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该院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医疗费用核心指标的分析,评价总额预付制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方法采集该院总额预付实施后的2011年职工医疗保险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作为观察组,实施前的2010年相关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住院人次有所下降,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自付费用都有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02、0.0000、0.0074、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占比无较大变化,P值为0.2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总额预付制是宏观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南通市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的运行效果。方法:从供需双方的视角,分析不同结算方式对年人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医保支付及个人自付比,并建立回归模型评价运行效果。结果:患者年住院两次以上人数逐年增加,三级医院的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高于二级医院,多因素回归结果发现:增幅管理模式2有效地促进医疗机构降低次均住院费用及次均医保支付费用,尤其是二级医院;次均个人自付支付比例下降了2.48个百分点。结论:医保管理部门应建立总额预付下的价格谈判机制,探索综合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综合信息     
《社区医学杂志》2012,(11):18-18
<正>我国将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近日,卫生部下发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通过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核心是由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实现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转换。主要内容是:(一)门诊费用支付改革。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以门诊费用总额预付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门诊总额预付是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年度门诊费用预算总额的一种付费方式。预算总额用于购买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参合农民乡镇住院"限费医疗"政策对住院利用、就诊流向、患者经济负担及农合资金分配的影响,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数据主要来源于新农合报表、医院统计报表和住院病历等资料,评价指标主要选取住院人次、次均住院费用以及次均自付费用、农合资金分配比等。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倍差法模型,并结合访谈资料对定量研究结果进行补充和解释。结果:该政策可能增加乡镇卫生院的住院人次数,对促进患者留在乡镇卫生院的作用有限;乡镇卫生院全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和自付费用均下降;实施了限费医疗政策的万宁市高血压、肺炎的次均住院费用均无明显变化,而次均自付费用分别上升了11%和28%;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分配无显著影响。结论:该政策对控制医疗总费用有积极作用,但对患者合理分流和农合资金分配作用有限。对病人住院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病种而异,小病可能会增加自付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该县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出发,为该县未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主要利用现场调研的方法收集所需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12年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99.2%,住院人次快速增长,平均住院日基本保持平稳,平均住院费用有明显上涨,参合农民的自付费用逐年增加,自付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并没有明显下降,各类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逐年提升,参合农民住院诊断前10位病种3年变化不大,肺部感染居首位。结论:该县新农合基本实现农业人口的全覆盖;仍需调整政策,降低自付费用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另外,在扩大新农合的病种报销范围的同时,要实施小病分类补偿,优化小病统筹的效率,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势;多方面着手,以切实提高农民的受益程度,完善新农合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对住院服务可负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获得2006年、2008年与2011年三年非均衡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名义补偿水平与实际补偿水平与住院自付费用成反比,与补偿费用成正比;住院天数两周及两周以上,住院机构县级医院和县级以上与自付费用和补偿费用成正比。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的提高能够增加住院服务的可负担性,建议完善适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水平,在提高补偿水平的同时要控制总费用的增长,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的合理报销比例,制定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的报销政策,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医改的重要内容,而推行总额预付制是主要的改革方式。本文以北京市4家总额预付试点医院的数据为例,重点从医疗服务量、次均医药费用、总费用、医疗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医保病人自付比例6个方面的变化分析实施总额预付制后的效果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总额预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分析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的确定,重点研究补偿比例的测算。[方法]将损失分布引入分解推算法中测算补偿比例。[结果]①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可分别定为400元、500元、800元,封顶线为50 000元;②住院费用和特殊病种门诊费用均服从于BURR分布;③若筹资标准不变,二、三级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应分别下调5个和10个百分点。[结论]农民的受益面偏窄;费用补偿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应设置适当;应用损失分布法测算补偿比例精确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的变化情况,评价总额预付制的实施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实施前后门诊次均费用、门诊药品次均费用、门诊材料次均费用和门诊检查次均费用等数据,采用t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总额预付制实施后门诊医保患者次均费用比实施前下降23.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费用均有所降低。结论总额预付制作为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方式之一,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住院费用在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总额预付的改革效果,为医保付费方式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的住院次均费用、住院药品次均费用、住院检查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统计方法用F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实施后住院次均费用下降6.99%,药品次均费用下降31.79%,检查次均费用下降15.1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总额预付制可以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药占比和平均住院日,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降低了患者的费用负担,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17.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