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普宁市人民医院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遵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治疗中给予血栓抽吸,比较两组血压、实验室相关指标及ST回落 50%比例、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ST回落 50%比例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明确的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PCI术时辅助应用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二者对PCI术后各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分组法将86例AMI伴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予血栓抽吸后再行PCI术治疗,对照组在冠脉造影后予替罗非班结合PCI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ST段回落、无复流、慢血流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心肌标记物及心功能情况,随访半年后,观察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肌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CK-MB、c Tn 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改善(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对于AMI伴H型高血压患者行PCI术后的心肌及心功能均有一定保护效果,但血栓抽吸的心血管事件较少,且更能预防慢血流或无复流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栓病理成分及对心肌再灌注指标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3 h组21例、3~6 h组32例、6 h组27例,在治疗过程中换用抽吸导管接50 m L注射器负压抽吸3~5次抽吸出冠脉血栓,检测3组血栓成分,并比较3组术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共抽吸80份冠脉血栓样品,光镜下确认76例有血栓成分,仅4例有斑块成分;3组血栓成分中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血栓类型中均为红血栓所占比例最高,其中3 h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3组术后CK、CK-MB、LVEDD及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发病时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类型明显不同;在治疗方案类似的情况下,其心肌再灌注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临床中可根据血栓成分选择适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避免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血栓抽吸对心肌微循环灌注以及愈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04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就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2例,分为直接介入组(对照组)和血栓抽吸组。比较各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2小时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达峰时间、峰值以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栓抽吸组术后即刻TIMl3级血流灌注比例升高;术后2小时sT段回落比例升高;CK—MB、cTnI达峰时间提前,峰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减少趋势,但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技术可以降低血栓负荷,增加术后即时心肌灌注水平,提高心肌存活率,甚至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36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后经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0.1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24 h,对照组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及术后随访半年时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MPG分级2级以上获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LV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诊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心肌微循环水平的灌注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置溶栓导管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方法对象选取为70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患者抽签时间段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血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5),采用大腔导管抽吸血栓合并留置溶栓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5),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腔导管抽吸血栓的基础上,行留置溶栓导管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效果显著,患者的凝血指标得以提升,D-二聚体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以内,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复发概率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对改善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6例具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征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Vd)、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出院时纽约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6MWT)、院内死亡率、30 d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亚组分析中,发病6 h内开通血管组各预后指标优于发病6 h以上开通血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延迟急诊介入治疗抵消急诊介入的获益,显示出老龄ACS患者对急诊介入时间的严重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60例STEMI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PCI术前及术后均予常规西药,同时治疗组于冠脉造影前舌下含服麝香通心滴丸以及PCI术后继续口服本药,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给予安慰剂。两组术后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术中介入指标,比较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相关指标及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153例,治疗组75例,对照组78例。(2)两组PCI术中用药(替罗非斑、肝素)、抽吸导管使用、梗死相关动脉、植入支架数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PCI术后ST段回落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校正TIMI帧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1个月与术后3天组内比较,治疗组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术后1个月比较,治疗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可明显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血流再灌注,提高其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脂、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心肌灌注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心肌灌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TC、TG、HDL-C、LDL-C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 d 2组hs-CRP、IL-6、v WF均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1个月2组hs-CRP、IL-6、ET、Fg、v WF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血管灌注效果,降低患者血脂并减少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66例,采取对照分析方法,对照组(n=33)给予血栓抽吸导管下行PCI手术方案,观察组(n=33)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LVESD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3级血流占比、ST段回落50%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AMI患者采取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实验室标志物、血栓积分等临床指标,对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脉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经抽吸导管向靶病变远端给予维拉帕米每次100~200μg,总量在600μg以内。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入院时给予通脉颗粒口服,每次1袋。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冠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分级以及心肌血流灌注分级(TMPG),评价术后1 h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分级及TMPG分级为3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T段快速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应用通脉颗粒能够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再灌注的心肌血流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使用血府逐瘀汤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经PCI治疗AM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心肌再灌注、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心肌酶学指标及生化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及心功能等级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超过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有效保护PCI术后AMI患者的心肌,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明显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PCI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观察组术前加服阿托伐他汀80 mg。观察2组术后即刻TIMI帧数(CTFC)、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心肌灌注显像积分及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结果观察组校正的TIMI帧数、心肌灌注显像积分、CK-MB以及cTn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紧急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内注射尿激酶原对心肌微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均进行了急诊PCI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利用OTW球囊向血管病变处注射山莨菪碱,3 min/1次,200μg/次,共注射3次。研究组利用OTW球囊向血管病变处先注射山莨菪碱200μg,之后注射尿激酶原5 mg,最后每隔3 min注射1次山莨菪碱,共注射2次。观察2组患者支架置入前冠脉造影情况(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血栓积分、病变长度)、支架置入后即刻与末次造影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的差值,统计2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支架置入前冠脉造影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末次造影与支架置入即刻造影CTFC差值为[4.00(4.82)],对照组差值为[2.00(3.00)],2组患者CTFC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研究组3例、对照组2例发生轻度出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OTW球囊向AMI患者靶血管内注射尿激酶原,有利于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足,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周氧化应激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氧自由基(ROS)、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血小板聚集率(PAG)差异,并记录2组术后1周时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时间常数(k)]及术后3个月时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结果术后1周时,2组氧化应激指标(MPO、ROS、OX-LDL水平)、心肌损伤指标(CK-MB、cTnT水平)及PAG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周时,观察组基础态及负荷态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术后部分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较对照组低(P<0.05),且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也能减轻心肌损伤,还可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并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于提高PCI治疗效果有利。  相似文献   

17.
钱灿  诸帆  厉强 《新中医》2021,53(17):66-6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前列地尔、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尼可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CI术后24 h 2组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PCI术后24 h比较,研究组PCI术后24 h cTnI、CK-MB水平均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TC、LDL-C、TG水平均较低(P0.05),HDL-C水平较高(P0.05)。研究组心血管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前列地尔、尼可地尔治疗ACS行PCI术患者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调节血脂代谢,减轻心肌损伤程度,且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联合中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采用PCI介入治疗联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观察组患者的CTFC帧数、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其凝血因子、黏附分子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者心肌灌注显著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肌组织灌注、降低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对于改善近期以及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行择期PCI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标准他汀组(n=76)和强化他汀组(n=78).于PCI术前及PCI后记录TIMI血流、纠正的TIMI计帧数(CTFC)以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等.于PCI前后测量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水平.结果:强化他汀组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0~1级显著少于标准他汀组,3级显著多于标准他汀组(P<0.05).强化他汀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1).CTFC在强化他汀组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5).强化他汀组的TMPG也显著优于标准他汀组(P<0.05).PCI术后24h,CK-MB和TnT在强化他汀组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在强化他汀组,PCI术后24h,hs-CRP水平显著低于标准他汀组(P<0.00l),SCr水平与标准他汀组无差异(P>0.05).结论:PCI术前使用强化他汀治疗比标准他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同时伴有hs-CRP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拟行急诊PCI术的172例ACS患者随机分观察组104例、对照组68例。2组均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2组护理后无复流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无复流率观察组为5.8%,对照组为10.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4小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4.8%,对照组为10.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30天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13.5%%,对照组为22.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可减少和改善PCI术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