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情志失调是乳腺癌内在病因,肝失疏泄是主要病机。乳腺癌术后脉络损伤,气血亏虚,根本在脾,当注重补益气血;脾主运化水液,脾为生痰之源,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故当健脾化痰。肺为一身之华盖,朝百脉,主治节,肺失宣肃可形成痰饮、水湿,痰饮、影响到心血的运行,宣降肺气,使治节有权,三焦气化通畅,从而使肝郁得舒。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主血脉"功能失职,气血运行不畅,治疗使心神安,血脉通,气血运行顺畅,通则不痛。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真阳,乳腺癌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日久必累及肾,导致肾阴阳亏虚,治疗当调和阴阳,肾阴虚者治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肾阳虚者治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其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病性虚实夹杂,术后亦然。万华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辨证须注意结合辨病,论治当注重调气和血,谨守病机,内外同调,标本兼治,尤注重人文关怀,收效甚佳。文章主要介绍万华教授从气血辨治乳腺癌术后的临证经验及用药特色,并附案二则以明证。  相似文献   

3.
郭冰玲  蔡美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5):25-26,52
介绍蔡美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其认为乳腺癌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及六淫外邪等,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瘀毒内结,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痰毒互结、气血亏虚、脾肾虚损、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证型。蔡师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主要为气阴两虚之证,阴虚日久则出现火旺之证,临证辨治应从肝、脾、肾三方面综合考虑,以扶固正气为主,视其气血盈亏分虚辨实,适当佐以祛邪,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效,自拟脾肾方,针对术后治疗的不同时期和并发症,分清轻重缓急,悉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徐旭英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病机为气血亏虚、水湿停聚、血络瘀阻、气机不畅。辨证时首辨阴阳,治法分内外。内治:阳证治法为利湿活血通络,阴证治法为益气温通,后期注意顾护脾肾;外治:溻渍法,以煎药后残渣兑适量温水浸泡患肢,直达病灶。内外合治,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治疾病十分重视脏腑的气血阴阳 ,认为气血阴阳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病变的根本原因和脏腑病机的主要内容 ,因而调理气血阴阳是治疗脏腑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治疾病十分重视脏腑的气血阴阳,认为气血阴阳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病变的根本原因和脏腑病机的主要内容,因而调理气血阴阳是治疗脏腑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总结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辨治胃癌术后的临床经验:胃癌术后患者应在顾护脾胃阴阳气血的基础上,以开阖腑中阳气,清化沉锢胶浊,甘寒清养存阴,扶助正气为治疗原则,并佐以饮食消息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和相应的中医证治,指导临床乳腺癌的治疗。方法:通过整理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梳理文献中的相关证治内容,比较各家对于乳腺癌病因病机及证治的异同点。结果:乳腺癌主要与气滞、血瘀、痰凝、肝郁脾肾阳虚、肝肾冲任等脉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症。乳腺癌初起多见标实之象,病久则显露本虚之候。其中正气内虚脏腑阴阳失调是乳腺癌发生的基础,七情内伤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有着广泛的适应症和独特的优势,其作用机理在于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强调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思想。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采用相应的辨证论治,临床上已有不少成功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9.
肠癌术后腹泻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在肠癌术后腹泻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运用徐振晔教授“脾虚精亏”理论中医药治疗肠癌术后腹泻诊治思维和“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辨证与辨瘤相结合,重在调节阴阳平衡”的学术思想,浅谈辨治大肠癌术后腹泻中医药诊治经验,调和脾胃,温补肾阳,扶正祛邪,培元固本,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治疗肠癌术后腹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介绍张士舜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认为包括乳腺癌在内的癌症治疗应以辨证论治、辨病理论治、辨病位论治为原则,并根据三辨治癌原则提出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剂及处方用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陈民藩教授认为肛肠疾病的产生皆与气血不和有关,尤其是痔病更应重视气血论治。陈教授将气血辨证与痔病的病因病机相结合,认为气血失调是痔病形成的基础,气血瘀滞、湿热下注是痔病的常见病机,故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内治外治并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气血瘀滞证治以行气活血凉血,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兼行气,术后"瘀"证治以活血止血。陈民藩教授认为固脾胃即调气血,防治痔病时要重视对脾胃之气的固护;气血辨治应贯穿痔病治疗的始终,包括痔病的保守治疗、术后调养以及未病先防。气血辨治是陈民藩教授治疗痔病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内伤头痛辨证治疗10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医药治疗内伤头痛 ,从经络循行角度 ,气血阴阳虚实等方面 ,结合临床经验提出内伤头痛辨治10法 ,各示基本方。体现了中医辨治内伤头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活幼心书》为依据,探讨曾世荣辨治汗证的思想。曾氏善从阴阳、气血、虚实出发,倡脏腑辨证,认为小儿汗证虚多实少。治疗上,曾氏也从气血阴阳入手,补虚泻实,顾护脾胃,重在治本,不忘治标。《活动心书》辨治思想对小儿汗证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临床上属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多缠绵难愈。中医药辨证论治此类疾病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吾师闫清海教授,河南省名中医,从业三十载,坚持临床、科研及教学,不断潜心研究及学习,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胃肠病治疗。辨治胃肠病博采众长,善从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等方面辨治,不拘泥于一方一法,临床屡获奇效,其研制的"健胃消胀颗粒"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效果尤著[1,2],并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5.
介绍李军教授从先后天辨治月经过少的经验。其认为女子先天为肝肾,后天为脾胃,临证多根据年龄,月经周期阴阳气血变化,应用补肾疏肝健脾、甘凉益胃阴、气血同治、阴阳互补方法遣方用药,临床收效颇佳,开辟了月经过少辨治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严世芸教授治疗疑难杂症的2则病案,总结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五脏同调、阴阳气血同治的临床辨治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开阔的辨治思路。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中乳腺癌相关病证记载进行梳理,比较历代各医家对本病辨治经验的异同点。结果:各医家普遍重视情志因素对乳腺癌发病的作用,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较为常用,内外兼治也应用不少。结论:从古代文献中系统地了解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对于现代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结果:各医家普遍重视情志因素对乳腺癌发病的作用,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较为常用,内外兼治也应用不少。  相似文献   

18.
探讨骆学新教授平调阴阳法辨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机为肾虚为本、阴阳失调,治以平补阴阳、补肾疏肝、养心安神,方予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随症加减。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常见乳腺疾病包括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等,笔者的经验是:对急性乳腺炎,多从"气"而论,主要分3期(郁滞期、成脓期、溃后期)治之,以自拟乳痈散结汤加减治疗,配合湿热敷加按摩通乳,使乳络通,乳汁畅出,乳房气血调和;诊治乳腺增生病,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细辨疼痛,详查质地,常拟补肾疏肝法、养血柔肝法、疏肝泻火法、扶土抑木法、理气化痰利湿活血法等5法辨治;诊治乳腺癌,当重视顾护正气,扶正抑癌,将乳腺癌分为围手术、围化疗、围放疗、巩固治疗、姑息治疗等期进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手术后疲劳综合征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在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方面异常的常见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疗法在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状态方面有独特优势,中医肿瘤名家贾英杰教授以"活用疏郁,脾肾兼顾,调理冲任"为治疗大法,从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脾肾两虚三证辨治,兼顾脾胃"寒热之化",善用理气化湿法,阻遏病势,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