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及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全部经半椎板入路行引流静脉显微外科切断术。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瘘口全部消失。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金标准,脊髓CTA及MRI检查可以作为筛查的一种手段。半椎板入路引流静脉切断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效果确切,简单可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方式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23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其中5例患者为颈段,8例患者为腰段,10例患者为胸段;23例患者中仅4例患者瘘口为多支动脉供血,其余19例患者为均为单支动脉供血。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MRI是现阶段临床上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常用方式,而经全脊髓血管造影则可对瘘口位置进行明确,并可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因而临床上通常将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管造影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的金标准。微创半椎板切除显微镜手术则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颈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报道2例临床病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亚急性或者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表现为延髓、颈段脊髓增粗,髓内异常信号影,考虑炎症性病变可能,予使用激素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多次MRI检查发现髓周可见异常血管流空影,经CTA检查确诊,行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结果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病变部位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多为亚急性及慢性起病,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误治,对高度怀疑本病的患者,需多次行脊髓MRI检查及CTA或者脊髓血管造影,脊髓MRI、CTA及脊髓血管造影有特征性表现。结论对亚急性或者慢性病程的延髓及颈髓病变患者,需高度警惕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可能性,多次MRI检查及必要时CTA检查或者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是必要的,有利于早期确诊本病,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椎间盘突出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告1例以胸椎间盘突出为临床表现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6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加重伴大小便失禁1个周”入院,入院后行胸椎X线、CT检查,诊断为胸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予以卧床休息、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效果差,行胸椎MRI考虑胸腰段硬脊膜动静脉瘘可能性大,后行DSA证实动静脉瘘存在,行动静脉瘘切除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胸椎间盘突出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复杂,需与单纯胸椎间盘突出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SDAVF)临床、影像特点,提高对SDAVF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临床确诊的SDAVF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3例患者中2例慢性病程,1例急性起病。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3例;浅感觉障碍2例;尿便障碍2例。脊髓磁共振检查示均有脊髓前后迂曲流空血管影。3例均行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SDAVF瘘口位于颈段1例,胸段1例,骶段1例。2例行介入栓塞术;1例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均较好。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尿便和性功能障碍等,可先后受累,病程呈慢性进展多见,有波动性。脊髓磁共振检查为诊断SDAVF的有效手段,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依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及早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供应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附近与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直接交通,是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约占脊髓血管畸形的30%。本研究总结2007—2009年收治SDAVF患者64例资料,术前常规行磁共振成像(MRI)及全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均采用手术半椎板切  相似文献   

7.
冯普乾  刘健  杨华  向欣  出良钊 《贵州医药》2011,35(9):842-843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 SDAVF)是一种能治愈的脊髓血管畸形,约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由于SDAVF的症状和体征隐匿发展,病灶不易发现,患者从发病到被明确诊断的时间平均为15个月。发病后1年内明确诊断的占389/6,  相似文献   

8.
吴伟  戴嵬  成惠林  张鑫  张庆荣  王汉东  杭春华  史继新 《江苏医药》2013,39(10):1160-1162,1116
目的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半或次全椎板切除入路手术6例,经血管内栓塞3例。6例手术患者术后复查脊髓血管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3例栓塞者复查脊髓MRI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影全部消失。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5年,4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3例改善,1例加重,所有随访患者复查DSA示瘘口无再通。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起病隐匿,易漏诊、误诊,自然病程预后差,应积极干预,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本质。方法从胚胎发育学的角度对比颅颈交界区SDAVF与其他部位SDAVF的异同。结果两者既有显著的差异性,也有相似之处。结论颅颈交界区SDAVF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一组分。  相似文献   

10.
廖兴胜  肖绍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08-2810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spinaleavernollShemangioma,SCH)亦称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MRI的广泛应用,此病例的报告不断增加。SCH根据发生部位分为髓内型、硬脊膜内髓外型、硬脊膜外型、椎体型,其中以髓内型最多见,其自然病程中可因出血、瘤体增大而压迫、破坏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严重的脊髓损害。出现不同临床症状。本文就脊髓髓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及临床表现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属于椎管内血管畸形的一个亚类,其发病率约为5~10/100万,临床较为少见[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手术治疗的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手术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罗潇潇 《贵州医药》2007,31(1):89-89
脊髓栓系僵硬性马蹄足是在先天性脊柱裂的基础上发生脊髓、脊神经与硬脊膜或椎管粘连,部分直接发生脊髓脊膜膨出,是神经管畸形影响到支配器官功能临床表现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有关SDAVF的手术治疗,国内外已多见报道,一些作者注意到术后的抗凝治疗,但尚未见专门论及术后抗凝治疗的文献。本文就华法令(Walfalin)用于SDAVF术后的抗凝治疗,做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988~1998年,用华法令等行SDAVF术后的抗凝治疗,资料完整的SDAVF病例34例,所有病例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其中男31例,女3例,男:女为10:1;年龄39~67岁。瘘口供血动脉:肋间动脉22例,腰动脉分支6例,髂内动脉分支6例。主要临床表现:上行性下肢感觉障碍33例,进行性下肢肌力减退29例,神经根痛4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0例,泌汗功能障碍5例,性功能减退4例。  相似文献   

14.
脊髓硬膜外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31)张叔辰,韩丽华,司永兵,解相礼,刘子生,许爱新椎管内血管瘤较为少见,其中多数为脊髓内血管网状细胞瘤,而位于硬脊膜外的良性血管瘤则更属少见。但硬脊膜外良性血管瘤的临床症状常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15.
<正>脊髓血管畸形为残留胚胎血管形成血管团所致的病变,血管构筑学特点是多个动静脉瘘所引起的动静脉扩张形成血管团[1]。该病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故诊断有一定难度。选择性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主要手段,而且可起到指导治疗的作用。如能在脊髓功能未完全丧失之前诊断并及时治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脓肿     
细菌侵入椎管后引起的炎性病变,可局限于硬脊膜外,硬脊膜下或脊髓内。根据其所在部位的不同而分别称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和脊髓内脓肿。按旧名辞可统称为脊髓脓肿,作者认为从解剖上看更恰当地应称为椎管内脓肿。在查阅国内有关文献中发现自1928年至1960年共报告我国病例计硬脊膜外脓肿18例,和硬脊膜下脓肿2例。至于硬脊膜外和硬脊膜下脓肿同时并发的病例尚未见报告。在我院则见到一例此种脓肿和一例硬脊膜  相似文献   

17.
窦怀洲 《中国医药》2008,3(11):710-711
目的探讨腰骶部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腰骶部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的病理特点。18例中神经根囊肿13例,其中7例和硬脊膜相通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硬脊膜修复,6例和硬脊膜不相通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硬脊膜外囊肿4例,直接切除;椎间盘手术后继发硬脊膜囊肿1例切除囊肿并修复硬脊膜。结果本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5例得到6~186个月的随访,平均43.2个月,15例患者疗效优良,手术后腰腿疼痛等症状消失。结论腰骶部囊肿是引起腰腿疼痛的病因之一,诊断依靠典型的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CT、核磁共振等检查。不同囊肿手术的方式不同,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崔世民  陈俊华 《天津医药》1998,26(8):463-465
目的:讨论8例脊髓血管畸形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证实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全部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损坏。采用血管内直接栓塞法治疗,栓塞 Ivalon(栓塞粒)。结果:6例临床症状缓解,2例无明显改变。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篾管畸形的可靠方法,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正>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近的组织结构(如神经根、硬脊膜、脂肪组织及血管等)的原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统称。每10万人口中每年约发生  相似文献   

20.
Tarlow(1947)首先在手术中用血管造影技术显示了一个颈部硬脊膜外血管网状细胞瘤。此后在五十年代也偶有经动脉造影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报道,但均为用椎动脉造影显示的颈脊髓血管畸形。1954年Rand用腹主动脉造影的方法显示了2例胸腰段脊髓血管畸形。此后Di Chiro(1957)用经皮肱动脉造影来诊断颈部脊髓肿瘤。由于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