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国内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靠前的恶性肿瘤,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它排在新诊断癌症的第三位,也是第四位癌症致死原因.积极探索一种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有效预测指标是目前研究重点与难点,若能通过某种方法早期检测出肝脏内肿瘤细胞的微转移,并采取有效的干预和综合治疗,这将会极大的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目的探讨CRC患者门静脉血血栓素A2 (thromboxane A2,TXA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变化对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05/2019-11我院112例CRC手术患者,根据术后6 mo有无肝转移分为观察组(肝转移, n=21)与对照组(无肝转移, n=9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分析CRC患者术后肝转移影响因素,评估门静脉血各指标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CRC患者术后肝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联性.结果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观察组对照组(P 0.05);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学分级、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方式、辅助化疗、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均为CRC患者术后肝转移影响因素(P0.05); CRC术后肝转移患者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与年龄、病灶大小、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瘤栓呈正相关关系,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关系(P0.05);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联合预测CRC患者术后肝转移AUC最大,为0.929;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TXA2、VEGF、CEA高水平患者与低水平患者术后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血TXA2、VEGF、CEA水平高表达可能参与CRC术后肝转移过程,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CRC术后肝转移与预后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的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患者血清CEA、CA19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脏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和CA19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和70.3%;不伴有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CEA和CA199阳性表达率为55.1%和1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肝转移发生的时间分组,同时性肝转移组CEA、CA19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77.8%,异时性肝转移组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6%和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与肝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门静脉和外周血中的细胞角蛋白(CK)20 mRNA。10例志愿者三种标本中均未检测到CK20 mRNA。60例结直肠癌患者骨髓、门静脉血CK20 mRN阳性率分别为78.3%(47/60)、75.0%(45/60);单次外周血采样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45.0%(27/60) 44.8%,两次采样总阳性表达率为70.0%(42/60);外周血总阳性率略低于骨髓和门静脉血(P〉0.05);外周血重复采样阳性率高于单次采样的阳性率(P〈0.05);外周血CK20 mRNA阳性表达者1a内局部或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认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检测与骨髓、门静脉血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并指导其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检测门静脉血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77例行根治术CRC患者术中门静脉和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选择30位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作对照组,分析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与CRC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比较,CRC组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CRC组中同时性肝转移者、异时性肝转移者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分别显著低于无同时性肝转移者、无异时性肝转移者(P0.01),异时性肝转移者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显著低于其术前外周血表达量(P0.05)。CRC组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期长短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是其独立危险因素(EXP=9.782,4.285)。[结论]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变化与CRC重要病理特征及其肝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对CRC异时性肝转移的预测敏感性高于外周血miR-497,可成为CRC术后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探讨CAMP/PKA通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皮下成瘤盲肠部位包埋的方法,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模型小鼠连续7天注射CAMP类似物,并于注射完成后7天、14天、28天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两组小鼠原发灶及转移灶内CAMP、PKA、VEGF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正常组织及癌组织内MMP2、E-钙粘蛋白的表达。 结果成功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原发灶变小,腹腔及肝脏转移瘤少。两组中转移灶VEGF的表达高于原发灶,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织,MMP2高于正常组织。实验组中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CAMP、PKA、VEGF、MMP2的表达逐渐变弱。E-钙粘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 结论CAMP/PKA可通过调节VEGF、E-钙粘蛋白、MMP2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发生肝脏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垂体瘤转化基因1(hPTT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阐明hPTTG1在结直肠癌诊断和转移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4-01/2006-09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的手术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hPTTG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60例结直肠癌组织有56例表达hPTTG1蛋白,阳性率为93.3%,而癌旁组织hPTTG1仅8例表达,且均为弱阳性,阳性率为13.3%(χ2=77.13,P<0.001).hPTTG1表达与血清CEA水平具有显著相关,血清CEA大于5 mg/L较小于5mg/L显著增高(χ2=30.886,P<0.001).hPTTG1在Dukes C、D期显著高于Dukes A、B期(χ2=9.87,P<0.001).伴有淋巴转移、肝转移或其他器官转移者较无转移者显著增高(χ2=9.87,P<0.001).hPTTG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和病理分型无关.结论:hPTTG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结肠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检测hPTTG1有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赵德清  邓甬川 《胃肠病学》2005,10(6):359-362
背景:结直肠癌预后不佳,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EA mRNA以及肿瘤回流静脉血CEAmRNA,探讨血CEA mRNA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7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清CEA,同时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外周血(71例)和肠系膜上静脉血(35例)CEA mRNA.分析血CEA和CEA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为69.0%,显著低于肠系膜上静脉血的82.9%(P<0.05),外周血CEA阳性率(45.1%)显著低于CEA mRNA阳性率(P<0.01).Dukes C期和D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CEA和CEA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A期和B期患者(P<0.05).Dukes D期肝转移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CEA mRNA阳性率为85.7%(6/7).结论:检测外周血CEA mRNA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肿瘤回流静脉血CEA mRNA的检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最常见器官,报道近23%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51%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时即伴有肝转移〔1〕。手术切除是肝转移瘤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而80%9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治疗〔2〕,肝脏介入治疗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灌注提高肝脏局部血药浓度,同时阻断肿瘤供血,达到姑息性治疗甚至治愈肝脏肿瘤〔3〕。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两项影像学检查证实肝转移癌、无法外科手术切除、同期未进行化疗且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50分、预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方法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收集手术前粪便标本,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菌数量及其比值(B/E值);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PCT。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粪便大肠杆菌(7.95±1.02)log10,双歧杆菌(7.14±0.58)log10,B/E值1.11±0.09;血清PCT(0.27±0.26)ng/m L;血清PCT与B/E值呈正相关(r=0.612,P<0.01)。血清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远处转移、肿瘤分期有关(P=0.02、0.03)。结论随着结直肠癌分期增高及发生远处转移,血清PCT水平升高;血清PCT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最好发的转移部位是肝脏,手术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并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可能方式。就目前多学科治疗背景下,高效能的化疗方案联合靶向药物以及多种手术方式,如传统二步肝切除联合门静脉栓塞术/门静脉结扎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portal vein ligation,PVL)及联合肝脏劈离及门静脉结扎的二期肝切除(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的出现,包括各种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拓展了过去对于肝脏可切除性的定义,而依据新的可切除标准对于可切除性的判断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就肝脏可切除性判断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与结直肠癌突变癌基因的相关性,探讨其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肿瘤组选择30例结直肠癌患者,选择24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的瘦素水平,采用RT-PCR方法测定肿瘤标本的癌基因K-ras以及抑癌基因P53、APC和DCC的表达,对各癌基因表达的差异与血清的瘦素水平做出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APC抑癌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要高于表达阴性者(3.78μg/L±1.85μg/L vs 2.41 μg/L±2.53 μg/L,P<0.05),且随着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APC基因的表达强度也逐渐增加(P<0.05),其余3种癌基因的表达与血清瘦素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瘦素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途径与抑癌基因APC的表达有关,与癌基因K-ras及抑癌基因P53、DCC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和4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NO的含量.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VEGF和NO含量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NO表达水平分别较结直肠腺瘤组以及健康人明显增高(P<0.01),且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与血清VEGF和NO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834,P<0.01).结论:VEGF和NO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和NO含量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以及Dukes分期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leptin,VEGF和AFP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HCC患者血清Lep,VEGF和AFP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30例健康对照、31例肝硬化和146例HCC患者血清Lep,VEGF和AFP含量,分析Lep,VEGF和AFP及其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临床分期和预后的意义.结果:HCC患者血清Lep水平与BMI显著相关(r=0.64,P<0.01),且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19μg/Lvs35,27μg/L,P<0.05).随TNM分期增加和转移、复发,HCC血清Lep水平明显降低(P<0.05).HC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398ng/Lvs179,167ng/L,P<0.01),VEGF和AFP间无相关性,二者对H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2%,73.3%和80.6%,83.9%,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91.8%)和准确度(90.4%).HCC患者VEGF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3cm:237±96ng/L,>3cm:398±124ng/L,P<0.01),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346±131,401±152ng/Lvs228±89,259±102ng/L,P<0.01),术后转移和复发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Lep测定可判断HCC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血清VEGF与AFP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HCC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守付  杨关根 《山东医药》2009,49(10):111-112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原发灶的同时确定有肝转移,另外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将来会出现异时性肝转移,其中20%-35%的患者肝脏为惟一转移部位。孤立性肝脏转移未经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不过,临床上发现,某些比较早期的结直肠癌就已出现肝转移,分化比较好的结直肠癌似乎更容易发生肝转移。因此,结直肠癌出现肝转移并不意味着失去治愈机会。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现将其手术治疗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此研究应用特异性等位基因放大技术(MASA)检测结直肠癌手术中在处理肿瘤前、中、后期门静脉血中的肿瘤细胞,以此评价与传统的手术相比,不接触分离(no-touch isolation)技术能否预防癌细胞的门静脉转移。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许多人主张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分次切除[1].但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积极Ⅰ期切除原发肿瘤和肝脏转移癌的手术并发症少,在死亡率方面与分次切除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马峰  王学林  吴雄志 《山东医药》2011,51(15):36-3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肝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5例胰腺癌患者,其中肝转移58例,无肝转移67例。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肝转移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A、CA19-9、CA242与LDH诊断肝转移的最佳上限为6.0μg/L、842 U/m l、64.48 U/L与220 U/L。CEA和LDH单独检测肝转移的敏感性为64.2%和51.9%,特异性为71.4%和74.2%。而CEA与LDH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7.6%和93.5%。结论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特异性高,有助于胰腺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3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mo.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460)、原发肿瘤部位(P=0.568)、原发肿瘤最大直径(P=0.250)、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P=0.589)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而性别(P=0.048)、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3)、肝转移灶数目(P=0.000)、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2)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8)、肝转移灶数目(P=0.001)、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49)、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3)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灶手术与否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越低、肝转移灶数目越少、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对结直肠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30例结直肠癌患者、209例结直肠息肉患者、117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Cys C水平,比较3组血清Cys C水平并分析Cys C与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价Cys C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血清Cys C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ys C水平。[结果]结直肠癌血清Cys C水平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和健康对照组[(0.85±0.12)mg/L vs.(0.75±0.12)mg/L vs.(0.67±0.0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与CEA、CA199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5、0.142(P0.05)。血清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04,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3%和62.6%;Cys C的水平与结肠癌的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血清Cys C水平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血清Cys C可作为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