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锌及相关调节因子在精神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初步探讨海马锌对精神应激致IBS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避水应激组,每组30只,慢性避水应激组采用慢性避水应激的方法制作IBS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采用腹部收缩反射对大鼠内脏敏感性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内5-HT、CREB、BDNF及PK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5-HT、CREB、BDNF及PKA蛋白水平,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避水应激组大鼠海马锌离子含量及血清锌离子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慢性避水应激组大鼠5-HT、CREB、BDNF、PK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应激引起大鼠IBS的发生机制可能是海马内锌离子影响5-HT受体,而后通过cAMP-PKA通路,激活CREB的磷酸化,调节下游的BDNF表达,最终造成内脏高敏感引起IB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动物模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结肠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为探索IBS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7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急性束缚应激制作IBS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方法 评估模型.以MALDI-TOF-MS技术观察大鼠结肠蛋白质伞景,从整体上探索IBS这一功能性肠病有无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1)一般情况:模型组体重低于正常组[(298.88±18.61)g比(348.00±12.44)g,P<0.01];肠道动力:模型组大鼠制模后1 h的排便颗粒数明显多于正常组[(6.00±1.69)粒/1h比(1.14±0.69)粒1 h,P<0.01];行为检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13.63±1.69)ml/1 h比(19.00±3.06)ml/1 h,P<0.05];内脏敏感性:模型组在各个气囊容量下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MALDI-TOF-MS 鉴定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有12个标志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分为4类,分别与肠上皮细胞离子分泌、蛋白质合成、G蛋白系统、免疫有关;12种差异表达蛋白在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可部分模拟人类IBS脑-肠交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的检测为IBS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在肝硬化大鼠肠黏膜损伤改善中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4只)、肝硬化造模组(26只)。空白组:常规饲养9周后,按体质量肌注5%葡萄糖水4周,消毒饲料及水自由摄入,标记为空白对照组A组;肝硬化造模组:采用改良四因素复合造模法9周后制成肝硬化成模大鼠(16只),随机选择8只予以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及按体质量肌注5%葡萄糖水4周,标记为模型组B组;剩余8只予以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及按体质量肌注氧化苦参碱葡萄糖水4周,标记为治疗组C组;消毒饲料及含甘草甜味素的10%乙醇溶液自由摄入。TUNEL法检测各组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检测肠黏膜Bcl-2和Bax的mRNA表达。结果 B组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P0.01),C组凋亡率低于B组(P0.05);A组Bcl-2mRNA呈现高表达,Bax mRNA呈现为低表达;B组Bcl-2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1),Bax mRNA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1);C组Bcl-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高于B组(P0.05),Bax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低于B组(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MT通过上调肝硬化大鼠回肠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的表达、下调Bax mRNA的表达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肠黏膜损伤,可能是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孔武明  李光  龚均 《山东医药》2008,48(2):27-29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ln-1表达在排便性状和习惯改变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痔疮10例、结肠息肉10例)和观察组(43例IBS患者,腹泻型23例、便秘型20例)小肠和结肠黏膜claudin.1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定位显示两组肠黏膜claudin.1均分布于肠上皮紧密连接的细胞膜,胞核及核膜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泻型患者小肠和结肠黏膜clandin-1表达明显下降(P<0.05),便秘型患者clandin-1表达明显上升高(P<0.05),腹泻型与便秘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laudin-1表达异常在IBS患者排便性状和习惯改变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康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脑-肠轴中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的作用.方法:将72只SD幼♂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采用AL-Chaer方法造模,将成功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肠康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第70天取脑、肠组织制作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ERT的表达.结果: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具有肠黏膜与脑组织SERT的低表达(0.16±0.05,P<0.05;0.10±0.04,P<0.001);肠康方高剂量治疗后肠黏膜(0.41±0.11,P<0.001)与脑组织(0.19±0.05,P<0.001)中SER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肠康方中剂量治疗后肠黏膜(0.36±0.10,P<0.001)与脑组织(0.14±0.03,P<0.05)SERT表达水平也显著增高.结论:肠康方可调控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脑-肠轴中SERT表达来治疗IBS.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肠易激综合征( IBS)不同亚型模型大鼠血清胰高糖素样肽(GLP)-1及结肠组织中GLP-1受体的变化,初步探讨GLP-1及其受体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均分为腹泻型IBS(D-IBS)模型组、灌肠对照组、便秘型IBS(C-IBS)模型组、灌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乙酸加束缚应激法制备D-IBS模型,冰水灌胃法制备C-IBS模型.观察大鼠粪便变化,检测粪便重量、粪便含水量及大鼠小肠推进率,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记录腹外斜肌放电活动(EMG),评价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活性GLP-1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近端结肠及远端结肠组织中GLP-1 受体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与各自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D-IBS模型组大鼠粪便湿重、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均上升(P<0.05);C-IBS模型组粪便湿重、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均降低(P<0.05).在压力为20、40及6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结直肠扩张刺激下各模型组大鼠腹外斜肌放电幅值均较各对照组明显增加,且D-IBS模型组高于C-IBS模型组(P<0.05).C-IBS模型组血清中活性GLP-1的水平高于D-IBS模型组(P<0.05),IBS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P-1受体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组织、环肌层及肌间神经丛中.C-IBS模型组结肠组织中GLP-1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灌胃对照组,D-IBS模型组结肠组织中表达量低于灌肠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亚型IBS结肠组织中GLP-1受体的表达水平不同,血清GLP-1水平也不同,提示GLP-1及其受体的改变可能与IBS不同亚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黏膜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IB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7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炎性肠黏膜活检标本及14例正常对照者内镜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PGC-1α蛋白在肠黏膜中的原位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肠黏膜内PGC-1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PGC-1α蛋白在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表达较多,黏膜固有层细胞内表达较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GC-1α蛋白在UC患者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表达量明显减少,而肠黏膜固有层细胞内表达增加,PGC-1α蛋白在CD患者肠黏膜组织内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UC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PGC-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48±0.15vs1.59±0.38,P<0.05),CD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PGC-1α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0.47vs1.59±0.38,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GC-1α在UC炎症肠黏膜组织内表达水平降低,而在CD炎症肠黏膜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PGC-1α可能参与了UC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动物方法: ♂Wistar大鼠40只, 随机分为IBS1组、IBS2组、灌肠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10只, 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造IBS动物模型, 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活动检测对其内脏敏感性,同时行组织学检查对肠黏膜的组织学改变进结果: 两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收缩次数在不同扩张容量(1.0、1.5、2.0 mL)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F = 6.318, 3.978, 7.810,均P<0.05;F = 6.318, 3.978, 7.810, 均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结论: 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成的IBS动物模型均符合IBS的内脏敏感性机制, 可用于IBS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观察疏肝健脾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3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采用4%醋酸灌肠复合慢性心理应激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健脾方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匹维溴铵组),另取10只不予任何处理作为空白组。疏肝健脾方组按5 mL/kg的剂量给予疏肝健脾方,阳性对照组按2 mg/kg的剂量灌胃给匹维溴铵,空白组和模型组按5 mL/kg的剂量给0.9%氯化钠溶液,造模结束后以粪便含水率进行模型评价。给药结束后当天,对粪便含水率进行检测;比较大鼠内脏的敏感性;HE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形态;比较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检测大鼠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免疫荧光法检测ZO-1、Occludin蛋白的损伤;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Keap1-ARE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粪便含水量,血清中SP、SS、MDA水平,结肠组织中p-Nrf2、p-Keap1、p-AR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程度,血清中GAS、MTL、SOD、NO水平,结肠黏膜中ZO-1、Occludin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疏肝健脾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治疗后的粪便含水量,血清中SP、SS、MDA水平,结肠组织中p-Nrf2、p-Keap1、p-AR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程度,血清中GAS、MTL、SOD、NO水平,结肠黏膜中ZO-1、Occludin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疏肝健脾方能够有效改善大鼠IBS情况,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及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冷-束缚应激方法 ,诱导建立大鼠肠功能紊乱动物模型,了解与应激有关的肠功能紊乱时,肠道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以及炎症因子VIP、IL-1β的表达,探讨大鼠肠道免疫耐受的变化。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冷-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应用Bristol分型进行评分、于应激第6天利用直结肠扩张实验测定内脏敏感性,第7天行肠道黏膜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道CD80、CD86以及VIP、IL-1β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在应激后第6天大便性状发生改变,肠道感觉阈值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改变。免疫组化显示:在回肠末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CD80和CD8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VIP、IL-1β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VIP的表达与IL-1β呈正相关(r=0.78,P0.01)。在远端结肠,实验组大鼠CD80、CD86以及VIP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D80的表达与VIP呈正相关性(r=0.70,P0.01),CD86的表达与VIP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4,P0.05)。结论冷-束缚应激后肠功能紊乱大鼠中,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黏膜存在轻度的炎症反应,CD80和CD86分子在远端结肠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BS)患者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和IL-13的表达,探讨Th1及Th2淋巴细胞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抽取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50例,其中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3例,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non-pIBS)患者27例,另设结肠息肉电切术后复查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回盲部、直肠黏膜IL-6、IL-18、IL-13的表达。结果感染后IBS患者IL-6、IL-18的黏膜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及非感染后IBS组(P0.05);非感染后IBS患者IL-6、IL-18的黏膜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13在感染后IBS及非感染后IBS患者回盲部及直肠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Th1反应为主,促炎细胞因子可能诱发Th1/Th2的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道黏膜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与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血管活性肠态受体(VIPR)1、2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用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灌胃造感染后肠功能紊乱模型。行大鼠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肠道黏膜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及VIPR1和VIPR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回肠末端和远端结肠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肠末端CD11c、CD80及CD86阳性表达面积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大鼠远端结肠CD11c、CD80、CD86、VIPR2,以及回肠末端VIPR1、VIPR2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后肠功能紊乱大鼠,DC细胞可能参与远端结肠免疫激活,VIPR2对DC细胞免疫具有调节功能;回肠末端VIPR1、VIPR2在肠功能紊乱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ogo-B的表达。方法选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实验组制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同期正常饲养,8周后处死大鼠,取主动脉部位,采用Northe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ogo-B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内皮细胞Nogo-B蛋白表达降低(P0.05);Nogo-B1 mRNA表达显著下降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go-B2 mRNA表达轻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Nogo-B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降低,推测Nogo-B1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细胞凋亡与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单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不做阻断;实验组夹闭SMA 6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前10 min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生理盐水0.5 ml.采用HE染色观察及chiu评分法判断小肠黏膜形态学损伤程度,PCR法检测大肠杆菌易位情况,TUNEL染色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发生率,RT-PCR法检测bax、bcl-2 mRNA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肠黏膜上皮bax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肠黏膜组织损伤严重,chiu评分显著升高,门静脉血大肠杆菌易位率显著升高.认为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bax上调、bcl-2下调,从而使蛋白相应变化,导致细胞凋亡增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可导致肠黏膜屏障的破坏,通透性增加,细菌易位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肠三叶因子(rITF)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NP组、rITF组,每组20只.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100μl/100 g体重制备ANP模型.rITF组制模前后尾静脉注射rITF 0.5mg/100 g体重,对照组及AN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2、24 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淀粉酶含量,取末端回肠组织观察病理学改变并予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肠黏膜NF-κB活性,RT-PCR法检测肠黏膜TNF-α mRNA、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ANP组和rITF组血淀粉酶水平较同时点对照组均显著升高.ANP组肠黏膜损伤评分较同时点对照组高(P<0.05);ANP 12 h组较rITF 12 h组高(P<0.05),但24 h组间评分无明显差异.对照组、ANP组与rITF组12 h肠黏膜NF-κB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6±4)个、(55±8)个、(49±4)个;回肠组织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0±0.005、1.040±0.031和0.792±0.0256;回肠组织ICAM-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5±0.010、0.795±0.037和0.400±0.031.ANP组上述各项指标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rITF下组又较ANP组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重组肠三叶因子对ANP大鼠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肠黏膜NF-κB活化,下调TNF-αmRNA、ICAM-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枢蓝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系统在IBS中的作用,探索影响其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联合出生后复合应激构建大鼠IBS模型,后采用脑核团微取样的方法获得大鼠蓝斑区的组织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对照组和IBS组大鼠蓝斑核内细胞癌基因Fos(c-Fos),以及CRH和其相应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CRHR)1、CRHR2的mRNA表达;同时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组蛋白甲基转移酶——ASH2样蛋白(ASH2L),以及SET核癌基因和MYND域2蛋白(SMYD2)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IBS组的直肠充气压低于对照组[(69.82±5.47)mmHg比(86.86±5.98)mmHg(1 mmHg=0.133 kPa)],c-Fos基因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11±0.44比1.00±0.19),CRH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99±0.35比1.00±0.13),SMYD2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1.04±0.21比0.61±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5、2.321、2.797、4.451,P均<0.05)。IBS组大鼠CRHR1、CRHR2、DNMT1、DNMT3a、DNMT3b的mRNA水平以及ASH2L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0.96±0.13比1.00±0.26、1.35±0.63比1.00±0.43、1.40±0.61比1.00±0.19、1.39±0.58比1.00±0.21、1.45±0.71比1.00±0.39和0.80±0.19比1.05±0.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母婴分离联合出生后复合应激通过影响蓝斑核内Crh基因的转录进而造成CRH系统和去甲肾上腺能系统应激调控网络的激活,导致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加。Crh基因转录异常可能与SMYD2介导的组蛋白H3K36的甲基化有密切关系,而与DNA的甲基化修饰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修复结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组、肠愈宁组,每组各20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制备活动期UC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肠愈宁、美沙拉嗪、益赛普进行干预。对大鼠的进食量、体重变化等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比较各组DAI评分。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带状闭合蛋白(ZO)-1、咬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血清TNF-α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而咬合蛋白、ZO-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肠愈宁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血清TNF-α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咬合蛋白、Z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肠愈宁可下调UC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并上调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关键蛋白咬合蛋白、ZO-1的表达,修复结肠黏膜损伤,而进一步治疗U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中5-羟色胺(5-HT)和5-羟色胺3受体(5-HT3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六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化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下5-HT3R阳性细胞的表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肠中5-HT3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中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肠黏膜下层5-HT3R阳性细胞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肠中5-HT3R 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健脾化湿颗粒可以降低5-HT水平,5-HT3R水平及其mRNA表达量。结论健脾化湿颗粒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5-HT含量,减少结肠5-HT3R的表达量,减弱5-HT3R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改善内脏痛觉敏感状态,消除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腹痛及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26例IBS-D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的回盲部组织标本,记录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持续时间、腹痛评分及每周排便的次数。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结直肠扩张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构建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采用腹部收缩反射(AWR)评估大鼠敏感性,记录造模成功后1 h内大鼠排便颗粒数。分别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及Claudin-2的表达和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隙改变。结果IBS-D患者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5和P=0.005),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免疫荧光观察和透射电镜可见IBS-D患者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结构破坏;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的腹痛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3,P=0.017和r=-0.407,P=0.039),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腹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58,P=0.019)。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和P=0.003),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呈负相关(r=-0.639,P=0.047和r=-0.888,P=0.001)。结论IBS-D患者和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回盲部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的微观结构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其与IBS-D患者腹痛评分相关,和大鼠内脏高敏感相关,β-catenin更与IBS-D患者腹痛持续时间相关。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改变可能在IBS内脏高敏感及肠黏膜屏障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皮质素3(Urocotin3,Ucn3)及其受体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受体2(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2,CRFR2)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方法:将36只180-220g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急性应激组(A,急性束缚1h)、慢性应激组(C,28d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急慢性联合应激组(AC,在慢性应激基础上给予急性束缚)4组建模.采用排便粒数、敞箱行为评分和蔗糖水偏嗜度评价动物模型.建成后留取大鼠结肠组织,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中Ucn3及其受体CRFR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Ucn3在各组大鼠结肠中的表达:N组1.108±0.293,A组3.594±1.839,C组1.852±0.674,AC组3.989±1.591,各应激组Ucn3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应激组间A组vsC组(P<0.017),C组vsAC组(P<0.002),表达有统计学差异.CRFR2在各组大鼠结肠中的表达:N组1.042±0.217,A组2.119±0.468,C组1.568±0.507,AC组2.392±0.840,各应激组CRFR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应激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应激、慢急性联合应激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重复性好.Ucn3及其受体CRFR2在肠易激综合征中表达升高,且Ucn3在急性应激后升高比慢性应激后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