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收治进行TME的腹腔镜手术(93例)和传统开腹手术(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6±35.6)min和(141.9±29.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4+±20.2)ml和(180.0±6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有4例(4.3%)中转开腹,两组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手术死亡。在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和肠管远切缘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远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开腹组(P〈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4.4%和7.3%,97.8%和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回顾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45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按患者是否并发急性肠梗阻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和未并发急性肠梗阻者术前贫血发生率分别为66.7%(106/159)和21.0%(81/386),术前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3.9%(38/159)和10.4%(40/386),术前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40.9%(65/159)和8.8%(34/386),手术根治率分别为65.4%(104/159)和83.4%(322/3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6%(63/159)和21.0%(81/386),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8.2%(13/159)和1.0%(4/38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和未并发急性肠梗阻者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分别为1.9%(3/159)和1.8%(7/386),P〉0.05。结果表明,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多,手术根治的比例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高,手术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83/96)和89.4%(193/216)(P〉0.05),总体保肛率分别为78.1%(75/96)和75.0%(162/216)(P〉0.05)。肿瘤近切缘距离分别为(10.3±4.1)cm和(10.0±4.3)cm(P〉0.05),肿瘤远切缘距离分别为(3.4±0.9)cm和(3.6±1.4)cm(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8±5.2)枚/例和(13.7±6.4)枚/例(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98.0±28.7)ml比(175.0±41.0)ml,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2.7±0.9)d比(3.4±0.9)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缩短[(3.7±1.2)d比(4.4±1.5)d,P〈0.05]、术后住院天数减少[(9.4±4.9)d比(11.6±6.2)d,P〈0.05]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6%(15/96)比25.9%(56/216),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155.7±48.4)min比(120.0±26.7)min,P〈0.05]。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2/96)和2.3%(5/21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拖出式吻合保肛术28例(腹腔镜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37例(开腹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结果腹腔镜组中转开腹1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肠管远切缘长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平均随访35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6.5%;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6%、5.4%和96.4%、94.6%,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够严格地遵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安全、可行,并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位三管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将1985年1月至2007年12月130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两组。低位三管引流组(822例)术中经肛门吻合口上放置肠腔内双管引流,经肛管旁放置一盆腔引流管。对照组(480例)仅经肛管旁放置一骶前腔引流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引流组分别为8.9%、2.2%;对照组分别为9.4%、8.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三管引流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保肛术与Miles术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uo FY  Li SY  Yu B  Liang ZJ  Yuan SJ  Chen G  Chen G  Bai X  Wei XJ  Wu E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76-1178
目的探讨比较保肛术和Miles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6年12月572例直肠癌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03例患者接受保肛术治疗,169例接受Miles术。随访时间为0.5~25.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9.5年,随访率为76.2%(436/572)。术后总的局部复发率为6.7%(29/436),各种保肛术式为6.3%(20/317),Miles术为7.6%(9/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42,P〉0.05)。术后总的远处转移率为15.8%(69/436),各种保肛术式为15.7%(50/317),Miles术为16.2%(19/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42,P〉0.05)。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67.6%(295/436),其中保肛术为67.8%(215/317),Miles术为67.2%(80/119),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为72.5%(132/182)。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672,P〉0.05)。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与Miles术基本相当,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直肠癌术式应根据病变部位、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早期腹泻(术后1~7d)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间行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4~7cm)前切除术的192例(A组)和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间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36例(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发生率为19.3%(37/192).其中9例予止泻药物治疗;早期腹泻和无早期腹泻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16.2%(6/37)和5.2%(8/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发生率为16.5%(39/236),均予以止泻药物治疗,其中3例患者接受肛门蕈状双套管冲洗引流:早期腹泻和无早期腹泻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4.1%(8/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2,P〉O.05)。A组与B组早期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腹泻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早期腹泻提示可能存在吻合口瘘.积极治疗术后早期腹泻可一定程度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保肛率的变化及其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保肛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16例行根治手术的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齿状线在1cm以上、5cm以下)患者按不同的时间段分成前期组和后期组:前期组有89例,为1994年8月至1998年12月收治者;后期组227例,为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此组患者均行规范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同时,按手术方式分为腹会阴联合根治术(APR)组(103例)和保肛手术(SP)组(213例)。分别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APR的患者比例逐年减少(前期组55.1%,后期组23.8%),而行SP的患者从前期的44.9%上升到后期的76.2%(P=0.000)。SP和APR两组比较,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性别、不同时期、肿瘤周径和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大体分型、Duke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与后期两组比较,性别、术中输血量、Duke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和手术时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期组行LAR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比率为2.7%(1/37例),后期组为1.3%(2/16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且明显减少了术中输血量,并未延长手术时间,也未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6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5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BMI大于或等于25kg/m^2者83例(肥胖组),小于25kg/m^2者448例(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近期生存情况。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4%(2/83)和1.8%(8/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除手术时间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外[(224.7±57.3)min比(210.0±57.9)min,P〈O.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第1天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数、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4.8±8.4)枚/例,明显少于非肥胖组的(29.9±10.2)枚/例(P〈O.05)。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8%(14/83)和10.2%(46/448),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2%(1/83)和0.4%(2/448)。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和7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肥胖虽然会延长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但并不会影响手术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前使用肠内无渣整蛋白营养制剂替代传统机械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1:1配对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前连续3d口服无渣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不行机械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口服泻药行机械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肠道清洁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0.91)d比(3.03±0.68)d,P〈0.05]和半流饮食时间[(3.95±0.83)d比(4.52±1.14)d,P〈0.05]明显缩短。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5/30)比20.0%(6/30),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白蛋白[(36.2±2.5)g/L比(33.5±2.6)g/L,P〈0.01]和前白蛋白[(325.4±28.2)mg/L比(302.5±34.2)mg/L,P〈0.01]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服用肠内营养制剂以代替术前机械肠道准备,其清肠效果并不劣于传统方法,亦不增加手术风险,并能有效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术前个体化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素,以指导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8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44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放化疗前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以放化疗后肿瘤TNM分期降期与否和肿瘤消退程度(TRG分级)作为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判断标准,分析放化疗前患者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癌组织EGFR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者肿瘤降期[86.7%(13/15)]和TRG为3—4级的比例[80.0%(12/15)]明显高于强阳性或中度阳性表达者[30.4%(7/23)和8.7%(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状腺癌者肿瘤降期[61.8%(21/34)]和TRG为3-4级的比例[47.1%(16/34)]明显高于黏液腺癌者[10.0%(1/1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GFR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血清CEA、血清CA199及放疗方式与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无明显关联(均P〉0.05)。结论EGFR表达和病理类型可能是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敏感性预测的两个独立指标,管状腺癌和EGFR低表达患者对同步放化疗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对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2003-2012年间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予以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按简单单双号法将患儿分为部分切除组(77例)和单纯切开组(76例),分别于术中进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或仅单纯切开直肠后壁肌鞘。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粪控制功能的差异。结果部分切除组患儿较单纯切开组术后直肠肌鞘内感染[1.3%(1/77)比11.8%(9/76),P〈0.05]、小肠结肠炎[2.6%(2/77)比13.2%(10/76),P〈0.05]、吻合口狭窄[3.9%(3/77)比22.4%(17/76),P〈0.01]及腹胀[10.4%(8/77)比25.0%(19/76),P〈0.05]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术后1年排粪控制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lly评分:5.1±0.5比5.2±0.6,P〉0.05)。结论与单纯切开直肠后壁肌鞘相比,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能明显降低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直肠肌鞘内感染、腹胀、吻合口狭窄和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同时并不会加重术后远期排粪控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局麻下经皮肾取石对高危。肾结石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依据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将91例行局麻下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患者分为高危组(ASAUI或Ⅳ)23例和低危组(ASAI或11)68例,所有患者均运用微通道(F18)PCNL钬激光碎石术。记录并比较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疾病数量、结石平均体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的平均年龄[(56.0士12.3)、(52.0±11.6)岁]、体质指数[(29.2土4.5)、(28.5±4.8)]、结石总体积[(3.12±1.13)、(3.27土1.45)cm^3]、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126±20)、(112±23)m1]、手术时间[(57±25)、(62±28)min]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2.7%、13.5%)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低危组在平均合并疾病数量[(4.7±1.8)、(1.4±0.7)]、平均术后住院天数[(8.5土3.7)、(6.2±2.3)d]、结石清除率(72.5%、91.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局麻下经皮肾取石对高危肾结石患者同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中青年男性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93例中青年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Dukes B期、C1期)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行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44例行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肿瘤学指标、术后排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除淋巴结总数[(16.6±3.7)vs.(16.9±3.8)]、肿瘤下缘距远切缘的距离[(3.9±1.2)cm vs.(4.1±1.3)cm]、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16.33%vs.15.91%)、勃起功能障碍率(28.57%vs.27.27%)、射精功能障碍率(24.49%vs.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切缘、环周切缘病理均为阴性。结论:为Dukes B期、C1期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系膜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的效果与开放手术相近,但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高危肾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将226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肾结石患者分为高危组(ASA~Ⅲ或Ⅳ)(61例)和低危组(ASA~Ⅱ或Ⅰ)(165例),所有患者均行标准通道(22F)PCNL钬激光碎石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取净率、结石成分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53.4±14.7岁vs51.6±16.3岁,P0.05)和体重指数(29.1±5.2vs29.9±4.7,P0.05)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高危组和低危组分别接受73次和184次PCNL手术。高危组和低危组在平均合并疾病数量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9±1.8vs1.6±0.7,P0.05)。两组在结石总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16±1.21cm3vs3.25±1.34cm3,P0.05)。高危组和低危组在平均麻醉时间(128±34minvs96±25min,P0.05)和平均术后住院天数(8.3±3.5dvs6.1±2.7d,P0.05)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平均失血量(146±28mlvs137±33ml,P0.05),并发症率(19.7%vs17%,P0.05)和手术时间(73±26minvs69±28min,P0.05)无显著性差异。高危组和低危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8.2%和93.8%,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同样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危肾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器械(超声刀和腔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7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前35例使用腹腔镜器械,后35例使用开腹器械。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差异。结果与开腹器械组相比,腹腔镜器械组手术时间短[(123.9±23.4)min vs.(141.6±33.5)min,t=-2.566,P=0.012],术中出血少[(65.7±30.3)ml vs.(101.7±69.8)ml,t=-2.798,P=0.007],术后住院时间短[(11.7±1.1)d vs.(13.1±1.3)d,t=-4.855,P=0.000],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高[85.7%(12/14)vs.23.1%(3/13),P=0.002]。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0%(0/35)vs.11.4%(4/35),P=0.114]。结论腹腔镜器械(超声刀和腔镜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在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排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合盆腔自主神经保护(TME+PANP组)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组)术前7 d、术后14 d尿流动力学变化,评估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其主要指标有: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排尿压、膀胱容积、残余尿量。结果:TME+PANP组:最大尿流率:术前(19.7±6.6)mL/s,术后(14.2±6.0)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时的排尿压:术前(35.3±20.3)cm H2O,术后(33.1±18.6)cm 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剩余容积:术前(358±35)mL,术后(342±3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术前(9.4±5.7)mL,术后(11.1±8.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E组:最大尿流率:术前(17.8±6.2)mL/s,术后(12.5±5.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时的排尿压:术前(32.8±18.2)cm H2O,术后(25.4±17.5)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剩余容积:术前(354±38)mL,术后(297±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残余尿量:术前(9.8±6.1)mL,术后(10.2±7.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E+PANP组与TME组术后比较:术后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排尿压、膀胱剩余容积,TME+PANP组均大于TM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较好地改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疗效。方法〓84例直肠癌患者非随机分为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活检数目分别为分别为12.91±3.58枚和14.33±3.38枚,肿瘤距远端切缘的距离分别为3.15±0.61cm和3.28±0.74 cm,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1.75±23.06 min和154.80±12.9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2.63±35.73 mL和181.02±75.79 mL,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 2.93±1.33天和4.70±1.39天,住院时间分别为11.38±2.00天和16.82±1.85天,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69±0.30万元和3.03±0.37万元,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1%和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ixon手术根治直肠癌的短期疗效优于开腹Dixon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