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疗效的关系及获得快速和早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疗效判定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a(PEG-IFNα-2a)135-180μg或PEG-IFNα-2b50-80μg,1次/wk皮下注射;利巴韦林800-1200mg/d,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4、12、24、48wk和停药后至少24wk的随访,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水平、肝硬化程度、脂肪肝、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史、饮酒史、输血史、既往抗病毒治疗史等等.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RVR)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组、无应答(no response,NR)组、复发(relapse,RL)组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组.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获得RVR和EVR的影响和预测因素.结果:81例患者中51例(62.9%)获得RVR,65例(80.2%)获得EVR,65例(80.2%)获得SVR,10例(12.3%)NR,6例(7.4%)FL.RVR组88.2%获得SVR,EVR组90.8%获得SVR.未获RVR和EVR的患者16人(19.8%),其中6人(37.5%)获得SVR,6人(100%)均未复发.3组SVR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622,P<0.05),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R、NR和RL组的RVR率分别为69.2%、0%、100.0%;EVR率分别为90.8%、0%、100.0%.3组RVR率及EVR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HCVRNA载量<4×105,无肝硬化与快速病毒学应答有关;年龄≤40岁,HCVRNA载量<4×105,无肝硬化,BMI<24kg/m2与早期病毒学应答有关.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线HCVRNA载量和肝硬化是预测RVR和EV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VR和EVR的获得是获得SVR的重要预测因素;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通过1年疗程的治疗,少部分患者仍可获得SVR;RVR和EVR不能预测复发.年龄、基线病毒载量、有无肝硬化和体质量指数与RVR和EVR的获得密切相关.基线病毒载量、有无肝硬化是预测RVR和EVR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邢台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疾病进展程度和持续病毒学免疫应答(SVR)的关系,为其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邢台地区丙型肝炎患者23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测定ALT、AST、白细胞(WBC)、基因分型及病毒载量。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1例患者中1b亚型109例(47.2%),其次为2a亚型89例(38.5%),不同基因型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1,P=0.009);不同基因型患者间HCV R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6,P=0.034),其中1型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2型和3型;不同基因型患者间肝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b型患者中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高于其他基因型;基因型为2型的患者治疗后获得SVR率为93.1%,远高于1型患者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50,P0.001);112例(48.5%)患者出现了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其中96.4%最终产生SVR,未产生RVR的病例中64.7%最终产生SVR,两组SV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07,P0.001);169例患者出现了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 EVR),其中88.8%最终产生SVR,未产生c EVR病例中56.5%最终产生了SVR,两组SV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84,P0.001)。结论邢台地区丙型肝炎患者以1b亚型为主,其次为2a亚型。不同基因型患者性别、HCV RNA载量、SVR及肝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进行基因型分析对患者治疗、疾病进展以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RVR及c EVR等过程性病毒学应答指标对SVR有良好的指向性,产生这些病毒学应答的患者有较大概率获得SV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百色地区丙型肝炎(HCV)老年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HCV老年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CVRNA定量检测,Simmonds基因分型法对HCV基因进行酶切分型。治疗后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进行评价。结果 150例老年患者中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占54.7%(82例),其次是6a型占13.3%(20例)、1a型占10%(15例)、3b型占9.3%(14例)、2a型占6.7%(10例)、3a型占5.3%(8例)、6d型占0.7%(1例);非基因1型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SVR)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P<0.05);治疗前血清HCV-RVA载量较高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RVR与SVR均明显低于载量较低的患者(P<0.05)。结论广西地区HCV老年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以1型为主,且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HCV基因型和HCV-RNA复制水平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HCV基因分型对HCV患者抗病毒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7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血清HCV载量和HCV基因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在179例患者中,65例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治疗,114例接受普通干扰素(IFN α-1b)治疗。治疗48 w,随访24 w。比较两组在不同干扰素剂量、病毒载量和不同病毒基因型患者病毒学应答率的差异。结果 在随访时,65例接受PegIFN 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7.7%、92.3%、93.8%,与普通干扰素1b组的58.8%、76.3%、8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例接受常规剂量PegIFN α-2a治疗的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46.5%、97.7%和100.0%,与22例接受小剂量组的50.0%、81.8%和81.8%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69例接受常规剂量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60.9%、76.8%和82.6%,与45例接受小剂量组的55.6%、75.6%和77.8%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14例接受PegIFN α-2a治疗的血清病毒低载量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64.3%、85.7%和85.7%,与51例高病毒载量组的43.1%、94.1%和96.1%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24例接受普通干扰素治疗的血清低病毒载量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54.2%、66.7%和70.8%,与90例高病毒载量组的60.0%、78.9%和81.1%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41例接受PegIFN α-2a治疗的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31.7%、97.6%和97.6%,与24例非基因1型患者的75.0%、87.5%和87.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81例接受普通干扰素治疗的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46.9%、82.7%和87.6%,与33例非基因1型的66.7%(P<0.05)、75.7%(P>0.05)和78.8%(P>0.05)也存在差异。结论 根据CHC患者的基线特征、耐受性、HCV基因型及病毒学应答出现的时间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有利于个体化治疗,以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方法检测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在治疗第4、12、24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观察不同时期的病毒学应答率以及对SVR的影响.结果 105例患者中,HCV基因1型44例,占41.9%;2型46例,占43.8%;3型15例,占14.3%.基因1型患者的RVR为51.2%,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73.8%(χ2=5.460,P=0.019);基因1型患者的EVR为73.2%,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96.7%(χ2=12.220,P=0.000);基因1型患者的SVR为43.9%,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75.4%(χ2=10.413,P=0.001).获得RVR的患者SVR为80.3%,明显高于未获得RVR的30.6%(χ2=24.662,P=0.000).RVR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EVR,RVR的阴性预测值均低于EVR,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均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RVR、EVR和SVR与基因型相关;R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预测价值与EVR类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Ⅰ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Ⅰ型和非HCV Ⅰ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Ⅰ型感染者58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Ⅰ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Ⅰ)、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Ⅰ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Ⅰ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Ⅰ型与非HCV Ⅰ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Ⅰ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Ⅰ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Ⅰ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Ⅰ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Ⅰ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对象为接受PEG-IFNα-2a或PEG-IFNα-2b联合RBV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0例,收集患者基线、治疗4、12、48周和停药24周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脾指数(SPI)、门静脉内径(PV)、HCV基因型、HCV RNA载量等.比较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 SVR)与未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NSVR)的情况,对SVR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总SVR率为84% (109/130),其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为21%(27/130),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为72% (94/13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93%(121/130).HCV基因1型患者SVR率为82%(45/55),非基因1型SVR率为87%(13/15);患者年龄、基线HCV RNA载量、BMI、SPI与SVR负相关(回归系数<0,均OR<1,均P<0.05),EVR与RBV总量和SVR呈正相关(回归系数>0,均OR>1,均P<0.05),而RVR、PV及PEG-IFN总量与SVR不相关(均P>0.05).结论 PEG-IFN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SVR率较高,超过80%患者可治愈;年龄大于35岁、既往治疗失败、基线病毒载量高于6×105 IU/mL、BMI>26 kg/m2、SPI>40 cm2、RBV累计量不超过标准量80%的患者SVR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I型和非HCV I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I型感染者58例,非HCV I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I)、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I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I型与非HCV I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I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I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I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I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101例慢性丙肝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0mg/(kg·d),疗程48周,分析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初始HCVRNA定量、ALT及GLU等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response,SVR)的影响。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总的SVR率为50%,其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患者实现SVR达100%,未获得RVR和EVR患者实现SVR为19.35%;高BMI值、发生脂肪肝的患者不容易达到SVR,而糖化血红蛋白、初始HCVRNA载量高、GLU、ALT及性别对SVR无影响。结论RVR、EVR可以预测SVR;BMI、是否合并脂肪肝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获得SV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雷华  庄林  王晴晴  田波  柏保利  陈洁 《肝脏》2016,(8):658-660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3型感染者对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抗-HCV和HCV RNA双阳性的1677例HCV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将其中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的120例HCV 3型初治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皮下注射IFN-α1b 5 MU/d,连续15 d;此后1次/隔日)联合利巴韦林(RBV 15 mg/kg·d)抗病毒治疗48周的方案;20例HCV 3型初治患者采用PegIFN-α2b(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 15 mg/kg·d)治疗24周作为对照组。将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患者,按照病毒载量分两组:≤1×10~5 IU/L(低病毒载量),A1组;1×10~5 IU/L(高病毒载量),A2组;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B组;未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C组。治疗前后和随访中检测患者血浆HCV RNA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结果在1677份标本中,检测到5种基因型,其中HCV基因lb型有263例,HCV基因2a型195例,HCV基因3a型314例,HCV基因3b型697例,HCV基因6a型67例,不能确定型别141例;其中基因3型(3a和3b)占总数的60.3%。治疗组112例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92例(76.7%)患者获得SVR;其中A1组37例患者,33例(89.1%)获得SVR;A2组34例患者,28例(82.3%)获得SVR;B组(EVR)41例,31例(75.6%)获得SVR;C组(未获得EVR)8例:3例患者将普通干扰素调整为PegIFN,5例患者终止治疗。对照组20例均完成既定治疗方案:18例获得SVR,SVR率为90%,A1、A2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昆明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基因3型为主。(2)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获得RVR的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HCV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试剂(国产试剂)和Roche COBAS誖AmpliPrep誖/COBAS誖TaqMan誖48(RocheCOBAS TaqMan)试剂对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virological response,EVR)判定的效果,探讨国产试剂在慢性丙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23例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Roche COBAS TaqMan试剂和国产试剂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比较和分析2种试剂对RVR和EVR的判定。结果治疗前患者HCV RNA载量为(6.24±0.97)log1(0Roche COBAS TaqMan检测)。国产试剂判定RVR的假阴性率为37.3%(95%置信区间26.4%~48.6%),判定EVR的假阴性率为20.8%(95%置信区间4.6%~37.0%)。治疗第4周时,国产试剂未检测到28例的HCV RNA,其治疗第12周的血清标本采用Roche COBAS TaqMan检测,27例未检测到HCV RNA,1例HCV RNA为2.78 log10。结论抗病毒治疗第4周和第12周时,应采用灵敏度高的试剂检测慢性丙肝患者的HCVRNA载量。如果治疗第4周时采用国产试剂未检测到HCV RNA,则可判定患者能获得EVR,可根据EVR确定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与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基础上联合他汀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等数据库已发表的他汀联合IFNα与RBV治疗丙型肝炎的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等病毒学应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202例,对照组198例.分析显示:他汀组的SVR率、RVR率均优于对照组(OR=2.18,95%CI:1.42-3.34,P=0.0004;OR=2.37,95%CI:1.11-5.09,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丙型肝炎病毒1型单独分析,他汀组SVR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41,95%CI:1.33-4.36,P=0.004);而EVR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2,95%CI:0.86-2.36,P=0.17).结论在IFNα与RBV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SVR,提高丙型肝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合并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采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例CHC合并CRF并行HD患者采用IFN联合RBV进行抗病毒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体质量指数、肝功能、基线HCV RNA载量、基因型、IL28基因分型等)进行总结,对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及其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获得RVR 9例(47.4%),获得EVR 16例(84.2%),获得SVR 16例(84.2%);基因1型获得SVR 13例(68.4%),非基因1型获得SVR 3例(15.8%)。HCV RNA非高病毒载量8例(42.1%),均获得SVR。IL28B rs12979860位点基因型为CC、CT、TT各17、2、0例,基因1型患者rs12979860 CC型共14例(73.7%),13例(68.4%)获得SVR。1例(5.3%)因严重贫血停用RBV,1例(5.3%)因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 IFN联合RBV抗病毒治疗CRF合并CHC行HD患者治疗效果好,且基因1型非高载量的、宿主基因IL28b CC型能达到较高的SVR率。患者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α-2b(PEG-IFNα-2a/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与副作用,以优化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策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分别给予PEG-IFNα-2a加利巴韦林(A组)和PEG-IFNα-2b加利巴韦林(B组)治疗48周,检测基线及治疗4周、l2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血清HCV-RNA水平,比较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及复发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RVR、EVR、ETVR、SVR、复发率分别为46.7%、63.3%、86.7%、80.0%、6.7%和40.0%、56.7%、80.0%、76.7%、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安全性情况相似,未见严重的不良事件,总体耐受性好。结论两种现有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和耐受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Tao J  Liu J  Ben KL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4):316-317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普遍应用的方法.对于感染1型和4型基因型HCV的患者,40%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而感染2型和3型基因型HCV的患者获得SVR率约为80%.非洲裔美国人(黑种人)1型基因型HCV感染者只有19%~28%在治疗后获得SVR,感染2型和3型基因型HCV的患者获得SVR率只有57%,比白种人和其他人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老年难治性丙型肝炎(RHC)初治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通过12个临床中心入组225例老年RHC初治患者,先统一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利巴韦林(RBV)治疗12 w,之后根据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 EVR)情况分组。获得c EVR的患者进入A组,继续给予标准治疗到48 w;未获得c EVR的患者进入B组,并进一步随机分为B1组(继续治疗到72 w)和B2组(继续治疗到96 w)。随访24 w。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中、随访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结果总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85.09%。抗病毒治疗后A组147例患者延迟病毒学应答(D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SVR比例均明显高于B1组和B2组(P0.01)。B1组和B2组抗病毒治疗后无效应答(p EVR)、DVR、ETVR、SVR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HCV基因6型患者SVR获得率明显高于感染HCV基因1、2、3型的患者(P0.05)。IL28B基因型CC型患者SVR获得率明显高于非CC型。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DVR对SVR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2.93%、89.80%、85.71%;阴性预测率分别为27.42%、90.00%、100.00%。结论中国老年RHC初治患者通过c EVR分组进行个体化治疗绝大部分可获得c EVR。其中治疗12 w未获得c EVR的患者,可将治疗延长至72 w,但不必到96 w。治疗12 w时患者仍未获得EVR,应当停止治疗,更换治疗方案;获得p EVR的患者可继续治疗到24 w;若仍未获得DVR,应停止治疗,更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 RVR 组、非 EVR 组的41.7%、0(P 值分别为0.02、0.00)。SVR 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 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 和83.3%(P 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 基因多态性 CC 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 HCV 年限、基线 HCV RNA 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获得SVR的影响因素,为维吾尔族和汉族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160例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维吾尔族80例,汉族80例。治疗48周后,随访24周。对两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无应答(NR)率进行比较,选择可能影响两组患者获得SVR的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RVR、EVR、ETVR、SVR、NR率分别为48.8%、53.8%、72.5%、63.8%、27.5%和60.0%、63.8%、78.7%、72.5%、21.3%,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为所有患者获得SVR的影响因素。40岁、HCV RNA定量1×106拷贝/ml为维吾尔族患者获得SVR的影响因素;男性、年龄及50岁为汉族患者获得SVR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维吾尔族患者40岁、HCV RNA定量1×106拷贝/ml为其获得SVR的影响因素;汉族患者50岁、男性为其获得SVR的影响因素。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无明显差异。年龄40岁、HCV RNA定量1×106拷贝/ml不利于维吾尔族患者获得SVR,年龄50岁、男性不利于汉族患者获得SV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对疗效的预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给予标准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IFN α3~5MU隔日注射1次;PEG-IFNα-2a 135~180 μg,或PEG-IFNα-2b 50~80 μg,每周注射1次.并根据患者的体质量给予600~1500 mg/d的利巴韦林,在治疗的0、4,12周和以后每间隔12周、治疗结束后的24周进行HCV RNA含量检测,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毒学应答情况给予24~72周的疗程,以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作为疗效的评判指标.根据资料不同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 132例患者完成了全程观察,其中4例治疗无效(3.0%),12例复发(9.1%),获得SVR有116例(87.9%).120例在治疗4周时检测了病毒学指标,101例(84.2%)获得了RVR,治疗前病毒载量为(5.883±1.246)lg拷贝/ml,19例无RVR,治疗前病毒载量为(6.502±0.693)lg拷贝/ml,两组比较,t:2.15,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例完成全程观察的RVR患者中,88例(90.7%)获得SVR,17例无RVR的患者,14(82.4%)例获得了SVR,x3=0.371,P=0.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为80.7%(46/57),非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率为92.6%(25/27),两组间比较,χ2=6.00,P=0.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的RVR率为87.8%,干扰素再治疗者的RVR率为65.0%,两组比较,χ2=4.651,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干扰素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较高的RVR获得率.RVR的获得与治疗前HCV RNA载量和患者是否为初次治疗相关,与基因型无关,RVR的获得可预测SVR的获得.  相似文献   

20.
叶佩燕  杨宗国  陈晓蓉  刘成 《肝脏》2012,17(6):395-398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初治与复治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设计,以是否为初治患者分为初治组与再治组,以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两组之间病毒学应答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再治组相比,初治组患者获得RVR、EVR、SVR的概率明显高于再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再治组复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治组CHC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初治组(21.1%与4.0%);既往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经再次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获得RVR、EVR、ETR、SVR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中基因1型CHC患者获得SVR的概率明显低于非1型CHC患者(P<0.05),年龄<40岁CHC患者具有容易获得SVR的趋势(β<0,OR<1,P>0.05);再治组中,女性CHC患者较男性更易获得SVR(P<(0.05),感染途径中输血导致的HCV感染较其他途径更容易获得SVR(P<0.05)。结论 CHC初治患者较再治患者可取得较高病毒学应答率,复发率较低,HCV基因型及年龄、性别、感染途径可能是CHC患者获得SVR的影响因素。而既往治疗方案采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对再治CHC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