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小剂量布比卡因与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单次注射)与硬膜外阻滞合用分娩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对生理的影响,以期选择较好的药物组合方式,供临床参考。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0例ASAⅠ级、自然分娩足月初产妇,全部为单胎,头先露,年龄(25.5±1.85)岁,体重(61.7±8.3)kg,身高(159±3.8)cm。孕期(39.7±1.1)周,无重要脏器病变及严重产科合并症,胎儿情况正常,无椎管内阻滞禁忌。2方法产妇宫口开大至3~4m,阵缩加剧进入活跃期首先使用17Gweiss硬膜外针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确认穿刺成功后使用25Gwhirtacre腰麻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针尖达到蛛网膜下腔后,抽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立即注入含2.5mg布比卡因的等比重溶液1m l,含15μg芬太尼的等比重溶液1m l,注药后拔出腰麻针,再通过硬膜外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平卧位后,以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阻滞平面上至T10,下达S3~5,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25%布比卡因4~5m l后,接微量注射泵,用微量注射泵向硬膜外腔以7m l/h的速度泵入麻醉药液(0.125%布比卡因50m l加芬太尼50μg),宫口...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300例足月初产孕妇,分为常规分娩组(A组,150例)和无痛分娩组(C组,150例),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患者于孕37周(T0)、分娩后3天(T1),分娩后42天(T2)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T0、T1、T2时的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排除A组24例和C组19例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两组产妇在T0时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的EPDS评分,C组(7.27±2.88)明显低于A组(8.18±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的EPDS评分,C组(8.32±2.63)亦明显低于A组(9.13±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产后抑郁发生率C组(13.7%)明显低于A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产后抑郁发生率C组(15.0%)亦明显低于A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分娩产妇比较,使用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的产妇产后EPDS评分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3种穿刺方法(针内针、针旁针、针外针)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9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3组:针内针组(A)、针旁针组(B)、针外针组(C),每组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3组腰麻麻醉起效时间、腰麻平面上界、血压下降、硬膜外用药量无明显差异,3种方法中,针内针法操作简单,相对节约时间,但存在硬膜外导管置管困难的问题,失败率高于另两组。针旁针法、针外针法操作略为复杂,硬膜外置管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腰麻。结论:针内针法硬膜外置管困难比针外针法为多,腰麻平面的调节不如针外针法随意,针外针法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和衔接,成功率高,更具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妇科手术多以硬膜外麻醉,但阻滞不全时有发生。若同时联合腰麻,这种情况就可能大为改善。作主要对此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与方法随机选择30例下腹及下肢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Ⅰ组20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1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02、ECG和手术牵拉、不适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纽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以及下肢胀痛等不适: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下肢胀痛等反应,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减轻或消除产痛。方法自愿要求镇痛分娩的产妇,当宫口开大3cm时,行腰-硬联合麻醉镇痛。结果 镇痛效果明显(P〈0.01)。第一、二产程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尿潴留发生率、催产素使用率、孕妇下肢活动情况、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镇痛效果肯定,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在镇痛前、中、后进行合理的护理配合,可确保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2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2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的分娩产妇为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120例未行任何麻醉的产妇相比较,观察其产程、产后情况及胎儿情况。结果两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窒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分娩方式及产程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方法能够加速第二产程快速进展,降低了阴道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对胎儿情况及产妇产后情况无明显影响,是消除分娩疼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4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22)与对照组(n=122),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实施手术,观察组给予DEX 0.6μg/kg,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5μg/kg+咪达唑仑0.03 mg/kg。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用药10、20、30、60 min时OAA/S评分均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观察组用药后20、30、60 min的MAP、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后10、20 min时Sp O2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10.7%,显著低于对照组36.9%(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发挥较好的镇静作用,且呼吸抑制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在骨科下肢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行骨科下肢急诊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方法后,腰-硬联合阻滞组的32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0.32±1.32w,住院时间为41.23±6.45d,术中出血量为320.34±24.56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硬膜外麻醉组的32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4.44±1.42w,住院时间为57.01±8.43d,术中出血量为462.56±25.63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组间比较,腰-硬联合阻滞组各项数据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在骨科下肢急诊手术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CSEA组100例,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分别注入小剂量0.75%布比卡因和2%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EA)组100例,在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CSEA组从麻醉诱导到胎儿娩出的时间较EA组明显缩短;CSEA组阻滞完善,产妇对牵拉疼痛的反应较轻。两种麻醉方法对血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均为7~10分。结论 CSEA既发挥了腰麻起效迅速、作用确切的作用,又弥补了EA用药量大、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腰硬联合麻醉(CSEA)有既保留了腰麻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又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和硬膜外麻醉导管给药延长阻滞时间,扩展阻滞平面和用于术后止痛的特点。近年来,我们采用硬腰联合麻醉应用于盆腔手术并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LPSB)与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进行治疗的86例IF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EA组与LPSB组,各43例。CSEA组采用CSEA麻醉,LPSB组采用LPSB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运动、感觉神经起效及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给药后30 min(T1)时的心率(HR)均低于麻醉前(T0)时,T1、麻醉给药后60 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T0时,且LPSB组T1时的HR高于CSEA组,T1、T2时的MAP高于CS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B组T1、T2的HR及MAP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B组术后2 h、12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CSEA组,LPSB组运动、感觉神经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均长于CS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B组总不良反应率(9.30%)低于CSEA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PIH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国内常采用硬膜外阻滞,但常有起效慢、阻滞不全等缺点.近来,国内外有很多报道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能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和无痛分娩[1].作者自2004年1~9月观察比较0.75%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与2%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在PIH患者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 -硬联合阻滞 (CSEA)用于子宫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60例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CEA)与CSEA两组 ,观察两组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CEA与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 (5.2±3.3)min与(1.2±0.4)min,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65 %与100% ,CEA组15例因应用较多辅助药而发生轻度呼吸抑制。结论 子宫切除术应用腰 -硬联合阻滞较单纯硬膜外阻滞起效快、效果好、麻醉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6.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保留了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的优点,减少或消除了这两种麻醉方法单独应用时存在的某些缺点。CSEA起效迅速、肌松满意、阻滞作用时间不受限制,并且方便术后镇痛。CSEA适用于妇科、产科、普外、骨科、泌外科等耻区及下肢手术。随着CSEA的广泛应用,腰穿失败或腰麻无明显脑脊液回流的病例屡见不鲜,并且剖宫产孕妇腰穿无脑脊液回流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刘明 《中国临床研究》2014,(4):447-448,450
目的比较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在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中纠正血压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足月妊娠,单胎,ASAI~Ⅱ级,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麻黄碱组(E组),每组各50例。腰-硬联合阻滞后每分钟测量血压1次,当收缩压下降值超过麻醉前收缩压20%时,分别静脉给予等效剂量的去氧肾上腺素0.1mg(P组)和麻黄碱8mg(E组),直至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即刻,取胎儿脐带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期间观察产妇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两组均能很好的纠正产妇的血压下降,两组麻醉中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心率麻醉中最大值与麻醉中最小值均大于P组(P均〈0.05),E组的HR波动大于P组;E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P组(P〈0.05);E组脐动静脉血pH值和碱剩余低于P组(P〈0.05),PCO2高于P组(P〈0.05)。结论与麻黄碱相比,去氧肾上腺素在腰一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术中对母婴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配合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做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A组)采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产妇镇痛时,鞘内给药0、10、30、60、90 min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产程、缩宫素使用、分娩期间中转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后24 h内,阴道血量超过500 ml)及镇痛后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鞘内给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降低,尤其是鞘内给药60 min后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30%、B组70.5%;A组中转剖宫10%、B组中转剖宫25%;A组出现皮肤瘙痒21例(占35%), B组出现皮肤瘙痒48例(占60%)。两组比较,产妇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配合心理护理能极大地提高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产力,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产妇不良反应,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3年8月,将腰硬联合阻滞(CSEA)用于无痛分娩,并对镇痛前后的呼吸循环、胎心率、宫缩强度、产程常短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产妇的选择 年龄20~35岁,主动要求无痛分娩,无椎管内禁忌症,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胎儿情况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术后恢复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延长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