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克成 《胃肠病学》2004,9(3):186-190
持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据报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有014%~14.2%进展为肝硬化.在HBV相关性肝硬化中每年有4%~9.5%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年死亡率为4%~10%;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发生HCC的危险性为非HBV感染人群的102倍。  相似文献   

2.
各型肝炎病毒单纯及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甲~戊,庚型肝炎病毒(HAV-HEV,HGV)单纯感染及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I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 IgM,HBV标志物、抗-HCV IgM、抗-HDV IgM、抗-HEV IgM、抗-HGV IgM。结果 共检测2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HAV-HEV、HGV血清标志物,20例未检出(9.5%),190例患者检出标志物阳性(90.5%)。HBV感染率89,5%(188/210,其中有34例为既往感染,占16.2%,现症感染154例,占73.3%);HAV感染率29.0%(61/210),HCV、HDV感染率均为8.1%(17/210)、HEV、HGV感染率依次为10.0%(21/210)、7.1%(15/210)。各临床类型中单纯感染占61.4%(129/210),二重感染占32.4%(68/210),以HAV HBV、HBV HDV、HBV HEV感染模式最常见,三重感染占6.2%(13/210),以HAV HBV HDV感染模式最常见;临床上以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重叠感染常见,急性肝炎最少见。结论 病毒性肝炎中HBV感染最常见,其次为HAV感染;单纯感染、二重感染多见,三重感染少见;重叠感染发生率随病情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1 流行病学 乙肝病毒( HBV)感染是危害严重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占总人口的1/3)受到HBV感染[1],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2].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感染者约1.3亿,每年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达30万.我国在每年新发病例中,40%~50%来源于HBV母婴传播感染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儿童干扰素-γ(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并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为宫内HBV感染者(I组)。出生时及以后随访中未曾出现过HBsAg或HBV DNA阳性,1岁时抗-HBs达保护滴度以上者为正常免疫儿童(Ⅱ组)。选取Ⅰ组42例,Ⅱ组68例,用毛细管电泳法对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 在42例宫内HBV感染组儿童中IFN-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CA12)^ /(CA12)^ 减少,42例中仅有5例,占11.90%,(CA12)^-/(CA12)^-占26.19%,(CA12)/(CA12)^-占61.91%;正常免疫儿童IFN-γ(CA12)^ /(CA12)^ 占26.47%,(CA12)^ /(CA12)^-占33.82%,(CA12)^-/(CA12)^-占39.71%。宫内HBV感染组与正常免疫组比较趋势(P-0.0176),宫内HBV感染儿童(CA12)/(CA12)^ 较正常免疫儿童减少。宫内HBV感染儿童IFN-γCA重复12次的频率为25%,比正常免疫儿童IFN-γCA重复12次的频率43.38%明显降低,x^2=7.548,P=O.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IFN-γ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宫内HBV感染遗传易感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约有1.2亿人口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而我国的HBV感染多源自幼龄感染,幼龄感染者90%~95%发展为慢性HBV感染者,慢性HBV感染者中每年约10%~30%发展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每年约10%~30%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隐性感染自然史对时间依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尤其流行于亚太地区,以围生期感染或幼年时期的医源性感染为主。慢性HBV感染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及肝细胞癌(HCC)的高危因素。15—40%的HBV慢性感染在一生中会发展到上述的严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已证实HBV慢性感染为肝硬化和HCC最主要的独立致病因素。HBV并无直接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方法61份HIV阳性献血员及89份HIV阴性献血员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70.4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8.20%、29.51%、3.28%、44.26%、11.4896、47.54%;而HIV阴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19.1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25%、38.20%、1.12%、47.19%、6.74%、47.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HCV/HBV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HIV阴性献血员相比。HIV阳性献血员的HCV感染率很高,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献血员进行HBV检测而未检测HIV、HCV造成的选择偏倚,可能是中国中部一些省份HIV感染者HCV感染率高而HBV感染并不相应增高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杰  庄辉 《肝脏》2012,17(1):2-5
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其感染人数是艾滋病人数的10倍以上[1].全球估计有57%的肝硬化病例和78%的肝细胞癌(HCC)病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关.全世界约有20亿人已感染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50~7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约有1.3~1.7亿人为慢性HCV感染,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HCV感染相关疾病[2].201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一项议案,呼吁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尽管目前甲型肝炎(甲肝)和乙型肝炎(乙肝)有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在发展中国家,多数慢性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疗[3].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老年患者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HBV DNA阳性相应HBV M表现形式和重症肝炎病原学。方法检测我院1997年1月-2001年12月住院343例老年患者血清甲~戊型肝炎病原学指标,采用“前3年”“后2年”“共5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分别为3例(0.87%)、167例(48.69%)、35例(10.20%)、1例(0.29%)、142例(41.40%);乙和/或戊、丙、甲、丁重叠感染59例,其中乙、戊重叠达40例(67.80%);未定型56例。HBV DNA阳性而HBeAg呈阴性病例占80.48%(33/41),重症肝炎中以HBV感染为最多,占72.41%(21/29),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HBV负荷量大于4×10~3拷贝/ml以上,而HBeAg呈阴性者占76.19%(16/21)。近5年老年病毒性肝炎住院率为7.51%,病原依次为HBV、HEV、HCV、HAV、HDV感染,HEV感染显著上升,尤其是HBV和HEV重叠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 HBV感染均应查HBV DNA定性/定量,一则可反映病毒复制;二则可反映病毒变异,HBeAg阴性且ALT不正常者,不要认为HBV已清除,应考虑是否前C区变异可能,也可能是重症化的病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的肝病背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的肝病背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28例HCC患者血清中各种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并对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HBV、HCV和HEV的感染率分别为98.2%、10.4%和13.9%。286例合并肝硬变,占87.2%。HBV合并HCV感染和无合并HCV感染时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46.3%、32.7%、25.9%和64.1%、59.3%、48.2%(P=0.0263)。多因素分析显示HBV与HCV的双重感染和肝硬变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结论:绝大部分的肝细胞癌在临床上显示出明显的肝病背景表现。HBV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HCV可能在肝癌发生中起部分作用,鉴于HEV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在肝癌病因中的作用值得注意。HBV与HCV的双重感染和伴发肝硬变对肝癌术后的预后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3.5亿,国内约有HBV携带者1.2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约3000万,CHB预后不良,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可演变为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居疾病死因的第九位。大量临床研究证明.HBV在体内复制,是引起肝炎持续活动和发展的病因。因此,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HBV感染携带者与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差异性表达,以发现HCC的肿瘤诊断标志物.方法:用表面增强的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27例HCC患者,27例HBV感染携带者,25例健康对照血清中的蛋白质谱,并用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 5.0软件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检测HCC患者与HBV感染携带者。正常对照与HCC患者,正常对照与HBV感染携带者的差异性蛋白分子,据此构建分类模型,得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5%; 96%,96%;84%,89%.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8141 Da的蛋白峰在HCC组明显高于HBV感染组(p<10-5);相对分子质量为3448 Da的蛋白峰在HCC及HBV感染携带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10-5),而在HCC-HBV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其可能为HBV感染的一种标志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77) Da的蛋白峰在3组中均有差异性表达.结论:SELDI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谱法诊断HC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操作简单快捷,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为HCC诊断提供了新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与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3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引起重肝的肝炎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414/432,95.8%),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引起者。10例(2.31%)未能确定病原。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的HBV前C区变异率为59.8%(55/92),显著高于乙型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0%(P<0.05和P<0.01)。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73.4%(69/94),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68.6%(72/105),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P<0.01和P<0.05)。结论 HBV感染仍是广东地区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多由HBV前C区变异所致。HBV与HEV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D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差异≥8%,现已将HBV分为A~G8个基因型。HBV DNA的基因型别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不同的基因型与HBV感染途经、致病性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我国约有90%原发性肝癌(HCC)合并HBV感染,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迄今为止对HBV感染后的确切致癌机制还不甚清楚,有关HBV基因型与HCC关系的研究甚少。应用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3例HBV DNA阳性HCC患者进行了基因分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CC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0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回顾性地检测了HCV及HDV感染标志,结果有48.2%的乙肝患者重叠感染了HCV和/或HDV,其中双重感染率:HBV/HCV 15.4%,HBV/HDV 21.0%;三重感染率:HBV/HCV/HDV同时感染占11.8%,急性盱炎(AH)、厄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迁肝(CPH).慢活肝(CAH)、肝硬化(CIR)、重型肝炎(SH)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抗-HCV检出率分别为:6.7%、6.7%、22.5%.29.7%、36.4%、38.5%、33.3%:其DHV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3.3%、25.0%、35.9%、41.1%、53.8%、42.9%。肝病越严重,其HCV及HDV的感染率就越高,提示HBV重叠感染HCV及HDV时可以促使肝脏病变加重。合并HCV及HDV感染者的HBV复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HDV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在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HDV对HBV复制和HBVM表达有无抑制作用。方法:HBV DNA定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抗HD IgM采用CIA抗体捕获法,抗HD采用EIA竞争法,HDAg采用EIA夹心法,HBV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重叠感染组和单纯乙肝组的HBV DNA定量高滴度(≥10~6cps/ml)病例数比率分别为75%和67.74%,各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HBV DNA定量高滴度病例数比率,重叠感染分别为68.42%、71.43%、100%,单纯乙肝组分别为65.38%、66.67%、100%。两组病例HBVM主要表达模式均为HBsAg( )、HBeAg( )、抗HBc( )或HBsAg( )、抗HBe( )、抗HBc( ),重叠感染组分别为57.14%、17.86%,单纯乙肝组分别为54.84%、16.13%,两组主要表达模式的HBV DNA定量高滴度病例数比半,重叠感染组分别为87.5%、60%,单纯乙肝组分别为88.24%、6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DV对HBV的复制和HBVM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降低HBV感染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和死亡率,探讨其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间的1021例HBV感染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在1021例HBV感染产妇中,868例(85.01%)为无症状HBV携带者,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6%(24/868);153例(14.99%)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99%(26/1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41,P<0.01).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89%(50/1021),产后出血量>1000 mL者17例,占34.00%.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30例,占60.00%;胎盘因素11例,占22.00%;凝血功能障碍5例,占10.00%;软产道撕裂伤4例,占8.00%.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分娩方式相关(x2=6.528,P=0.038),与流产次数(x2=16.269,P=0.000)、分娩次数(x2=6.990,P=0.008)、ALT水平(x2=56.541,P=0.000)及HBV DNA载量(x2=64.706,P=0.000)显著相关.结论 HBV感染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与流产次数、分娩次数、分娩方式、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等因素有关.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比无症状HBV携带者更易发生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和宿主基因与HBV慢性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体质与疾病的关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呈明显的种族倾向性和家庭聚集性;我国人口中受HBV感染者高达60%以上,但最后成为慢性带毒者仅约10%左右;不同个体在HBV感染后临床表型复杂多样;部分健康人群对乙肝疫苗接种无应答。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HBV感染与中医体质学及宿主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HD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5例各临床类型HBV感染者血清HDAg和抗HDIgM.结果:875例中HDVM阳性90例,检出率为10.29%;其中肝炎肝硬变检出率最高,为13.89%,重型肝炎13.27%,慢性肝炎10.34%,急性肝炎、淤胆型肝炎、HBsAg携带者均未检出。市区与郊区、县,性别及年龄组间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90例HDV感染者中,“小三阳”阳性率(45.56%)明显高于“大三阳”阳性率(35.56%)(P<0.01)。结论:泉州地区HBV感染者有较高的HDV检出率,HDV感染对HBV复制与表达有抑制作用,但低水平HBV复制仍可发生较重的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41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HEV-IgM/IgG及其它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HEV感染者112例(26.2%);其中单纯HEV感染者30例,两种以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占73.2%;43.75%为HBV和HEV重叠感染,HAV和HEV合并感染占急性肝炎的40.58%。在重型肝炎中HEV感染率占57.89%,均为HBV和HEV重叠感染,病死率达72.73%。16.67%的单纯HEV感染者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结果表明,本地区戊型肝炎以散发为主,重叠感染多见。HBV与HEV重叠感染和HAV与HEV重叠感染是较常见的感染模式。在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HEV感染是肝炎重症化的重要原因。HEV感染有导致慢性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