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医发展缓慢并面临诸多挑战,中医理论也存在被弱化的现象。由于立足点不同,人们对中医理论存在诸多分歧,阴阳学说更是如此,故借用最早表示阴阳概念的太极图,运用象思维将其与阴阳学说中的三阴三阳概念图文结合,专门阐述三阴三阳定量定位定性定向问题,希望能为研究三阴三阳及其相关内容的学者提供一个新思路、新见解,促进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实质不外是"道"与"器",或"道"与"术"的观念之争,而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核心的不同理解,将显化为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决策与研究方式导向,从而决定着中医理论的发展路向。罗元恺教授率先提出的"阴阳学说,可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直指阴阳学说的"道"本质而发人深省。本文在对罗元恺教授观点评述的基础上,对"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应有的定位作了再研讨。  相似文献   

3.
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病夏治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该文论述了冬病夏治的概念和理论渊源,并进一步从气机升降理论、四季阴阳理论和体质学说等方面,初步探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重视和发展中医之阴阳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 ,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临床上 ,由于某些不确定的因素 ,致使阴阳学说理论并未有效地在中医药诊疗疾病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用 ,笔者通过对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的深入剖析 ,以求引起广大中医工作者对中医理论精髓的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阴阳学说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是中医研究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属于富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了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而且概括了药性的阴阳属性,提出了药物的应用原则及药物的配伍和应用规律,为药性学说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最基础的指导理论,应用于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实践。但是将人体客观存在的生理病理表现与形而上学的阴阳概念结合起来,往往过于抽象。何复东老中医经过多年钻研与临床实践认为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下阴阳表现的物质基础正是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的遍布全身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能量消耗型的活动性神经——交感神经调控阳性表现;保存恢复能量型的休息神经——副交感神经调控阴性表现。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下阴阳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具体化,会使我们更容易通过形象思维去理解、掌握中医理论中抽象概念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对许多玄而又玄的理论产生拨云见日、如醉之醒、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贯穿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阴阳理论有全新角度的理解,并能以此为切入点将其应用于中医理论及实践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阴阳学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和基本内容,现代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在研究中存在着不同层次阴阳概念的混淆、不同研究方向的混同、古代与现代方法论的同一等问题,值得以后研究中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中的两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颂平  张玉珍 《新中医》1994,26(1):15-16,19
辨证论治中的两分法罗颂平,张王珍指导罗元恺主题词辨证论治,阴阳学说,中医学术发掘中医学的理论,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阴阳的概念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而是体现在临证实践中辨证论治的各个环节。它不仅具有哲学的意义,实际上已被赋予医学的内容。我们的导...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范畴,其学术核心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元气论等,带有相当的人文色彩,其内容是千百年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本文从中医理论体系核心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论出发,论述中医科学性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1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 中医学整体观是构建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贯穿在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是中医理论的本体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中医学整体观是以中国古代哲学的三大学说体系——气一元论思想、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其主要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