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适宜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实验室梅毒检测和报告系统。方法用TRUST作为被检测标本的梅毒筛查试验,对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作TPPA确认试验。对TRUST阴性的高危人群,作TPPA复检。结果8637份被检血清,TRUST阳性者428例,阳性率为4.96%(428/8637)。对TRUST检出的428例阳性标本,TPPA确证阳性325例,阳性符合率为75.93%(325/428)。共有22例TRUST阴性的高危人群,进行了TPPA复检,结果均为阴性。结论TRUST筛查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可用TRUST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作TPPA确认试验。对TRUST阴性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作TPPA复检,两试验均阴性者,告知其可四周后复查,以减少梅毒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提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梅毒的筛查率,确保梅毒血清学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ELISA联合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2011年上海浦东新区2 686例监测人群的血清样本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联合检测的血清学阳性样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甄别其生物学假阳性;再从2 397份两种方法均为阴性的样本中,随机抽取1 000份进行TPPA检测,甄别其生物学假阴性。结果 ELISA法相对于TPPA法的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98.4%,两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与TRUST法联合应用后的敏感性接近100%,特异性为98.3%。结论 ELISA与TRUST方法的联合应用,其敏感性接近100%,表明其可用于梅毒筛查;另一方面,两者联合运用的特异性为98.3%,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表明其阳性样本(两法均为阳性的样本除外)还需应用TPPA方法进行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胶体金法(SYP)联合检测在梅毒筛查和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用TRUST法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TRUST对2期梅毒的阳性率较高,为100%,而对1、3期梅毒的阳性率较低,平均为83.96%,胶体金法对各期梅毒的检出率均较高,平均为99.06%,与TP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法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与TP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比TPPA更方便快捷。根据胶体金和TRUST的实验结果,结合症状和病史可初步对梅毒进行诊断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梅毒ELISA法检测阳性献血者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情况。方法:每一样本均先经2种不同厂家ELISA法试剂进行检测,对单试剂或双试剂阳性的标本采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检测阳性结果与TPPA确证结果符合率为80.53%,其中ELISA法双试剂阳性结果 TPPA确证阳性率为77.88%,ELISA法单试剂阳性TPPA确证阳性率分别为0和2.65%,2种ELISA法试剂检测为强阳性(s/co≥5)结果的标本确证阳性率分别为98.67%和100%,反应强度(s/co值)越大,确证阳性率越高。结论:采供血机构对于梅毒ELISA法双试剂阳性献血者可采取永久屏蔽策略,对于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应进行TPPA确证试验后根据确证试验结果再进行献血者回访和处理。对梅毒ELISA法单试剂阳性、TPPA确证阳性结果的献血者可进行屏蔽处理;对于TPPA确证阴性献血者可纳入献血者保留、归队人群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毒逆向筛查程序方案,分析其在实验室诊断及梅毒筛查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同时对2015年1至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各门诊及病房梅毒筛查者23 389份标本进行检测。以TPPA为标准,方法间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通过各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总符合率的比较,分析TP-ELISA作为初筛方法的梅毒逆向筛查程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统计TP-ELISA的S/CO值与TPPA阳性结果的相关性,简化逆向筛查程序。结果 23 389份标本中,TPPA筛查阳性率为3.38%(790份),TP-ELISA、TRUST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63%(849份)、1.89%(443份)。TP-ELISA与TPPA在梅毒筛查时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K=0.954),TRUST与TPPA一致性一般(K=0.693),TP-ELISA的灵敏度为99.1%,大于TRUST的灵敏度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发现,当TP-ELISA的S/CO值≥5.0时,其结果与TPPA结果完全一致;当TP-ELISA的S/CO值分布在1.0~4.99之间时,有66例假阳性;当TP-ELISA的S/CO值≤1.0时,所有样本中存在7例假阴性(6例样本TRUST阳性)。结论 TRUST敏感度较低,单独作为梅毒筛查不利于大量隐性梅毒患者的发现;TP-ELISA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与TPPA一致,其操作简单,可以自动化批量检测,成本低,适用于临床大样本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梅毒孕妇及所产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在先天梅毒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2017年海南省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中的1 152例梅毒孕妇及其所产的1 152例新生儿标本,进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及梅毒螺旋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试验(TP-IgM)检测。结果 1 152例孕妇中TRUST和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908例)和100.00%;1 152例新生儿中TRUST和TPPA的阳性率分别为47.14%(543例)和97.14%(1 119例);新生儿确诊先天梅毒37例(3.21%),TP-IgM阳性有34例,新生儿TRUST滴度大于或等于母亲TRUST滴度的4倍有10例(7例TP-IgM阳性,3例TP-IgM阴性)。结论 TP-IgM检测为先天梅毒诊断的必要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再联合TRUST和TPPA检测可提高诊断先天梅毒的准确率,新生儿梅毒TRUST滴度≥1∶64,可作为先天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方法进行总结比较,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检验方案。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三种方法对274例标本进行检测,其中梅毒患者101例,对照组(非梅毒患者)173例,并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梅毒患者中,TRUST法检出73例,阳性率72.28%,TP-ELISA法检出98例,阳性率97%,TPPA法检出100例,阳性率99%。TPPA法与TP-ELISA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与TPPA法、TP-ELISA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患者应用TRUST和TPPA联合检验,复诊患者用TRUST方法检测以观察治疗效果;而TP-ELISA和TPPA临床意义相当,两者可选其一作为确证实验。  相似文献   

8.
3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3种梅毒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献血者的筛查。方法:用非特异性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献血者进行梅毒筛检,阳性标本用梅毒确证试验(TPPA)法进行确证。结果:TRUST法灵敏度为60%(42/70),假阳性率6.67%(3/45),漏检率40%(28/70);ELISA法灵敏度为98.57%(69/70),假阳性率2.82%(2/71),漏检率为1.43%(1/70)。结论:ELIS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漏检率较低,非常适合用于献血者的梅毒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内不同品牌的TP—ELISA试剂盒对梅毒的检测性能,并探讨性能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上海科华、北京万泰、珠海丽珠3种不同品牌的试剂盒,检测155例梅毒阳性标本和100例梅毒阴性标本,采用McNemarY。检验,以TPPA法为标准,评价这3种试剂盒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期值、阳性预期值和总符合率。然后把丽珠阴性而万泰和科华阳性的标本8例进行系列稀释后重新检测。结果:万泰和科华的结果与TPPA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丽珠结果与TPPA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试剂盒之间敏感度、阴性预期值、总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丽珠试剂盒因方法学的原因导致了在检测过程中能产生钩状效应。结论:科华和万泰的试剂盒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适合献血前或输血前梅毒感染的筛查。丽珠的试剂盒因方法学的缺陷,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度不高,不适合用于献血前或输血前梅毒感染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常用4种梅毒血清学方法,观察各种方法诊断符合率,选择一种适合大批量人群梅毒健康筛查方法。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查梅毒最主要的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甲苯胺红快速反应素实验(TRUST)、梅毒螺旋体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4种方法对健康体检者进行梅毒筛查。结果:RPR与TRUST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与ELISA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是大批量人群梅毒筛查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血清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通过计算机分析选择梅毒螺旋体优势抗原表位,构建了梅毒螺旋体多表位优势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2-TpN47)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HB101进行表达,纯化获得高纯度融合抗原。在此基础上,以纯化抗原包被酶联板,建立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法。利用该方法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同时检测了126例梅毒可疑血清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梅毒螺旋体多表位优势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2-TpN47)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并成功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法及试剂。对126例梅毒可疑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ELISA、TRUST、TPHA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5.40%(95/126)、72.22%(91/126)、70.63%(89/126),其中TRUST有29例,TPHA有6例为可疑阳性。TPHA检测的6例可疑阳性中,有5例ELISA、TRUST均为阳性;而TRUST测出的29例可疑样品中,仅7例ELISA、TPHA阳性。结论 多表位嵌合抗原ELISA试剂在特异性、敏感性与TPHA法相近,但明显优于TRUST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血清梅毒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通过计算机分析选择梅毒螺旋体优势抗原表位,构建了梅毒螺旋体多表位优势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2-TpN47)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HB101进行表达,纯化获得高纯度融合抗原。在此基础上,以纯化抗原包被酶联板,建立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法。利用该方法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同时检测了126例梅毒可疑血清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梅毒螺旋体多表位优势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2-TpN47)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并成功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法及试剂。对126例梅毒可疑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ELISA、TRUST、TPHA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5.40%(95/126)、72.22%(91/126)、70.63%(89/126), 其中TRUST有29例,TPHA有6例为可疑阳性。TPHA检测的6例可疑阳性中,有5例ELISA、TURST均为阳性;而TRUST测出的29例可疑样品中,仅7例ELISA、TPHA阳性。结论:多表位嵌合抗原ELISA试剂在特异性、敏感性与TPHA法相近,但明显优于TRUST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别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检查方法在梅毒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26例梅毒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梅毒的诊断标准[2]:其中Ⅰ期梅毒10例,Ⅱ期梅毒9例,Ⅲ期梅毒4例,潜伏梅毒3例;另选10例经临床确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SLE、肺结核的作为对照组;以及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标本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检查方法同时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各厂家要求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RUST法对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为80.77%(21/26),TPPA法对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为96.15%(25/26),TPPA检测法对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检测法(P0.05)。TPPA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TRUST检查法(P0.05)。且检测Ⅲ期梅毒及潜伏梅毒的阳性率分别均高TRUST检测的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TRUST检测法是临床常用的梅毒确诊试验,但其不适合大量标本的筛查,更适合用于TRUST测定阳性后的确诊试验,建议临床检验医师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检测方法,选择理想的梅毒螺旋体检测试剂作为血液初筛试剂,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用2个不同厂家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检测试剂对4份低值阳性对照(血筛4项标准物质,抗TP含量为6mIU,S/CO在2~4之间)和16份梅毒螺旋抗体酶联免疫吸咐试验(TP-ELISA)双阳样本(S/CO在1~30之间)共20份阳性样本以及80份TP-ELISA阴性的样本共100份做检测,分析2种试剂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结论:2种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检测试剂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联合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临床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LIA进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试验,阳性标本再经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复检。CLIA与TPPA结果不一致者用蛋白印迹法(WB)验证。结果 599例CLIA初筛阳性标本用TPPA法复检阳性568例、阴性31例;TRUST法复检阳性189例、阴性410例。31例TPPA阴性标本经WB试验验证结果为18例阴性、13例阳性。结论 CLIA法联合TPPA法初筛梅毒作为梅毒筛查的流程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梅毒胶体金法在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非政府组织(NGO)工作室等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同时对2011-2013年医院哨点监测性病门诊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对1204例样本进行检测,梅毒胶体金法阳性检出率为20.51%(247/1204),ELISA法为21.01%(253/1204),TPPA法为20.02%(241/1204)。以TPPA为金标准,梅毒胶体金、ELISA的敏感性均为99.59%,特异性分别为99.27%、98.65%。胶体金法与TPPA法和ELISA法经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u分别为135.20、137.71,k=0.98,P0.05),具有极强的一致性。结论梅毒胶体金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简便、迅速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检测对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2例梅毒患者检测了特异性IgM抗体,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在一期梅毒的阳性率为73.3%(11/15),在二期梅毒的阳性率为88.9%(16/18),二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6363,P>0.10).在潜伏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26.1%(6/23),非常显著地低于早期显性梅毒(χ2=17.6189,P<0.005).在一期、二期和潜伏梅毒,RPR和TPPA的阳性率均为100%.入组前2~24个月已经正规抗梅治疗的梅毒16例,其中IgM抗体阳性2例.结论 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一期梅毒并不优于RPR和TPPA.IgM抗体在潜伏梅毒敏感性低,其诊断应依靠RPR和TPPA.目前不推荐单独检测抗梅毒IgM抗体来监测病情和判断疗效.抗苍白螺旋体IgM抗体的临床意义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效果.方法 5家实验室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检测法(CLI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胶试验(TPPA)进行临床标本的双盲检测.以TPPA结果为标准,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共计检测1 525例血清样品,其中TPPA确证阳性308例,阳性率为20.2%.以TPPA作参照,发光法敏感性为100%(308/308),特异性为99.3%(1 208/1 217),阳性结果预测值(PPV)为97.2%(308/317),阴性结果预测值(NPV)为100%(1 208/1 208);5种ELISA试剂总体敏感性为98.1%(302/308),特异性为97.9%(1 192/1 217),PPV为92.4%(302/327),NPV为99.5%(1 192/1 198).结论 CLIA法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梅毒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患者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和内科介入治疗中需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两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入住我院的25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首先用TPPA初检,初检阳性者采用RPR复检。随机收集同时期TPPA阴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在255例TPPA试验阳性患者中,RPR试验复检阳性84例(32.9%),阴性171例(67.1%),其中男性RPR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X2=5.762,P0.05),不同年龄组人群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6.854,P0.05),但65岁以上患者RPR复检阳性率显著升高(X2=8.607,P0.01)。TPPA阳性患者中,主动脉相关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392,P0.01),其中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瓣疾病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435,P0.05,X2=5.162,P0.05)。此外,TPPA阳性患者的心力衰竭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04,P0.05)。而各类疾病RPR阳性与RPR阴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多为中老年患者。65岁以上患者RPR复检阳性率显著升高。而TPPA阳性患者中,主动脉疾病及心力衰竭患病率显著升高,提示有可能为梅毒所致。临床医生在做有创诊疗时,应作好生物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7年广东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总体情况,分析影响检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方法制备并发放梅毒血清样本,各性病实验室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分别做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和定量试验,统计分析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结果2007年,共计186家性病实验室参与了非梅毒螺旋体定性(930份)和定量(930份)样本的检测,其中104家实验室同时进行了梅毒螺旋体定性(520份)和定量(520份)样本的检测,共计2900份样本中,符合的2650份,全省总体符合率为91.4%。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性试验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4.7%和95.4%,两者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只有6.3%和3.8%、7.4%和0.5%。非梅毒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定量试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2.7%和91.2%,总体几何标准差分别为2.29和2.57。结论全省性病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总体检测能力较好,但仍需加强室内质控,促进梅毒血清学检测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