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结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患者中,选取56例纳入研究领域,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预防组(n=28),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防治,预防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结果:预防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21.43%(P0.05)。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预防,有利于减少静脉血栓的出现,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受到妇科大夫的钟爱,但其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大夫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wein thrombosis,DVT)是其较为严重并发症,以致引起的肺栓塞也屡有报道,因此探讨其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妇科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探讨其形成机制及预防.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员进行一项前瞻性研究,观察妇科病人施行大手术前服用固定小剂量苄丙酮香豆素(每天1mg)是否能预防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04名病人随机分为3组:固定小剂量苄丙酮香豆素组;足量口服抗疑剂组;非治疗(对照)组。结果发现,前两组病人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分别为9%(3/32)及3%(1/35)〕比对照组〔30%(11/37)〕明显降低,但抗凝剂治疗的两组病人无明显差异。手术时第一组病人的凝血酶  相似文献   

5.
朱英爱 《中外医疗》2011,30(1):150-150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下肢,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下肢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部分患者由于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可引起猝死。加强骨折术后患者的观察护理,总结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的方法,可减少静脉血栓发生的危害因素,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赵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717-717
骨科患者术后常因患肢制动、行动不便而长期卧床,特别是年老体弱患者,极易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患者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预防腰椎术后粘连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腰椎手术病例 5 0例随机分为3组并作随访。Ⅰ组为传统术式 ,术中未做防粘连处理 ;Ⅱ组术中涂抹几丁糖 ;Ⅲ组术中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结果 Ⅰ组改善率 75 %,Ⅱ组改善率 93%,Ⅲ组改善率 95 %,Ⅰ组与Ⅱ、Ⅲ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Ⅱ组与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医用几丁糖和防粘连膜在腰椎术后均可起到防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5例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48例,术后第2~7天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非抗凝组57例,术后未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olism,VET)形成发生率、腹腔出血发生率、切口渗血及切口周围皮肤瘀斑发生率,监测术后第1天和第6天血红蛋白量变化及术后第6天凝血功能,统计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凝组术后未见VTE发生(0/48);非抗凝组术后发生5例VTE,发生率8.87%(5/57);抗凝组VTE术后发生率较非抗凝组显著降低(P=0.043)。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术后腹腔活动性出血发生率、血红蛋白变化量、腹腔引流总量、凝血功能、出现切口渗血及切口周围皮肤瘀斑等指标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易伴发VTE,低分子肝素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VTE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4例行剖宫产手术孕妇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双下肢气压治疗。结合临床观察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预防静脉血栓有效率98.08%相较对照组82.69%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双下肢气压治疗能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下肢血流情况、减轻肿胀和疼痛感,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孕产妇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国内报道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2.6%[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发生率明显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高龄孕产妇(>35岁)、多胎妊娠,多次剖宫产、肥胖、妊娠合并症、长期卧床保胎者、产后出血其危险性比正常人群高2-3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手术的开展愈来愈广泛.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脑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长期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本文报道16例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并就其病因及防治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宁宁 《华夏医学》2005,18(2):310-312
腰椎间盘术后瘢痕形成粘连影响手术效果已广泛得到认可,但预防瘢痕的形成与粘连临床还没有很确切的方法,现将近年来在瘢痕的形成与粘连的预防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防治疗. 结果 142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04% (10/142),包括下肢静脉血栓9例和肺栓塞1例.其中宫颈癌术后发生率为6.94% (5/72);卵巢癌术后发生率10.71% (3/28);子宫内膜癌术后发生率4.76% (2/42).患者多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增粗;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术中用血、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肥胖等均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治疗采用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 结论 高龄、合并内科疾病、术中用血、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肥胖等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以左下肢静脉血栓为主.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确诊VTE,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对VTE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由于平卧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腰酸背痛,感觉不舒服,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多部位栓塞,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而手术应激,术后强迫体位,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的存在常限制病人活动.为此,我院采用术后6h被动肢体锻炼效果确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西方国家报道其发生率高达 30 %~ 5 0 % ,我国仅 2 .6 % [1] 。但鉴于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影响下肢功能 ,故术后预防、早期诊治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我院诊治的 14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 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预防痔术后肛门皮赘水肿的疗效。方法:在痔手术中运用开窗减压治疗112例,对照组107例采用术中不加用开窗减压。比较术后肛门皮赘水肿情况。结果:内外痔和混合痔Ⅰ、Ⅱ度水肿,治疗组术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窗减压对预防和减轻痔术后肛门皮赘水肿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针灸综合疗法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400例肛肠病手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盒灸和耳压治疗方法,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针灸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生尿潴留15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尿潴留30例,发生率为1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治疗组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有着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证明 ,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液与组织间的屏障 ,而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 ,分泌血管舒张因子与收缩因子 ,调节血管运动 ,抗血小板聚集 ,并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 5]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6~ 8] 。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科研成果 ,结合腹部手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其释放的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 )、内皮素 (endorhelin ,ET)、前列环素 (prostacyclin ,PGI2 )及血小板合成的血栓素 (thromboxaneA2 ,TXA2 )等血管活性物质在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莹  李旭 《海南医学》2016,(2):337-338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能否降低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率.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腹腔镜患者高凝状态,降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