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的冠心患者1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系统护理干预组,每组各80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组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临界值(50分和41分).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护理干预组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护理干预后,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对CHD患者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唐山市劳教所新收教的劳教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以及干预前后劳教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为今后对该人群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和行为干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新入监的914名劳教人员进行了HIV检测,并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情况的基线调查,艾滋病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干预,6个月后再进行1次相同内容的干预调查。结果914名劳教人员中,共检出HIV阳性者5例,阳性检出率为0.55%。该人群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加强劳教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干预措施,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危险行为,为降低该人群艾滋病的传播风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小组心理干预模式及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心理支持小组,探讨小组式心理干预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山西省夏县某感染者集中的村,自愿参加小组心理辅导和干预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13人,组成1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6次、每次2-3小时的小组心理干预辅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医学应对量表MCMQ、社会支持量表SSS及自我评价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小组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在应对问题的方式和寻求社会支持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 小组心理干预对改善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心理问题,提高其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改善应对策略有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对双相抑郁缓解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双相抑郁缓解期住院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科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实验组患者正性情绪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有助于改善双相抑郁缓解期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68名PD患者家属进行为其4 w的心理行为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将干预后的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 w干预后,PD患者家属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偏执指标,以及SDS 、SAS得分和社会支持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PD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综合干预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00例心脑血管患者(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0例)住院3 d内和不同方法治疗后3个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测评.结果 300例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入院时抑郁发生率为65%,焦虑发生率为26%,92.9%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76.5%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焦虑抑郁状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降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A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住院老年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2 w的心理干预后,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明显好转,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情感障碍情况及其人格分型。方法:随机选择AMI患者63例(心梗组)及患者健康家属63例(健康对照组),对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简式量表(EPQ-RSC)评分,评价其情感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人格分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梗组SAS[(32.91±4.08)分比(59.71±13.81)分]及抑郁严重度[SDS总分/80,(0.42±0.06)分比(0.47±0.09)分]评分明显升高(P均0.01);AMI患者人格分型中胆汁质型比例(15.87%比68.25%)明显增加,抑郁质型(20.64%比3.18%)和黏液质型(34.92%比1.59%)比例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易伴发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人格分型中以胆汁质最多见。重视精神因素和人格分型的影响,对情感障碍进行干预,对胆汁质人群定期检查,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HDCP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干预、心理护理干预、药物治疗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等。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充满信心比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充满信心比例及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不良情绪发生率、SAS评分及SDS评分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充满信心比例、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HDCP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信心、总有效率及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且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186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护理能减轻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应对手术耐受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从该院于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甲乙组。给予乙组患者常规内科护理,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甲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负面心理,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精神、心理因素在FD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加强了解FD患者的心理状况,以更好的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负面情绪和改善睡眠质量.目的观察八周简易正念减压训练对老年FD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方法选取2017-03/2019-06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就诊的老年F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周简易正念减压训练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变化、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变化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明显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5),入睡时间明显缩短(P<0.05),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观察组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周简易正念减压训练能够有效减轻老年FD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SAQ首次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SAQ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伴有焦虑抑郁状态GER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护理模式,观察2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PDCA护理模式能提高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和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在9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中筛选出34例存在焦虑及抑郁的供体,对这些供体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自评焦虑量表(SAS)及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供体心理情况进行评价,用方差分析法对干预前后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供体的SAS评分显著下降,达到无焦虑的状态(P0.05);干预后供者的SDS评分显著下降,达到无抑郁状态,干预前后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明显改善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心理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身护理联合微信交流放松疗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身护理联合微信交流放松疗法,均连续干预2 wk.观察2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消化系统症状评分、睡眠质量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腹疼痛、餐后饱胀、早饱感及上腹烧灼感等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1、2 wk时,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有2例不满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身护理联合微信交流放松疗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改善临床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提高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产妇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出院后给予连续性护理干预。所有产妇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值及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和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后出院产妇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产妇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家属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AMI患者家属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疏导、休息护理、饮食调护和身心放松等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音乐干预.观察2组心理状况和消化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腹胀、早饱、嗳气、恶心、食欲下降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能改善AMI患者家属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同时也能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以及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及6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将高血压组按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1级、2级、3级,分析比较不同等级间的一般情况和各量表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原发性高血压伴与不伴焦虑的一般情况和各量表之间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焦虑发生率为34.8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81%)(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抑郁、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EPQ-nervosity,EPQ-N)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随着原发性高血压等级的增加,病人的焦虑、抑郁和神经质评分逐渐增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神经质评分是原发性高血压伴发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焦虑情绪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其中神经质因子评分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焦虑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