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内镜活动性已被作为克罗恩病(CD)治疗的评估终点。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是一种简单、易用的内镜评分方法,目前关于SES-CD与非侵入性炎症相关指标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探讨SES-CD与临床和实验室炎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确定适宜的判断CD内镜活动性的非侵入性指标。方法:纳入42例CD患者,行实验室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粪便钙卫蛋白(FC)]检测和SES-CD、CD活动指数(CDAI)评估。以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CD内镜下活动的预测效能,分析SES-CD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CD的PLT计数、CRP、ESR、FC、SES-CD显著高于缓解期CD,Hb和Alb显著低于缓解期CD(P均0.05)。各项非侵入性指标中,仅CDAI和FC预测CD内镜下活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0.9以上;CDAI以≥150为界值、FC以正常上限(ULN,≥50μg/g)为界值,相应敏感性分别为58.8%和100%,特异性分别为100%和60.0%。SES-CD与CDAI、PLT计数、CRP、ESR、Alb、FC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P均0.05)。结论:SES-CD与临床和实验室炎症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传统炎症相关指标CDAI、CRP、ESR以ULN为界值无法敏感、准确地反映CD内镜下活动,FC则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作为非侵入性指标用于CD内镜活动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与病情活动和炎症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31例UC患者与1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P C T水平,与检测的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PLT)、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进行相关性分析.Truelove-Witts评分标准区分轻、中、重度UC.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重度UC患者的PCT水平(n=11,0.426μg/L±0.506μg/L)明显高于轻中度UC(n=20,0.079μg/L±0.085μg/L)和健康对照组(n=18,0.03μg/L±0.01μg/L)(相应的P值为0.047和0.027).UC患者PCT水平与CRP、I L-6水平、E S R呈明显正相关,与白蛋白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WBC和PLT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预测重度UC优于ESR、CRP水平和WBC,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95(0.782-1.000)、0.727(0.548-0.906)、0.856(0.721-0.992)和0.665(0.463-0.867),相应的P值为0.001、0.041、0.001和0.138.PCT0.1μg/L对预测重度UC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80.00%、71.43%和94.12%.结论:PCT水平是一个判断UC病情活动和反映UC病情严重程度的较好指标,与炎症标志物CRP和ES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CT0.1μg/L作为阈值能够预测大部分重度UC.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在炎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C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CD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同时测定血沉(ESR)、血小板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活动期CD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成人(TNF-α;P<0.05,IL-6:P<0.01),与ESR、血小板计数和CRP的变化一致.结论:TNF-α和IL-6在CD患者的炎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CD活动期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炎性活动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和TGF-β)的变化,探讨其与UC疾病活动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UC患者23例(活动期15例,缓解期8例),另取健康对照者8名。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系统评估UC患者疾病活动度;魏氏法检测ESR、散射光比浊法检测CRP、血细胞仪检测PLT计数、MPV和PDW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IL-17、IL-10和TGF-β的含量。结果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中度和重度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缓解期U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U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ESR、CRP、PLT和Mayo评分呈负相关,与MPV和PDW呈正相关(P均0.05)。与缓解期U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相比,活动期UC患者血清中IL-17含量明显升高,IL-10和TGF-β的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UC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Treg细胞比例降低与血清炎性活动指标ESR、CRP、PLT水平和Mayo评分呈负相关,与MPV和PDW呈正相关,提示Th17/Treg细胞失衡与UC疾病活动度及炎症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严重程度的溃疡性结肠炎血清CRP、PCT、TNF-α、IL-6、IL-8水平。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90例UC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健康体检者、活动期与缓解期UC患者血清CRP、PCT、TNF-α、IL-6、IL-8水平,比较健康体检者、活动期与缓解期UC患者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活动期UC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结果 UC缓解期与健康者血清CRP、PCT、TNF-α、IL-6、IL-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UC活动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与UC缓解期(P0.05),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血清CRP、PCT、TNF-α、IL-6、IL-8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最高,中度UC患者次之,轻度UC患者最低。结论血清CRP、PCT、TNF-α、IL-6、IL-8等炎性介质在UC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UC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炎症标志物和全血计数水平与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584例IB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83例,克罗恩病(CD)401例,分析血清CRP、ALB、血沉(ESR)和全血计数与IBD的关系,采用Mayo评分和Crohn疾病活动指数分别评估UC和CD患者的疾病活动性。结果:活动期IBD患者的CRP/ALB比值、CRP、ES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明显高于缓解期,而ALB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期UC和CD的CRP/ALB比值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7和0.42,敏感性分别为67.9%和75.7%,特异性分别为86.5%和9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炎症标志物(ESR、NLR、PLR和LMR)后,CRP/ALB比值在区分UC和CD疾病活动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RP/AL...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结肠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 IL-34)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IL-34与患者临床指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而了解其在IBD中的意义。方法选取UC患者48例,其中缓解期9例,轻度11例,中-重度28例;CD患者21例,其中缓解期6例,轻度6例,中-重度9例。29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24例结肠癌手术切除的癌旁组织作为正常组织对照(癌旁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34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34的表达。并收集IBD患者临床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数据。结果活动期患者IL-34水平在结肠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期及CD活动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P0.05),对照组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及CD组血清IL-34水平中-重度组分别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34水平与疾病活动度、ESR及CRP呈正相关。结论 IBD患者结肠组织及血清中IL-34明显升高,提示IL-34在IB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s ratio,PLR)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比较NLR、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独立及联合评价疾病活动度的效能。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CD患者30例(132例次),健康对照组99名(99例次),收集纳入对象的一般临床信息及NLR、PLR、CRP、ESR等检查结果,采用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进行疾病活动度的评分。同时前瞻性观察上述30例CD患者中20例(共49例次),观察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每次就诊时均需完善血常规、CRP、ESR及简化CDAI评分。结果活动期CD的NLR和PLR均高于缓解期(P0.05)。经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NLR、PLR区分活动期CD与缓解期CD的阈值分别为3.02、238.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6%、47.1%和69.5%、84.2%;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CRP及ESR,但结合NLR与CRP或ESR后其预测效能较CRP、ESR独立预测时均有提高,当结合NLR、ESR、CRP三者预测CD活动度时,效能最高。结论 PLR、NLR均可区分活动期CD与缓解期CD,但其独立预测效能不及CRP或ESR,当CRP或ESR联合NLR预测CD活动度时,效能均较前提高,联合NLR、ESR、CRP水平,其预测CD活动度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CT和CRP水平。[结果]病例组缓解期、活动期患者PCT水平分别为(1.56±0.36)μg/L、(6.57±2.96)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3±0.16)μg/L],P0.01;病例组缓解期、活动期CRP水平分别为(6.78±3.85)mg/L、(23.46±12.53)m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8±0.23)mg/L],P0.01;活动期患者PCT、CRP水平缓解期患者(P0.01)。病例组轻度、中度、重度病情患者PCT水平分别为(3.64±1.78)、(5.67±2.75)、(8.96±1.86)μg/L,CRP水平分别为(8.75±3.64)、(22.78±6.57)、(31.45±11.34)mg/L;中度、重度病情患者的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者(P0.01),重度病情患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者(P0.01)。[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可能成为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胃肠系统存在高凝状态和炎症反应,但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LT、FIB、D-二聚体与U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5例UC患者,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患者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以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外周血PLT、FIB、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缓解期、对照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依次降低(P0.05)。轻度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FIB、D-二聚体、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T、FIB、D-二聚体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RP、ES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FIB和D-二聚体与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4例HFMD患儿,按其病情程度分为普通型HFMD组32例,重症型HFMD组32例,对其血清PCT、IL-6和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MD重症型组血浆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普通型组(P0.01),而普通型组与对照组血浆PCT、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型组和普通型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T对重症HFMD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IL-6、CRP。结论:CRP可作为HFMD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而PCT和IL-6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在炎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C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CD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同时测定血沉(ESR)、血小板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活动期CD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成人(TNF—αP<0.05,IL—6:P<0.01),与ESR、血小板计数和CRP的变化一致。结论:TNF—α和IL—6在CD患者的炎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CD活动期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黄海  刘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6,(12):2303-230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2例慢阻肺患者分为AECOPD组(n=47例)和慢阻肺稳定期组(n=45例),同期选择4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出现呼吸衰竭、是否合并肺心病将AECOPD患者分为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和合并肺心病组、未合并肺心病组,比较各组血清PCT、CRP表达水平及ESR变化,并分析血清PCT、CRP及ESR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PCT、CRP表达水平及ESR均明显高于慢阻肺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5);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PCT、CRP表达水平及ESR均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组(P0.05);合并肺心病组患者血清PCT、CRP表达水平及ESR均明显高于未合并肺心病组(P0.05);血清PCT表达水平与CRP及ESR均呈正相关性关系(r=0.612,r=0.577,P0.05),血清CRP表达水平与ESR也呈正相关性关系(r=0.494,P0.05)。结论血清PCT、CRP、ESR联合检测在AECOPD病情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N)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的CHF病人表达水平,探讨CD163与其他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4例CHF病人,并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作为CHF组,63例无基础心脏疾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CHF组包括冠心病(CHD)、高血压性心脏病(HHD)和心肌病(CM)3个亚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MON CD163表达水平,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计数、MON计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血红素氧合酶-1(HO-1)、丙二醛(MDA)、脑钠肽(BNP)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等相关指标,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同时询问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脑卒中史。结果1CHF组外周血MON CD163、炎症细胞因子CRP、IL-1β、IL-6和氧化应激指标HO-1、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CHF组的CHD、HHD、CM 3个亚组间CD163、CRP、IL-1β、IL-6、HO-1和MD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3 CHF组的CHD、HHD、CM 3个亚组NYHAⅡ级、Ⅲ级、Ⅳ级病人CD163、CRP、IL-1β、IL-6、HO-1和MDA水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NYHAⅣ级病人CD163、CRP、IL-1β、IL-6、HO-1、MDA水平显著高于NYHAⅢ级和Ⅱ级病人(P0.01),NYHAⅢ级病人CD163、CRP、IL-1β、IL-6、HO-1、MDA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病人(P0.01)。4CD163与MON、CRP、IL-1β、IL-6、HO-1、MDA、BNP、LVEF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P0.01),与年龄、BMI、SBP、DBP、WBC、NEU、HB、PLT、FPG、ALT、TBIL、Cr、TC、TG、LDL-C、H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CHF组外周血MON CD163、炎症细胞因子CRP、IL-1β、IL-6和氧化应激指标HO-1、MDA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心功能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伴腹水患者75例分为SBP组45例和非SBP组3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PCT、CRP、WBC、ESR水平,观察SBP组抗感染治疗后PCT、CRP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WBC、ESR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PCT、CRP、WBC、ESR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均<0.05)。经抗感染治疗,SBP组死亡者的血浆PCT、CRP持续阳性,直至恶化未见降低;好转患者治疗初期PCT、CRP逐渐降低,出院时均正常。PCT和CRP诊断SB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SBP组的ROC曲线下AUC依次为PCT>CRP>WBC>ESR。结论 SBP患者PCT、CRP升高,其可作为肝硬化伴SBP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用生物标志物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关系。同时,比较CAP严重程度分级之间致病菌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疾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18例成人CAP患者WBC、ESR、CRP、PCT、FIB及D-D水平,比较CAP在严重指数(PSI)分级、(CURB-65)评分分级、非重症肺炎组与重症肺炎组、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常用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痰培养、血培养结果,比较CAP在PSI分级之间致病菌的差异。结果按PSI及CURB-65分级,中高危组CAP患者PCT、CRP、WBC、D-D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ESR、FIB测定值无明显差异(P0.05)。按IDSA/ATS指南标准,重症CAP患者PCT、CRP、WBC、D-D较非重症患者明显升高(P0.05),非重症患者FIB高于重症患者(P0.05),两组ESR测定值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CAP患者PCT、CRP、WBC、D-D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两组ESR、FIB测定值无明显差异(P0.05)。PCT、CRP、WBC、D-D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316,0.176,0.224,0.356,P0.05),与CURB-65评分呈正相关(r=0.274,0.146,0.216,0.311,P0.05),ESR、FIB与PSI、CURB-65评分无明显相关(P0.05)。318例成人CAP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78株,其中中高危组及死亡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及非死亡组(P0.05)。结论 PCT、CRP、WBC、D-D能反映CAP病情严重程度,其中PCT、D-D可以较好地评估CAP病情严重程度。中高危组及死亡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低危组及非死亡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33/ST2系统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分析UC发病机制及联合多种指标监测UC的方法。方法:选取UC患者40例,分为4组:UC缓解期组、UC活动期轻度组、UC活动期中度组、UC活动期重度组,每组各1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IL-33、ST2、外周血CRP、ESR及血常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33/ST2系统在UC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UC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和缓解期组,ST2与CRP、ESR、PLT、血白细胞计数相关,IL-33与ESR相关。结论:IL-33/ST2系统在UC的发病机制及不同病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预测UC的炎症活动程度,未来可作为UC的一个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英夫利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恩病(CD)的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ATI)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率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为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而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性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性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相似文献   

19.
周素英 《临床肺科杂志》2014,(12):2216-22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和3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病毒性肺炎组)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各组血清PCT和CRP水平及WBC结果。结果 CAP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血清PCT及CRP浓度及WBC计数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P0.05)。CAP患儿PCT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CRP(P0.05)。结论血清PCT在CAP患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胡蜂蛰伤患者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方法 78例胡蜂蜇伤患者分为CLS组和非CLS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APACHEⅡ、就诊时间、SOFA评分和蜇伤皮损数)、实验室检查结果(D-二聚体、 PT、 APTT、Cr、间接胆红素、CK、CRP、WBC、PCT、PLT、ALB、氧合指数、血细胞比容、乳酸、IL-6),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胡蜂蛰伤患者发生CLS的危险因素。采用RO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胡蜂蛰伤患者发生CLS的预测效能。结果 78例胡蜂蜇伤患者中,24例患者发生CLS,总发生率30.77%(24/78)。CLS组与非CLS组就诊时间、蜇伤皮损数、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D-二聚体、Cr、CRP、PCT、ALB、CRP/ALB、氧合指数、IL-6比较,P均<0.05。血清IL-6、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胡蜂蛰伤患者发生CL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D-二聚体、IL-6水平升高预测胡峰蜇伤发生CLS的AUC分别为0.812(95%CI为0.694~0.9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