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对77例CHD患者及51例体检健康者进行SUA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根据SUA水平另将CHD患者分为CHD伴高尿酸血症(HUA)组和CHD正常尿酸组。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UA、P-LCR、MPV、PDW显著增高(P<0.01、P<0.05),PLT显著减低(P<0.01)。CHD伴HUA组与CHD正常尿酸组比较,P-LCR、MPV、PDW显著增高(P<0.05),PLT显著减低(P<0.01)。CHD正常尿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SUA与P-LCR、MPV、PDW呈显著正相关(r=0.207、0.213、0.238,P<0.05),与PLT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HD患者SUA水平与血小板参数关系密切,HUA可能通过促进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而参与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PAC-1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5 例脑梗死患者GMP-140和PAC-1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GMP-140、PAC-1 、MPV和PDW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GMP-140、PAC-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并高血压组患者与单纯性脑梗死组患者相比,GMP-140、PAC-1、MPV和PDW水平增高;GMP-140、PAC-1与MPV、PDW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MP-140、PAC-1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表达;GMP-140、PAC-1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都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四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15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5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健康者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初诊时ITP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P-L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A组PLT、PCT、MPV、P-LCR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初诊时与治疗后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DW、P-LCR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血液学参数的变化。方法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选取23名12个月内机采血小板量为4~10个治疗量的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平均每个治疗量血小板计数≥2.5×1011个),于末次机采血小板前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与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WBC、RBC、Hb、HC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外周血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PV、PDW、P-L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PV与PLT呈中度负相关,MPV与PDW、P-LC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查体时要结合PLT、MPV、PDW、P-LCR等血液学参数,综合考虑献血者机体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参数及GMP-140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及GMP-140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对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GMP-140的测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小板、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大血小板比率均有显著性变化(MPV分别为12.11±1.21 fl和11.07±0.96 fl,PLT分别为182±54×109/L和225±59,P-LCR分别为41.25±9.55%和32.14±8.77%,PDW分别为17.06±4.26 fl和14.85±3.12 fl,P均<0.01),GMP-14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9.1±9.8 ng/ml和9.3±6.7 ng/ml,P<0.01),GMP-140含量与MPV为正相关关系(r=0.59,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GMP-140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显著性改变,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凝血活性增高的现象,血小板活性改变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血脂水平对血小板活化释放状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  吴高鹏 《检验医学》2001,16(4):206-208
目的研究老年人血脂水平对血小板活化释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LT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栓烷B2(TXB2);采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P-选择素(GMP-140);采用BayerRA-5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与青年对照组、健康老年前期组比较,健康老年人组β-TG、PF4、TXB2、GMP-140等指标显著增高(P<0.01);高LDL-C组、高TC、TG、LDL-C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青年对照组、健康老年前期组、健康老年人组(P<0.01)。结论血脂水平的增高对老年人血小板的功能亢进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源性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R组)20例,检测其FBG以及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各个指标,包括血小板膜上GMP-140、PAC-1的表达率,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率,然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两周后复测上述各指标。另设健康对照组(N组)20例。结果基线时,R组FBG、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R组FBG、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基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R组上述指标仍明显高于N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增强的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HIE患儿于急性期进行PAF及血小板数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其分布宽度(PDW)测定,恢复期进行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结果 ①HIE患儿急性期血PA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血PAF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恢复期中重度HIE患儿PAF仍高于对照组.②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总数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MPV和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BPC、MPV和PDW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和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结论 动态观察HIE惠儿PAF及血小板参数,可判断HIE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巧  冯文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73-2074,207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三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02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急性白血病(AL)26例,采用Sysmex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健康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ITP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AL组患者的PLT、PCT、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AL、AA与ITP比较,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明显低于ITP组(P0.05)。治疗后缓解组ITP、AA、AL的PLT、PCT明显升高(P0.05),ITP组MPV、PDW、P-LCR明显下降。AA、AL组MPV、P-LCR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R)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为U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用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42例URSA妊娠、68例URSA未妊娠、30例健康妊娠和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的PAR及血浆GMP-140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妊娠组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PAR均显著高于健康未妊娠组(P<0.05);血浆GMP-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PAR及GMP-140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URSA妊娠组与URSA未妊娠组比较,PAR及GMP-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与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监测其PAR及GMP-140水平,有助于URSA的病因诊断,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含量与血小板功能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发病初期组、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NO含量;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结果:血清中NO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同时,血小板PAgT明显减低,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ADP<0.05,P<0.01);GMP-140在发病初期和稳定期减低,较正常对照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发病初期随着血中NO水平的增高,PAgT受抑,GMP-140水平减低。认识上述病理变化对脑梗死发病机制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提示N0含量、PAgT、GMP-140测定可作脑梗死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肺功能与血小板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干燥综合征患者66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分化抗原CD40配体(CD40L)表达,魏氏法检测血小板(PLT),ELISA试剂盒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肺功能参数明显降低,PLT、PAF、GMP-140、PDGF、CD40L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肺功能降低的40例,占所有病例的60.61%,肺功能异常率最高为7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_(75)),其次是FEV1/FVC、50%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_(50))、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_(25))、呼气峰流速值(PEF)。与不伴肺功能降低的SS组比较,伴肺功能降低的观察组的PLT、PAF、PDGF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S患者FEV1/FVC与PDGF呈负相关,FEF_(25)与CD40L呈负相关(P<0.01),FEF_(50)与PAF、GMP-140呈负相关(P<0.05,P<0.01),FEF_(75)、PEF与PLT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存在肺功能降低,且肺功能降低与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产物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小板及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175例HUA患者(男101例,女74例),按性别分组统计及根据尿酸(UA)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7例(男46例,女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HUA组PLT明显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P<0.05),而MPV明显降低(P<0.05),男性PDW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女性P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随着血UA水平的增加PLT逐渐增多(P<0.05),而MPV逐渐降低(P<0.05).红细胞相关参数(RBC、Hb、MCV、RDW)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导致PLT增多,是机体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对正常健康组、糖尿病患病组的血小板参数及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MPV、PDW、PCT,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有血管病变者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P〈0.01)。结论:这一结果对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峰峰矿区健康体检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以及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峰峰矿区9113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测定并分析。结果平均血尿酸水平为:男性(348.20±81.12)μmol/L,女性(256.85±61.71)μmol/L,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UA的发生率为:男性21.92%,女性10.61%,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峰峰矿区成人尿酸水平已显著提高,HUA的发生率增高。人们应增强健康意识,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HUA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065-106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深圳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PLT、MPV、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V、PDW和P-L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圧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外周血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比率(MPR)]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520例SCAP患儿为SCAP组,1 25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为非SCAP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的儿童60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XN1000血细胞分析仪对外周血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小板参数对儿童SCAP的诊断价值。结果 SCAP组MPV、PCT、PDW、P-LCR及MPR显著高于非SC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PV、PCT、PDW、P-LCR是儿童发生SCAP的影响因素(P<0.05)。MPV、PCT、PDW、MPR、P-LCR诊断儿童SC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774、0.828、0.646、0.860,上述5个指标联合诊断SCAP的AUC为0.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确诊的患儿65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的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新风胶囊治疗组,每组12只,用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0.1ml分别向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其余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诱发大鼠产生关节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观察各组大鼠血小板GMP-140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小板GMP-140及PLT、PCT、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均能降低GMP-140和PLT、PCT、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P<0.05或P<0.01)。③AA大鼠的血小板参数GMP-140与PLT、PCT、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AA大鼠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MP-140与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炎症指标及反映疾病活动性指标PLT、PCT具有相关性。GMP-140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风胶囊与甲氨喋呤、雷公藤多苷片一样能降低AA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PLT、PCT,而且在增加大鼠体重方面优于其他两个治疗组。新风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GMP-140,抑制血小板活化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Sysmex XT-2000i测定甲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总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等各项参数。结果甲亢患者的P-LCR、MPV、PDW及PLT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甲亢患者其大血小板比率增大,可能会引起血管阻塞。因此,检测甲亢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评价其诱发血栓的危险性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