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P0.05。结论: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运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8例(治疗组 )与常规电针治疗 36例 (对照组 )对比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4 1.7%和2 2 .2 % ,P <0 .0 5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和 83.3% ,P <0 .0 5。结论 :电针配合按摩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疗效 ,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绝缘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绝缘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绝缘电针,对照组用普通电针,取穴同为颊车、阳白、地仓、下关、风池、合谷,两组均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痊愈45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26例,显效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5.0%.观察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绝缘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普通电针.  相似文献   

4.
电针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电针加中药组(治疗组)45例,针刺加中药组(对照组)41例,对照组针刺患侧太阳、阳白等穴,并服用加味牵正散,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8%,对照组有效率8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针刺加中药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琴  刘晓辉  吴喜利 《陕西中医》2004,25(11):1027-1028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1 0 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5 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 (阳白、太阳、巨、下关等 )配合西药 (青霉素、病毒唑、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 )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1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96%。总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取效时间上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2 0 d,对照组 38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提示 :电针配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消炎、调节神经代谢的优势 ,可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电针结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1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靳爱华 《陕西中医》2006,27(1):93-94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药物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电针针刺治疗同时予以口服中药白附子、僵蚕、全蝎各1g,研沫,用白酒1盅冲服或调服,西药VitB1、B6、C、强的松、病毒灵,VitB12下关穴封闭。对照组单纯应用上述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64例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63例中治愈40例总有效率为79.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电针不但不会加速面神经的水肿与痉挛,反而会因早期正确应用电针而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促进受损面神经的局部代谢,从而消除了炎性水肿,缓解了面神经的压迫,从而达到提高面神经兴奋性,治疗面瘫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不同疗法与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晓哲 《中国针灸》2005,25(5):320-322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47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A组,常规取穴多针浅刺法)、电针治疗组(B组,常规取穴加电针)、药物治疗组(C组)、针刺加药物治疗组(D组)、电针加药物治疗组(E组),经40次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各组有效率分别为84.0%、57.1%、60.6%、95.8%、73.5%.D组疗效最好,且与其他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C组疗效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药物的结合是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且多针浅刺法优于电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结果:经过3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95%CI=88.80%~99.60%),对照组为75.00%(95%CI=60.85%~89.1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022 0,P=0.004 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证据明确,其收益为OR=0.10(95%CI=0.02~0.49),NNT=5(95%CI=2.85~11.35)。  相似文献   

9.
房显辉  周鹏  朱冬梅 《光明中医》2010,25(6):1030-1032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疏密波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可引起局部组织代谢加强、血管扩张,从而有利于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5,(5):607-60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顽固性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73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电针治疗选断续波,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1d1次,每次9000IU。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治疗顽固性面瘫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汉义  张学玲  王燕  闫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713-714
目的:观察重灸翳风穴合电针与单纯电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治疗组47例,重灸翳风穴加电针阳白、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透穴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正强  王卫刚  伦奕  郑萍 《陕西中医》2005,26(3):255-256
目的 :观察透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透针刺法 (阳白透鱼腰 ,地仓透颊车等 )结合穴位 (地仓、颊车 )注射胞二磷胆碱治疗本病 32例 ,并设电针治疗本病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 0 0 %和92 .86%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提示 :本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伏晓虎 《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电针;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电针+拔罐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2例,好转2例,痊愈率为90.9%;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痊愈率为63.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  相似文献   

17.
以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判断周围性面瘫预后和针灸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针灸疗效的检测方法.方法:以瘫痪侧表情肌群对电针治疗仪断续波刺激的反应为指标将154例患者分为良好型102例,一般型24例和不良型28例,再采用电针断续波配合温和灸治疗.结果:在不超过30次的治疗次数下,良好型治愈率为96.1%,一般型为50.0%,而不良型为0,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瘫痪侧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应可以用来判断预后和预测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18.
电针为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为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小儿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电针为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两组均在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59%)优于对照组(83.33%)(P《0.05),其中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面神经传导速度上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以电针为主综合疗法在面神经水肿期后开始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且有利于患儿及家长的理解及接受.  相似文献   

19.
烧山火浅针透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传年 《四川中医》2007,25(3):104-105
目的:观察烧山火浅针透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应用烧山火透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25例,与同期采用电针透刺治疗25例进行比较,观察疗程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12例(4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28%),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浅针透刺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20.
针刺结合埋线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玲 《中国针灸》2005,25(3):167-16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埋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1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58例应用针刺结合埋线疗法,对照组54例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埋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