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作者报告2例因服苯妥英钠引起的抑郁,并讨论其发病机理。例1:58岁、女,因上矢状窦血栓致颅内出血做左侧开颅术。术后出现强直阵挛性癫痫,右侧轻瘫,需服苯妥英钠300mg,每日2次,血药浓度达15.3μ/ml,症状控制,经1月增强理疗,生活能自理出院。1月后随访,患者诉食欲减退、疲倦、悲观,受检时不断流泪;乃转往精神病院会诊。于服抗抑郁药前,测苯妥英钠血浓度高达34.8μg/ml,将苯妥英钠减为300mg 每日1次,血药浓度降至6μg/ml,患者抑郁症状迅速消失。后每日服,400mg 及500mg 交替,血药浓度稳定在15.8μg/  相似文献   

2.
癫痫患者服用中药制剂西药成分的血药浓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平 《临床医学》2010,30(5):108-109
目的探讨某些抗癫痫"中药制剂"中是否含有抗癫痫西药成分及其含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58例癫痫患者所服"中药制剂"中的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的种类及血药浓度。结果所有患者中均检测出上述1~4种常用抗癫痫西药。血药平均浓度丙戊酸钠为(12±14)μg/ml,苯妥英钠为(5±6)μg/ml,苯巴比妥为(11±9)μg/ml,卡马西平为(2.2±2.6)μg/ml。结论所谓的抗癫痫"中药制剂"中含有不同种类和剂量的常用化学药物,干扰了癫痫的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液药物浓度检测结果 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测定血液卡马西平药物浓度,对354例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 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4~12 μg/mL)内的有290例,占81.92%;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4 μg/mL)的有63例,占17.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12 μg/mL)的1例,占0.28%.结论 临床医生在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过程中,应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体外实验模型和人体研究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血药浓度。结果:苯妥英钠体外模型导入量,1小时后平均浓度为5.2±1.84μg/ml、2小时后平均浓度为10.45±5.75μg/ml、3小时后平均浓度为10.83±10.22μg/ml。人体血清浓度为3.61μg/ml.达不到临床抑制癫痫发作的剂量。水杨酸导入人体血清浓度,1小时后平均为11.28±5.57μg/ml,24小时后为1.59±0.6μg/ml,均比口服300mg/日的阿司匹林血清浓度高。因此,可作为防治冠心病的一种新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用卡马西平(CBZ)治疗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癫痫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服用卡马西平的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①45例单独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4μg/ml的12例,4~12μg/ml的32例,>12μg/ml的1例。②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为73.33%,将单一用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分布与疗效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634,P<0.05,表明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联合用药的23例患者中仅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34.78%。③将年龄与血药浓度分布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512,P<0.05,表明随年龄增高,各年龄组血药平均浓度也增加。结论通过常规监测CBZ血药浓度,可提高癫痫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ABCB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影响。方法 200例癫痫患者按照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控制组和耐药组,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6 ml,依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以及依靠PCR-RFLR法分析200例患者的ABCB1 C1236T、ABCB1 C3435T和ABCB1 G2677T/A三个单碱基突变位点。用SHEsis软件对ABCB1基因C1236T、C3435T和G2677T/A进行单体型推断,多组间统计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ABCB1 C1236T中CC基因型在耐药组的百分率为17.5%,显著高于控制组(2.1%),TT基因型在控制组百分率为55.4%,高于耐药组的百分率41.6%(P<0.05);在G2677T/A中GG基因型在耐药组分布达29.6%,高于控制组的9.7%,TT基因型在控制组的百分率为30.4%,高于耐药组(4.6%)(P<0.05);在C3435T位点,徐州地区癫痫患者耐药组和控制组的分布频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349)。单倍体检测发现TTC单体型在控制组中的分布频率较高为24.1%(P<0.05);没有观察到ABCB1基因多态性与苯巴比妥稳定血浆药物浓度存在相关影响。结论 ABCB1基因遗传多态性对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没有影响,但是影响苯妥英钠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基因代谢型及G、GM实验结果的关联性。 方法建立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所测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开展G、GM实验,采用t检验比较2种实验结果为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值;使用DNA序列测定法检测CYP2C19*2和CYP2C9*3基因代谢型并探讨其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关联性。 结果所有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平均值为(1.47±1.35)μg/ml,伏立康唑在白血病患者中的有效血药浓度为0.44~2.49 μg/ml;G、GM实验阳性的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均小于G、GM实验阴性的患者[(1.32±1.21)μg/ml vs(2.25±1.20)μg/ml;(1.27±0.92)μg/ml vs(2.15±0.81)μ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1,P=0.032;t=-12.674,P=0.001);CYP2C19*2基因代谢型杂合弱代谢基因型GA的血药浓度值高于野生型正常代谢型GG[(1.42±1.13)μg/ml vs(1.30±1.40)μ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9,P=0.129);CYP2C9*3基因代谢型杂合弱代谢基因型AC的血药浓度值高于野生型正常代谢型AA[(2.30±2.05)μg/ml vs(1.43±1.15)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86,P=0.006)。 结论白血病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基因代谢型及G、GM实验阳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患者伏立康唑弱代谢基因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高;患者G、GM实验阳性,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流术前米索前列醇阴道内置入的最佳有效剂量。方法 :将 99例早孕 (停经≤ 70d)要求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的初孕妇女 ,按阴道内置药剂量的不同 ,随机分为 3组 :2 0 0 μg组 3 5例 ,40 0 μg组 3 2例及 60 0 μg组 3 2例 ,分别于施术前 3h阴道后穹隆置米索前列醇 2 0 0 μg、40 0 μg及 60 0 μg ,观察各组有效宫颈扩张度 (≥ 7.0mm)比率、术中出血情况及用药后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有效宫颈扩张度比率 ,以 40 0 μg组 93 75 % ( 3 0 /3 2 )及 60 0 μg组 96 88% ( 3 1/3 2 )显著高于2 0 0 μg组 3 4 2 9% ( 12 /3 5 ) ,P <0 .0 0 5 ,其中 40 0 μg与 60 0 μg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三组中术中出血量 2 0 0 μg组8 67± 3 2 4ml,40 0 μg组 16 3 8± 3 .5 2ml及 60 0 μg组 17 60± 2 .73ml,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用药后副反应发生率以 60 0 μg组 15 63 % ( 5 /3 2 )显著高于 40 0 μg组 3 15 ( 1/3 2 )。结论 :40 0 μg米索前列醇阴道内置入可做为人流术前扩张宫颈的最佳有效剂量和理想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万古霉素治疗时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原因.方法 5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初始使用万古霉素2 g/d,分4次给药,5个半衰期后监测万古霉素谷、峰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万古霉素使用剂量,记录7d内万古霉素使用总剂量.检查记录使用万古霉素前及治疗7d后C反应蛋白(CRP)、最高体温,记录治疗7d中脑钠肽(BN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平均值.根据血药浓度调整万古霉素每日使用剂量.万古霉素治疗7d中根据48 h SCr增加超过26.4μmol/L确定为AKI,并分组为AKI组(n=28)和非AKI组(n=23),比较两组之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乳酸、CRP、BNP、CVP、当日最高体温的差异.结果 使用万古霉素5个半衰期后所有患者平均谷浓度(9.18 ±6.15) μg/ml,峰浓度(25.73 ±20.30) μg/ml,调整剂量5d后平均谷浓度(10.26±5.10)μg/ml,峰浓度(23.52±6.83) μg/ml.A组与B组之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CRP、BNP、CVP、乳酸、最高与最低体温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适当剂量万古霉素治疗脓毒血症时AKI的发生与否可能与感染控制效果及患者血容量是否充足有关.  相似文献   

10.
麻铭川 《山西临床医药》2009,(23):1968-1969
目的:探讨分析丙戌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癫痫患者218例。对服用VPA达治疗剂量后3个月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及疗效评定。结果:血药浓度<50μg/mL33例(15.13%),50μg/mL~100μg/mL156例(71.55%),>100μg/mL29例(13.3%)。结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不能凭剂量来估计血药浓度和评价疗效,应进行VPA的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用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25例次老年患者中单独使用庆大霉素静脉滴注1~4.5小时和庆大霉素与青霉素配伍静脉滴注2.6~4.5小时两组的血药浓度。结果在25例次老年患者中所测得庆大霉素峰浓度高于10μg/ml患者4例次;达到有效血药浓度4~10μg/ml患者17例次;低于4μg/ml患者4例次,其中与青霉素合用患者3例次。谷浓度高于2μg/ml患者数为零;低于2μg/ml患者数为25例次。结论对25例次老年患者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分析很有必要,对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增强了老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达到了给药个体化,使药学服务工作得到开展,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剂量拉莫三嗪(LTG)与丙戊酸(VPA)联合治疗新诊断癫痫转为LTG单药治疗后的血药浓度变化。方法:选取经小剂量LTG与VPA联合治疗6个月后发作完全控制的癫痫患者35例,逐渐减掉VPA,采用LTG单药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及LTG血药浓度。结果:35例患者中有2例失访,33例完成半年随访,其中转LTG单药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2例(6.1%),无发作31例(93.9%);药物转换期LTG血药浓度较转单药治疗前LTG血药浓度增高(P0.05),停用VPA1周时、单药治疗6个月时的LTG血药浓度与单药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复发患者发作时血药浓度与无发作患者血药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G与VPA联用能使LTG的血药浓度加倍且临床疗效显著增强,小剂量LTG与VPA联合治疗新诊断癫痫转为LTG单药治疗时应将LTG剂量加倍。  相似文献   

13.
黄义昆  梁建成 《临床荟萃》2003,18(2):101-102
卡马西平 (CBZ)为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 ,临床上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 ,对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的疗效与苯妥英钠(PHT)相似 ,而其副作用相对较小 ,部分患者原来长期应用PHT治疗 ,由于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的原因 ,转而改用卡马西平或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联合应用。我们长期以来对服用CBZ、PHT等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实行血药浓度监测下的用药指导 ,发现合用PHT较单用CBZ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差。下面总结 82例单用CBZ或合用PHT的CBZ血药浓度的变化。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癫痫患者共 82例 ,男性 39…  相似文献   

14.
冷光  晋月萍 《护理研究》2003,17(13):776-777
苯妥英钠 (又名大仑丁 )是一种有效的抗癫痫药物 ,临床上主要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的防治[1] 。由于该药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窄 ( 10mg/L~ 2 0mg/L) [2 ] ,个体差异较大 ,因而在临床上某些病人的血药浓度易过低或过高 ,造成疗效不佳或发生毒副反应。监测苯妥英钠的血药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46%为单纯部分性发作,43.59%为复杂部分性发作,10.26%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转为强直阵挛发作,7.69%为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方法:(1)迅速控制癫痫发作,首选地西泮10mg-20mg静脉注射,无效时可重复一次;发作控制后用苯巴比妥钠针0.2g~0.4g·d^-1,肌肉注射;频繁发作者给予地西泮60mg~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2h内缓慢静脉滴注,或苯妥英钠0.3g~0.6g加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等。(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降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和供氧;防治并发症、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等。94.87%治愈,5.13%死亡。结论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控制发作和综合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潘春芳  陈凤琴 《护理研究》2007,21(19):1780-1780
普罗帕酮(心律平)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有弱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室性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口服剂量为300 mg/d~900 mg/d,口服吸收95%,服药后30 min起效,2h~3h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5h~8h[1],作用持续6h~8h,有效血药浓度0.2 μg/mL~3.0μg/mL.  相似文献   

17.
刘若伟 《华西医学》2009,24(2):430-43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我科对20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1)迅速控制癫痫发作,首选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无效时可重复一次;发作控制后用苯巴比妥钠针0.2~0.4g/d,肌肉注射;频繁发作者给予地西泮60~i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2h内缓慢静脉滴注,或苯妥英钠0.3~0.6g加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等。(2)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降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和供氧;防治并发症、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等。结果:单纯部分性发作5例(25%),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35%),由单纯部分性发作转为强直阵挛发作5例(25%),癫痫持续状态3例(15%)。结论: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控制发作和综合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环孢素(CsA)血药浓度水平是否影响重型和(或)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早期疗效,探讨CsA的合理使用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TG)联合CsA方案初始治疗的90例SAA/VSAA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比较IST后6个月获得治疗反应和未获治疗反应患者间CsA血药浓度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CsA血药浓度对SAA/VSAA患者获得治疗反应的影响.结果 ①初始CsA血药浓度对SAA/VSAA患者近期IST疗效无影响,但与SAA患者更早获得治疗反应相关;②获得治疗反应组患者IST第3个月CsA谷值血药浓度(C0)和峰值血药浓度(C2)均较未获治疗反应组患者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24和0.009),IST其他时间段CsA血药浓度平均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ST第3个月C0≥200 μg/L组患者治疗反应率为82.4%,明显高于C0 150~200μg/L组的55.6% (P =0.023)和C0<150 μg/L组的59.3% (P =0.046);IST第3个月C2≥700 μg/L组患者治疗反应率为80.5%,明显高于C2 <700 μg/L组的55.3% (P =0.012).结论 CsA血药浓度水平影响SAA/VSAA患者近期疗效;IST第3个月CsA血药浓度水平对患者获得早期疗效尤为重要,维持CsA血药浓度C0≥200 μg/L、G2≥700 μg/L或可进一步提高SAA/VSAA患者IST治疗反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正常人群血浆中 TAFI:Ag和 TAFI:A的水平 ,确立正常人血浆中 TAFI:Ag和TAFI:A的参考值范围及其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 ELISA方法测定 34名正常人、1 9例冠心病患者及 1 5例 DIC患者血浆中 TAFI:Ag的含量 ,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中 TAFI:A的水平。对正常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 TAFI:Ag和 TAFI:A的含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正常人 TAFI:Ag平均值为 ( 77± 2 8) % ,参考值范围为 2 1 %~ 1 33% ,TAFI:A平均值为 ( 2 4± 5 ) μg/ml,参考值为 1 4~ 34μg/ml。冠心病患者血浆中 TAFI:Ag为 ( 1 5 6± 32 ) % ,TAFI:A为 ( 4 3± 7) μg/ml。结论 正常人血浆中的TAFI:Ag含量具有很大变异性 ,正常人 TAFI的活性与 TAFI抗原含量呈剂量相关性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 TAFI:Ag和 TAFI:A显著增高 ,表明 TAFI在冠心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娟  张燕  席平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03-1005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 9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3组。A组 :30例 ,生理盐水 10 0ml 前列腺素E12 0 μg ,生理盐水 2 5 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静脉滴注 ;B组 :30例 ,生理盐水 10 0ml 前列腺素E12 0 μg静脉滴注 ;C组 :32例 ,生理盐水2 5 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ml静脉滴注 ,均为每日一次 ,疗程 14d。结果  3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30 %、93.3% ;16 .7%、70 % ;9.4 %、5 3.1%。各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腺素E1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