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三焦郁滞为结节病发病关键。通过三焦膜性管道理论分析三焦为涵盖各类脏腑器官体腔的包膜及淋巴间质组织,具有运行水液元气、调畅气机气化、化生护卫精微等作用。探讨三焦郁滞、气机气化不利导致水液停滞、痰瘀结聚为结节病的重要病机。提出通、化、调三法以通利三焦郁滞、恢复三焦的气机气化功能、调燮诸脏精气联络周身三焦气血阴阳等治法,可有效运用于结节病的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2.
三焦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因其不像其他脏腑一样有一个具体的解剖器官,几千年来对三焦的争论颇多。《黄帝内经》属于六腑的三焦论述、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等,从无形的功能到有形的网膜、膜腠、少阳三焦膜系等。现代医学对人体肠系膜胸腹膜间质组织等的不断认识,中医学对人体三焦认识超越现代医学的部分体现出来。三焦为人体脏腑联系的膜性管状通道,为上下内外流通的四通管道,主要调控人体的水液和气机运行代谢,三焦膜性管道的气化功能产生人体所需的护卫精微,护卫精微缺少、紊乱为肿瘤、免疫疾病发生转移多脏受累的关键。三焦郁滞为复杂疾病的主要病机,三焦郁滞状态的基本治疗法则是疏利三焦,重在"通、化、调"。  相似文献   

3.
“通利三焦”是指运用调畅气机,通调水道的方法达到三焦气化状态,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是临床指导治疗儿科疾病常用理论。三焦气化是指气、血、津、液、精代谢的协调稳定状态。因小儿为少阳之体,且脾气不足,一旦饮食不节则易损伤脾脏,致使土虚则木亢,肝风内动,扰乱气机,气机不畅,水液代谢失调。而三焦作为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对脏腑输布水谷精微、调节水液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调畅气机、通利三焦以治疗儿科肝郁脾虚型疾病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总结肿瘤名家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的临证经验。认为三焦气机失调是癌毒形成的根源,治疗应疏利三焦、畅达气机,并酌情选用涤痰、护胃、气化三焦之品。  相似文献   

5.
介绍杨莹洁主任医师从三焦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杨莹洁主任医师从三焦的形态结构和 实质出发,认为三焦是联系、贯通人体上下的膜系组织,三焦不仅是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还与营血运行关 系密切,三焦不利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杨莹洁主任医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三焦不利的病理性 质属本虚标实,脏腑精气亏虚、三焦气化功能失司是三焦不利之本,气机运行失常、瘀水互结为三焦不利之 标。从三焦不利辨治慢性心力衰竭,以“标本同治,升降气机,条畅三焦”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27-2028
气虚血瘀水停是慢性心衰的重要病机,气-血-水之间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基本水液代谢轴,三者功能正常,则保证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营,这种稳态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哀竭的发生。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和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都必须依赖其阳气的蒸腾和气化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和敷布。水湿饮痰的代谢失常与三焦气化障碍密切相关,三焦气化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水液的代谢迟速。因此,文章提出治疗慢性心衰应以恢复三焦气化为先。  相似文献   

7.
介绍陆永辉教授分层针刺任脉经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陆永辉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三焦气机不畅,膀胱气化失司,致水液代谢失常,则症见小便不利。临床刺筋(膜)行气,取任脉经穴刺入不同深度,浅刺气海、关元畅三焦气机,中刺募穴中极利三焦募原,深刺曲骨缝隙“募刺迫脏”,以调气行滞通窍,疏利三焦气机,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从而利小便治癃闭。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在治疗肿瘤相关积液和水肿方面认为三焦是水液代谢的通道,三焦的气化功能推动全身水液代谢,而阳气又推动三焦气化。病理条件下阳化气不足致三焦气化失司,阴成形太过致三焦水饮内生。以扶阳抑阴法通调三焦,在恢复三焦阳气周转的同时消除痰浊、水湿、瘀血等阴邪病理产物,澄清三焦水道使源流自清而畅达。  相似文献   

9.
韩景献教授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是衰老的关键病机,通过调理三焦气机能改善机体的病理状态,延缓衰老,创立了三焦针法,并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说。三焦分布于机体的上中下三部,是一身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三焦针法重在调气,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运转,依赖于三焦气机的调控。临床研究发现三焦针法除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效果优异以外,在因气机逆乱引起的内科其他疾病中同样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从三焦论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腹水的病因病机复杂,为气、血、水三者互相牵连为患。三焦为人体最大的隐态通路系统,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和气化的场所,功能与病理变化与肝硬化腹水的产生有密切关系。转机,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疗效。水液运行的通道,水谷传化的通道。三焦的生理临床上从调理三焦以纠正气、血、水三者的病理转机,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扬荣教授以三焦辨证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慢性肾衰竭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肾脏虚损,以致三焦气化失常,五脏俱虚,水液等代谢产物排泄不畅进而出现"痰""湿""毒""瘀"等病理产物及蛋白尿、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分别从上焦、中焦、下焦不同的生理特性出发,指出三焦各自病机侧重。治疗上,其非常注重疏利三焦,采用宣降、疏调、通调等多种的治疗方法,使气机升降得以枢转,水道乃通,邪气乃散,阴阳乃和。  相似文献   

12.
张晓梅  姜良铎  肖培新 《中医杂志》2018,(24):2151-2154
三焦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津液的通道,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即存在有形无形之争论。随着现代医学对肠系膜、胸腹膜及淋巴系统间质组织等认识的加深,认为三焦系统贯穿上下,调节营卫之气和水液的升降出入,是上下兼表里的枢纽,也是脏腑病变通过三焦传变转移、多脏同病脏腑同病的枢纽。提出可通过疏利三焦治疗多脏同病、脏腑同病,如多脏器衰竭、免疫疾病等。  相似文献   

13.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分布于胸腹腔,是联系五脏六腑之枢纽,不仅运行水谷、水液,也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三焦功能正常则气、血、津液、精运行输布正常,经脉通畅,五脏六腑得以充养;三焦气化失司则内生痰浊,经脉阻滞,五脏六腑失养。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五脏六腑之大主,又隶属于五脏,三焦气化失司引起五脏六腑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脑病的发生。中医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文章综述了基于“三焦气化失司”理论对中医脑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三焦是人体水液、元气运行的通道,亦是人体气化的主要场所。三焦不通,气化不利,则痰饮内生,壅塞气机,出现痰气交阻之象,引发哮喘。在哮喘缓解期,患者虽无喘息症状,但仍可能存在三焦气化不利之象。早期发现气化不利的表现,恢复气化功能,减少痰饮滋生,对防止哮喘复发意义重大。临床中应全面认识三焦气化作用,了解人体水液代谢过程,深层次探究固护阳气对支气管哮喘,特别是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的重要作用,正确运用温阳法,调节哮喘缓解期上中下三焦的阴阳平衡,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体质,减少哮喘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张雪  梁超 《四川中医》2015,(3):19-20
"浊气在上则生胀"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焦为六腑之一,主持诸气,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及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气化失司,则水道不通,气机阻滞,浊气该降者不降则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导致各种症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韩景献教授认为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关键病机在于正气虚衰,脾肾受损,脏腑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水液运行和输布障碍,日久经络不通,瘀水互结而水肿。故韩教授治以扶本培元、活血利水、通调三焦,采用"三焦"针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三焦与气血水代谢关系的角度出发,将三焦气化理论运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辨证论治中.从整体出发,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把握不同时期的病机关键和发生、发展规律.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气机不畅、气血水失调的基本病机,贯穿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始终,上中下三焦相互作用影响疾病进程.此外水气的失调,无论虚实皆可导致瘀血形成.治疗上...  相似文献   

18.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通行水、气和火的通路,与肾具有密切的生理病理性联系。三焦失调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阳亏虚、气机逆乱,以及痰湿、血瘀、浊毒等病理产物形成的重要病机,通调三焦法则需贯穿CKD治疗全过程。通调三焦水道的关键在于宣肺利水、淡渗利湿,通调三焦气道的关键在于和解少阳、调畅气机,通调三焦火道的关键在于温补脾肾。三焦调畅,则肺、脾、肾功能正常,气、血、水运行协调,有利于延缓CKD进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姜良铎教授从三焦论治多部位结节。临床中大量肺结节患者多合并有甲状腺结节或乳腺结节,姜教授提出三焦郁滞是多脏腑同病、多部位同病的关键,是多部位结节形成的基本病机,临床表现除肝郁症状外尚有内热外凉、上热下寒、左右不通等三焦不通症状群,治疗以通调三焦为治疗原则,采用四逆散合升降散加减疏利三焦气机、解除三焦郁热,即流通气血,交通表里,通达上下,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多部位结节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法和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少阳三焦是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通路。黄文政教授运用疏利三焦、和解少阳之法治疗Ig 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泌尿系感染,代表方剂有肾络宁、肾炎3号方系列及柴苓汤等。中焦脾胃为调节气机升降的枢纽,运用升降兼顾、调和脾胃之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代表方剂有扶肾液1号和2号。肾主藏精,主泄浊,方可保持贮藏精气和排泄浊毒的平衡。以藏泄并用、和调肾脏之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痛风性肾病等,代表方剂有自拟肾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