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正群  付林 《河北医学》2015,(3):509-51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3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和血浆D-D。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最高,SAP组最低,而UAP组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r=0.763,P<0.05)及血浆D-D(r=0.647,P<0.05)水平与冠心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HD病人血清sgp130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97、6.86,P<0.01)。AMI、UAP及SAP病人sgp130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7.14、36.23,q=4.26-15.66,P<0.01)。AMI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均低于或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q=4.59-15.66,P<0.01);U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显著低于或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26-11.06,P<0.01);SAP病人血清sgp130水平与对照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q=4.93,P<0.01)。CHD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574,P<0.01)。血清sgp130、hs-CRP水平在AMI、UAP组AUCROC均大于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结论血清sgp130、hs-CRP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其变化的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晟  胡金牛  龙静 《海南医学》2016,(13):2192-2194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设同期因胸闷胸痛症状而入院的非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脂、肌酐(Cr)、尿酸(UA)、hs-CRP及血清BNP水平。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不良事件发生(ACEs)情况。结果 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清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水平与年龄、血清WBC、hs-CRP、Cr、UA水平呈正相关(r=0.513、0.564、0.686、0.722、0.682,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r=-0.262,P<0.05)。随访1年,共有31例患者发生ACEs,ACEs组入院时血清BNP水平为(2033.94±734.30) ng/mL,明显高于NACEs组的(1287.56±533.63) ng/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BNP水平是冠心病患者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OR=2.736,95%CI 1.579~4.232,P=0.008)。结论血清BNP与hs-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清BNP对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5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浓度。结果ACS组血浆BNP水平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CS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87,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检测血浆BNP和hs-CRP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60例不同类型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浓度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02、8.43,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和对照组(F=31.48、24.60,q=4.32~12.84,P<0.01);UAP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3.98~8.51,P<0.01);SAP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3.63、2.90,P<0.05)。CHD病人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287,P<0.05)。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在AMI、UAP组AUCROC均大于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0.95和0.85、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85和0.90、0.90。结论血清HMGB1和hs-CRP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和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可以作为评价CHD危险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血清hs-CRP、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hs-CRP、PAPP-A水平高于对照组、SAP组(P<0.05或P<0.01),且AMI组较UAP组升高(P<0.05),外周静脉、冠状动脉血hs-CRP水平与PAPP-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97,r=0.253,P<0.05)。结论 hs-CRP、PAPP-A与ACS发病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AP、UAP、AMI和OMI4组患者之间两两比较,hs-CRP水平在SAP组与OMI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EGF水平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升高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HD患者血清VEGF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联合检测对预测CHD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炎性标志物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8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3个月后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并与45名健康人(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前AMI和UAP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TNF-α和IL-8与hs-CRP呈正相关关系(r=0.932、r=0.956、r=0.897、r=0.873,P<均0.01);S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TNF-α、IL-8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抗炎治疗3个月后冠心病患者整体血清hs-CRP、TNF-α和IL-8水平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8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在肺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0例肺心病患者(疾病组)和6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Hcy和血浆BNP浓度,比较两组的差异及两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血清Hcy和血浆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心病患者血清Hcy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两者相关系数r=0.23,P<0.05。结论:血清Hcy和血浆BNP的检测对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载脂蛋白B(apo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59例CHD病人血清apoB和hs-CRP浓度变化,并与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病人血清apoB和hs-CRP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31,t′=9.17,P<0.01)。CHD病人血清apoB和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和0.879。CHD病人各组间血清apoB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F=11.73、17.47,q=3.155~8.359,P<0.05、0.01)。UAP病人血清apoB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病人(q=4.639、4.906,P<0.01)。结论血清apoB和hs-CRP浓度的变化对CH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也可作为评价CHD危险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其对冠心病诊断及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SAP 组)35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UAP 组)32 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AMI 组)43 例。选取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乳胶比浊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cy 和hs-CRP 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各亚组血清Hcy、hs-CRP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清Hcy 水平比较,AMI 组>UAP 组>SAP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 组的hs-CRP 水平分别与UAP 组和SAP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AP 组的hs-CRP 水平与SA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AP 组和UAP 组血清Hcy 与hs-CRP 的水平无相关性(r =0.263,P >0.05 ;r =0.311,P >0.05)。AMI 组血清Hcy 与hs-CRP 的水平呈正相关(r =0.559,P <0.05)。结论 Hcy 和hs-CRP 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高水平的Hcy 及hs-CRP 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对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预测及冠心病的诊断、分期、预后评估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UA)、脑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CHD患者72例,入院后均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CHD患者52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9例),其中AMI组患者入院时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18例)、双支组(19例)与3支及以上(多支)组15例。对照组为经造影排除CHD诊断者20名。比较各组血UA、BNP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血UA、BNP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UAP组患者血UA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与多支组患者血UA、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组(P<0.01),而多支组患者3项指标亦均高于双支组(P<0.05~P<0.01)。结论:血UA、BNP与hs-CRP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用来评估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浓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93例CHD患者的BNP和hs-CRP浓度,同时检测其中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BNP和hs-CRP浓度,并与3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CHD患者与正常组比较,hs-CRP和BNP水平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NP和hs-CRP水平在UAP治疗前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NP和hs-CRP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CHD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Bil)、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UA、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3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TBil[(9.96±1.05)μmol/L]、DBil[(2.69±0.32)μmol/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UA[(376.52±40.21)μmol/L]、hs-CRP[(11.35±1.26)m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UAP组血清TBil[(11.21±1.12)、(9.86±1.04)μmol/L]、DBil[(3.59±0.36)、(2.98±0.32)μmol/L]水平均显著高于AMI组,UA[(292.05±29.12)、(427.41±41.98)μmol/L]、hs-CRP[(6.31±0.64)、(10.67±1.14)mg/L]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组血清UA、hs-CRP水平显著低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il、DBil与UA、hs-CRP均呈显著负相关(r=-0.61、-0.59、-0.63、-0.60,均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DBil、UA、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左心功能的变化与BN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7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者为研究对象,CAG检查正常者12例作为对照组,45例UAP患者按Braunwald分级分为Ⅰ级组(16例)、Ⅱ级组(14例)和Ⅲ级组(15例)。所有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A数值。通过左心室压力曲线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法测BN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BNP和LVEDP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与LVEDP有明显的相关性(r=0.756,P<0.01)。结论 BNP可反映UAP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缺血修饰蛋白(I M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20例,测定其血清I MA、SICAM-1及hs-CRP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F=76.52、29.75、12.90,q=6.08~59.02,P<0.01);U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30~181.90,P<0.01);S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2.82~8.58,P<0.01)。不同类型的CHD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7~0.699,P<0.01)。结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戴晓燕  阳志勇  刘彦风 《医学综述》2012,18(11):1778-1780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参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伴焦虑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UAP的患者96例,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问卷调查分为轻度焦虑障碍组(50~70分)、重度障碍组(70分以上)和对照组(无焦虑)。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水平,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并用COULTER-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并统计三组患者的年住院次数及年住院天数。结果三组患者hs-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年住院次数和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UAP患者的焦虑相关,可作为临床U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UAP患者随着焦虑的程度变化可能加速MPV增大和活化过程,其可能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妊娠相关蛋白A和hs-CRP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清表达水平.方法 将病人分为三组,分别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n=28例),正常对照组(n=2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APP-A和超敏免疫透射比浊法测血浆hs-CRP的浓度.结果 在UAP患者中,血清PAPP-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及正常人水平(P<0.01).结论 PAPP-A及高敏CRP在血液中的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均可作为预测不稳定心绞痛预后的新的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