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减少新生儿PICC置管异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140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送管成功后先行床旁超声心动图定位,置管结束后再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对照组只在置管结束后行床旁X线胸腹摄片定位.比较两组置管一次...  相似文献   

2.
唐英姿  陈丽仙  张忠芳  李莹 《微创医学》2023,(2):262-264+267
目的 探讨改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法联合床旁B超定位在超低出生体重儿上肢原发性导管置管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超低出生体重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PICC置管法联合B超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法,比较两组患儿PICC原发性导管异位率、出血量、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体表测量长度准确性。结果 观察组原发性导管异位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体表测量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PICC置管法联合床旁B超定位可以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上肢原发性导管异位率,减少置管过程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体表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符合PICC指征的新生儿, 在置管前接心电监护, 调心电监护仪至Ⅱ导联, 所显示的心律为正常心电图。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的注射器接5.5号头皮针并连接肝素帽, 排尽空气后, 与PICC的导管体外末端连接待用, PICC导管送至预订长度后, 将右胸导联夹与PICC的导管连接处头皮针相连接, 根据心电监护仪P波的变化, 判断导管尖端是否在上腔静脉, 并以胸部X线片结果作为判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PICC的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度。结果: 40例中32例心电图有P波及P波特征性改变, 胸部X线片显示均在上腔静脉中或下段;4例不在位, 胸部X线片显示不在位;4例不确定, 胸部X线片显示3例不在位, 位于右心房下部1例。心电监护仪判断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度92.5%。2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心电监护显示有特征性P波时, 可判断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无特征性P波或判断不确定时, 多提示导管头端异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原位肝移植的患者行床旁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移植术后早期肝实质回声及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所有患者不同程度胸腹腔积液。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早期并发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在早产儿脐静脉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脐静脉插管的早产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脐静脉插管留置,观察组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100%(50/50)高于对照组的84%(42/50),并发症发生率6%(3/50)低于对照组的20%(1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且插管3 d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IL-8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可有效提高早产儿脐静脉插管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延长置管留置时间,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应用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上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体表测量+术后X线胸片定位;观察组患儿行体表测量+心电定位+术后X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在乳腺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163例(均在高频彩色超声分类为BI-RADS2类和BI-RADS3类,或者分类为BI-RADS4类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为良性的肿块)在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切除的肿块均进行了病理分析,并通过术后6-12月的跟踪随访,以评价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63例患者中其中161例为良性肿块,其中1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为乳腺癌病灶。术中均显示完整切除所有肿块,其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血肿。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定位引下行乳腺微创手术(麦默通微创旋切)是乳腺良性病灶早期诊治的首选,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9.
肿瘤声像图特征相似。本组1例甲瘤因内部回声紊乱、有液化、血流信号丰富而,本文对103例甲状腺疾患术前声像图与与病理结果相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99/109)。其中良性结节89例(腺瘤、增生结节、囊肿),恶性结节4例,桥本氏病7例,甲亢9例。结果:甲亢腺体内血流信号相当丰富,呈“火海征”;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非结节部分回声紊乱,结构不清:甲瘤内非病灶部分回声正常;恶性肿瘤多呈低回声,常伴钙化,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桥本氏病峡部增厚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旁B超动态定位技术在极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期间拟留置PICC的极早产儿160例,其中的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方法+常规护理,其余的80例作为干预组,采用超声引导置管、床旁B超动态定位监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PICC导管的继发性异位率、人工矫正率、重新置管率。结果:干预组PICC导管继发性异位率、重新置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人工矫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B超动态定位技术能有效降低极早产儿PICC导管继发性异位率,提高人工矫正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眼外伤的超声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眼外伤患者52只伤眼进行检查,并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外伤50例52只伤眼,超声诊断与临床检查及手术结果符合情况如下:玻璃体积血45只眼,视网膜脱离24只眼,脉络膜脱离20只眼,晶状体完全脱位5只眼,视网膜脱离误诊1只眼。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外伤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二维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70例中,手术病理证实58例,符合率为82.8%;超声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的53例患者,术后证实45例,符合率84.9%。本组典型乳腺癌声像图表现为边界不清,无包膜,边缘呈多角形或蟹足状,内部回声不均,有沙砾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很高,但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6 例乳腺肿块经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界、内回声、有无钙化、侧方声影等特征,然后结合血流将其分为良、恶性,与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的良、恶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分别为92.186%、90%、92142%.结论 二维声像图特征是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基本依据,符合率高,超声对于乳腺疾病来说,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乳腺肿瘤患者,对其彩色多普勒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3例乳腺癌中明确诊断48例,超声对乳腺癌作出定性诊断率较高。其声像图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表面不平,呈蟹足状或锯齿状,纵横径之比〉1,内部回声不均,后方衰减,有沙粒样钙化,血流较丰富,血管阻力指数〉0.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经济、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已成为检出乳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从甲状腺内部回声及血流方面,对甲状腺疾病声像图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英  李蔚 《中原医刊》2009,(19):13-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高频彩超)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我科行高频彩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乳腺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提示恶性肿瘤110例,诊断符合率为91.7%(110/12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仕芳  薛莹  朱恋  金小林  马娟 《当代医学》2021,27(11):98-101
目的探讨超声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大坪医院儿科收治的216例PICC置管超声定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所有PICC放置后的早产儿即行超声定位,如果PICC尖端位置位于下/上窦房结,则确认PICC放置成功。其中43例早产儿超声定位检查后立即行胸部X线定位,比较超声定位的准确性。结果216例患儿中,首次成功置入PICC者200例(92.6%),16例(7.6%)导管头端放置位置超出理想位置:导管头端过深(右心房)6例,导管头端过浅6例,导管头端定位不正确4例。超声诊断PICC尖部定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超声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是一种及时、准确、可靠的方法,能较准确地识别导管头端,值得推广应用于新生儿病房。  相似文献   

18.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也称为经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即将一种可弯曲的软导管从周围静脉插入,并通过该静脉进入中心静脉系统,根据插入的部位,导管前端可位于上腔静脉内,也可位于下腔静脉。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快速简便,无危及生命,减少了反复浅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避免了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为危重病人的药物治疗、TPN及长期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的途径,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9.
孙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0):913-9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的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PICC操作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PICC置管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输液的较好选择。全面细致的导管护理、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正确的封管冲管技术、换药技术等是PIC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浅谈PICC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13-9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的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PICC操作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PICC置管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输液的较好选择。全面细致的导管护理、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正确的封管冲管技术、换药技术等是PIC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