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聚胃关肺”思想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必因于肺,肺胃关系密切是《内经》对咳嗽辨证中体现的一种学术思想。肺外合皮毛,人之皮毛最易感受外邪;肺脉起于胃之中脘,经胃上口人胸属肺,胃中寒凉饮食、痰饮等,最易由肺脉上至于肺而发生肺咳。《内经》中有:“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对咳之病机综言:“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也。”籍此思想的指导,笔者近年来采用肺胃同治的方法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2,24(12):914-915
咳嗽之论治不外乎“外感内伤之分 ,阴阳虚实之别”。叶天士有“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 ,大抵以理肺治胃为主”之论。笔者临床运用该论且扩大施治范围 ,认为胃中有邪、气机不和而犯肺致咳嗽者 ,用理肺治胃法治疗收效良好 ,故亦可谓胃咳辨治。1 胃咳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咳嗽病位在肺 ,病因不一。《医学●义·咳嗽篇》评述 :“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 ,不过假途于肺耳。”此语堪称金玉之言。中医论脏 ,也不可废腑 ,盖脏腑之间生理上相…  相似文献   

3.
总结林琳教授辨治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林琳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的发生与正气亏虚致在表之风邪乘虚入里有关。风邪袭肺,多夹杂寒、热、燥邪为患,治疗宜宣散透邪。风邪独恋,寒热表现不明显者可予苏黄止咳汤;风寒恋肺者可予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袭肺者以桑菊饮、银翘散加减;温燥伤肺者治以桑杏汤加减;凉燥袭肺者予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邪入少阳,“和解”为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病邪入里热化者酌情选用清营汤、竹叶前胡汤、定喘汤;病邪入里寒化者可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病邪入里燥化者可选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4.
黄爱静  夏鑫华 《新中医》2023,55(24):55-58
介绍夏鑫华教授运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夏鑫华教授深知岭南人体 质,诊治慢性咳嗽注重体质辨证,重视肺脾阳气,以通阳散寒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调肺脾;慢性咳嗽多为外 感风寒邪气日久不愈迁延所致,多有风寒留恋、表邪未解之征,宜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辛温解表、散寒止嗽; 临证每见寒热表现不明显者,主张“无热便是寒”的辨证理念,选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温肺散寒、降气止咳; 慢性咳嗽多见肺胃同病,宜肺胃同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亦属肺胃同治之代表方。  相似文献   

5.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之咳)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论述,是把咳论作了一个总结。提出致咳的两个主要原因:“皮毛先受邪”;“其寒饮食入胃”,说明肺胃为成咳之源。因肺外合皮毛,手太阴肺经又起于中焦,所以咳与肺胃关系密切。高士宋说:“六府以胃为本,五藏以肺为先,故承上文五藏六府之咳而言。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聚于胃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关于肺则气逆也”。这个观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对临证治咳很有意义,笔者试结合所治病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总结刘小虹教授诊治小儿咳嗽经验,将其概括为宣肺止咳法、肃肺止咳法、泻肺止咳法、清肺解毒法、温肺化饮法、化痰止咳法、活血化瘀法、润肺养阴法、敛肺止咳法、益气止咳法、祛风解痉法及消积止咳法十二法,并列举不同治法常用药物及部分药物特性。十二法运用方面,宣肺止咳常配合肃肺止咳法,病势急迫、喘促明显者则需泻肺止咳,根据病邪寒热施以清肺解毒或温肺化饮,并根据痰邪性质酌用化痰止咳药味,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者参以祛风解痉,干咳少痰、阴虚肺燥者重在润肺养阴,敛肺止咳、益气止咳及活血化瘀三法贯穿始终。另需重视食积为患,清热化痰无效、食积症状明显者给予消积止咳法。  相似文献   

7.
胃腑与五脏相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灌溉五脏六腑,所以五脏六腑中皆有脾胃之气。凡脏腑、声色、舌脉、形体无不皆有胃气。正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所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的病变多影响五脏,而五脏病变又多与胃腑相关.正如李东垣所云:“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临床中因胃气虚弱,营血亏乏而发生心病者屡见不鲜;土壅木郁而致肝病者亦比比皆是;胃弱,土不生金,肺失所养,常可致肺病;胃虚,土不制水,则水泛又多致肾病。等等。故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着重提出了“胃虚…  相似文献   

8.
<正>赵家亮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长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荆州市知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载,继承传统,守正创新,自拟麻杏百紫汤为基础方,临证加减并配合经典古方,从肺胃同治的角度入手,治疗肺系疾病疗效较显著。笔者现将赵师运用肺胃同治法治疗肺系疾病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1理论基础1.1两经相通:《灵枢经·经脉》篇云:“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1]。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小奇教授从脾虚毒滞论治胃癌前病变经验。王小奇教授认为,胃癌前病变是以脾胃亏虚为本,毒邪郁滞为标,由于感受外邪或先天不足等因素导致中焦脾土亏虚,升降失常,气血运行受阻,痰浊、瘀血、湿热内生,诸邪积聚,郁久化毒(痰浊之毒、瘀血之毒、湿热之毒),毒邪阻滞胃腑所致。故在治疗上以固护脾胃为主,同时祛其浊毒;祛痰浊之毒,重在祛湿化痰,佐以温通;祛瘀血之毒,重在活血化瘀,兼以行气;祛湿热之毒,重在清热解毒,辅以温药。如此虚实兼顾,乃能正邪两治,直中其本。  相似文献   

10.
略论“实喘治肺须兼治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岳谓:“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张氏以降,“实喘治肺”一说几成定局。然复习文献及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实喘治肺须兼治胃”(方仁渊语)方臻完善。笔者认为此对实喘证治颇有指导意义,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指出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本;发作期邪实者以治肺为要,缓解期正虚者则当调补脾肾,且尤应以补肾为要着.自拟平喘固本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木瓜青黛木瓜酸温,《海药本草》谓“敛肺和胃”;青黛,《本草再新》云“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肺胃三经,功能清热凉血。《症因脉治》有青黛海石丸以青黛为主药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两者相配,一敛肺一清热,收敛不碍邪,苦寒清降不伤肺气,对于痰热博阻于肺或木火刑金而致咳嗽者,清热止咳效果颇好。钩藤薄荷钩藤,《本草汇言》引钱仲阳先生曰:“钩藤温平无毒,其性捷利,祛风寒,开气闭,……同麻、桂发内伏之寒;同芩、连解酷烈之暑,同前、葛祛在表之邪,同楂、朴消久  相似文献   

13.
肺阴虚、胃阴虚、肺胃阴虚、肾胃阴虚等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久咳不止。通常滋胃阴以清肺热能获得较好疗效。《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其他脏腑受邪,皆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一般认为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则传于六腑,而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传于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人口,容纳于胃。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的营养,正如《灵枢·玉版》说:“人之所以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属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单独止咳和单独治胃,咳嗽均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罗玲老师采用肺胃同治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内外邪客于肺,肺气失宣,发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主要病机为风痰痹阻、肺热上逆。“金郁泄之”出自《内经》,原指肺金失运,当调理气机。基于“金郁泄之”理论从气机宣泄角度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宜宣畅疏通,运用黄龙止咳方化裁以恢复肺之升降,获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正呕吐的病因病机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所谓邪者,或暴伤寒凉,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内逆,或以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或遇微寒,或遇微劳,或遇饮食少有不调,或肝气微逆,即为呕吐者,总胃虚也。  相似文献   

17.
归纳咳嗽病因病机是以风为先导,挟寒、热、燥邪,病位在肺,涉及五脏。临床分6型辨证论治:风寒犯肺,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天麻疏风汤加减;风燥伤肺,治以疏风润肺止咳,方用桑叶连贝散加减;风热袭肺,治以疏风清热、肃肺止咳,方用银翘散加减;痰热壅肺,治以清肺化痰、肃肺止咳,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痰湿蕴肺,治以燥湿化痰、理肺止咳,方用苏葶二陈汤加减;肺阴亏虚,治以滋阴润肺止咳,方用沙参麦冬汤。  相似文献   

18.
葛根桑叶辨     
<正> 或谓陆九芝之治温病,与叶派轻以祛实、辛凉透邪的观点趋一致,是说也,因其小同,遂勿大异,有肺胃不分之弊焉。观陆氏书,有“葛根桂枝辨”,有“葛根麻黄辨”,乃仿之而作葛根桑叶辨。叶派之轻以去实,辛凉透邪,用药如桑叶者,治肺也;陆氏之轻以去实,辛凉透邪,用药如葛根者,治胃也。轻以去实虽同,治肺治胃大别。盖叶氏之治温病,独重肺系,故谓“温  相似文献   

19.
曹鸣高教授是吴门医派的临床大家,擅治肺系疾病。曹老认为慢支久发,虚寒为多,多属支饮,治从温补,肺病涉脾,肺脾同治,经久伤肾,则扶正培元;哮喘之治,重在培本,治本之法,重在治肾;论治肺炎,当达邪扶正,标本兼顾;支扩咯血,宜养阴清肺,凉血止血,清化痰热以治标,养阴益气以治本;对于肺系疑难杂症,多参以活血化痰法。  相似文献   

20.
<正>咳嗽既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疾病,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纵观以往,众医家多遵“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之说而从肺脾论治咳嗽相关肺系疾病有痰之病证。但在临床实际中发现,从胃论治咳嗽相关肺系疾病,亦可取得不错疗效。《素问·咳论》最早提出“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观点,强调咳嗽不离肺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