西嗪组和安慰剂组。普罗帕酮和莫雷西嗪的起始治疗剂量均为30 0mg/d ,根据疗效逐渐滴定 ,不超过 90 0mg/d。每组中疗效不佳的患者随机进入另外两组 ,随访期在 3~ 2 4个月。结果  (1)普罗帕酮 1~ 3个月的疗效为 76 7% ,4~ 6个月的疗效为 6 3 3% ,7~ 12个月的疗效为 6 1 7% ,13~ 2 4个月的疗效为 6 0 0 % ;莫雷西嗪在上述各个期间的疗效分别为 4 5 6 %、36 8%、31 5 %、2 9 8%。 (2 )不良反应发生率 ,普罗帕酮为 19 4 % ,莫雷西嗪为 2 1 5 % ;发生与心脏有关的不良反应 ,普罗帕酮为 10 4 % ,莫雷西嗪为 7 7% ,经过 2年多的随访未发现严重的心脏事件。结论 普罗帕酮是疗效较好的比较安全的预防阵发性房颤的药物 ,莫雷西嗪预防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盐酸关附甲素(GFA)和盐酸普罗帕酮在终止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的对比分析,评价盐酸关附甲素对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关附甲素治疗组41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2.10±16.62)岁;盐酸普罗帕酮对照组4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60±16.78)岁。治疗组给予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200mg静脉推注,注射时间5 min。若第一剂无效,可在15 min后给予第二剂,剂量和方法同第一剂。对照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70 mg静脉推注,5~10 min推完,如无效,重复以上剂量,观察30 min,如尚未终止,再用70 mg静推。观察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终止情况,并记录用药前后心电图各间期(P波间期、P-R、QRS、Q-T间期)、旁道逆传恢复时间、旁道逆传不应期、A-H间期、H-V间期以及心率、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盐酸关附甲素(GFA)治疗组有效率87.8%,盐酸普罗帕酮对照组有效率68.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用药后平均转律时间两组分别为(8.16±3.12)和(9.03±4.03)min,组间比效无显著差异(P>0.05)。(3)GFA组和普罗帕酮组均可延长P波间期和P-R间期(P<0.05),而对QRS间期及Q-T间期无影响(P>0.05)。(4)GFA组和普罗帕酮组旁道逆传恢复时间分别为(36.6±9.7)和(19.2±7.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5)两组患者用药后旁道逆传不应期均明显延长(P<0.05)。(6)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影响(P>0.05)。(7)GFA对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终止部位:16.6%阻滞在交界区前传,83.4%阻滞在旁道逆传。(8)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GFA组的不良反应3例(7.3%),1例表现为出冷汗、头晕、乏力,1例出现口、唇、舌发麻,1例出现恶心,经观察30 min后自行好转、消失。普罗帕酮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9.7%),2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头晕、乏力,均未作特殊处理,观察10~30 mm后自行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关附甲素终止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显著疗效,且副作用少,其疗效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20.
莫雷西嗪预防近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随机对照观察莫雷西嗪在预防近期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发作的临床疗效。  方法  10 3例近期起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 (病程≤ 7d) ,入选时未观察到器质性心脏病或有高血压但不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安慰剂组 30例 ,莫雷西嗪组 36例 ,普罗帕酮组 37例 ,口服剂量均为 6 0 0mg·d- 1 。观察 2周 ,对初始药物预防无效患者交叉用药 ,Ⅱ组 11例莫雷西嗪治疗无效者改服普罗帕酮 ;Ⅲ组 2 0例普罗帕酮治疗无效者改服莫雷西嗪。  结果 ① 72h内未出现房颤者 ,莫雷西嗪组 2 4例(6 6 7% ) ,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的 14例 (37 8%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