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趋增多。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能为老年心血管病手术提供成功保证。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60~83岁老年患者共45例,现将体外循环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开展了232例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男133例,女99例,年龄65~78岁(69.6±9.2)岁;体重39~81Kg(51±8.2)Kg。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置换术(MVR)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51例,三尖瓣置换( TVR)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双瓣置换术(DVR)93例,再次二尖瓣置换术(Re-MVR)7例,再次主动脉瓣置换术(Re-AVR)3例,主动脉带瓣人造血管置换2例,同期行二尖瓣整形(MVP)21例,三尖瓣整形( TVP)6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2例。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中度血液稀释、中度低温、中高流量,冷含血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全部应用超滤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6~315min(87.2±32.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168min(58.3±27.5)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O~90mm Hg,超滤量为800~8300ml,心脏自动复跳率86%,本组早期死亡10例(4.3%)。【结论】 体外循环中加强心肌保护;控制血液稀释度,使用血液超滤技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良好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脑、肾、肺等重要脏器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并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体外循环方法和手术方法。全部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中度血液稀释、中度低温、中高流量,冷含血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全部应用超滤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87.2±32.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3±27.5)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90mm Hg(1mm Hg=0.133kPa),超滤量为800~8300mL,心脏自动复跳率86%,本组早期死亡10例(4.3%)。结论体外循环中加强心肌保护;控制血液稀释度,使用血液超滤技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良好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脑、肾、肺等重要脏器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并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2002年5月~2002年12月我科共行CABG术20例,现对老年人体外循环方法、特点做一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为便于操作,需使心脏处于静止状态,阻断冠状动脉血运,这样就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深入研究,灌注师及心胸外科医师采用多种方法尝试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肌保护,以探讨体外循环时老年心肌损伤的特点和保护方法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并存其他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使心血管手术风险大大增加 ,并发症增多 ,且多数术后并发症与体外循环直接相关 ,故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管理非常重要。我们总结了阜外医院 1998~ 2 0 0 0年的2 0 0例 6 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 ,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 0 0例中 ,男性 173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6 5~ 78岁 ,平均 (6 8 3± 4 0 )岁 ,体重 4 0~ 10 5kg ,平均 (70 7± 10 8)kg ;术前心功能分级按NYHA标准 ,Ⅱ级 16 0例 ,Ⅲ级 30例 ,Ⅳ级 10例 ;病种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进行经验性总结。方法对27例心脏病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治疗,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2例,左房室瓣病变10例,黏液瘤3例,联合瓣膜病变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结果2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相关人员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水平、做好充分准备、妥善保护心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近年,由于手术技术和医疗仪器的进展,小创伤(lessinvasion)或微创(minimalyinvasion)手术概念已不同于以往意义的胸壁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目前,其已演变成创伤更小的经皮导管血管内体外循环作心脏直视手术(Port-Access或...  相似文献   

10.
2688例心脏直视手术中78例在术中或术后48小时内再次体外循环手术。其主要原因是畸形矫治不满意、心脏及大血管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人工机械瓣故障等。讨论如何在手术中进行正确判断和果断处理以及如何预防上述并发症的产生。不能正确判断手术中某些异常情况发生,以决定是否再次体外循环手术处理,常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是心外科医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 8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2例,年龄38~78(61.8±12.7)岁,病程3个月至12年;有心肌梗死病史13例(15.6%),合并高血压56例(68.3%)、糖尿病30例(36.5%).术前心功能(NYHA)Ⅰ~Ⅲ级,Ⅰ级21例、Ⅱ级48例、Ⅲ级13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大隐静脉(SVG)与左乳内动脉(LIMA),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LAD)搭桥,其余用大隐静脉搭桥,平均每例搭桥(2.60±0.85)根,二尖瓣成形4例.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于急性胰腺炎.术后低心排6例、房颤 10例,并发肺不张2例,4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天发现上纵隔增宽,二次开胸清除血块.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确切恢复和重建心肌血运,手术安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求更好的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6年10月~2004年6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手术28例。采用三种手术方式,并行转流下分离结扎PDA10例;深低温、微量灌注、心内直视缝合PDA10例;中度低温、瞬间低流量、foley球囊导尿管堵PDA心内直视缝合PDA8例。结果除1例高龄PDA、重度肺高压、肺动脉及PDA管壁硬化,术中缝合PDA因血管较脆发生无法控制的大出血而死亡外,其余病人均康复出院,无导管再通发生。结论如果需要直视闭合PDA,应采用中度低温、瞬间低流量、foley球囊导管辅助下,PDA闭合术。该方法术野清楚,缝合可靠,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低温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前心室颤动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前心室颤动 (室颤 )的可疑因素及其致颤相关性。  方法 :分析既往 15年病例 ,按术前病情、麻醉管理、抢救及转归等进行病历摘要和归总。  结果 :2 46 5 1例中体外循环前发生室颤 34例 (1.379‰ ) ,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 0 .90 8‰ ,风湿性心脏病 2 .418‰ ,差异显著。心功能 级、二次手术发生率 (15 .931‰ )显著增高。  结论 :术前准备不足、麻醉管理不当是室颤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诱因 ,不良刺激和意外损伤是重要的直接致颤原因。围术期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术前准备、麻醉管理和手术操作 )对降低室颤发生率和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AIM: To investigate microvascular injury quantitatively in the small bowel with respect to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and related mechanisms. METHODS: In 10 male SD rats, normothermic CPB was established and continued with a flow rate of 100-150 mL/kg per minute for 60 min, while another 10 sham-operated animals served as controls. An approximate 10-cm loop of the terminal ileum was exteriorized for observation by means of intravit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he small bowel microcirculatory network including arterioles, capillaries, and collecting venules was observed prior to CPB, CPB 30 min, CPB 60 min, post-CPB 60 min and post-CPB 120 rain. The intestinal capillary perfusion, micro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leukocyte adherence were also measured. RESULTS: The systemic hemodynamics remained stable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in both groups. In CPB animals, significant arteriolar vasoconstriction, blood velocity reduction and functional capillary density diminution were found. As concomitances, exaggerated albumin extravasation and increased leukocyte accumulation were also noted. These changes were more pronounced and there were no signs of restitution at the end of the observation period. CONCLUSION: CPB induces significant microcirculatory injury of the small bowel in rats. The major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blood flow redistribution and generaliz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associated with CPB.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 32 6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行心内直视术转流中的肺保护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5月 32 6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体外循环 ,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转流中重点加强肺保护 ,避免增加肺血管阻力的外在因素 ,适当给予扩张肺血管药物。结果 :32 6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 8例 (2 .4 % ) ,其中 5例死于严重低心排 ,2例死于呼吸衰竭 ,1例死于心律失常。在ICU机械辅助呼吸平均 18h ,再次气管插管 5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中加强肺保护有利于降低肺血管阻力 ,减轻右心负荷 ,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减少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围术期儿童与成人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从手术前一天至手术后第四天,采取系列血样,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小儿组血浆皮质醇浓度在研究期内多数检测点上显著高于成人组。结论 提示小儿组手术中和手术后,应不用或慎用激素类药物。成人组应增加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与体外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发现动脉血浆ET-1水平在体外循环期间持续显著地增高并在体外循环结束时达到峰值。峰值ET-1水平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推测体外循环期间肺与循环的“隔离”对血浆ET-1水平的增高起主要作用。显著增高的ET-1可能与长时间体外循环后的心、肾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中体循环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手术中体循环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方法16例心脏病患者,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主动脉开放后1、3、5分,分别取升主动脉根部血及冠状静脉窦血,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主动脉开放10分,停CPB时分别取上、下腔静脉血和升主动脉根部血,测定血浆ET-1含量.结果主动脉阻断前即刻,主动脉开放后1、3、5分,冠状静脉窦血和升主动脉根部血血浆ET-1水平无显著差异;停CPB时下腔静脉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P<0.05),也显著高于同时点升主动脉根部血血浆ET-1水平(P<0.05).主动脉阻断前即刻,主动脉开放后10分,两者无显著差异;CPB期间上腔静脉血和主动脉根部血血浆ET-1水平无显著升高,两者也无显著差异.结论CPB手术中体循环血浆中升高的ET-1主要来源于腹部脏器,而不是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 45例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可达龙治疗的结果。室性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9.7% (2 6 / 2 9)和 87.5 % (14/ 16 ) ,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 3天和 6h。 13.3%患者用药后动脉收缩压较用药前降低 >2 0mmHg,但持续时间短暂 ,主要发生于术后合并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患者。可达龙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心胸外科共开展116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其中男性71例,女性45例,年龄13-72岁,平均(40.6±14.2)岁,体重35-85Kg,平均(50.5±10.8)Kg。手术方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成形/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左房/右房粘液瘤摘除术。所有患者均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行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灌注,食道超声引导下的二极股静脉进行插管引流,如有必要可加用上腔静脉插管。其他病例则采用同侧股动脉,股静脉,上腔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除心脏不停跳的术式外,升主动脉顺行灌注4:1冷含血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浅低温,中高流量灌注。全组病例都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cuum-assist venous drainage, VAVD)和常规超滤。体外循环结束后,股动脉插管处重建,颈内经脉压迫止血。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1-158(82.3±3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96(48.1±19.8)min,超滤量1100-3500ml。除47例不停跳手术外,其余病人中56例心脏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1.2%。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16(4.5±1.4)h,胸腔引流量90-550(160±65)ml,术后住院时间6-21(9.1±2.7)d。88例病人(75.9%)住院期间未输血。11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术后感染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0.86%。结论:各种外周插管建立的体外循环;VAVD技术的应用;适宜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力;良好的心肌保护;综合全面的体外循环管理为微创心脏手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实用性强,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