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线性角化病13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2例光线性角化病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男64例,女68例,平均年龄(62.26±14.10)岁,皮损发生于头面部及颈部,临床表现多为肤色或淡褐色角化性斑丘疹,上覆粘着性鳞屑,皮损周围皮肤可见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或淡黄色斑等慢性光损伤的表现.皮损绀织病理特点包括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基底层甚至棘层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基底层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呈芽蕾状伸人真皮乳头层,真皮浅层嗜碱性变,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分型主要是肥厚型和萎缩型.  相似文献   

2.
对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我院皮肤科门诊临床诊断为光线性角化病(AK)和鲍恩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组织病理确诊AK和鲍恩病分别为93例和62例,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报告均AK和鲍恩病患者分别为50例和29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4%和50%。AK与鲍恩病在临床诊断上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21例)和基底细胞癌(11例)。AK好发部位为头面部(94%),鲍恩病则好发于躯干(52%)。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滇东地区光线性角化病与鳞状细胞癌的疾病构成比、一般情况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共5年行病理检查确诊的光线性角化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9例光线性角化病(AK)与51例(SCC)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光线性角化病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平均年龄分别为(66.32±14.63)岁和(65.00±16.26)岁。光线性角化病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皮损发生于曝光部位的分别占98.11%和78.43%。5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有3例均是光线性角化病继发鳞状细胞癌,均为女性,年龄均>70岁,发病部位均为曝光部位。5年确诊光线性角化病患者占总病检患者的构成比相对稳定,其中鳞状细胞癌有所波动。AK病理分型分为肥厚型98例(61.64%)、萎缩型26例(16.35%)、棘层松解型12例(7.55%)、色素型9例(5.66%)、苔藓样型9例(5.66%)、鲍温样型5例(3.14%);SCC病理分级Ⅰ级39例(76.47%)、Ⅱ级11例(21.57%)、Ⅲ级1例(1.96%)、Ⅳ级0例。光线性角化病与鳞状细胞癌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00%和56.86%,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滇东地区光线性角化病与鳞状细胞癌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主要位于头面颈部等曝光部位,与紫外线关系密切,其中发生于曝光部位、皮损多样、病程长的老年女性光线性角化病患者易继发鳞状细胞癌,但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棘层松解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男,80岁,因左颞部皮肤斑块伴疼痛1年余就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增生,角化过度,棘层松解,基底层不典型细胞向真皮上部生长.免疫组化检查示:CK(+)、P63(+),ki67约20%(+).诊断为棘层松解型光线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5年1月~2012年1月间断收治的21例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男11例,女10例)。20岁前发病者13例(61.91%),(20~50)岁7例(33.33%),>50岁1例(4.76%),平均发病年龄18.36岁。皮损位于曝光部位,累及面部者10例(47.62%),累及颈部者9例(42.86%),累及上肢者19例(90.48%),累及下肢者7例(33.33%),累及躯干者6例(28.57%)。其中4例有家族史(占19.05%)。3例合并有系统疾病。组织病理资料分析均可见典型的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结论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20岁前发病多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皮损位于暴露部位。组织学上以表皮角质层内典型的角化不全柱伴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①男女患病比例为1∶1.08,发病年龄23~89岁,病程2个月~30年;②头、面部为好发部位,51~70岁患者最为多见;③皮损单发性37例,皮损多发性111例,皮损直径1~30 mm,大多表现为圆形或...  相似文献   

7.
光线性角化病(AK)是皮肤长期暴露于日光下所引起的一种癌前病变,有发展为鳞癌的风险,皮肤镜已广泛应用于AK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其皮肤镜特征包括:基底假网状红斑、毛囊口周围白晕、毛囊口黄色角栓等,本文对AK的皮肤镜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1例毛囊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加重因素、病程、组织病理检查及治疗等方面特征.方法:对 11例毛囊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在7~24岁,好发于耳、前胸、腋下等皮脂溢出部位;日晒、出汗、受热等因素会使皮疹加重;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有所减轻,家系发病病情多呈逐代减轻趋势;组织病理特征表现:基底层上棘层松解,裂隙形成,绒毛增生和特殊形态的角化不良;经异维A酸或阿维A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组织病理检查对毛囊角化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维A酸类对治疗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2岁,藏族.双下肢角化性丘疹2年余,加重1年,于2008年5月至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双下肢伸侧出现散在对称性浅褐色丘疹,约米粒大小,无自觉症状,未诊治.近1年皮损增多,累及双下肢屈侧和双七肢.伴瘙痒,皮损夏重冬轻.23年前曾因肝包虫病行手术治疗,半个月前诊断脑包虫病,可疑肺部包虫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报告5例慢性苔藓样角化病。男4例,女1例,年龄13~50岁。3例皮损为带状或网状分布的紫红色丘疹,2例皮损呈疣状。皮损多无自觉症状,但有1例患者皮损伴有剧烈的瘙痒。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表皮角化过度伴局灶性角化不全,局部颗粒层增厚,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现为棘层肥厚和萎缩相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炎性细胞呈带状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4例患者的毛囊和真皮血管周围也有炎性细胞浸润。本病需与扁平苔藓和扁平苔藓样角化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73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及病理分析庞毓凌,马烈,姚军英,蒋伟(皮肤科)邓铁成,张梅兮,周晓燕(口腔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刘成德(黑龙江省中医学院病理科)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keratosis,简称SK)又称脂溢性...  相似文献   

12.
光线性角化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表皮细胞的非典型增生。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该病的这一特征,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分析了27例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的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光线性角化病细胞的增殖指数(PI)同于正常人皮肤的PI值(P〈0.05),8例非典型增生严重的光线性角化病细胞的DNA指数(DI)高于其余19例光线性角化病的DI值(P〈0.05)。提示: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8例组织病理确诊为倒置性毛囊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28例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男18例,女10例,男女比1.8∶ 1,发病年龄18~80岁,平均(44.50±17.29)岁.患者皮损均为单发,头面部19例,以面颊部居多;四肢...  相似文献   

14.
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为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我们对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4.54%脂溢性角化病发生于中青年及以下年龄段。(2)多发生于头、面、颈等暴露部位,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3)其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70.91%。(4)临床上极易将其误诊为色素痣等其他皮肤病。  相似文献   

15.
脂溢性角化病1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近10年来12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六种类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象均可见到,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9%,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53.9%,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89例,临床误诊率30.47%。结论发病年龄虽有提前,但年龄的增加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率仍成正比;暴露区域比非暴露区域更易患病,过度日光照射可能是其重要诱因;临床常易误诊,需与相关皮肤病鉴别。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门诊患者中病历资料保存完整,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日光性角化病患者90例,对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组织病理特征.结果:90例患者平均患病年龄(65.94±10.46)岁,病程(26.63±27.50)个月,男:女为1:1.5,皮损发生于面部占92.2%.临床表现为红褐色斑片46例(51.1%),黑褐色斑片23例(25.6%),黑色丘疹8例(8.9%),皮角7例(7.8%),糜烂性斑片4例(4.4%),并发溃疡2例(2.2%).组织病理上可见表皮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排列紊乱.病理分型为肥厚型36例(40%).萎缩型22例(24.4%),鲍恩样型15例(16.7%),棘层松解型5例(5.6%),苔藓样型6例(6.7%),色素型6例(6.7%).进展为侵袭性鳞状细胞癌2例(2.2%).18例(20%)伴有毛囊受累,11例(12.2%)伴有汗腺导管受累.复发2例(2.2%).84例(93.3%)有真皮日光弹性纤维变性,其中Ⅰ级39例(43.3%),Ⅱ级18例(20%),Ⅲ级27例(30%);6例(6.7%)未见明显日光弹性纤维变性.结论:日光性角化病好发于老年人,面颊部最多发;组织病理示表皮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排列紊乱,以肥厚型、萎缩型、鲍恩样型常见.该病临床易误诊,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与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及病理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11年7月经病理确诊的96例SK和28例AK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数据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①SK好发于中老年人,而AK好发于老年人;②SK皮损好发于头面、躯干及四肢,而AK好发于头、面和颈等光暴露部位;③组织病理:SK以角化型和棘层肥厚型为主,而AK以原位癌型和萎缩型为主;④SK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70.83%,而AK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46.43%,临床上易将AK误诊为SK。结论 AK发病晚于SK,临床上AK误诊率高于SK,两者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评价皮肤镜在面部光线性角化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面部疑似光线性角化病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6~88岁;病程2~20年.分别对其行皮肤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诊断性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皮肤镜诊断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与病理诊断比较,两位医生皮肤镜诊断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Kappa值分别为90.91%、88.89%、79.80%、0.798(χ2=0.25,P>0.05)和86.36%、94.44%、80.80%、0.800(χ2=0.25,P>0.05).结论 皮肤镜检查对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诊断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