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脐血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混合脐血移植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分别将两份人HLA半相合、不相合混合脐血或单份脐血输入经亚致死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观察三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植入状况及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特性。结果 单份和混合脐血均可在受鼠体内植入 ,形成供 受混合嵌合体 ,植入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并能重建人类多系造血 ,且易于向NK和B淋巴细胞方向分化。用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 (PCR SSO)探针检测人HLA DQB1基因发现 ,混合脐血移植可有 1份或 2份脐血植入 ,其中造血祖细胞含量和体外集落形成能力高者 ,更易于植入 ,且供者间HLA差异小者 ,趋向两份脐血同时植入。结论 混合脐血移植可重建SCID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 ,但造血细胞各谱系分化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体外扩增的脐血细胞移植于BALB/C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对小鼠造血重建功能的影响 ,寻求脐血用于成人移植的可行方法。方法 将经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BALB/C小鼠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A组 :每只移植 2 .5× 10 6个新鲜脐血细胞 ;B组 :每只分别移植 1.2 5× 10 6个新鲜脐血细胞和 1.2 5×10 6个扩增培养 1周的脐血细胞 ;C组 :每只移植 2 .5× 10 6个扩增培养 1周的脐血细胞 ;D组 :每只仅输注 0 .5ml生理盐水。比较各组造血重建的差别。结果 在脐血细胞移植后第 13d ,A组存活 5只(5 0 % ) ,B组 8只 (80 % ) ,C组 6只 (6 0 % ) ,D组全部死亡。B组小鼠的死亡率最低。脐血细胞移植后 14d ,小鼠的WBC已开始回升 ,B组与C组的恢复明显较A组快 ,P <0 .0 5。结论 混合移植新鲜的和体外培养 1周的脐血造血细胞 ,可能是脐血移植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3.
脐血库建立中脐血筛选标准的制定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脐血筛选标准的制定及在脐血库建立中的意义.方法按脐血采集量、总有核细胞数、细胞活率、病原学感染、有无凝块等作标准进行脐血采集筛选,分析筛选后库存脐血的质量.结果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共采脐血1625例,合格899例,占55.3%.其中879例分离冻存,占54.1%;不合格726例,占44.7%,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脐血采集量少、有凝块、细胞活率低、超时送检、总有核细胞数低等.879例库存脐血总有核细胞数平均为1.236×109,平均有效移植体重为33.4kg,88.9%的库存脐血能满足体重为20kg以上的患者移植.脐血细菌培养共检出4例阳性,巨细胞病毒抗体3例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1/2Ab)、EB病毒抗体(EBV-Ig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均为阴性.9例脐血移植中6例获得植入.结论脐血筛选标准的制定可节省建库费用,提高库存脐血质量,使库存脐血均符合临床移植要求,在脐血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脐血是指胎儿娩出并断脐后保留在脐带和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脐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脐血造血干细胞则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资源优势以及临床适应证的广泛性等弥补了骨髓移植(BMT)和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不足。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SCT)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近几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  相似文献   

5.
非清髓性脐血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与追踪观察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后 ,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情况及疗效。方法 单份脐血 (3例 )和双份脐血 (3例 )移植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 6例。输入的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数为 (1.6~ 10 .7)×10 7/kg(按患者体重计 )。预处理方案由低剂量的环磷酰胺 (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组成。CTX总用量为 6 0mg/kg ;ALG为 12 0mg/kg。移植后供者细胞植入状态的检测方法采用微卫星DNA指纹法或萤光定量PCR分析。结果  6例中有 5例移植后有供者细胞植入证据 ,均为供、受者细胞混合嵌合状态。 2例接受双份脐血移植者均仅显示单份脐血植入。迄今追踪时间平均 2 1个月 (7~ 5 0个月 ) ,4例造血完全恢复。 2例移植后早期死于重症感染 ,其中 1例曾有早期植入证据。结论 Allo CBSCT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形成较长期的稳定供、受者造血细胞混合嵌合体。脐血可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由于单份脐血所含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难以满足成年人及较大体重患者的需要,而且脐血移植后造血细胞恢复时间延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移植后能否存活,并重建受者的造血功能,首先需要造血细胞能够归巢到受者的造血微环境,而这和脐血体外扩增时细胞因子的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含有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后的扩增情况和用于移植的安全性.方法 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的MNC,在含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分别将培养前和培养第10天时的造血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细胞活力分析、集落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彗星试验分析DNA的损伤情况、无菌性分析及移植至NOD/SCID小鼠体内等项研究.结果 经过体外短期培养,脐血中MNC、CD34+、CD133+、CD34+CXCR4+及CD34+ VLA-4+细胞扩增倍数均比培养前增高(P<0.05);半固体培养基可支持多系集落的生长;培养前和培养第10天时脐血细胞DNA损伤率均低于5%;无菌性分析提示细胞未受污染.将体外扩增后的脐血造血细胞移植入NOD/SCID小鼠体内,与新鲜脐血移植相比,小鼠的存活时间及植入能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解决脐血造血细胞数量不足的有效方法.脐血造血细胞经短期培养能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安全而具植入能力的造血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脐血移植失败后白血病长期缓解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术后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患者移植失败但白血病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可能原因。结果患儿首次脐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不良,2013年11月行脐血输注,后因为经济原因未针对原发病进一步治疗,然而该患者脐血移植术后15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至2015年9月,脐血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结论脐血移植或输注可能具有修复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功能,且无需通过成功植入发挥作用。儿童高危白血病进行脐血移植植入失败并不意味白血病治疗失败,患儿有可能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9.
脐血移植的资料较多,但自体脐血移植病例很少.本文介绍了世界上自体脐血移植成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犬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肌源性诱导后移植,移植细胞是否与宿主细胞形成功能性整合,检测细胞间连接的形成. 方法 通过分离、纯化、培养脐血MSCs,Laz-Z转染标记,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肌源性诱导,将36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建立犬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经冠状动脉和局部注射,将约107个MSCs移植到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2、4和8周时取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问连接.结果 脐血MSCs呈梭形或纺锤形,克隆样生长;5-aza诱导后肌源性分化,可表达α-actin( ),desmin( ),connexin43( ).移植的细胞可存活8周以上,移植细胞、移植细胞和宿主心肌连接处有cadherin和connexin43的阳性表达;而对照组仅有cadherin和connexin43的表达. 结论 脐血MSCs可在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移植后能与宿主心肌形成有效连接,从而具有通讯联系.  相似文献   

11.
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4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脐血移植。移植前行有效的沟通及健康教育.移植中做好预处理护理及脐血处理,移植后重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例均移植成功.顺利渡过排斥反应期.获得了重建造血功能及恢复免疫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植技术的改进,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已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1,2],但国内有关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治疗ALL的报道较少,我们自2000年4月至2010年7月共对26例ALL患者进行了CBT,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血缘关系脐血细胞移植治疗小儿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对一患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女性患儿施行无血缘关系、HLA不全相合、ABO血型不合的脐血细胞移植。术前预处理方案为 :环磷酰胺 1 2 0mg/kg ,足叶乙甙 1 8mg/kg ,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 2 .5mg·kg- 1 ·d- 1 × 3d ,全身放疗 8Gy。共移植脐血有核细胞 3 .33× 1 0 7/kg(52ml)。结果 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获得重建 ,移植后 33d ,中性粒细胞 >0 .5× 1 0 9/L ,34d时血小板 >2 0× 1 0 9/L ,57d时受者的血型由O型转变为供者的A型 ,DNA指纹图显示患儿的基因与供者一致。术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 )一度下降 ,2个月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甲胎蛋白 (AFP)术后升高 ,6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下降 ,7个月后恢复正常水平。目前患者已无病存活 1 8个月 ,正常上学。结论 脐血是造血干细胞的良好来源 ,小儿无血缘关系脐血细胞移植有可能替代无关供者骨髓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双份脐血移植(DCBT)受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嵌合状态.方法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男性患者1例,接受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输注5个抗原(5/6)相合和4个抗原(4/6)相合的非血源脐血各1份,移植后19 d粒系造血重建.移植后87 d,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DCBT后受者及正常供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培养MS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诱导其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SC表面造血及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受者MSC、外周血、骨髓中供者细胞嵌合率.结果 移植后受者MSC与正常供者MSC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免疫表型以及分化潜能,均能表达白细胞介素6、干细胞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造血及免疫相关分子的mRNA.DCBT后受者骨髓优势脐血嵌合度达96.4%,外周血嵌合度达95.7%,MSC的优势脐血嵌合度为5.4%,MSC中受者本身部分占94.6%.结论 DCBT后,受者造血重建仅来自于其中1份脐血.移植后骨髓MSC大部分来源受者本身,部分嵌合的供者MSC来源于植入的单份脐血.  相似文献   

15.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0年 3月我们成功地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相合的同胞脐血移植治疗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现总结如下。一、患者资料患者 ,男 ,5岁半。骨髓检查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为T淋巴细胞型 ,染色体检查未发现异常 ,术前骨髓涂片检查为ALL L2完全缓解象 ,外周血象无异常。肝脾未触及 ,肝肾功能正常 ,巨细胞病毒 (CMV)IgM均为阴性。二、移植方法1.脐血的采集及冻存 :2 0 0 0年 2月 3日为孕 37 2w的患者母亲行剖宫产术 ,断脐后采集脐血共 83ml。采用6 %羟乙基淀粉 (HES) ,两次离心法分离脐血有核细胞 ,去除…  相似文献   

16.
脐血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资源优势及临床移植适应证广泛,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细胞来源之一。如何将脐血造血干/祖细胞进行有效的保存和复苏,降低其冻存损伤,是HSCT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对低温冻存理论的深入认识,人们发现细胞凋亡参与了细胞冷冻损伤的分子机制,造血干细胞凋亡严重损害其克隆形成能力和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脐血内皮祖细胞治疗裸鼠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裸鼠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应用添加诱导因子的培养基于体外诱导分化并于培养7 d后进行鉴定.采用20只裸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将体外诱导分化7 d并摄取CM-Dil的内皮祖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进行细胞移植到实验组,对照组注射培养基.2周后计数心梗区域新生毛细m管密度及心梗面积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新生血管的荧光.结果 体外诱导7 d后贴壁细胞CD34阳性率达(50.48±5.17)%,CDl33阳性率达(19.12±4.37)%.实验组平均梗死面积为(8.27±1.64)%,对照组为(14.30±2.84)%(t=-4.78,P<0.05);实验组每高倍视野平均新生血管密度为14.29±1.38,对照组为10.17±1.72(t=4.71,P<0.01);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新生血管有红色荧光.讨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进行细胞移植到建立心梗模型的裸鼠后可在心梗区域形成新生血管,从而并改善梗死部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1,22(6):329-330
目的检测脐血CD34+细胞表面粘附因子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表达情况.方法取15份新鲜和冻存脐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中CD34+细胞上CD62L、CD29及CXCR4等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15份脐血CD34+细胞中CD62L表达率为(74.07±23.42)%,CD29表达率为(93.45±10.35)%,CXCR4表达率为(55.73±17.73)%;三者平均表达强度分别为为178.78±76.59,156.17±64.61,56.82±26.90.结论与其它文献报道比较,脐血与骨髓、外周血CD34+细胞上述受体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导致脐血移植造血恢复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非清髓性无关供者脐血移植与同胞供者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SAA患者进行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造血干细胞(HSC)来源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骨髓移植组(BMT组;6例)和脐血移植组(UCBT组;9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外周血象、骨髓象、细胞嵌合体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存活率等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BMT组和UCBT组造血干细胞植入率分别为100%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BT组移植后大多数形成了供、受者型细胞混合嵌合体,BMT组大多数形成了供者型完全嵌合体.BMT组血象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为25 d、UCBT组为120 d,BMT组骨髓象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为25 d,UCBT组为150 d.BMT组慢性GVHD的表现以肝功能异常为主,而UCBT组则以皮疹为主.UCBT组术后早期感染率为33.3%,BMT组为16.7%.结论 非清髓性无关供者脐血移植和同胞供者骨髓移植均可成功治疗SAA;但与BMT比较,UCBT的造血功能恢复较慢、血型转变少而延迟、早期感染率较高、而慢性GVHD的程度却较轻.  相似文献   

20.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从人脐血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 ,观察其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细胞的存活、迁移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MSC移植组、单核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移植后1、7、14、2 1、2 8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5溴 2脱氧尿核苷(BrdU )标记的MSC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的表达。结果 人脐血MSC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P <0 .0 5 )。移植的MSC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11.67%MSC细胞表达GFAP ,3 .72 %MSC细胞表达NeuN。结论 人脐血中含有MSC细胞并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移植细胞可在大鼠脑缺血区域中存活、迁移并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