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祁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52-53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1/3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术式。方法:①选取2002—06/2006-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其中车祸引起小腿中下端软组织缺损5例,外伤后瘢痕溃疡2例,均可见胫腓骨外露。缺损面积3.2cm&;#215;4.5cm~5.7cm&;#215;6.8cm。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内踝及胫前部缺损4例,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桥式转位修复胫前缺损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内踝部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外踝足跟部缺损1例。皮瓣面积为5.0cm&;#215;8.0cm-7.0cm&;#215;9.0cm。③设计要点:依据创面部位、形状选择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小腿后正中线中点向外踝与跟腱中点之连线。轴心点为外踝上方5.0cm。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腓骨小头前缘与外踝尖前缘连线,轴心点为外踝上方5.0cm。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隐神经、大隐静脉走向相同,轴心点为内踝上3.0~5.0cm。④以轴心线为中心于小腿中近部置入定向柱形扩张器(200~250mL)。隔天开绐微量泵持续冲水,0.5-1.0mL/h,以观察皮瓣无明显苍白为准,一般需14-21d。完成扩张行皮瓣转位时,将神经断端与创面附近皮神经显微镜下作端侧吻合。置冲洗管及负压引流管于皮瓣下,术中及术后冲洗管内滴入地塞米松及有效抗菌药物。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引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1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全部完成1年随访,中途无脱落。①术后皮瓣血运、引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皮瓣血运良好,均未出现肤色青紫现象,苍白改变,无皮瓣异常肿胀,皮纹消失。术后负压引流通畅.2周后待引流液低于10mL/d且无明显感染时拨管。创面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裂开,供区留下线形瘢痕。②随访1年结果:皮瓣外观不臃肿,有弹性,色泽接近正常,创面无破溃。拆除内固定钢板后骨折已愈合,未出现继发性感染。两点辨别觉为2.0-3.0cm。能负重步行、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供区线形瘢痕不明显。结论:微量泵持续预扩张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软组织缺损,在改善骨折及深部组织愈合的同时能够重建皮瓣感觉功能,兼顾供区修复符合现代创伤修复理念,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 2002年6月-2010年1月,应用15种皮瓣、肌皮瓣修复128例(138处)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小腿中上段21处,小腿中下段45处,内外踝及足跟部43处,足背及前足29处。主要应用最多的皮瓣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23 cm×14 cm。结果术后135处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2处皮瓣部分坏死,经二次手术植皮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皮瓣完全坏死,后改取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修复成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例数最多,成活率高,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率较高。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0年,平均23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溃疡、渗液等。结论正确认识并选择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恢复肢体良好功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其应用体会.方法:自1990年以来,我院根据68例患者创面所在具体部位、面积、创面的性质及致伤因素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使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9例,肌皮瓣12例,足外侧皮瓣23例.皮瓣面积5.0 cm×2.0 cm~24.0 cm×8.0 cm.结果:68例皮瓣中有65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3个月~9年,平均2年9个月,皮瓣外形、功能良好.结论:应根据小腿下段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足外侧皮瓣均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05/2006-03,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为16cm×10cm,最小为6.5cm×5.5cm,平均11.2cm×7.4cm;蒂长4~10cm,蒂宽3~4cm。结果: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转移皮瓣血供良好,31例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2例出现坏死,但筋膜层存活,经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外观满意,存活率高,是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 方法:我院2002年3月~2008年5月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9例.切取的皮瓣面积应大于创面15%,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0~7 cm任意一点处,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5 cm左右,将蒂部保留1 cm左右宽的皮条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创面彻底清创,防止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影响皮瓣成活.结果:术后3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 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笔者对小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5cm×4cm~21cm×16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游离植皮封闭。结果其中27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旋转点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前足软组织缺损9例,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基础上,以腓深动脉外踝后(距离外踝尖1~3 cm)穿支的发出部位为旋转点,使皮瓣逆行的推移距离增加4~8 cm,使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范围明显增加。结果 9例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远端边缘1.0 cm×3.5 cm坏死,但皮下肉芽生长良好,换药2周创面愈合,效果满意。结论降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切取方便,容易成活,是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法旋转点较高,距离受区较远,切取蒂部较长,移植应用受限.选择2004-02/2007-08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移植患者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3.0 cm~8.5 cm×6.0 cm,损伤到手术时间 1 d~2年,均并发感染.采用逆行切取法,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点在外踝尖上2.0~5.0 cm处,平均3.0 cm,皮瓣切取而积为4.5 cm×2.5 cm~10.5 cm×8.0 cm.所有皮瓣均成活,皮瓣移植后有1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改用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移植修复.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患肢能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应用近踝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移植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不同供血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择收治的79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缺损形式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进行修复:5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45例)与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13例),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感觉重建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7例前踝、外踝、后踝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6例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动脉及穿支供血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45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者有5例出现部分坏死,换药处理之后均全部成活;其余行皮瓣修复术者均全部成活;8例行感觉重建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者,感觉测定S0、S1;所有患者的移植皮瓣成活良好,行走功能正常。结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程度、大小、位置以及周围血管应是确定皮瓣选取的综合考量因素,以此选择安全性最高、操作最简单、损伤最小的皮瓣修复缺损部位,既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健康机体的损伤程度,也可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21例,行改良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5cm×4cm~14cm×10cm。结果:皮瓣全部存活,经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均覆盖。随访5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改良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足跟、内外踝、跟腱区和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皮瓣移植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87~ 1999年共进行各种皮瓣移植修复手术97例 ,其中 3例失败。兹将失败原因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女 ,56岁。因右足跟部外伤后溃烂 3个月入院。查体 :右足跟部有约 4 cm× 5cm的坏死创面 ,表面覆盖脓性分泌物 ,坏死区深达骨质 ,但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良好。诊断为“右足跟外伤后感染 ,跟骨骨髓炎”。行对侧足背皮瓣游离移植。术中切取供区皮瓣约 7cm× 8cm,解剖完毕后暂未断蒂 ,患肢清创后解剖游离受区血管时 ,发现胫后动脉弹性差 ,管壁增厚 ,血流细而缓慢 ,考虑病人有周围血管病变。即将供区足背皮瓣原位缝合 ,改变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术修复皮肤严重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各种因素致皮肤联合深部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皮瓣的观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3月,皮瓣的质地色泽与周边正常,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提出皮瓣移植术的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皮瓣情况、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对症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皮瓣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方法 对198例皮瓣移植术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内容包括环境、体位、皮瓣局部温度、疼痛、心理、饮食、及时观察皮瓣血运情况等.结果 198例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皮瓣移植全部成活率为99.5%;没有1例患者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皮瓣...  相似文献   

14.
15.
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40例,其中基底细胞上皮瘤27例,鳞状细胞癌6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隆突性皮纤维肉瘤2例,角化棘皮瘤恶变及皮脂腺癌各1例,均行手术广泛切除肿瘤,手术软组织缺损应用局部皮瓣移植修复。结果40例均I期修复,局部皮瓣全部存活,术区外形和功能满意;术后随访24个月,鳞状细胞癌局部复发1例,鳞状细胞癌及黑色素瘤各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黑色素瘤发生肺转移,余无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手术广泛切除是治疗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局部皮瓣可修复手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术作为一项外科新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创面修复、畸形矫正、功能重建和器官再造等有效的治疗手段。供受区组织瓣的血管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与否,准确评价血管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已经逐渐成为协助皮瓣设计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40例四肢皮瓣的供区动脉行DSA检查,指导皮瓣的设计,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以来,收治头面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色素痣、血管瘤等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患者86例,应用旋转皮瓣修复,术中切除病变组织后,在缺损邻近设计皮瓣,在合适层次分离皮瓣后修复创面。结果皮瓣成活良好,无一例有血运障碍,切口均良好愈合,局部组织无明显移位,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旋转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方法易于操作,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后前3d皮辩温度与皮辨成活的关系.方法 运用半导体皮温计测量51例舌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术后前3d皮瓣及残余舌组织的温度,计算其差值(△T),观察皮辨温度的变化与其成活的关系,通过不同的干预手段提高皮瓣温度,提高皮瓣成活率.结果 本组51例中.有41例成活皮瓣与残余舌组织温度差△T<2℃,皮瓣均成活;8例△T为2-3℃,经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皮辩均成活;2例△T>3℃,采取干预措施后,1例成活,1例坏死.结论 术后前3d皮瓣及残余舌组织的温度差与皮瓣成活之间存在联系,温度差越高存活率越低.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的血运特点,明确穿支体分区观察法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方法。[方法]以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穿支体理论为基础,对51例实施小腿链式穿支皮瓣局部转移修复术病人进行术后护理干预。通过分析皮瓣穿支的位置及供血范围,将皮瓣由近到远划分为A、B、C 3个观察区,以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反应等血运基本观察指标结合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早期评价皮瓣各区有无血管危象和微循环障碍的存在。[结果]本组51例,经基本指标观察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量化评价,23例出现微循环障碍表现,其中C区13例、B区与C区10例、A区0例,经积极保守治疗或外科处理,除1例皮瓣C区坏死外,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结论]小腿链式穿支皮瓣的穿支体观察法,科学地将局部转移皮瓣分区观察,并以皮瓣血运观察指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数据为标准,早期发现皮瓣微循环障碍的存在,降低皮瓣坏死风险。  相似文献   

20.
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感染性缺损创面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1年8月~2006年8月在本科室应用带血管蒂或吻合血管皮瓣肌皮瓣移植术修复组织缺损化脓性感染创面的53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控制感染、皮瓣观察等方面。结果创面Ⅰ期愈合44例,Ⅱ期愈合8例(部分坏死3例,经换药后痊愈,其余皮瓣肌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坏死1例。结论采用娴熟的多学科护理知识护理该类患者,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