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胃镜下胃黏膜特征及其与食管胃静脉曲张、溃疡病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867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胃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PHG、溃疡病发生的情况,收集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PHG发生率高达66.2%(574/867),轻度PHG胃黏膜改变以红点灶(68.6%)和蛇皮征(56.8%)为主,而重度PHG以弥漫红斑为主(76.5%)。PHG在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中发生率差异显著(χ2=304.712,P<0.05),并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加重,PHG程度亦越来越重(r=0.515,P<0.05)。不同程度胃静脉曲张的患者PHG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04,P<0.05),且PHG程度与胃静脉曲张程度相关(r=0.292,P<0.05)。不同部位静脉曲张患者PHG的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1.361,P<0.05),当患者仅出现胃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34.8%)最低,且均为轻度;而食管和胃均出现静脉曲张时,PHG发生率(85.6%)最高。未合并PHG患者中有71例(24.2%)因呕血和(或)黑便就诊住院,而574例PHG患者中有316例(55.1%)因此而住院,二者差异显著(χ2=74.562,P<0.05)。结论不同PHG严重程度的患者胃黏膜特征差异显著,PHG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且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重要原因,应积极治疗和预防PHG以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气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325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月份及昼夜特征。结果 325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73.54%;1月、2月、11月、12月平均气温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44.00%,6月、7月、8月、9月平均气温20℃,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14.46%。平均气温0℃的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平均气温20℃的患者,差异明显(P0.05)。白天、黑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00-24: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率较高,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25例;其他时段发生率较低,平均每时段发生率为16.29例。结论平均气温0℃的1月、2月、11月、12月及16:00-24:00时间段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高峰期,提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病因、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造成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占58.3%)和丙型肝炎(占22.2%)。36例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部位是食管(占55.6%);曲张程度主要为中度(占47.2%);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自发性腹膜炎(占47.2%)、肝性脑病(占36.1%)。在采取的治疗方法中以常规止血药加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重者联合三腔二囊管止血,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2.3%、85.7%。结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是药物和内镜下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192例,分为单纯HBV感染患者(CHB组)117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7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肝硬化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食管、胃底各部位曲张静脉情况及穿通支检出情况以及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出率情况。[结果]①肝硬化组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34.67%,高于CHB组的8.55%;肝硬化组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38.67%,高于CHB组的1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组在食管周围静脉曲张、食管旁静脉曲张、胃底周围静脉曲张、胃底旁静脉曲张检出率和穿通支情况均高于CHB组(36.00%vs.8.55%、37.33%vs.14.53%、29.33%vs.8.55%、41.33%vs.15.38%、28.00%vs. 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US和MSCTA在食管外周、胃底黏膜下、胃底外周静脉曲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对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69.33%,高于MSCTA的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能够早期发现食管胃底黏膜下和外周静脉曲张,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明显优于MSCTA检查,在胃底黏膜下、胃底外周以及食管外周静脉与MSCTA检出率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和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作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检查的金标准,检验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经胃镜检查120例患者中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单纯胃底静脉曲张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为49例(40.83%)、28例(23.33%)、43例(35.83%)。增强CT检查结果中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单纯胃底静脉曲张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有45例(37.50%)、26例(21.67%)、40例(33.33%),有9例患者未能确诊。与胃镜检查结果相比,增强CT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1.84%(45/49)、92.86%(26/28)、93.02%(40/43),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根据胃镜检查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在增强CT下测量三组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值,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曲张程度越重则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值越大。结论增强CT在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曲张程度判断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增强CT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静脉曲张包括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varices,EV)和胃底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防治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对于延长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我们多年  相似文献   

7.
<正>食管胃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食管静脉曲张(EV)和胃静脉曲张(GOV)。门静脉高压主要指门静脉压力>14 mm Hg/20 cm H2O(1.96 kPa),或肝门静脉压力梯度>5 mm Hg。主要由肝硬化导致,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在我国,80%~85%门静脉压力升高是由肝硬化导致的。然而,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门静脉高压均可出现EV,严重时可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从而威胁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对17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术后1个月观察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愈率为55.1%,好转率为43.8%,有效率为93.9%(P<0.005).结论 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作为1种新的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 ,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肝硬化患者 ,每年有5 %~ 15 %出现曲张静脉 ,曲张静脉一旦形成 ,每年增粗约 4 %~ 10 % ,最终所有的肝硬化患者都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约 1/ 3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患者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每次出血的病死率达 2 0 %~30 % ,未经治疗的患者一年内因出血致死的几率可达70 %。首次出血后 6周之内会发生再次出血 ,4 8h之内是再次出血的高峰时间。内镜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治疗 (EIS)、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EVL)、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方法的出现 ,使我们有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电子胃镜为金标准, 探索可分离式牵线磁控胶囊内镜(DS-MCE)用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经内镜治疗后随访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并接受内镜治疗后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随访的50例患者, 所有患者依次接受DS-MCE和电子胃镜检查, 对比分析2种内镜检查方法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检出, 食管静脉曲张直径分级和出血危险因素分级的评估情况(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以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情况, 并分析以及患者对2种内镜检查方法的满意度(检查前感知和检查后满意度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Kappa检验。结果 DS-MCE检出食管静脉曲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43/43)、85.7%(6/7)、97.7%(43/44)和100.0%(6/6), DS-MCE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直径分级的准确度为86.0%(43/50), 与电子胃镜的一致性较好, Κappa值为0.797(P<0.001)。DS-MCE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在肝硬化断流术后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6月响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4例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TVE,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以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34例行PTVE治疗的患者急性期止血良好,有效率97%(33/34);术后2周曲张静脉均消失或明显减轻者29例(85.3%),随访2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及消失者30例(88.2%);随访的2年内共6例(17.6%)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PTVE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防止新的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是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胃静脉曲张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静脉曲张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胃静脉曲张患者的病因及并发出血的情况,胃静脉曲张出血与红色征、曲张静脉类型、程度的关系,以及各型曲张静脉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情况。结果我院5年间共诊治胃静脉曲张407例,占同期全部食管、胃静脉曲张的47.1%。胃静脉曲张的病因中,肝硬化占74.4%。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的病因中脾静脉阻塞占37.2%,肝硬化占33%。407例胃静脉曲张患者中出血121例(29.7%)。在1型和2型胃静脉曲张、1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患者中,出血组红色征的阳性率、静脉曲张的程度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1)。门脉高压所致的304例胃静脉曲张患者中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60例(19.7%),与食管静脉曲张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22.3%)无差异,但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很少出现门脉高压性胃病(9.6%,P<0.05)。结论胃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病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而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病因是脾静脉阻塞。红色征、静脉曲张程度是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胃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约见于50%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的年发生率为5%~15%,即便应用了当前推荐的治疗,患者6周内病死率仍高达15%~20%。在急性EVB最初5天内,死亡原因主要是失血性休克,在接下来的6周,死亡原因则主要是多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判断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对于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尚缺乏有效无创预测模型.目的构建并验证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于天津市北辰医院和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276例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临床资料.其中81例高风险静脉曲张患者,195例非高风险静脉曲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这些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验证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OR=0.825,95%CI:0.779-0.873,P=0.000)、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OR=0.934,95%CI:0.895-0.975,P=0.001)、门静脉宽度(OR=1.481,95%CI:1.141-1.922,P=0.002)是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高风险静脉曲张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Y=-0.192×ALB(g/L)-0.068×PLT计数(109/L)+0.39×门静脉宽度(mm)+6.87.该模型预测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最佳诊断切点为0.767,此时的敏感度为0.968,特异度为0.882.结论基于PLT、ALB和门静脉宽度的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预测模型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1目前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存在胃食管静脉曲张,每年有8%肝硬化患者发展为静脉曲张,同样每年有8%肝硬化患者由小静脉曲张发展为大静脉曲张,静脉出血的年发生率为5%~15%[1]。目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实质上已经大大减少出血的风险及病死率。本文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最近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对肝硬化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non-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NEVB)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胃镜检查130例,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总结其中45例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127例得到了确诊,确诊率为97.7%,其中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5例,占34.6%,以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和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 HU)居多.内镜下止血治疗14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EVB)H.pylori阳性率(38.8%)低于非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42.2%),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H.pylori者再次出血率低.结论 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最好行急诊胃镜检查,其诊断率高;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给予内镜下止血及内科治疗,效果确切,同时根除H.pylori有助于预防再次出血.  相似文献   

17.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门脉高压症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欣  谢渭芬 《肝脏》2002,7(3):192-194
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中静脉曲张的年发病率约为2%~5%.其中大约1/3有出血.  相似文献   

18.
对 18 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作了分析。结果显示 ,首次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胃十二指肠病变 (6 6 .7% ) ,而多次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5 6 .4 % )。胃十二指肠病变所致出血的病死率为 11.3% (14 / 12 4 ) ,而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病死率高达 4 0 .5 % (34/ 84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较高 ,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18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倪志权!226200$江苏省启东肝癌研究所 @宋鸿程$江苏省启东传染病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肝纤维化治疗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一级预防作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至2017年8月住院诊断为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999例,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EVB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患者应用抗纤维化中药治疗是否≥30 d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按照倾向性评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中药组和对照组各441例,采用Kalplan-Mer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累积出血率。结果: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1年内出血独立保护因素(P0.05),中药组患者1年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5.2%vs9.7%,P=0.001)。对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分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出血风险显著下降的是Child-Pugh评分为C级患者(2.7%vs12.1%,P=0.03)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6.1%vs19.1%)。结论:抗肝纤维化治疗可以降低肝硬化EVB患者1年内出血风险,具有一级预防作用;治疗的优势人群为酒精性肝硬化和Child-Pugh评分为C级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24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160)和再出血组(n=82)。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GFBP-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关系。结果再出血组血清IGFBP-3的表达水平高于未出血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为C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和IGFBP-3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钠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IGFBP-3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4、97.56%和70.00%。构建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由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血钠和IGFBP-3组成)列线图,其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的重合度较高,一致性指数(C指数)为0.962。结论 IGFBP-3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发生再出血的风险越高。由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白细胞计数、血钠和IGFBP-3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列线图可以有效评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发生再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