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峰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04年7月24日22时接到—起食物中毒的报告,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确认为—起以溶藻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下称金葡菌)是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可以证实该菌引起食物中毒,但不能确定肠毒素(Enterotoxin),因此,必须借助于血清学检查方法。我们于1991年11月对灵山县从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出6株菌株。首次应用血清学方法进行分型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与结果 1.1 材料:①菌株来源:从灵山县幼儿园食  相似文献   

3.
1992年4月,牡丹江市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23人进食,20人不同程度出现临床症状。经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验,我们分别从患者粪便及该饭店的生菜板检出伦敦沙门氏菌(S.london)。该菌引起食物中毒在本地区尚属首次。现将实验室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盐中毒过去临床少见,报告较少,临床医生甚至急诊科医生对亚硝酸盐中毒的救治也缺乏经验.据卫生部最近统计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亚硝酸盐中毒引起总人数、死亡人数均居食物中毒的首位.所以亚硝酸盐中毒应引起临床医生,特别是急诊科医生,甚至是卫生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就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1年7月接诊的集体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共27例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培俊 《医学文选》1995,16(5):440-442
动物的内分泌腺能引起食物中毒,据国内外的报告,其中以甲状腺为多见,其次是肾上腺。本文综述近年国内关于动物甲状腺及肾上腺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发展情况、中毒特点及防治措施。1 动物甲状腺引起的食物中毒1.1 发病情况:动物甲状腺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常是因人们吃了未摘除甲状腺的猪、牛肉、血脖肉、喉头等,或误将制药用的动物甲状腺当肉吃了而引起。1989年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某职工食堂于2000年6月19日因食用干豆腐丝而引起23人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霉变甘蔗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食物中毒,尚未引起广泛重视。最近我科收治一例严重病人,报告如下,以引起重视。患儿丁××,男,5岁。山东胶南县人。因突然昏迷、反复抽搐36天于1985年5月  相似文献   

8.
肉毒中毒首次描述见于1820年,1896年Van Ermegem发现致病菌并报告一组病例。至今已发现7个肉毒毒素型。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是A型和B型,近来E型有增加趋势,F型也有报告。肉毒中毒并不罕见,且病死率高达25%,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现报告一起暴发病例,即1982年4月发生于内蒙古乌达煤矿而在我院诊治者。本组病例系食用家庭自制臭豆腐引起,先后共有16人发病,其中1例来诊途中死亡,6例门诊观察治疗,9例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按国内外报告均以沙门氏菌为最常见。在1960年我们对数次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与呕吐物以及食物标本共做了近百次的细菌培养,但从未分离出沙门氏菌,于是改从条件致病菌方面进行探索在1961年5月连续三起食物中毒中均分离出  相似文献   

10.
鲍氏志贺氏菌.在国内因并不多见.以广州一带较多,北方则甚少,但在上海时有发现,已分离到的菌株.有1、2、4、5、6及9型由鲍氏志贺氏菌引起食物中毒已有报告,如抚顺市57年由鲍氏5型志贺氏菌引起的一起暴发性流行,61年陈氏等报导了一起鲍氏4型志贺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区于1979年7月收治了11名由于吃了未加工正的市售卤牛肉,先后4~30小时发  相似文献   

11.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小苎草,为百合科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Hemerocallis minor Mill),是普遍食用的干菜。但食用鲜黄花菜引起食物中毒,国内有些地区已有报导。现将我局基建处某食堂因食用新鲜黄花菜而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报告于下',以供参考。发生经过该食堂于六月廿九日中午食用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平乐县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1992~2006年统计报表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2006年,平乐县共报告食物中毒事故30起,中毒人数347人,无死亡病例。中毒主要发生在第二、第三季度;中毒场所以家庭为主、饮食业在第2位;引起中毒的食品以蔬菜为主、肉与肉制品在第2位;引发的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毒蕈。结论我县食物中毒多发生在第二、第三季度;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过高和肉与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所占比例大,中毒人数多。因此,应加大夏秋季节的卫生监督和监测力度,同时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3.
曾玲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2203-2203
副溶血弧菌是重要的嗜盐菌,广泛地分布于海洋和其他咸水环境中,并能以水和水生物等为媒介,引起人类胃肠炎或食物中毒。近年来,传统细菌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菌引起的腹泻)呈下降趋势,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胃肠感染却逐年上升。副溶血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也是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食物中毒最主要的致病菌(占49.06%)。2007年8月深圳市南山区发生了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肉毒中毒是一种少见然而病死率较高的食物中毒。早在1896年,Van Ermengem首次从中毒食物及死者脾脏和肠内容物中分离出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并明确地指出:病人的症状是由于中毒引起的,而不是由于细菌感染。至于因为创伤感染而引起的肉毒中毒,则是近三十年来方始被人认识的较新课题。Day(?)s~21951年首次回顾性报告一例15岁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2002~2004年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萍  罗令涛  黄坚 《中国热带医学》2005,5(4):861-862,857
目的 为给深圳市的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对深圳市2002~2004年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深圳市及各区卫生监督部门上报的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中深圳市共发生食物中毒94起,平均每年31.3起,1666人中毒,平均每年555人。2003年有1人死亡。中毒主要发生季节为每年第二、第三季度。宝安和南山为高发区域,共占53.2%,集体食堂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为71起1429人。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60,6%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中40.3%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一位。结论 深圳市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都在夏、秋季节,大多集中在集体食堂,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预防食物中毒今后的工作重点首先应是加强集体食堂卫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市亚硝酸盐食物中毒屡有发生 ,究其原因 ,探其规律 ,以防止和减少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 ,现将我市近 5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根据南通市 1995~ 1999年各县 (市、区 )食物中毒报表 ,对亚硝酸盐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按发生时间、场所、地域、中毒食品、致病因素等进行归类分析。2 结  果中毒概况  1995~ 1999年 ,全市报告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共计 17起 ,发病 179人 ,死亡 1人 ;占同期总食物中毒次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的 30 .91% (17 5 5 )、9 97%(179 1796 )、11.11% (1 9) ,见表 1。表 1 南…  相似文献   

17.
链球菌是引起冬春季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国内对此类食物中毒报道较少。关于乳与乳制品的链球菌污染情况已有文献阐述,但尚未见因饮用鲜牛奶而引起链球菌食物中毒的具体报道。2005年8月加~21日,我市科左中旗保康镇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证实,系由饮用被链球菌污染的牛奶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死亡的报告,最早见于1950年日本大坂沙丁鱼食物中毒事件。之后,各国对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诸方面研究不断深入,屡见报告。但,未曾见过本菌之菌血症死亡的报告。我站于1977年8月从一患者的血液及皮下水泡内的血性渗出物中同时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该患于入院15小时死于休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22日上午9时许,毛里塔尼亚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接到首都医院报告,努瓦克肖特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根据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毒素测定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一起误食用河豚鱼引起的河豚鱼毒素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吕静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8):631-631
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是一种常见的致食物中毒的细菌。它广泛存在于近岸海水和鱼贝类食物中,温热地带较多,我国华东沿海该菌的检出率为57.4-66.5%,尤以夏秋季较高。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鱼、虾、贝类,其次为肉类、家禽和成蛋,偶尔也可由成菜等引起。目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三位。现就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情况进行分析[1]。1流行病学调查1.1发生经过2007年7月24日23时30分,承德市卫生监督所接到市中心医院报告,某酒店就餐的三名客人,因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来院就诊。接报后,我所立即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