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树军  蒋垂岚 《武警医学》1994,5(4):202-203
单纯经右胸行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探讨武警总医院心胸外科李树军,蒋垂岚,赵廷林(北京100039)目前对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大多经左胸入路,但左侧开胸因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和心脏的影响,对肿瘤的切除、淋巴结的清扫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肿瘤位于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视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该方法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仍在争论之中。作者自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开展了9例食管癌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2-56岁,平均51岁;颈段肿瘤1例,上胸段2例,中胸段5例,下胸段1例;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分期为Ⅱ期以下。1例因肿瘤外侵粘连重,术中中转为开胸手术,8例顺利行胸腔镜食管切除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胸腔镜游离食管时间平均70min(40-120min),总手术时间平均252min(230-2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ml(150-400ml),平均摘除胸部淋巴结7个(5-12个)。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1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胸腔镜食管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结果与开胸术相当,远期结果及其在食管外科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评价三切口及左胸两种术式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对1990年1月~2001年8月11年间我院收治的151例经颈、胸、腹三切口径路和118例经左胸径路手术的胸段食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三切口组的手术切除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与左胸组无统计学差异;三切口组平均食管切除长度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优于左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三切口组吻合口瘘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稍高但不增加手术病死率;左胸组食管切端阳性率高,吻合口瘘的病死率高.两组的术后1~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5 a生存率三切口组高于左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切口术式治疗胸段食管癌更符合肿瘤治疗原则,更安全,疗效更好,术式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4.
梁风  李振龙  侯海利  刘玉杰  王志 《武警医学》2017,28(10):999-100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联合管状胃成形在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本院2012-07至2015-12共95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管状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肺功能变化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评价该手术方式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95例中,手术切口长度(7.5±2.2)cm;手术时间(210±26)min;术中出血量(285.0±106.5)ml;住院时间(9.2±1.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4%,第1位为消化系统并发症,为15.8%;术后1个月用力肺活量(2.75±0.80)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95±0.34)L,与术前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自我感觉良好为69.5%(66/95)、相当27.4%(26/95)、较差3.2%(3/95)。结论 与传统术式及全胸腹腔镜术式相比,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联合管状胃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术中操作难度较小、创伤小、并发症较少、费用较少、生活质量更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MRI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比,明确MRI对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了20例食管癌的MRI表现及其侵犯主动脉、气管支气管、心包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横断面及斜冠状面成像。结果:5例MRI显示主动脉受侵。其中2例与手术相符,3例手术示肿瘤与主动脉粘连;15例MRI提示主动脉未受累,与手术相符。3例MRI显示支气管受累,其中1例手术证实为受累,2例手术证实为粘连;17例MRI提示气管、支气管未受累。与手术相符。MRI诊断食管癌主动脉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3%和85%,诊断气管、支气管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9%和85%。结论:MRI能清楚显示食管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明元  吴和康 《人民军医》1997,40(10):576-577
我院1990年4月~1996年6月对颈、胸上段食管癌采用非开胸切除44例,取得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4例,男31例,女13例;年龄25~79岁,其中55~65岁占52.3%。肿瘤下线均在主动脉弓上缘以上,下咽部受侵5例,甲状腺叶受侵5例,喉受侵3例,气管受侵2例,均经食管造影及食管镜检查确诊,病检除1例为肉瘤,余均为鳞癌。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仰卧位,肩部略势高,面向右侧,沿左胸锁乳突肌前线切口,切开颈阔肌和颈浅筋膜,在甲状腺左叶和颈部血管之间分离探查肿瘤,直视下游离。如肿瘤较高时,向上延长切口至舌骨干…  相似文献   

7.
颈、胸段食管癌术后的核素胃排空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核医学方法测定胃排空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和定量的优点.我们用蛋黄糕干粉、水加99mTc-DTPA制成实验餐,对24例健康人和7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胃代食道组28例、结肠代食道组14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组28例)进行了核素胃排空研究.结果表明,胃代食道组胃排空较正常对照明显加快(P<0.01),结肠代食道组(卧位)和胸段食管癌术后组胃排空较正常组明显延迟(P<0.01).而过快或延迟的胃排空都说明食管癌术后即使在3年以上,胃排空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减少食管癌术后反流、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方法 食管粘膜与胃粘膜层吻合 ,食管肌层和胃浆肌层包埋 ,将吻合口全部置入胃腔内。结果 接受治疗的 6 6例患者均能顺利进糊状及固体食物 ,并全部康复。术后复查胃镜、吞钡后取头低足高位未见明显反流 ,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该术式可有效防止食管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段食管狭窄内支架置入疗效。方法 本组 68例经胃镜检查,病理细胞学证实为食管恶性肿瘤,癌肿上段距门齿 19 ~23cm,其中,手术切除吻合口狭窄 12例,采用扩张、支架置入。结果 68例均一次性置入成功,置入支架上段距门齿 18cm19例,术后 4h顺利进食,支架置入后 43例感胸骨后疼痛。结论 颈段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是目前治疗食管狭窄有效方法之一,能改善病人的病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70例,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CRTS)研究组和单纯全腔镜手术(SA)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60 mg/m2,D1)+顺铂(75 mg/m2,D1~D3),化疗2周期,同期行放疗,总剂量40 Gy,新辅助放化疗后3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手术治疗,两组手术均采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根治率、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R0切除率为97.1%,对照组为82.9%;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4%和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7%和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9%、71.9%和51.5%、37.5%;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较单纯手术能提高手术根治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叶振铭  禹建峰  欧阳东  吴衢敏 《武警医学》2008,19(12):1129-1130
上、中段食管癌发生率约占全部食管癌的70%,因此成为食管癌手术治疗的重点。我院自1998年6月-2008年6月手术治疗上、中段食管癌103例。其中经左胸径路手术56例,经右胸径路手术4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RAMIE)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实施的RAMIE手术,汇总所有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等围手术期数据。结果 本中心在2018年8月—2019年2月共计实施RAMIE手术12例,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术中出血量为(206.2±77.2)mL,手术时间为(251.0±52.6)min。术后严重并发症3例(25.0%),其中吻合口瘘发生2例(16.7%),肺部感染1例(8.3%)。因术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8.3%)。结论 RAMIE安全、可行,值得有条件的单位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平滑肌瘤是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术前若能排除恶性的可能,则可通过胸腔镜或腹腔镜进行最小侵入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此处报道2例手术,均借助内镜接近术位,一例通过胸腔镜切除了一个食管中部的肿瘤,另一例通过腹腔镜切除了一个食管末端的肿瘤。通过这种胸腔镜与内镜并用和腹腔镜与内镜并用的方法,切除手术较简单,也避免了在身体上做切口。结论推荐采用最小侵入性手术疗法切除良性的食管黏膜下肿瘤。位于食管中部和下部三分之一段的肿瘤可以很容易地被切除。推荐在手术中并用内镜控制以避免损伤黏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CD44s 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新鲜收集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CAM-1及CD44s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ICAM-1和CD44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ICAM-1和CD44s的高水平表达与食管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而与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食管组织在恶变过程中ICAM-1和CD44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二者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经胸入路外科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观察食管癌患者行经胸入路不同术式外科治疗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变化的情况。方法:对3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手术前后进行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开胸手术及胸腔内胃在6周内对患者的肺功能具有不良影响,表现为肺功能减退、低氧血症。结论:认为经胸入路的食管癌外科手术在术后6周内使肺功能减退,产生低氧血症,而不同术式之间对肺功能的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CO2)持续吹入人工气胸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40例ASAⅡ~Ⅲ级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在中速充气(6~8 L/min)维持胸内压6~8 mmHg﹙1 mmHg=0.133kPa)的条件下,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气道压(Paw)及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等呼吸、循环指标和血气指标,观察其在CO2充气前、后的变化,采集在4个时间节点的参数,分别为气管插管后20 min(T1)、人工气胸后20 min(T2)、人工气胸后60 min(T3)、人工气胸结束10 min(T4),同时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检测。结果 CO2吹入造成人工气胸后,CVP、Paw、PETCO2及PaCO2明显升高,动脉氧分压(PaO2)和血气pH值明显下降,MAP、HR和SpO2无明显变化。手术结束停止充气后,大多数指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腔气管插管CO2吹入人工气胸时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生理指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应用于食管癌根治等复杂且耗时的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对单模式经胸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腺癌的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3例单模式经胸食管切除术治疗的食管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术式等方面分析影响单模式经胸食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螺旋断层(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1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HT和VMAT双弧照射调强放疗计划,肿瘤靶区体积(GTV)给予66 Gy/30次,计划靶区体积(PTV)给予50 Gy/30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靶区的D1%D5%D95%D99%、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受量,比较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HT组GTV和PTV的D99%高于VMAT组(t=4.476、3.756,P<0.05);GTV与PTV的D1%D5%D95%、HI和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全肺V10V15V20和全肺平均剂量(MLD)均显著低于VMAT组(t=-3.369、-4.824、-4.869、-3.657,P<0.05);全肺V5V30和脊髓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T组治疗时间和MU数均远大于VMAT组(t=13.970、7.982,P<0.05)。结论 HT与VMAT技术均能满足胸上段食管癌放疗剂量要求。HT技术能显著减小双肺受量,而VMAT技术具备明显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防反流覆膜支架在晚期食管下段癌及贲门-胃底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食管下段癌和贲门-胃底癌38例为治疗组,35例为对照组,在胃镜介导下对治疗组放置防反流覆膜支架,对照组放置普通覆膜支架,术后观察支架植入成功率、梗阻改善状况及反流状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支架成功率均为100%,梗阻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支架植入后食管反流状况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胃镜下放置防反流覆膜支架是治疗晚期食管癌和贲门-胃底癌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但能解决癌性梗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防止支架植入后胃液反流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