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眼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后残余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圆锥角膜患者20例,配戴RGPCL一个月后,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实时动态测量、并闭环矫正4 mm瞳孔直径下圆锥角膜RGPCL配戴眼的残余像差。测量并计算残余像差矫正前后对比敏感度功能(CSF)值(空间频率2、4、8、16、32 cpd)。根据残余像差矫正前后的波前像差值,计算调制传递函数(MTF)值(空间频率2、4、8、16、32 cpd)。计算各个空间频率的MTF获益值和CSF获益值。 结果 与残余像差矫正前相比,残余像差矫正后,圆锥角膜RGPCL配戴眼在各个空间频率下的MTF值均有提高(P<0.001);在2、4、8、16 cpd空间频率下,CSF值有提高(P<0.05);在32 cpd空间频率下,残余像差矫正前后CS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角膜RGPCL配戴眼在低空间频率(2 cpd)和中空间频率(4、8、16 cpd)下,CSF获益值与矫正前残余总像差的均方根(RMS)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1、0.552、0.711、0.783,P<0.05);高空间频率(32 cpd)下,CSF获益值与矫正前残余总像差RMS值无关(P>0.05)。圆锥角膜RGPCL配戴眼在残余像差矫正后,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MTF获益值逐渐增加,中空间频率CSF获益值高于低、高空间频率。 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后,在4 mm瞳孔直径下,残余像差对眼球光学质量及低、中频的空间CSF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雯  夏静丹  杜持新 《浙江医学》2007,29(9):903-905
目的评价国产Boston RGPCL(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和散光的效果及对配戴者眼角膜曲率、角膜散光、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按自愿知情原则选择28例(55眼)16岁以下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国产BOSTON RGPCL,半年后随访其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角膜曲率、高阶像差,并与配戴前进行比较。结果配戴RGPCL半年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9,P>0.05)。配戴RGPCL后近视屈光度半年平均增加(0.15±0.28)D(等效球镜),较配戴前明显降低(t=-24.79,P<0.05)。配戴RGPCL后角膜曲率K1、K2值均较配戴前变小,角膜有变平趋势,配戴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7、3.396,均P<0.05);角膜散光(K1-K2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P>0.05)。配戴前后眼总体高阶像差比较(包括总体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四叶草、球差及高阶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3、-1.518、1.246、-1.596、1.300、0.225,均P>0.05)。结论RGPCL对近视矫正效果良好,可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对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圆锥角膜的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8例(36眼)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后,通过视力、对比敏感度检查评价视功能;通过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检查分析影响视觉质量的原因。将同期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达1.0的近视患者9例(18眼)作为对照组。结果 所有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后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或等于0.6,22眼(61.11%)最佳矫正视力达1.0。与近视组比较,RGPCL矫正圆锥角膜后的对比敏感度在低频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频段的暗视对比度和高频段的明视、暗视对比度均明显降低(P<0.05)。角膜地形图显示RGPCL使圆锥角膜组角膜散光由(8.25±3.61)D减少至(1.25±0.13)D,近视组角膜散光由(1.28±0.34)D减少至(0.42±0.06)D。经RGPCL矫正后,圆锥角膜组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的均方根值明显高于近视组(P<0.05)。结论 RGPCL能将圆锥角膜的视力矫正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散光和高阶像差的存在可能是影响视觉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高度近视患儿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3~6岁高度近视儿童36例(64眼),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指导他们配戴RGPCL。观察患儿配戴RGPCL的适应程度,随访2年;观察患儿的视力提高情况、屈光度发展情况,并与患儿自身使用框架眼镜,在自然瞳孔下验光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对比。结果:患儿配戴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为0.38±0.29,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为0.49±0.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2,P<0.05)。配戴RGPCL 2年后,患儿的矫正视力为0.60±0.30,与2年前比较,差异明显(t=11.23,P<0.05)。配戴RGPCL 2年后,陡峭中央角膜曲率、角膜中央曲率、眼轴长度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患儿的屈光度,在配戴RGPCL前及配戴RGPCL 2年后,分别为-6.42±2.47D、-6.78±2.21D;配戴RGPCL 2年后,患儿的屈光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近视患儿的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隐形眼镜配戴对近视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软性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对近视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探讨硬性透气性隐 形眼镜减缓近视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矫正视力正常的近视眼志愿者20 人40 眼, 用像差仪检查同一志愿 者配戴前、配软性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的波前像差。【结果】同一受试者配戴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 前的波前像差比较, 第2、4 阶像差明显减小( P< 0.05) , 而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的波前像差比较, 第 2、3、6 阶像差明显增加( P< 0.05) 。合并有散光的同一受试者配戴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比较, 第2、 4 阶像差明显减小( P< 0.05) , 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比较, 第4、6、7 阶像差明显增加( P< 0.05) 。【结论】 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可明显减小近视眼的波前像差, 从而改善其视网膜成像质量; 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则 可增加近视眼的波前像差。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可能通过改善视网膜物像质量而减缓青少年近视的进一 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软性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对近视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探讨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减缓近视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矫正视力正常的近视眼志愿者20人40眼,用像差仪检查同一志愿者配戴前、配软性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的波前像差。【结果】同一受试者配戴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的波前像差比较,第2.4阶像差明显减小(P〈0.05),而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的波前像差比较,第2、3、6阶像差明显增加(P〈0.05)。合并有散光的同一受试者配戴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比较,第2、4阶像差明显减小(P〈0.05),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后与配戴前比较,第4、6、7阶像差明显增加(P〈0.05)。【结论】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可明显减小近视眼的波前像差,从而改善其视网膜成像质量;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则可增加近视眼的波前像差。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配戴可能通过改善视网膜物像质量而减缓青少年近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在青少年近视矫正与控制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门诊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近视眼患者120例24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框架眼镜组和RGPCL组,各60例120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框架眼镜佩戴;RGPCL组患者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佩戴,佩戴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和RGPCL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患者治疗后屈光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RGPCL组患者治疗前眼轴长度及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患者治疗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眼部感染、角膜及结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相较于框架眼镜,RGPCL用于青少年近视矫正与控制可有效矫正散光,控制近视进展,防止弱视,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费璇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62-2363
目的比较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与普通框架眼镜在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4月抽取94例(183眼)郑州市小学、初中、高中高度近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A组(47例,93眼)、B组(47例,90眼)。A组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B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矫正。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矫正前、矫正1 a后眼轴参数值。结果经眼科检查,A组最佳矫正视力为(4.83±0.15),高于B组的(4.6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4,P<0.001);矫正1 a后,两组眼轴参数值均有所上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与普通框架眼镜相比,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可提升高度近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且对眼轴影响较小,是其视力矫正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长期配戴的安全性和对角膜形态的塑形作用。方法:对圆锥角膜患者选配合适的高透氧RGPCL,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2、18个月行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检查,采集角膜中央散光值、锥顶K值、锥顶偏心距离、SRI、SAI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组,配戴RGPCL后角膜散光、锥顶K值、锥顶偏心距离、SRI、SAI较配戴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中度组,除12个月时锥顶偏心距离、角膜散光值较配戴前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各项参数亦有明显降低,18个月时下降更为明显;重度组,12个月时除锥顶K值显著减小外,其他参数变化不大,18个月时除锥顶偏心距离的变化不显著外,其他参数显著降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长期配戴是安全的,对圆锥角膜形态有一定的塑形作用,从而达到减轻或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眼弱视眼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s)前后视觉行为的变化。 方法 分别测量10名单眼弱视患者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弱视眼高阶像差前后的视力(visual acuity, VA)及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阈值,并分析视力和对比敏感度阈值的变化。 结果 弱视眼矫正高阶像差后视力提高(P=0.005);弱视眼矫正高阶像差后对比敏感度阈值降低(P<0.001),这一进步主要发生于24 cpd的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 SF)上(P=0.018)。 结论 弱视眼在矫正高阶像差后视觉功能提升,高阶像差的存在对弱视患者高空间频率上对比敏感度功能的下降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球面与非球面镜片对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近视眼患者配戴球面和非球面镜片的波前像差 ,评估镜片表面形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测量 3 3人 66眼分别配戴 10种眼镜片前后的波前像差。结果 戴镜后高阶像差中的RMS3~RMS6、RMSh、Coma、Sphcl均显著增高 (P <0 .0 1)。在低度组中 ,球面镜片与非球面镜片的各阶像差无显著差异 (P >0 .0 5)。在中高度组中 ,与球面镜片相比 ,非球面镜片引起Coma增加 (P <0 .0 5) ,Sphcl(P <0 .0 1)、RMS4~ 6(P <0 .0 5)降低。结论 配戴框架眼镜引起近视眼总高阶像差和各像差成分明显增加。与球面镜片相比 ,近视眼配戴非球面镜片后虽然总高阶像差相似、球差明显减小 ,但彗差增大  相似文献   

12.
毛欣杰  王武  陈岩  郑斌 《浙江医学》2011,33(3):325-327
目的 探讨配戴多焦角膜接触镜矫正老视视远和视近视觉质量的效果.方法 18例老视患者分别配戴框架眼镜和多焦角膜接触镜后,测量亮环境下不同对比度(100%、25%和5%)视远和视近的LogMar对数视力,并在亮环境下测量对比敏感度,比较两种矫正方法对视觉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亮环境下,对比度为100%时,框架眼镜配戴后的视远视力和多焦角膜接触镜配戴后的视力无明显差异(P >0.05);而对比度为25%和10%时,多焦角膜接触镜配戴后视远视力均显著低于框架眼镜配戴后视力(P<0.01).多焦角膜接触镜配戴后视近视力均明显低于框架眼镜配戴后视力(P<0.05).在低频(1.5周/度)情况下,框架眼镜和多焦角膜接触镜配戴后对比敏感度值无明显差异(P >0.05);而在其他空间频率(3、6、12、18周/度)下,框架眼镜配戴后的对比敏感度值均明显高于多焦角膜接触镜配戴后的对比敏感度值(P<0.05).结论 多焦角膜接触镜在高对比度和亮环境下有很好的视远和视近视觉质量,而在低对比度下视觉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是安全而有效的 ,它包括有软性角膜接触镜 (SoftContactLens,SCL)和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 (RigidGasPermeableContactLens,RGPCL)。我国主要以配戴SCL为主 ,占总配戴人数的 99% ,但由于RGPCL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及独特的光学性能 ,与SCL相比 ,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故越来越受医生的推崇〔1 ,2〕。为确认其疗效 ,现对 2 0 0 0年以来在我中心进行RGPCL验配的 2 3例4 5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观察对象 随机抽取 2 0 0 0年 7月以来我中心就诊并验配RGPCL的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4.
尤宇一  袁非  王历阳 《上海医学》2008,31(7):497-501
目的研究折射型多焦(Array)、可调节(1CU)及衍射型多焦(ReSTOR)人工晶状体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及近距离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6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Array 16例22跟,1CU 13例19眼,ReSTOR 13例17眼,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瞳孔直径、波前像差及调节幅度,并用iTrace 3.1软件模拟不同瞳孔直径下的MTF,用CGT-1000对比度眩光测试仪测量视觉对比敏感度,其他测量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DCNVA)。结果当瞳孔直径为2.0、2.5mm时,除了在个别空间频率(10、15、30cpd)上1CU组的MTF显著好于Array组(P值均<0.1)外,3组间其他不同空间频率上MTF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1)。当瞳孔直径为3.0mm时,除了个别空间频率(10 cpd),1CU组和ReSTOR组在其他空间频率上的MTF值都优于Array组(P值均<0.1)。而当瞳孔直径为3.5、4.0mm时,ReSTOR组在所有空间频率上的MTF值都优于Array组(P值均<0.1)。ReSTOR组的DCNVA明显好于其他两组(F=21.108,P<0.05)。ReSTOR组中有76.47%的患者达到J3或更好的DCNVA,明显好于Array组的22.73%和1CU组的15.79%(P值均<0.05)。1CU组测得的调节幅度为(0.993±1.423)D,而Array组和ReSTOR组则基本没有测出调节幅度。结论3种人工晶状体各有其优缺点,综合各项指标,ReSTOR相对而言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但仍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分布以及屈光度、年龄等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VISX公司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LASIK术前的140例(280眼)进行检查,在暗室内瞳孔自然散大6mm时的高阶像差RMS值(均方根)及Zernike系数,根据年龄、屈光度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的状态下,总高阶像差RMS均值为(0.251±0.089)μm,从三阶像差到六阶像差RMS值呈递减趋势,三阶彗差、三级散光及四阶球差的RMS值最为显著。高阶像差随近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总高阶像差RMS值(RMSh)、三阶到六阶各阶的RMS值、三阶彗差的RMS值、三级散光RMS值、四阶球差RMS值与近视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三阶彗差与三级散光RMS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高阶像差的个体差异较大,其中RMS值从三阶到六阶呈递减趋势,以三阶彗差、三级散光、四阶球差的RMS值最显著,高阶像差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三阶彗差、三级散光RMS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瞳孔直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对150例(300眼)近视眼患者于LASIK术前及术后3 d、1周、1个月分别检测瞳孔直径为3 mm和6 mm下各像差成分均方根(RMS)值,包括低阶像差(RMSL)、总体高阶像差(RMSH)、慧差(RMS3)、球差(RMS4)、次级慧差(RMS5).结果 LASIK术后不同时间(3 d、1周、1个月)患者瞳孔直径3 mm、6 mm下的RMSL较术前显著下降,而RMSH、RMS3、RMS4、RMS5则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瞳孔直径6 mm组的RMSH、RMS3、RMS4、RMS5均显著高于瞳孔直径3 mm组,而RMSL则显著低于瞳孔直径3 m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患者的高阶像差较术前显著增高,RMSL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术后的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Tscherning波阵面像差仪测量眼高阶像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借助波阵面像差仪研究正视眼及屈光不正眼的高阶像差. 方法: 40人77只正视眼及屈光不正眼,散瞳后用基于Tscherning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进行测量,记录高达6阶的波阵面像差Zernike系数和均方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 mm瞳孔下,受检对象的总体高阶像差zernike系数C06,C07,C08,C12,C13,C14,C24,C26,C27与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mm瞳孔下,C06,C10,C12,C23,C24与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第2阶像差均方根(RMS2)以外,正视眼及近视眼各阶像差平均RMS值在7 mm与4 mm瞳孔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岁及以下者与40岁以上者相比,在7 mm瞳孔时,两者第3阶像差均方根(RM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 mm瞳孔时,两者第6阶像差均方根(RMS6)及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常人眼的光学系统中存在一定的高阶像差,尤其是在瞳孔开大的情况下,高阶像差更为显著;正视眼与近视眼的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者所存在的高阶像差大于40岁及以下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瞳孔条件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的24例患者(3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3个月时,检测裸眼和矫正后的远、中、近视力,3 mm、5 mm孔径下的散射光值、波前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周和3个月裸眼和矫正的远、中、近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散射光值、球差均低于术后1周,术后1周和3个月散射光值均大于3 mm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各空间频率的MTF值显著优于术后1周,20 cpd空间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5 mm孔径下散射光值明显减小,球面像差明显降低,MTF值升高,说明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后3个月夜间视觉质量较术后1周有...  相似文献   

19.
张学辉  易建华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2):191-192,202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圆锥角膜不同阶段的矫正及治疗作用。方法:对RGPCL的圆锥角膜患者共30例54只眼,根据圆锥角膜病变区的角膜地形图的弧度范围(47D~62D之间),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人工检影验光等检查,将圆锥角膜分为轻、中、重度3个不同阶段,分别观察使用RGPCL后其矫正视力变化,并定期随访最好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眼部健康情况。结果:28例(52只眼)不同阶段的圆锥角膜患者通过使用RGPCL获得相对良好的矫正视力在0.6~1.0之间及病情的发展得到一定的缓解;未发现眼部其他明显的并发症,1例(1眼)因配戴后无法适应放弃使用,1例(1眼)因病情变化矫正视力下降行穿透角膜移植术。结论:RGPCL在改善轻度、中度、部分重度圆锥角膜眼的矫正视力及缓解病情的发展上有一定作用,对于不同阶段的圆锥角膜患者,如能首先采用RGPCL来改善矫正视力及缓解病情的发展,延缓手术时机等,科学合理的长期配戴RGPCL,能获得持久的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群中圆锥角膜的发病现状和长期佩戴RGPCL对圆锥角膜的防治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间至我科就诊且发现屈光不正的青少年患者中,利用自动电脑验光仪、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眼底检查和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查。共检出64例圆锥角膜患者,对上述64例患者予以长期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和长期随访。结果 (1)1435例屈光不正患者中,发现64例(117只眼)临床期圆锥角膜或亚临床期(潜伏期)圆锥角膜患者,患病率为4.46%;其中,单眼患者11例,双眼患者53例,64人中有7例双眼病变分类不同。按照其临床分级,53眼为亚临床期(可疑),40眼为轻度,24例中度。(2)通过一年的观察随访,38例接受戴RGPCL矫正视力的患者病情均未进展至重度或完成期,佩戴一年后患者视力较佩戴前有所恢复、角膜散光有所降低(P0.05),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特征、平坦K值、陡峭K值、平均K值等指标则变化不大(P0.05)。(3)26例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在为期1年的观察随访期间,其中3例患者病情进展并中途配RGPCL矫正视力,患者前后平均矫正视力略有下降,陡峭K值有所上升(P0.05),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特征、平坦K值、平均K值等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我国青少年人群中圆锥角膜的患病率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存在视力下降、近视加深较快、高度散光的人群可能患有圆锥角膜。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圆锥角膜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视觉质量并延缓病情进展;即使是对于亚临床期的圆锥角膜病患者,也应尽早佩戴RGPCL防止其进展为临床期圆锥角膜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