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微循环缺氧是IBD的重要特征之一,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s)在缺血缺氧损伤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探讨HIF-2α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Mx-Cre/LoxP重组方法获得HIF-2α基因条件性敲除(HIF-2α-/-)小鼠,将C57BL/6、HIF-2α+/+和HIF-2α-/-小鼠分别随机分入DSS模型组和饮水对照组,前者予4%DSS溶液自由饮用7 d制作结肠炎模型,造模过程中每天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各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开始后第1、3、5、7 d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IF-2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造模过程中,C57BL/6和HIF-2α+/+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HIF-2αmRNA表达明显升高,DAI和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显著高于C57BL/6饮水对照组(第5、第7 d,P0.05)。HIF-2α-/-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炎症损伤较HIF-2α+/+DSS模型组进一步加重,DAI和炎症评分进一步升高(除第7 d炎症评分外,P均0.05),结肠黏膜TNF-αmRNA表达亦较HIF-2α+/+DSS模型组显著升高(第5、第7 d,P0.05)。结论:HIF-2α可能通过抑制TNF-α表达发挥减轻小鼠DSS结肠炎炎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DO1抑制剂(Epacadostat)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对结肠组织中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予以质量浓度为50 g/L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溶于生理盐水),灌胃4 d]、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Epacadostat(溶于DMSO溶液)5 mg/kg、10 mg/kg、15 mg/kg,灌胃4 d]5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小鼠自由饮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组建UC模型。观察小鼠结肠炎相关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IL-17、TNF-α,同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yD88信号通路的MyD88与NF-κB p65定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中DAI降低(P0.05),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药物干预组(中、高剂量)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IL-17、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MyD88、NF-κB p65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acadostat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MyD88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其对结肠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空白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虎杖苷15 mg/kg、30 mg/kg、45 mg/kg) 5组,每组6只;小鼠自由饮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组建UC模型,空白组正常饮水的同时予质量浓度为9 g/L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 d;模型组造模同时予质量浓度为9 g/L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 d;药物干预组造模同时分别予虎杖苷15 mg/kg、30 mg/kg、45 mg/kg,腹腔注射7 d。观察小鼠结肠炎相关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6、IL-17、TNF-α、IL-1β、IL-23,同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Gli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和药物干预组中DAI降低(P 0. 05);虎杖苷药物干预后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中、高剂量)中的炎症因子IL-6、IL-17、TNF-α、IL-1β、IL-2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 0. 05),同时药物干预组中Gli1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虎杖苷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上调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极光激酶A(Aurora-A)抑制剂(VX-680)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以及对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18只体质量相近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正常饮水+10%DMSO溶剂腹腔注射7 d)、DSS模型组(3%DSS饮水造模+10%DMSO溶剂腹腔注射7 d)、治疗组[3%DSS饮水造模+VX-680(40 mg/kg)腹腔注射7 d]。记录小鼠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IL-10、TNF-α、IFN-γ的变化,qRT-PCR检测Mucin-1、Mucin-2、NF-κB p65的mRNA表达,检测Aurora-A和NF-κB通路中NF-κB p65、IRF-5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SS模型组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更高(P<0.01),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IFN-γ的表达上升(P<0.01),Mucin-1、Mucin-2的mRNA水平下降(P<0.01)...  相似文献   

5.
背景: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是一种CC型趋化因子,主要功能为趋化各种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组织或器官归巢。既往研究发现结肠组织SLC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目的:明确SLC在UC中的作用及其作为UC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和地塞米松(DXM)治疗组,后两组饮用5% DSS溶液7 d诱导实验性结肠炎以模拟人类UC,DXM治疗组于造模第3 d起腹腔注射DXM 0.4 mg/kg qd×5 d。实验过程中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第8 d处死各组小鼠,行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以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检测结肠组织SLC表达。结果:对照组结肠组织SLC表达微弱,DSS模型组SLC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DXM治疗组SLC表达较DSS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伴DAI以及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改善(P〈0.01)。结论:结肠组织SLC表达增高与UC发病有关,针对SLC的靶向治疗可作为U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滑肌特异性过表达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辅助激活因子1α(SMC-PGC-1α)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按照SMC-PGC-1α转基因阴性/阳性(non-Tg/Tg)及诱导与否分为4组,每组10-13只.诱导组给予3% DSS自由饮用7d诱导急性结肠炎,对照组则给予正常饮用水.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估及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PS)来明确SMC-PGC-1α过表达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影响,并通过对结肠炎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来研究SMC-PGC-1抗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结果:诱导组相较于对照组:(1)体质量减轻明显(P<0.01);(2)DAI明显升高(P<0.01);(3)结肠长度明显缩短(non-Tg组中5.0cm+0.3cm vs 7.8cm+0.2cm;Tg组中4.9cm+0.1cm vs 8.0cm+0.3cm,P<0.01);(4)HSP明显加重(non-Tg组中9.6+1.2 vs 1.2+0.4;Tg组中5.0+0.8 vs 1.2+0.6,P<0.01).说明肠炎造模成功.诱导组中,Tg组相较于non-Tg组:(1)DAI明显降低(P<0.01);(2)HPS明显减轻(5.0+0.8 vs 9.6+1.2,5.0+0.8 vs 1.2+0.6,P<0.01);(3)TNF基因表达水平降低(0.24+0.07vs0.45+0.10,P<0.05);(4)PPARγ基因表达水平增高(0.98+0.15 vs 0.41+0.07,P<0.05).结论:SMC-PGC-1α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PPARγ,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从而在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中对结肠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 干预偶氮氧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癌变的模型,观察结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方法 36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均于实验前1d予AOM 10 mg/kg腹腔注射,继以自由饮用4%DSS 1周,再普通饮水2周,饮用DSS及普通饮水共重复3个循环.干预组于实验前3d予5-ASA 150 mg/kg饲喂至实验结束.对照组于实验前1d予0.9% NaCl溶液腹腔注射,普通饮水9周.监测小鼠疾病症状,评价实验1周末及9周末结肠组织学病理变化,检测9周末结肠PPAR-γ、β-catenin蛋白及结肠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干预组饮用DSS 1周后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D为1.81+0.59,9周末平均肿瘤数为4.11±1.05,均较模型组(DAI为2.47±0.53,肿瘤数为9.71±2.29)明显降低(t=2.88和6.55,P均<0.01).干预组结肠PPAR-γ蛋白(2.11±1.36)及mRNA(1.45±0.10)平均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分别为0.43±0.53,0.57±0.08)明显增加(t=3.07和18.99,P均<0.01).各组间β-caten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ASA有效减轻AOM和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癌变模型的炎性反应及肿瘤负荷,同时促进PPAR-γ在结肠中的表达,而对结肠中β-catenin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A)对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6~8周)分为Control组(n=10)、DSS组(n=8)、DSS+RAPA组(n=8)、RAPA组(n=7)。DSS组给予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饮用水7 d; DSS+RAPA组给予DSS饮用水,同时给予RAPA腹腔注射7 d; RAPA组给予自由饮用水,同时给予RAPA腹腔注射7 d。电镜观察结肠上皮细胞内自噬体;应用蛋白电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LC3B-Ⅱ、ATG5、F4/80蛋白表达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TNF-α、IL-6、CCL4、CXCL1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1)与DSS组比较,DSS+RAPA组小鼠体质量下降更明显(t=2.073,P=0.057),DAI上升更明显(t=0.0348,P=0.035),结肠长度更短(t=2.218,P=0.044),病理表现更为严重(t=3.703,P=0.002)。(2)DSS组和DSS+RAPA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内均可见自噬体;与DSS组比较,DSS+RAPA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ATG5染色较强,LC3B-Ⅱ相对表达较高(t=2.088,P=0.105)。(3)与DSS组比较,DSS+RAPA组结肠组织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U=17,P=0.383;U=19,P=0.535);趋化因子CCL4、CXCL12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U=17,P=0.628;U=3,P=0.20)。(4)与DSS组比较,DSS+RAPA组F4/80染色细胞数在结肠组织的间质中较多,染色较深。结论急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自噬活性增强;给予RAPA处理后,炎症加重,可能机制为通过释放趋化因子,募集巨噬细胞,释放促炎因子,继而加重结肠炎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血竭制剂对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肺与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n=15),正常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组、复方血竭制剂组、DSS+复方血竭制剂组.全部小鼠适应环境喂养7 d,第8天,正常组、DSS组小鼠予以生理盐水1 mL灌胃,复方血竭制剂组、DSS+复方血竭制剂组小鼠予以复方血竭制剂[0.075 g/(kg·d)]1 mL灌胃,每只小鼠自由觅食,继续喂养10 d.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评分(histopathology score,HI)、肺HI评分、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评价炎症严重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结肠与肺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炎性因子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复方血竭制剂组比较,DSS组、DSS+复方血竭制剂组小鼠一般情况、DAI评分、结肠HI评分、肺HI评分均升高(P0.05);与DSS+复方血竭制剂组比较,DSS组小鼠结肠与肺组织炎症程度更重(P0.05);且小鼠肺与结肠组织中IL-6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复方血竭制剂可以下调炎性因子IL-6表达量,缓解小鼠实验性UC及UC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对葡聚糖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64只BALB/C小鼠分为6组,单纯应激组、正常对照组各16只,应激 2DSS组、应激 4DSS组、2DSS组、4DSS组各8只。采用自制的束缚笼对应激组小鼠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采用小鼠自由饮用DSS溶液的方法建立UC模型。每日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在实验结束后测量结肠组织损伤评分(HS)、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S评分通过在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学改变得出。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肠组织中MPO的活性。结果单纯应激组小鼠体重增长较正常对照组缓慢(P<0.05)。4DSS组小鼠DAI评分、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应激 4DSS组上述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变化更显著,与4DSS组比较亦增高(P<0.05)。2DSS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应激 2DSS组上述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可以使小鼠发生UC的易感性增加并加重DSS结肠炎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oll like receptor 4 monoclonal antibodies,TLR4mAb)干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中TLR4-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fos/c-ju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情况.方法 3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7 d;其他四组小鼠饮用5%DSS溶液7 d建立急性期UC模型.造模同时,干预组小鼠分别以低(2 μg)、中(10 μg)、高剂量(20 μg)TLR4mAb腹腔注射,共4次,7 d后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PS).RT-PCR法检测各组肠黏膜TLR4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各组肠黏膜P38MAPK、磷酸化P38MAPK、c-fos、c-jun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TLR4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干预组DAI指标和HPS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P38MAPK及c-jun蛋白表达在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呈逐步递减,且均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小鼠肠黏膜磷酸化P38MAPK蛋白及c-fos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TLR4mAb对DSS诱导小鼠急性期UC有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P38MAPK--c-jun信息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关键作用,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肠黏膜免疫细胞方面。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在模拟人类UC的小鼠DSS结肠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饮用5%DSS溶液7 d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实验过程中每天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于第8 d处死小鼠,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IL-1β含量;分离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以CD3/CD28单抗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并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Th17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F4/80+CD11b+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内Th1、Th17细胞因子表达。结果:结肠炎模型组DAI随实验进程而逐渐增加,于第7 d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01),淋巴细胞IL-17A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5),IFN-γ分泌水平亦呈增高趋势(P>0.05),CD4+T细胞内IL-17A、IFN-γ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过度激活可能通过释放效应细胞因子诱导巨噬细胞等浸润、活化,参与介导小鼠DSS结肠炎模型的肠黏膜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可通过对NF-κB活性的抑制,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方法 24只BALB/C小鼠以DSS法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柳氮磺吡+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8只,另8只正常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于用药后7 d对小鼠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中ALB、C反应蛋白、TNF-α的表达、结肠黏膜中SOD、NF-κB的表达。结果用药后各组小鼠DAI、C反应蛋白、TNF-α、NF-κB对比:正常对照组柳氮磺吡啶+乌司他丁治疗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模型对照组;ALB、SOD的对比:正常对照组柳氮磺吡啶+乌司他丁治疗组柳氮磺吡啶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抑制NF-κB的表达,对UC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柳氮磺吡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BALB/C小鼠均分为8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单纯0501菌株组、单纯c122菌株组外,其他5组动物均给予5%DSS造模7 d.在造模开始前2 d,阴性对照组用0.9%氯化钠液灌肠、阳性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20 mg/ml灌肠、DSS+0501菌株组用1×109 CFU/ml 0501菌液灌肠、DSS+c122菌株组用1×109 CFU/ml c122液菌灌肠.9 d后处死动物取结肠标本,行H-E染色,观察镜下结肠病理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技术分析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10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DSS造模过程中给予双歧杆菌灌肠小鼠(0501菌株组和c122菌株组)的结肠炎性反应程度较模型组加重,结肠黏膜IL-10表达减少.而单纯给予双歧杆菌灌肠小鼠(单纯0501菌株组和单纯c122菌株组)未见结肠炎表现.结论 双歧杆菌的某些菌株在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情况下,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结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IP3参与的程序性细胞坏死在小鼠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4 d,再自由饮用无菌水3 d;正常组自由饮用无菌水7 d。每天检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于7 d后处死小鼠,取出结肠,测量结肠长度;结肠HE染色进行病理学评分;运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β、IL-6、RIP3、TNF-α在结肠中的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检测RIP3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位置。结果模型组结肠长度显著短于正常组(P0.001);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模型组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量较正常组增高(P0.05);RIP3、TNF-α表达量较正常组增高(P0.05);RIP3主要表达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中。结论在小鼠结肠炎中存在TNF-α/RIP3信号通路上调,RIP3参与的程序性细胞坏死可能是导致结肠炎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背景:免疫功能失调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羌活醇是中药羌活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的作用。目的:探究羌活醇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羌活醇组。模型组、羌活醇组小鼠自由饮用2%DSS溶液诱导结肠炎模型。阴性对照组、羌活醇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羌活醇溶液40 mg/kg,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0.9%NaCl溶液。10 d后处死小鼠,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和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7A水平,定量PCR法检测结肠和脾脏组织中IL-17A、RORγt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7A水平、结肠和脾脏组织中IL-17A、RORγt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羌活醇能明显降低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P<0.01),下调TNF-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黏膜LPS/TLR4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低、中及高剂量中药雷公藤多苷灌胃组、阴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DSS复制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雷公藤多苷灌胃给药21d后,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3组中药灌胃组较阳性对照组TLR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中、高剂量中药灌胃组、阴性对照组与正常组两两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够抑制LPS/TLR4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UC小鼠的炎症反应,对UC发病起到一定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鼠类急性结肠炎模型均一性欠佳,动物死亡率较高。目的:评估2%DSS自由饮用或定量灌胃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和均一性。方法:予ICR小鼠2%DSS自由饮用或定量灌胃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检测并比较正常对照组和两组模型小鼠的症状出现时间和频率、疾病活动指数(DAI)、DSS消耗量、死亡率、结肠长度、结肠损伤大体评分(MACD)、结肠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两组模型小鼠均出现类似人类UC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肠显著短缩,DAI、MACD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DSS自由饮用组相比,DSS定量灌胃组小鼠症状出现时间更为一致,症状出现率显著增高,动物死亡率和DSS消耗量显著减低。结论:2%DSS定量灌胃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能较稳定地模拟人类UC,均一性高,动物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9.
钟万锷  周国雄  丁晓凌  黄华 《胃肠病学》2008,13(12):728-732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趋化因子异常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中的表达以及CCL20与CCR6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7d,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7d。第8d处死小鼠,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学评分。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结肠黏膜CCL20、CCR6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黏膜CCL20、CCR6蛋白表达,并分析CCL20与CCR6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DAI和结肠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L20、CCR6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结肠炎症程度呈正相关。CCL20mRNA表达与CCR6mRNA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63.P=0.000071)。结论:CCL20和CCR6表达参与了结肠炎的发生和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在结肠炎局部结肠组织破坏和病理变化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UC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C在炎症性肠病(IBD)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KDM5C在IBD患者和正常人肠黏膜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标本,另选择7例结肠息肉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组织中KDM5C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慢性小鼠结肠炎模型,将SPF级C57BL/6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WT小鼠)和实验组1(WT小鼠+2.5%DSS)。采用3%DSS诱导急性小鼠结肠炎模型,将SPF级C57BL/6 WT小鼠和KDM5C基因敲除(KDM5C~(-/-))小鼠分为对照组2、实验组2(WT小鼠+3%DSS)及实验组3(KDM5C~(-/-)小鼠+3%DSS)。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活动情况和粪便性状,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造模后处死小鼠并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real-time qPCR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TNF-α、干扰素-γ(IFN-γ)、IL-6、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1相比,实验组1结肠组织中KDM5C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2相比,实验组2结肠组织中TNF-α、IFN-γ、IL-6、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3结肠组织中上述炎性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升高。H-E染色显示,与实验组2相比,实验组3的结肠黏膜损伤更严重。结论 KDM5C基因敲除可促进炎性因子表达并加重DSS诱导的急性小鼠结肠炎,提示KDM5C发挥了抗炎作用,表观遗传可能通过调控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参与结肠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