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B型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单纯组47例和合并组53例,另选取同期本院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BNP、PCT、hs-CRP水平,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比较合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BNP、PCT、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BNP、PCT、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血清BNP、PCT、hs-CRP水平均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且单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血清BNP、PCT、hs-CRP水平均高于Ⅱ级和Ⅲ级,且Ⅲ级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NP、PCT、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P<0.05)。结...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宁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3,25(4):239-24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夹心ELISA法及免疫抑制法测定63例UA患者和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血清hs-CRP,cTnI及CK-MB含量。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为(6.34±1.69)mg/L,与SA组(2.21±0.96)mg/L及健康组(1.10±0.64)mg/L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A患者血清cTnl含量为(8.60±8.34)μg/L,与SA组(2.47±1.79)μg/L及对照组(1.95±1.94)μg/L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K-MB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UA患者存在微小心肌损伤,炎症反应是UA一个重要发病因素,cTnI是判断微小心肌损伤特异且敏感的指标,hs-CRP在UA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钛(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进行血浆BNP及hs-CRP水平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又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中血浆BNP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疾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临床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1-09~2013-05间本院确诊为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方案将其分为Ⅰ、Ⅱ、Ⅲ、Ⅳ级.选取同期体检的4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hs-CRP和BNP水平,同时将COPD组分级后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s-CRP、BNP在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组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P<0.05),COPD组各级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且hs-CRP、BNP表达水平与心衰的分级呈现正性相关(r =0.383,r =0.521;P =0.003,P=0.005),而表示肺功能的PaO2随心衰程度加重而降低(r=-0.234,P=0.020).结论 hs-CRP与BNP水平和COPD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分级有关,可以作为评估COPD患者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分级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中肌钙蛋白I (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的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现心血管疾病者50例.cTnI、BNP采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hs-CRP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测定.结果:ACS患者组的hs-CRP、BNP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I组的BNP浓度较UAP组和SAP组显著升高(P<0.05),UAP组的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P< 0.05).在AMI组cTnI较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UAP组cTnI浓度也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0.05),但SAP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nI、hs-CRP、BNP三项参数的高表达与ACS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对ACS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邓超蓝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8):822-82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急骤、病死率高,快速诊断非常重要[1-2]。心肌标志物、白细胞以及肾功能变化均可以提示AMI的存在。近年来,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D-二聚体(D-dimer,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缓解期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动态变化。 方法 对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前后连续监测hs- CRP动态变化,hs- CRP测定方法为增效胶乳散射速率免疫比浊法,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含量,并与30 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缓解期血清hs- 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并于发作前2日内出现血清hs- CRP含量升高,发作当日hs- CRP水平达到高峰,与缓解期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 .01),hs -CRP与cTnI变化成正相关。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 CRP的连续监测对预测心绞痛发作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1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5例;血浆hs-CRP、B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结果:LVDD及血浆hs-CRP、BNP水平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而LVEF显著低于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s-CRP、BNP水平与LV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hs-CRP和BNP水平对于评价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口服治疗,疗程为10 d。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9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诺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并能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公司生产)10mg口服,每晚顿服。疗程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CRP、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一例退出,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0.0%(36/40),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6.23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TNF-α比较,差异元显著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CRP、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CRP、TNF-α水平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考虑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UAP患者的心肌损伤、改善UA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型钠尿肽(BNP)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8例AMI患者为治疗组,并选择同期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并测定BNP水平。结果治疗组中BNP和血浆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升高,BNP与血浆hs—CR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BNP和hs—CR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BNP与血浆hs—CRP水平与AMI预后显著相关,均是独立的不良预测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亦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探讨抑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SP)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抽样收集2009年6月15日至2011年3月15日青岛市2家三甲医院住院确诊的USP患者209例,按是否合并抑郁分为USP合并抑郁组72例,单纯USP组137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当时和治疗7d后分别测定hs-CRP、TNF-α,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前后USP合并抑郁组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较单纯USP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SP合并抑郁有较高的炎性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讨早期脓毒症患者脑钠肽(BN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23 例,按照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对实验中两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 Ⅱ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乳酸、血小板及BNP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组的BNP、CRP、WBC、PCT、血小板及乳酸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的APACHE Ⅱ评分、BNP、乳酸及PCT 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两组患者LEV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PCT 是BNP 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早期脓毒症患者BNP 与心功能无关,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BNP 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CT 是导致BNP 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的血清BNP及hs—CRP为(77.2±23.9)ng/L、(6.0±2.9)mg/L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NP(101.4±22.5)ng/L、hs—CRP(9.5±3.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及IMT分别为(0.06±0.01)cm^2、(1.84±0.46)mm、(1.29±0.64)mm均低于对照组斑块大小(0.07±0.02)cm^2、斑块厚度(2.02_-q).41)mm及IMT(1.58±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可靠,不但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斑块大小及斑块厚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阻断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78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组46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组50例,自发型心绞痛组54例及梗死后心绞痛组28例;同期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金标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初发型心绞痛组和恶化型心绞痛组的UAER及hs-CRP均有很大程度的增高,二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后心绞痛组UAE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CRP在正常范围;自发型心绞痛组两项测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在心绞痛的早期应该注意监测UAER和hs-CRP的变化,以其尽早干预心绞痛的病程进展,对于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需在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等监测的同时结合UAER和hs-CRP的改变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以阻止或延缓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