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疆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812名在读医学生使用Helkimo指数进行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情况调查。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率占39.50%。咬合关系中前牙深覆牙合及反牙合,不良习惯中的偏侧咀嚼,夜磨牙为主要危险因素,增加TMD患病的风险。结论 错牙合畸形与牙合应力疲劳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正畸病人错(牙合)情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错[牙合]主要类别(安氏错[牙合]及覆[牙合]覆盖关系)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组与正畸病人组间有无明显差别。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症状为主诉的369例(TMD组),要求正畸治疗的933例(MAL组),对两组人群同年龄、同性别配对,取研究模观察。结果:①两组比较安氏错[牙合]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②TMD组深覆[牙合]病例明显高于正畸治疗组,而前牙对刃[牙合]、反[牙合],后牙反[牙合]的比例均明显低于错[牙合]组(P〈0.05)。结论:深覆[牙合]与TMD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W[牙合]板(RW-splint)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及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5例伴有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8个月后,通过髁突移位测量仪记录治疗前后髁突在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和正中[牙合]位(centric occlusion,CO)时颌位(∠ANB,∠SN-MP,S-G0/N-Me)及咬合关系(磨牙、尖牙位移及前牙覆[牙合]覆盖值)的变化值。结果 RW-splint治疗后,15例患者∠ANB值(t=4.971,P=0.001)、∠SN-MP值(t=9.895,P <0.01)均显著增加,S-G0/N-Me变小(t=5.342,P=0.005)。15例患者下颌左右侧第一磨牙相对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均值分别为(1.57±0.79)mm,(1.69±1.29)mm;下颌左右侧尖牙均向远中移动均值分别为(1.54±0.50)mm,(1.51±1.08)mm;前牙覆[牙合]减小,覆盖增加,其均值分别为(1.16±0.60)mm,(1.99±0.85)mm。结论经RW-splint治疗后伴TMD的安氏Ⅱ类患者下颌皆发生顺时针旋转,磨牙及尖牙相对位置均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咬合异常因素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发病的影响,以期为TMD的防治提供病因学基础。方法对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低年级学生754名(男性354名,女性400名)进行颞下颌关节检查、牙列与咬合关系检查、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哑变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咬合功能异常、错畸形以及口腔副功能运动等咬合异常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率为31.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磨牙(OR=2.070)、日间紧咬牙(OR=2.553)、无意识空嚼(OR=2.642)和前牙覆关系(OR=1.228),与TMD的发病均有影响(P<0.05)。对不同程度前牙深覆设置哑变量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覆程度越重,TMD的发病风险越高[轻度(OR=1.558)、中度(OR=2.189)、重度(OR=3.236),P<0.05]。结论前牙覆关系、夜磨牙、日间紧咬牙、无意识空嚼均是低年级大学生TMD发病的危险因素,前牙深覆程度越重,TMD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在我军飞行人员中的患病情况,探讨我军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因素.方法:对1835名飞行人员进行口腔检查和颞下颌关节检查,筛选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评估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年龄、飞行时间、机种、咬合关系、不良习惯之间的关系.结果:歼击机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最高(33.43%),运输机飞行人员发病率最低(23.45%),P<0.05;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与飞行人员年龄、飞行时间无显著关系;心理因素、睡眠质量、夜磨牙、偏侧咀嚼习惯、第三磨牙伸长与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高度相关.错骀畸形是飞行人员TMD的重要发病因素,其中锁滁、开赡患者TMD发病率较高,其次是深覆盖、深覆骀及反骀患者.结论:飞行人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是心理素质差、睡眠障碍、夜磨牙、偏侧咀嚼习惯及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评价矫治错(牙合)同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各种错(牙合)畸形伴TMD患者42例,详细记录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2年的牙(牙合)情况及TMD症状、体征变化、颞下颌关节(TMJ)X线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TMD症状及体征基本痊愈,占71.4%;好转7例,占16.7%;无效或加重5例,占11.9%。结论 错(牙合)畸形伴TMD的年轻患者经正畸矫治可以恢复咬合或作(牙合)重建,建立(牙合)平衡,使颞下颌关节、下颌回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但已经发生器质性损害或TMJ解剖结构不对称的患者,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开[牙合]患者的[牙合][牙合]干扰特征。方法169例女性开[牙合]患者根据有无TMD分为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TMD(+)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TMD(一)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模型进行研究,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早接触等[牙合]干扰特点。结果TMD(+)组开骀患者中,57.8%的患者存在着正中颌位的[牙合]干扰,明显高于TMD(-)组(P〈0.05)。终末位置上的不稳定和由于磨牙的早接触引起的下颌前方偏移是伴有TMD的开[牙合]患者常见的两种咬合特征。结论本研究提示开[牙合]患者中早接触等功能性因素和颞下颌关节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评价矫治错(牙合)同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各种错(牙合)畸形伴TMD患者42例,详细记录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2年的牙(牙合)情况及TMD症状、体征变化、颞下颌关节(TMJ)X线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TMD症状及体征基本痊愈,占71.4%;好转7例,占16.7%;无效或加重5例,占11.9%.结论错(牙合)畸形伴TMD的年轻患者经正畸矫治可以恢复咬合或作(牙合)重建,建立(牙合)平衡,使颞下颌关节、下颌回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但已经发生器质性损害或TMJ解剖结构不对称的患者,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两组成人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表现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两实验组的错He畸形类型和颞下颌关节紊乱表现存在何种差异。方法:112名18-29岁成人正畸患者根据主诉被分为两实验组,因关节不适而就诊的实验I组和因美观要求而就诊的实验Ⅱ组。实验Ⅰ组50人,男性19人,女性31人。实验组Ⅱ62人,男性22人,女性40人。每位患者治疗前均作详尽的正确临床检查、颞下颌关节临床检查、并拍摄开、闭口薛氏位片。结果:1.实验Ⅰ组TMD发生率明显比Ⅱ组高,分别占72%和25.81%,P<0.005。2.实验Ⅰ组中安氏Ⅱ、Ⅲ类患者占绝大多数,共占84%;而实验Ⅱ组安氏Ⅰ类患者占多数,51.62%,P<0.005。3.两实验组依安氏分类TMD发生率大小顺序排列均为:安错Ⅱ类1分类、安错Ⅲ类、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Ⅰ类。结论:1.某些严重错He畸形如:后牙反He、开He下颌偏斜、深覆盖、严重拥护深覆He(按TMD发生率大小顺序排列)较易发生TMD。2.夜磨牙、牙龄磨耗及幼年颌面外伤与TM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龋损状况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为预防因下颌第一磨牙龋损而导致的TMD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西安市驻军某部入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下颌第一磨牙龋损、TMD临床诊断标准和安氏分类等方法,对896名17~20岁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下颌第一磨牙龋损状况和TMD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测人群中下颌第一磨牙龋患率为55.3%.正常(牙合)TMD阳性率为8.6%,异常(牙合)TMD阳性率为37.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龋损组正常(牙合)和异常(牙合)受测者TMD阳性率明显增高(龋损组TMD阳性率分别为10.6%和49.5%,P<0.05),正常(牙合)和异常(牙合)中下颌第一磨牙龋损波及功能面的受测者TMD阳性率远远高于未波及功能面受测者.结论:下颌第一磨牙龋损是引起异常(牙合)和TMD的重要原因之一,龋损波及功能面者更易导致TMD.  相似文献   

11.
调(牙合)对TMD慢性疼痛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初探,义齿式(牙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牙列缺损磨损探讨,调(牙合)治疗颞颌关节系乱病疼痛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山羊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模型的建立,骨牵引技术治疗TMJ强直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前侧方入路至颞下窝及邻近区域的临床解剖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重度磨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牙列重度磨损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重度磨损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影像变化特征。方法:对92例(男52例,女40例)关节门诊牙列重度磨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其颞下凳关节X线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度磨损患者中(1)男性多于女性(P<0.05),30-59岁人群占77.17%。(2)磨牙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症(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发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3)各组间颞下颌关节X线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4)髁状突移位与骨质改变表现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1)以中年人群为主体的重度磨损与磨牙症、TMD等功能紊乱性疾病的关系并不密切。(2)颞下颌关节X线改变并不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 19例和正畸后 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 2 0例和正畸后 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牙合患者中各选 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前位 ;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Ⅲ类骨性错牙合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 ;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 ,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 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与TMD关系不密切 ;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 ,提示与TMD有关 ,对于已过生长期的Ⅲ类骨性错牙合不能单纯考虑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上海市12岁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病情况,分析其与前牙咬合的关系。方法 于2018年在上海市16个区随机抽取816名12岁青少年,通过触诊和听诊进行颞下颌关节检查及前牙咬合关系检查,建立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与前牙咬合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808名12岁青少年完成检查,其中120名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患病率为14.9%,症状以开口型偏斜为主(占9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牙列中线偏斜、前牙深覆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生相关,其中主要是与开口型偏斜相关。结论 上海市12岁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主要表现为开口型异常,深覆牙合伴下牙列中线偏斜会增加开口型异常的风险,临床中应对该类人群进行密切观察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5.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牙合接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琛  殷新民 《口腔医学》2004,24(2):105-107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emp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患者的牙合接触特征。方法 应用T ScanII咬合分析仪对 32例TMD患者进行牙尖交错位、前伸及侧方运动的咬合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TMD患者的牙合力中心偏离中线的程度大于对照组 ,闭合时间与牙合分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 ,早接触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非工作侧牙合干扰及前伸牙合干扰的出现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早接触是与TMD发病有密切关系的牙合因素 ,牙合力中心、闭合时间与牙合分离时间可作为判断TMD病变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19例和正畸后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20例和正畸后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牙合)患者中各选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Ⅲ类骨性错(牙合)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与TMD关系不密切;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提示与TMD有关,对于已过生长期的Ⅲ类骨性错(牙合)不能单纯考虑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双侧颞下颌关节侧位断层摄影技术,对18—27岁青年学生前牙覆(牙合)覆盖与顾下颌关节形态(关节窝形态及髁突位置)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前牙覆(牙合)覆盖与顾下颌关节形态无明显关系。本文为顳下关颌节疾病病因研究及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断层摄影技术部分参数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18.
夜磨牙是指患者在睡眠中无意识的肌肉节律性运动,主要表现为紧咬牙和磨牙。长期夜磨牙会导致牙齿异常磨耗、牙齿敏感、牙周炎、牙髓炎及牙折等并发症。患者常表现为咀嚼肌疲劳、压痛、功能异常及紧张性疼痛。临床中常见的夜磨牙患者咬肌肥大,多数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症状,出现颞下颌关节疼痛、弹响及张口受限。长期夜磨牙所导致的牙齿磨耗常会引起咬合紊乱,其作为咬合因素进而影响TMD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夜磨牙所带来的肌肉疼痛和关节负荷过重也会对颞下颌关节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就夜磨牙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其与TMD之间的关系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前牙开(牙合)患者54例(前牙(牙合)开组)和正常覆(牙合)患者54例(正常覆(牙合)组),对其拍摄的颌面部CBCT图像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颞下颌关节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使用Ka-melchuk法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后、前间隙,根据髁突骨质情况将髁突形态分为正常型与异常型2类,对前牙开(牙合)组和正常覆(牙合)组进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的统计学分析。将前牙开(牙合)组根据开(牙合)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1)Ⅰ°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3 mm);(2)Ⅱ°开(牙合)组(3 mm≤开(牙合)距离≤5 mm);(3)Ⅲ°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5 mm),比较3个亚组间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前牙(牙合)开组与正常覆(牙合)组相比,颞下颌关节前、上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显著增宽(P<0.01);前牙开(牙合)组髁突骨质异常占52.8%,正常覆(牙合)组骨质异常占21.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Ⅰ°和Ⅱ°前牙开(牙合)患者相比,Ⅲ°前牙开(牙合)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更靠前(P<0.05)。结论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更加靠前、髁突骨质异常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调(牙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的(牙合)状况,解除(牙合)干扰.方法通过面弓转移,记录正中关系,上(牙合)架,对18例颞下颌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了(牙合)干扰分析.结果调(牙合)对颞下颌关节疼痛与(牙合)干扰改善明显,(牙合)干扰的解除可以明显地减轻疼痛.结论调(牙合)是改善颞下颌关节疼痛的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