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为提高老年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治水平 ,对老年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收集解放军第 3 0 2医院从 1 997~ 2 0 0 0年≥ 60岁住院的肝硬化患者 ,符合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者。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 B法纸片药敏试验。2 结 果2 .1一般情况 共收治≥ 60岁肝硬化患者 63 0例 ,1 1 7例发生院内感染 ,感染病例率为 1 8.6% ,感染例次 1 63 ,感染例次率为 2 5 .9%。同期非老年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例次率为 1 5 %。1 1 7例中男性 84例 ,女性 3 3例。年龄 60~ 83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38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老年脑卒中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138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中发生肺部感染32例(23.2%)。感染组年龄>70岁的比例,吸烟史、糖尿病、侵入操作、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比例高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侵入操作、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均是脑卒中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肺部感染的AUC为0.860 (95%CI:0.796~0.925)。结论 年龄、吸烟史、...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医院内感染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对住院死亡病例及免疫缺陷病患者院内感染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就1991~1994年间我院14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lfl下。l材料与方法1.l诊断标准:参照美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验证,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27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根据病人院内转归分为死亡组(96例)和存活组(18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EMR)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基于筛选的变量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院内死亡预测模型的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年龄>75岁、高脂血症、前壁梗死、三支病变血管比例及血肌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发病至入院时间均高于存活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乳酸>5 mmol/L、LVEF<40%、RDW>16%是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TIMI血流3级是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内部验证时模型识别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敏感度为85.42%,特异度为76.67%;外部验证时,AUC为0.839,敏感度为77.50%,特异度为73.68%。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院内死亡风险较高,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性能强、临床适应度高,可高效地进行风险筛查和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住院儿童发生心脏骤停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并评价预测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发生院内心脏骤停患儿,根据出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院内心脏骤停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建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列线图预测模型及外部验证情况。方法 201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或不伴PVT患者,收集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超声等影像学资料。对建模组数据应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肝硬化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验证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为脾切除史、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脾静脉直径(P<0.05);在验证人群,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674~0.827),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经Hosmer-Lemeshow检验,P值为0.170,提示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较高。结论 我们开发了一种易于使用的肝硬化并发PVT形成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协助临床医护人员筛选高PVT风险人群,制定及时、个性化的诊治方案,希望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21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为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衰竭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1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42例出现急性肾衰竭,占19.53%;173例未发生急性肾衰竭,占8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分期(OR=2.125,95%CI=1.273~3.546)、Child-Pugh分级(OR=5.238,95%CI=1.995~13.756)、肝性脑病(OR=3.347,95%CI=2.364~4.738)、血钠(OR=0.755,95%CI=0.615~0.927)、腹水(OR=3.570,95%CI=1.638~7.782)、总胆红素(OR=1.192,95%CI=1.016~1.398)、凝血酶原活动度(OR=0.918,95%CI=0.865~0.974)、血氨(OR=1.278,95%CI=1.238~1.319)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大量腹水、低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高血氨症可能是诱发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模型,精准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292例,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12例和对照组180例。将数据集又随机分为训练集204例,验证集88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相关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分析并验证模型对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组年龄、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时间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年龄≥80岁、卧床时间≥6个月、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吞咽困难是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30 g/L是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P<0.01)。训练集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75~0.887),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0例,查阅出院病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感染,对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7例(20.4%),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8例(31.6%),呼吸道感染12例(21.1%),胃肠道感染10例(17.5%),泌尿系感染7例(12.3%)和败血症10例(17.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7.416,P=0.006)、住院时间(t=28.247,P0.001)、血清白蛋白(t=2.661,P=0.008)、CD4~+T淋巴细胞ATP值(t=8.122,P0.001)、Child-Pugh分级(x~2=10.577,P=0.005)、侵入性操作(x~2=29.214,P0.001)、腹水(x~2=25.776,P0.001)、消化道出血(x~2=111.434,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感染与患者性别和是否发生肝性脑病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腹水、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尤其是年龄较大、肝储备功能差、出现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较长者。临床医生应该对这类患者给予特殊的关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住院的159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48例继发医院内感染,现对此48例医院内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和护理、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住院的159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其中48例继发医院内感染,现对此48例医院内感染患的相关因素和护理、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组织学肝硬化的分布情况;应用非创伤的指标建立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5例,分成模型组206例和验证组69例,均接受肝活组织检查.根据肝脏病理结果计算S0-S3组、S4(早期肝硬化)组、活动性肝硬化组的构成比.选择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血常规、血清生物化学、HBV标志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定量、病毒载量、血清纤维化四项、脾脏肋间厚度以及相关指数:年龄-血小板指数、AST-血小板比值指数.脾脏-血小板比值指数、年龄-脾脏-血小板比值指数(ASPRI),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模型,并在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275例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活组织检查的患者中,S0~S3组193例(70.2%),S4组42例(15.3%),活动性肝硬化组40例(14.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较多,共23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判断≥S4的预测因子INR、γ-谷氨酰转肽酶、ASPRI、HBeAg,建立肝硬化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本模型判断≥S4的ROC曲线下面积0.871,诊断界值是0.458,敏感性84.4%,特异性75.7%,准确度79.7%;判断活动性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53,诊断界值是0.526,敏感性81.8%,特异性62.9%,准确度67.4%.将预测模型应用于验证组,该组与模型组的ROE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在两组的诊断价值相近.结论 INR、γ-谷氨酰转肽酶、ASPRI、HBeAg与早期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硬化有密切关系;由此4项预测因子建立的组织学肝硬化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早期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个体化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慢乙肝患者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4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235例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而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结果 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未定期在同一门诊随访、未接受过乙肝用药健康教育、医疗支付方式为自费、服药种类≥3种和有药物不良反应是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11(95%CI:0.787~0.833)和0.802(95%CI:0.781~0.822),校正曲线均趋近于理想曲线,AUC分别为0.830(95%CI:0.804~0.872)和0.816(95%CI:0.797~0.834).结论 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未定期在同一门诊随访、未接受过乙肝用药健康教育、自费支付、服药种类≥3种和有药物不良反应是与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风险,对提高慢乙肝患者遵医行为和增强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抗生素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先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或奥曲肽静滴直至出血停止,同时进行输血、心电图、吸氧的辅助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内镜止血或三腔二囊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中加入头孢噻肟钠静滴,直到出血停止后。在患者治疗期间每天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详细检查,记录三大常规,腹水和胸片。结果对照组感染11例,死亡5例,再出血10例;治疗组感染2例,死亡0例,再出血2例;治疗组在院内发生肺部感染率和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率和死亡率,治疗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用抗生素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具有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耐药性,以期为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住院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251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发生感染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产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间的关系。结果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2510例中发生感染122例,感染率为4.86%;重型肝炎与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27.05%(33/122)。122例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5株,占68.35%;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21.58%;真菌14株,占10.07%,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派拉西林及诺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克雷伯杆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无耐药菌株出现,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基础疾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影响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19.
商连琴  岳冬黎  朱炳喜 《肝脏》2021,26(5):497-501
目的 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UGB)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UGB的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5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以乙肝肝硬化UGB者为试验组,未出血者为对照组).通过Logistic...  相似文献   

20.
吴斌  宋琪琪  何文涛  吴东刚 《肝脏》2020,(4):436-437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四年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感染率、死亡率、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7%(38/41)显著高于对照组73.2%(30/41,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再出血率、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CT、CRP、W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感染率,可能与其改善PCT和CRP等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