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人大规模免疫乙肝疫苗的无应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中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分布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地21699名16岁以上成人按0、1、6方案接种10μg乙肝疫苗后进行免疫学检测,描述无应答的分布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成人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第三针后1个月,总抗体保护性阳转率97.23%,无应答率2.77%,16~49岁人群无应答率低于50岁以上人群.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越大抗体保护性阳转率越低(P<0.01),无应答率越高,男性无应答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 成人全程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好,无应答率较低;50岁以上男性无应答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者中约有5%~10%的接种者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应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的策略包括改良疫苗、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及改善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者中约有5%~10%的接种者对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应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的策略包括改良疫苗、优化疫苗接种策略及改善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预防控制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 138例完成乙肝疫苗全程三针接种的儿童,分别在疫苗接种1、2、3年后进行接种效果检测,观察接种1、2、3年后乙肝抗体滴度、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答应情况。结果 接种1年后,乙肝抗体滴度(118.45±2.46)mU/ml高于接种2年后的(92.34±1.12)mU/ml,接种2年后乙肝抗体滴度高于接种3年后的(48.67±1.0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年后HBsAb无应答率4.35%、HBsAb低应答率5.07%、HBsAb阳性率90.58%;接种2年后HBsAb无应答率1.45%、HBsAb低应答率8.70%、HBsAb阳性率89.86%;接种3年后HBsAb无应答率23.19%、HBsAb低应答率22.46%、HBsAb阳性率54.35%。接种1、2、3年后HBsAb应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感染的预防控制中乙肝疫苗接种在婴幼儿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究乙肝疫苗再免的需求.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合格乙肝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后1、3、5、7年采血随访观察,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开展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 7年问,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在1.5%上下波动,平均为1.47%(95%可信区间为0.61%~2.33%),与免疫前同一地区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本底资料比较,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84.03%(95%可信区间78.92%~89.60%).1997年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中,无急性乙肝发病.  结论 新生儿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效果良好,目前无需考虑再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淮南市城乡育龄妇女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防治认知程度,调查乙肝病毒的免疫现状,为育龄妇女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和乙肝防治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检测被调查对象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统计乙肝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结果 育龄妇女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为38.49%.乙肝防治认知水平越高,乙肝疫苗接种比率越高.HBsAg阳性率平均6.29%,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低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2.51%vs8.66%),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b阳性率平均为46.73%.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b阳性率呈正相关.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b阳性高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77.67%%vs27.3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2.32%曾接种过乙肝疫苗者HBsAb阴性.结论 我市育龄妇女乙肝的免疫保护率不高,易感者多,乙肝防疫工作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扩大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计划,制定更为全面的HBV疫苗预防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方法 采取以疫苗接种和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结果 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其余有明显效果.结论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HBsAg阴性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或低免疫应答情况及两者的加强剂量再免疫效果,初步探讨原因及相应的优化免疫方案.方法 婴儿乙肝疫苗标准程序初免后6个月,经血清检测证实为无或低免疫应答者155例,检测再免前使用20 μg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再免三针后1个月时的HBsAg、HBsAb、乙肝DNA水平.结果 初免后母亲HBsAg阴性组低应答率30.6%,无应答率69.4%;初免后母亲HBsAg阳性组低应答率49.1%,无应答率50.9%,HBsAg及乙肝DNA阳性率分别为10.5%、15.8%;两组无或低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7,P=0.02).再免后6个月母亲HBsAg阴性组无应答率18.4%,低应答率30.6%;而母亲HBsAg阳性组无应答率33.3%,低应答率47.4%,HBsAg及乙肝DNA阳性率分别为12.3%、17.5%,再免后两组无或低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5,P<0.01);再免后1个月母亲HBsAg阴性组与婴阻断成功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P>0.05),母婴阻断失败组婴儿中HBsAg及乙肝DNA阳性率有所上升.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次数、剂量是无或低应答的原因之一,乙肝阻断失败是母亲HBsAg阳性婴儿无或低应答一种主要因素,HBsAg及乙肝DNA的阳性率随时间有上升趋势,对乙肝感染指标的追踪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该院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现状,为儿童乙肝防治措施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对2010年该院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状况及未接种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活产新生儿1012例,乙肝疫苗接种916例,接种率为90.51%;其中男婴乙肝疫苗接种485例,接种率为91.17%;女婴乙肝疫苗接种431例,接种率为89.79%;乙肝疫苗接种率男婴高于女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乙肝疫苗96例(男婴47名,女49例)占9.49%.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原因依次为早产46例,居第1位,占未接种乙肝疫苗的47.92%;新生儿窒息19例占19.79%;吸入性肺炎17例占17.71%;其他14例占14.58%.结论 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主因是早产、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转科婴儿病情稳定后出院前应补接种,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袁梅 《中国医药科学》2011,(21):109-110
目的掌握湾里区15岁以下重点人群乙肝感染和免疫状况,为制定15岁以下儿童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 128名1~15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问卷和查验预防接种证或卡片的方式对乙肝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结果 3 128名儿童中HBsAg阳性104名,阳性率为3.32%。合格接种乙肝疫苗2 438人,接种率为77.94%。结论 HBsAg携带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合格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是阻断乙肝传播的有效途径,今后需提高乙肝疫苗的合格接种率,重点在大年龄组(6岁以上)儿童中开展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实现15岁以下重点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3%以下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量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787例18~55岁健康人群接种10μg/mL和20μg/mL两种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Bs。在全程免疫1个月后检测抗-HBs阳转率。结果两种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后检测抗体阳性率P=0.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层后青年组、男、女组两种剂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年组P=0.0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人可接种10μg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而中年人接种20μg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后所取得的保护效果。方法对2967例住院患儿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乙型肝炎五项指标检测为判断标准,分析其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后的免疫状态。结果患儿总体抗-HBs 阳性率55.05%,其中感染科抗-HBs 阳性率52.18%,儿科抗-HBs 阳性率55.92%;男性抗-HBs阳性率54.17%,女性抗-HBs阳性率56.6%;抗-HBs阳性率在科室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99、0.51,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为行之有效的控制乙型肝炎的手段,但抗-HBs阳性率偏低,需进行补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中山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为制定本市切实可行的乙肝免疫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查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及月报表,接种点现场询问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人员有关乙肝疫苗接种知识、安全接种及资料转报情况。结果市、镇两级乙肝疫苗专项经费落实率、及时率100%,专项经费专项使用率100%。常住新生儿首针接种率、及时率和三针完整接种率均达98%以上。暂住新生儿首针接种率和三针完整接种率也达98%以上,但首针接种及时率只有88.4%,与常住新生儿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533.06,P〈0.01)。常住新生儿与暂住新生儿的第一针和第三针接种率亦有统计学差异(Χ^2=8.70,Χ^2=11.18,P〈0.01)。接种工作人员对乙肝疫苗接种的知识、安全接种基本掌握,工作规范。结论中山市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已全面启动,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工作进展顺利,但暂住新生儿的首针接种率和及时率还有待继续提高,对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单位还要加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商丘市渠园区、虞城县5740名中小学生调查接种史及检测HBsAg及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78.76%。接种乙肝疫苗学生的抗-HBs阳性率为74.96%,HBsAg阳性率为4.47%;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20.59%,HBsAg阳性率为20.42%。不同接种年限的HBsAg阳性率无差别。全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7.68%。结论 本市学生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但仍需提高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当地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现状。方法对菏泽市免疫规划常规资料中HepB接种率报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目前全市共有200个预防接种门诊和91个产科接种室。2011年新生儿HepB第1针接种率为99.23%,及时接种率为94.27%。产妇HBsAg筛查率为98.69%,HBsAg阳性率为3.2%。影响HepB接种的原因前三位原因是:发热、出生低体重和早产、难产。结论本地新生儿HepB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已达到《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要求,当地产妇受检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今后要利用2012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活动,继续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HBsAg、抗HBs、抗HBc三项指标全部为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62名16岁以上人群,按照0、1、6的免疫程序接种10μ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于全程免疫1个月后采血,测定血清中抗HBs水平。结果接种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的99人,抗HBs阳转率为94.95%,几何平均浓度为331.08mIU/mL;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的63人,抗HBs阳转率为98.41%,几何平均浓度为270.79mIU/mL。两组间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三种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免疫原性及诱导的体液免疫效果的加强作用。方法将重组Gm-csf和三种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分别按相同程序,联合免疫小鼠,定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产生的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Ag)的抗体水平。结果免疫1周后,CHO细胞疫苗组、汉逊酵母疫苗组、啤酒酵母疫苗组血清中抗-HBsA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10%,0%;免疫2周后分别为100%,40%,40%;二次免疫后,三个实验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持续增加。结论通过Gm-csf的联合免疫,可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中英两国药典关于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质量标准的规定,可看出国内当下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质量标准有领先之处亦有不足,中国在重组乙肝和甲肝灭活疫苗游离的甲醛标准、A群流脑多糖与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抗原、蛋白质及核酸的含量标准、百白破疫苗中的破伤风原液的抗原纯度标准、重组乙肝和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的铝含量标准规定上要严于英国。而英国在A群流脑多糖以及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的热原规定、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标准规定上严于中国。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参考英国药典提升我国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质量标准,以促进我国疫苗质量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及诱导的体液免疫效果的加强作用。方法将Gm-csf和乙肝疫苗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免疫顺序,联合免疫BALB/c小鼠。定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产生的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Ag)的抗体水平。结果联合免疫Gm-csf,可提高小鼠产生的抗-HBsAg抗体水平;②单次免疫后7 d,混合疫苗组的血清抗体滴度最高,为疫苗组的7.5倍;直至免疫后35 d,混合疫苗组仍为最高,为疫苗组的9.2倍;③二次免疫后14 d,混合疫苗组血清中抗体滴度与疫苗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随后GM+疫苗组、混合疫苗组和疫苗+GM组血清中抗体滴度都先后达到峰值,分别为疫苗组的10.0,10.1,8.2倍。④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达到稳定状态后,用乙肝疫苗原液进行挑战实验,抗体快速达到峰值,分别为挑战实验前的9.2,5.2,12.8,4.8倍。结论通过Gm-csf的联合免疫,可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从化市制定乙型肝炎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对从化市2002至2007年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结合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当年该市农村学龄前幼儿HBsAg携带率进行比较,用以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随着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的逐年上升,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则逐年下降,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由2002年的11.9%下降到2007年的5.5%(P<0.05)。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抗-HBs)则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78.1%升高到2007年的92.1%(P>0.05)。同一时期内,城区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较农村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为低(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城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均高于农村儿童。加强对乙型肝炎易感人群的有计划的免疫,是降低乙型肝炎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