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21岁.因停经7个月余、阴道流血半小时入院.入院前1天头痛剧烈,考虑为偏头痛,给与对症治疗后好转.查体:BP 114/60 mmHg.头颈、胸腹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宫高27 cm,腹围93 cm,头位.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性,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尿末血尿7天"入院,伴有尿频,无尿急尿痛,排尿尚通畅,无夜尿,无尿流中断及尿后余沥.入院体检:T 36.6 ℃,R 79次,BP 111/74 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未扪及肿块,膀胱区未见膨隆,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肋脊点无压痛,双侧输尿管行程无压痛、反跳痛.泌尿系B超提示膀胱内右后壁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1)血尿;(2)膀胱肿物(膀胱癌待排).入院后行膀胱造瘘口膀胱肿物切除术,术中在膀胱三角区见1肿物,大小约3.0 cm×3.0 cm,结节状,呈暗红色,小灶性灰白色,肿物表面尚光滑,边界尚清(图1).双侧输尿管开口清晰.以21F电切镜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小膀胱副神经节瘤(micro-PUB)(1 cm)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例微小PUB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1~65岁,平均51岁。4例患者为功能性肿瘤,1例为非功能性肿瘤。各项检查对PUB肿瘤的检出率分别如下:作为定性诊断作用的24 h尿儿茶酚胺(CA)检查的阳性率为75%(3/4),作为定位诊断作用的超声、CT、MRI、奥曲肽显像及131I-间碘苄胍(MIBG)检查的阳性率分别是80%(4/5)、20%(1/5)、75%(3/4)、25%(1/4)及33%(1/3)。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肿瘤定位困难时可通过过度充盈膀胱或超声定位方法确定肿瘤位置。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找到并切除肿瘤,无中转开放,术中寻找肿瘤时间为0.5~26 min,切除时间3~10 min,术后病理为PUB。随访6个月~8年,排尿后高血压症状消失,复查24 h CA、泌尿超声、膀胱镜及全身MRI,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超声和MRI对于微小PUB的发现率较CT高,应作为首选检查。治疗微小PUB应采用经尿道手术,术中如无法发现肿瘤,可使膀胱过度充盈和超声定位确定肿瘤位置。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5岁.因左腰部持续性、发作性绞痛,伴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5天入院.患者1972年因输尿管结石行开放手术治疗;1996年因膀胱结石经尿道行手术治疗;现腹部B超示双侧肾多发性结石,膀胱充盈欠佳,左侧壁可见3.2 cm×1.2 cm大小中等回声,不能移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顶壁处可见一菜花样隆起,大小2.5 cm×2.5 cm,疑为膀胱癌.遂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于膀胱左侧顶壁处见一乳头状肿物,有蒂,2.0 cm×1.5 cm大小,于蒂部切除肿物送病检.  相似文献   

5.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收集我院1990-2003年间外科手术切除膀胱副神经节瘤6例及1例会诊病例。HE染色,光镜观察。3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行网状纤维染色。1例行Peris普鲁土蓝染色。2例行PAS染色。5例行Fontana银浸法染色。7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广谱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S-100、突触素(Syn)抗体及LSAR试剂拿均购自Dako公司,染色前切片经微波处理,抗原修复,染色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切片进行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性,82岁,偶感胸闷、咳嗽3个月余,肉眼血尿1周入院,肺部及纵隔CT示:上纵隔占位并累及气管上段,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纵隔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胸腺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符合B3型胸腺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后壁有一直径1.2 cm息肉状隆起灶,表面局部暗红色,溃疡状,其余膀胱黏膜光滑,行病灶处活检。既往史:患者2年前有胸腺瘤手术切除史,术后病理诊断为:B3型胸腺瘤,手术切缘可见肿瘤组织。术后患者未进一步治疗。病理检查 眼观: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0岁.44岁(1975年)时因腰胀做检查发现腹膜后包块,术中见包块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如鹅蛋大,与腹后壁粘连.肿块表面分界清楚,无明显包膜,与腹膜后大血管易于分离,与左肾及肾上腺无关联,将包块全切除.病理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1例70岁男性患者,以"左上腹不适2年,间断疼痛15d"入院,无恶心、心悸等伴随症状.查体:左上腹部触及巨大包块,质硬,无压痛.超声检查:左上腹见不均质稍低回声,大小约14.7 cm×13.5 cm×11.1 cm,实质回声不均匀,并见散在点状高回声,包块外上缘与脾紧邻(图1A).腹部增强CT:左上腹脾肾...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9岁。右侧腰部疼痛半年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18cm×16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活动度差。B超:肝内巨大实性占位。CT:右肾上腺区域占位性病变。腹腔动脉造影(DSA)诊断:右上腹恶性肿瘤,考虑肝癌可能性大,不排除来自右肾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gangliocytiCparaganglioma,GP)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断的4例GP患者资料。通过病历查询获得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采用HE染色及RocheBenchMarkXT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仪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突触素、嗜铬粒素A(CgA)、CD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神经丝蛋白(NF)等标志物。通过电话随访收集患者预后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均以间断性腹痛、腹胀入院。发病年龄47~73岁,中位年龄56岁。术前均行CT检查显示十二指肠降段肠壁局限性增厚,并于增强后轻度强化;3例超声内镜检查示肿物为位于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或黏膜下层的低回声影。瘤体最大径0.6~1.8cm,平均1.2cm。镜下,肿瘤均由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和节细胞样细胞构成,三者比例不一。上皮样细胞表达CKpan、突触素、CgA和CD56;梭形细胞表达S-100蛋白、SOX-10;节细胞样细胞表达NF、突触素、CgA和CD56;3种细胞均表达NSE。4例患者术后随访3~30个月,均未复发或转移。结论GP是一种好发于十二指肠的具有良性生物学特性的肿瘤,多可采用内镜下完整切除,预后极好。尽管其发生率极低,但对于发生在十二指肠,尤其是第二段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病变,在鉴别诊断时应尽量考虑到GP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13例副神经节瘤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起源于神经嵴细胞,主要分布于头、颈、胸和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分布的部位。1969年Szijjct等首先提出了APUD瘤概念后,不少学者发现Paraganglioma具有与之相似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因此将此瘤归属APUD瘤。由于Paraganglioma较为少见,文献中对它的命名、分型不一,以致概念模糊。为此我们收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类、良恶性组织学判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1例肾上腺外(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同时跟踪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9~81岁,平均年龄46.5岁。肿瘤位于腹膜后10例,头颈部7例,纵隔、膀胱、精索及肾脏各1例。有功能者3例,无功能者18例。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两种细胞组成,主细胞排列成巢状、束状、腺泡状或实体样结构,周围被支持细胞部分或完全包绕。1例诊断为恶性,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多见,并见灶性或融合性坏死和血管侵犯,伴局部淋巴结转移,余20例诊断为良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NSE、CgA、Syn、NF,而CK、EMA和SMA阴性;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1例恶性副神经节瘤仅NSE阳性,CgA弱阳性。随访18例,其中1例1年后因多脏器转移而死亡,另有1例组织学诊断为良性者3年后肿物复发并侵犯邻近器官。结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组织形态学改变与其生物学行为不一,临床上应长期随访。同时应与形态相似的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研究(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解剖组织,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6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头痛、心悸、多汗及视物不清等症状,4例无明显特异性症状。结果7例病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部分切除,行探查手术1例。病理检查良性8例,恶性2例。结论B超,CT是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尿儿茶酚胺和VMA测定对定性诊断有较高特异性。早期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患者女 ,2 7岁。因阵发性头痛、出汗 1年余 ,血压间歇性升高 2个月入院。血压最高达 190 / 14 0mmHg ,口服降压药不能缓解。腹部B超、13 1I MIBG检查、肾上腺CT和MRI均提示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胞瘤可能。 2 4h尿儿茶酚胺2次检查均增高 ,以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主 (5 4 8 7μg/ 2 4h和 10 14 μg/ 2 4h)。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术中见肿块位于腹主动脉左侧、腹主动脉分叉以上 ,肿瘤紧贴腹主动脉 ,由腹主动脉发出分支直接供应肿瘤组织 ,左侧输尿管紧贴肿瘤。术中挤压肿瘤 ,血压上升 ,最高达 16 0 /110mmHg ,切除肿瘤后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成功实施的3D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切除术35例,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并服用2~4周α受体拮抗剂。对照组为2003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实施的2D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切除术,共211例(P0.05)。结果手术全部成功,2组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3D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2D组(P0.05)。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4例、副神经节瘤11例。3D组随访3月到30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成像系统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有明显优势,手术安全可靠并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55岁.20年前右腕部不明原因出现肿物,逐渐增大,疼痛明显,于外院行肿物切除、植骨及内固定术.5年前右腕部再次出现肿物伴不适,在89医院行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术,病理诊断为副脊索瘤.最近患者右腕部又出现肿物,伴疼痛及右腕关节活动受限.查体:右手背桡侧见一8 cm长手术瘢痕,右前臂远端外侧见一不规则肿块,大小5 cm×4 cm,质韧,边界不清,无活动度,触痛明显,右腕关节最大活动度约10°,右拇指内收功能受限,曲伸外展功能不佳,余指活动良好.MRI显示:右腕关节外侧偏前方不规则异常信号,边界尚清楚,边缘欠光整,病变内可见间隔,邻近骨质呈侵及征象,病变周围软组织结构较紊乱.入院后行病段扩大切除、受累骨组织体外乙醇灭活回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中见肿瘤约4 cm×4 cm,灰白半透明结节状,位于桡骨及舟骨之间,侵犯桡骨远端,并沿大鱼际两侧蔓延.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2岁,因不明原因声音嘶哑半年,加重3天就诊.临床以喉部肿物收入院.患者曾于7年前行右颈部肿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神经鞘膜瘤. 病理检查眼观:肿物2.0 cm×1.5 cm×1.5 cm,切面灰白、灰红,质中等,包膜完整,表面可见3个红色小突起,直径0.6-0.8 cm.镜检:瘤位于鳞状上皮黏膜下,局部表而溃疡,黏膜缺失.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致密,被丰富的毛细血管隐约分割成团块状或巢状(图1);少数区域细胞较松散,细胞呈索状或片块状排列.  相似文献   

19.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0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个月,不伴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近1个月出现下腹部胀痛.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体表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膀胱镜检查:膀胱左侧输尿管开口处见-4.0 cm×3.0 cm×3.0 cm菜花样肿物,表面充血、粗糙;周围黏膜见多处出血点.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65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中上腹隐痛、不适,伴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前做电子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见一2.0 cm×1.8 cm带蒂肿物,悬垂于十二指肠腔内,其密度较低,未见黏膜破坏,实性,质略硬,边界光滑,界清.内窥镜下行肿物摘除术.术后随访2年,患者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