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后低元应答率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新生儿1000例,将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对A组中的新生儿进行5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种,对B组中的新生儿进行10μg啤酒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种。将新生儿按照0个月、1个月以及6个月年龄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通过放射免疫法对患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对患者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了解。结果A组中,应答正常的新生儿有83例,占16.60%,而B组中应答正常的新生儿有301例,占60.20%,即相对于A组,B组中新生儿正常应答的概率较高,P〈0.05。结论导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出现低应答或者无应答的原因有很多,如新生儿的性别、年龄、出生情况、体重、疫苗接种种类、疫苗接种剂型以及母亲疾病史等。为提高新生儿应答正常的概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选择合适的乙肝疫苗种类以及剂量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评价乙肝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两阶段抽样法,在马鞍山市三区一县抽取8个行政村1-59岁常住人口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50.54%,城市高于农村,低年龄组(98.14%)到高年龄组(0.95%)逐渐降低,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和托幼儿童接种率最高(96.58%和98.77%),学生次之(87.17%),农民最低(4.26%).1~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从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逐渐增高(O%-10.48%),抗-HBs阳性率为14.58%-50.18%,15-岁组最低(14.58%).1990-2007年间乙肝报告发病率以1999年最高,为67.0660/10万,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2007年平均乙肝报告发病率在≤14岁的人群中低于4.6731/10万,在≥15岁的人群中高于32.0789/10万.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后HBsAg和抗-HBs阳性率分别为0.98%和39.54%,与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阳性率(0.49%和43.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44;x2=1.004,P=0.316).结论 应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推广成年人接种,并将预防乙肝资源向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低、无应答者再免疫效果。方法筛查松滋市妇幼保健院2000例7~12个月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初免)的效果,分析影响初免的因素,对初免低或无应答婴儿选择10μg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5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再次接种(再免),分析再免1、3次后的效果。结果(1)2000例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初免应答率为92.2%,平均抗-HBs几何抗体浓度(GMC)为:(321.88±100.45)IU/L,其中父母HBsAg阳性和在乡镇医院出生的婴儿应答率较低,与父母HBsAg阴性和在县级以上医院出生的婴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61、47.58,均P<0.05)。(2)两种疫苗再免1次、3次GMC含量均比再免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32、102.15,均P<0.05);再免3次较再免1次应答率及GMC含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55、102.33,均P<0.05);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再免1次、3次后GMC含量较高,与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4.11、124.31,均P<0.05)。结论父母HBsAg阳性和在基层医院出生的婴儿低、无应答比例较高,再免后应答率较高,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者中约有5%~10%的接种者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应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的策略包括改良疫苗、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及改善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者中约有5%~10%的接种者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应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的策略包括改良疫苗、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及改善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6.
翟自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30-163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接种后的免疫学效果,探讨对大学生进行YDV接种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2009、2010级新生8 545人,分为Ⅰ、Ⅱ两组,分别用10μg×3和20μg×3剂量接种YDV。检测全程免疫后1个月、第1年和第3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转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Ⅱ组抗-HBs阳性率在全程免疫后1个月、第1年和第3年均显著高于Ⅰ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接种全程YDV十分必要,接种剂量以20μg×3为宜。  相似文献   

7.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较大.现有疗法不能长期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复制,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因其独特的优点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此文就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分类及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较大.现有疗法不能长期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复制,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因其独特的优点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此文就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分类及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较大.现有疗法不能长期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复制,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因其独特的优点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此文就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分类及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此文介绍了乙型肝炎疫苗的背景资料,疫苗的免疫效果、接种程序、补种策略、禁忌证、不良反应,被动免疫以及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究乙肝疫苗再免的需求.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合格乙肝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后1、3、5、7年采血随访观察,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开展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 7年问,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在1.5%上下波动,平均为1.47%(95%可信区间为0.61%~2.33%),与免疫前同一地区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本底资料比较,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84.03%(95%可信区间78.92%~89.60%).1997年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中,无急性乙肝发病.  结论 新生儿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效果良好,目前无需考虑再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郑州某高校新生对两种国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43名新生分为两组,分别接种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剂量均为10μg/0.5ml, 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免疫后2个月,检测血清抗-HBs滴度,比较两种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 均浓度(GMC)。结果  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组的抗体阳转率为87.14%,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组的抗体阳转率为97.20%。两组疫苗的抗-HBs GMC分别为1489.72和2265.68 mIU/ml。 结论  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预防接种效果良好,应大力 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评价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方法对某大学两组采用不同免疫剂量的新生(Ⅰ组:0.5μg×3和Ⅱ组:10μg×3),均按0、1、6个月程序作乙肝免疫注射,于第一针免疫注射后第12个月的HBsAb阳性率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两组HBsAb阳转率分别是:Ⅰ组76.33%(329/431),Ⅱ组91.07%(367/403)。χ2=32.74,P<0.0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免疫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YDV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采用较大剂量YDV对成人的免疫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此文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策略对乙型肝炎控制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为大学生乙型肝炎健康教育开展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多阶段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某大学本科生2135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按性别、专业和居住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显示该校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约53%,通过对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居住地和专业等因素并未影响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行为。促成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因素包括:传播途径了解程度、疫苗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做过乙肝检查、家人患乙肝等。结论学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新生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使其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产妇以及已按照免疫程序注射过HBIG以及乙型肝炎疫苗的年龄为1岁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检测婴儿血清HBsAg。结果 HBsAg阳性产妇对于乙型肝炎能够通过母婴传播的知晓率较高,认为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可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者所占比例为74.14%。受检婴幼儿中,HBsAg检测阳性11例(9.48%),阻断成功率为90.52%。母亲为乙肝大、小三阳所生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71%和2.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接种和未接种HBIG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58%和15.00%,剖腹产以及顺产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51%和7.59%,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9.09%和8.54%,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加强HBV感染孕妇的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并按照免疫程序对新生儿联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可以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中山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制定本市切实可行的乙肝免疫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查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及月报表,接种点现场询问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人员有关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安全接种及资料转报情况。结果市、镇两级乙肝疫苗专项经费落实率、及时率100%,专项经费专项使用率100%。常住新生儿首针接种率、及时率和三针完整接种率均达98%以上。暂住新生儿首针接种率和三针完整接种率也达98%以上,但首针接种及时率只有88.4%,与常住新生儿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533.06,P〈0.01)。常住新生儿与暂住新生儿的第一针和第三针接种率亦有统计学差异(Χ^2=8.70,Χ^2=11.18,P〈0.01)。接种工作人员对乙肝疫苗接种的知识、安全接种基本掌握,工作规范。结论中山市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已全面启动,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工作进展顺利,但暂住新生儿的首针接种率和及时率还有待继续提高,对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单位还要加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较短时间内接种甲、乙型肝炎(甲、乙肝)疫苗,提高部队官兵应急条件下机体免疫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方法Ⅰ组先接种甲肝疫苗,33 d后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Ⅱ组先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45 d后,接种甲肝疫苗。收集血清,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疫苗接种前、后不同时期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Ⅰ、Ⅱ组官兵疫苗接种前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9%、81.25%,接种疫苗后4个月,抗体阳性率Ⅰ、Ⅱ组分别为99.01%、98.75%,18个月后仍保持高的抗体水平。Ⅰ、Ⅱ组维和官兵在接种乙肝疫苗前抗体阳性率为60.40%,56.25%,接种疫苗后4个月后,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9%、93.75%,比接种疫苗前血清抗体水平有显著提高(P<0.01)。第三次血清抗体阳性率Ⅰ组阳性率89.11%,Ⅱ组阳性率为87.50%。结论间隔适合的时间,接种甲肝、乙肝疫苗,疫苗的预防效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