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9例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2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6个月后植骨融合率100%,颈椎稳定,保持了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术前、术后脊髓功能Frankei分级情况,除2例FrankeiC级患者术前检查MRI提示脊髓有软化灶,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i分级变化为:术前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7例,恢复至D级5例,2例无明显变化;D级18例,术后恢复至D级5例,E级13例;3例FrankeiE级颈肩酸痛不适患者术后症状消失。结论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生理血度恢复良好,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在胸椎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14例.其中6例胸椎转移瘤行病变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前路针棒内固定;4例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2例胸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2例胸椎椎体骨折合并脱位行脱位椎体复位、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 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病灶清除彻底,内固定效果确切.14例术后随访 4~12个月,14例胸背痛完全消失,13例脊髓压迫症中除1例转移瘤无改善外,其余12例肌力术前A~D级,术后恢复至C~E级.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上颈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C3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优点、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 本组21例,年龄13—58岁,外伤性C3骨折9例和C3,4骨折3例,病理性C3骨折8例和C3,4骨折1例。经上颈段前外侧入路,显露C2至C4或C5,行骨折椎体的次全切除或病灶清除、相应椎间盘的摘除、椎管减压、髂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21例均获满意的术中显露,并完成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9例术前脊髓损伤者术后均有恢复。除1例术后72h内吞咽困难,1例术后当晚发生睡眠性窒息外,其余病例无颈部血管神经损伤、吞咽困难及感染等并发症。21例平均随访18个月(3—44个月),20例植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3—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内固定和植骨块无松动和移位。结论 经上颈段外侧入路对C3骨折伴脊髓前方压迫的病例进行减压、植骨、内固定,效果满意,且损伤小,切口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下颈椎损伤(附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颈前路带锁钢板在下颈椎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4月-2002年4月止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38例,其中单节段22例,双节段12例,三节段4例;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2例,C级16例,D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6-12月,平均10.5月,38例植骨块于3月内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6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4级,无1例有骨不连、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带锁钢板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中较为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7月采用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21~55岁,平均36.5岁;损伤部位与类型:C7椎体爆裂性骨折12例,C7/T1骨折脱位9例,T1爆裂性骨折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5例,C级6例,D级3例.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00 ~ 900 mL,平均500 mL,手术时间为70~ 120 min,平均85 min.23例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减压充分,脊髓神经功能除9例A级患者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均获得1~2级的提高,植骨均获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术后X线片检查提示钛网放置位置欠佳,经随访未见移位,于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 结论 低位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是可行的,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序列,是治疗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双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2004年采用前路减压、双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6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5例,D级5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有1~3级恢复,随访期间无后凸加重及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并发症,植骨融合。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双棒内固定因具有操作方便、矫形力强、固定可靠、利于植骨融合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相邻多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策略. 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5例;年龄19 ~74岁,平均40岁;损伤节段:C3.4 2例,C4.5 8例,C5.6 6例,C6.7 4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5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5例;同时伴关节突骨折或椎板骨折7例;术前脊髓损伤情况采用改良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10例,D级2例.19例骨折脱位处无椎间盘突出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绞锁复位的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未复位者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侧块钢板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同定术,1例C6.7骨折脱位者C6.7椎间盘突出并且位于上位椎体后侧,行C6椎体次全切除复位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均获复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4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除完全脊髓损伤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其他患者脊髓损伤均至少有1级以上恢复:5例B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D级1例,10例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E级4例,2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后前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类型、颅骨牵引复位与否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前路伤椎大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与效果。方法41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及钢板内固定。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局部脊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4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5年,平均(30±7.8)个月,椎体间均获骨性融合,时间4~8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7例恢复至B级5例,2例无恢复;B级15例恢复至C级10例、D级4例,1例无恢复;C级10例恢复至D级9例,1例无恢复;D级7例恢复至E级;E级2例无变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前入路手术直视下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Ⅰ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26例采用后路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固定节段为2~4节,根据脊髓受压情况进行后路复位椎管内减压及植骨。结果经6~72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ASIA分级中A级7例中有3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B~D级19例中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对不稳定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也应考虑早期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胸段骨折、脱位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及Codman、Slimlock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15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11.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单侧椎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合并单侧椎动脉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风险和临床效果。方法76例合并单侧椎动脉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其中颈椎脱位患者先试行闭合复位,不能复位者,先行后路切开复位,一期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结果76例患者均未出现健侧椎动脉损伤,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合并单侧椎动脉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2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按AO分型,其中B3.1型10例,B3.2型1例,C2.1型6例,C3.1型2例,C3.2型3例。常规行颅骨牵引。对经牵引复位的各型及未复位的AOB3.1型,采用前路手术减压Orion钢板或AO钢板固定。对未复位的后方有关节突绞锁,前方有压迫的B3.2,C2.1,C3.1,C3.2型,采用后路解锁复位,前路减压钢板固定。对已完全瘫,虽然前方有压迫,但经MRI证实截瘫恢复无望C3.2型,经后路手术解锁复位AXlS固定。结果 22例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完全瘫7例无改善,15例不全瘫均有改善。结论 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根据其类型及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以较好的满足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复习一组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行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理论依据。方法自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共手术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32例,其中23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9例行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4%恢复到术后平均90.3%;脊髓不完全损伤的患者ASIA分级提高1-2级,脊髓完全损伤的患者感觉运动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平均上升21.7分。结论对于不伴有脱位的T1-3骨折,无论新鲜或陈旧骨折,低位下颈椎及经胸骨柄入路有明显的优势;对于T4-9骨折脱位患者前路损伤大,倾向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4.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56例,均行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受累50例:T10 1例、T11 2例、T12 17例、L1 19例、L2 9例、L3 2例;双节段受累6例:T12和L1 5例、T11和T12 1例。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23例,C级15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融合良好,无脊柱后凸畸形及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由术前(1.5±0.2)cm恢复到(2.9±0.3)cm,后凸Cobb角由术前25°±3°恢复到5°±2°。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20例,D级16例,E级9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畸形矫正、重建脊柱稳定一次性完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Ⅰ期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2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10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8例。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4例,D级6例;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平均为(7.2±2.4)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血管、喉返喉上神经及食管等周围组织损伤,复查X线片显示脱位完全复位27例,不完全复位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的内固定物均未出现断裂、松动,植骨愈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的不同程度的重建及维持。ASIA分级及JOA评分基本均有所提高,其中A级1例,B级4例,C级8例,D级6例,E级9例;JOA评分平均为(15.7±3.0)分。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前后充分减压,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绞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和钢板系统固定在治疗下颈椎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下颈椎粉碎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人,先行颈椎牵引、药物治疗,于伤后1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42个月,16例植骨均骨性愈合,ALIA脊髓损伤的分级恢复1—3级,无术后加重和因手术所致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和钢板内固定具有如下优点: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具有减压充分、可探查脊髓前方压迫情况;钢板内固定可获得即刻稳定,便于护理和功能锻炼;取髂骨作植骨融合的融合率高和获得长期稳定;是治疗下颈椎粉碎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对33例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神经学、X线和MRI检查结果.结果颈髓完全性损伤者8例,不完全性损伤者25例;21例患者有颈椎变性改变(椎间盘间隙狭窄伴有骨赘形成者15例,后纵韧带骨化者6例),3例C5颈椎管Pavlov率小于0.8;30例可见颈髓受压,25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损伤.结论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重要诱因为颈椎变性改变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致病原因主要为颈髓受压;MRI检查有利于查明脊髓损伤的部位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前路椎弓根螺钉重建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椎弓根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运用前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颈骨折脱位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7-47岁,平均38.2岁。下颈椎损伤严重程度SLIC评分6—9分,平均7.5分。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6例,D级2例。18例患者术后均摄颈椎x线片及行CT检查,在CT横断位和矢状位上对螺钉进行安全性评级。定期随访,复查颈椎X线片及CT片了解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以ASIA脊髓损伤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3个月ASIA脊髓损伤分级改善1级8例,2级2例;末次随访改善1级7例,2级4例。所有患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6-8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2个月恢复;2例出现吞咽不适,经雾化吸入后,3周左右症状消失。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脱出、神经血管及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导致的“三柱”损伤采用前路椎弓根螺钉重建术,可以达到彻底减压的效果,能恢复颈椎高度及生理曲度,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入路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Jin DD  Lu KW  Wang JX  Chen JT  Jiang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03-1306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外科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29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7例,单侧小关节脱位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15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21例,B级5例,C级22例,D级6例。43例采用前路手术,11例采用后路手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96.3%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采用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Ⅰ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治疗7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11例;术后A级4例,B级8例,C级27例,D级24例,E级13例。植骨均在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本组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I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能够获得较好的脊髓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