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升降散能升清降浊,宣畅三焦,畅达气血,韩明向教授临证擅长运用升降散治疗内伤发热.升降散对于脾虚阴火所致的内伤发热,通过促进脾胃升降功能的运行,使气血生而消其热;对于肝郁化火所致内伤发热,可升清降浊给邪热上通下达之出路;对于湿热内蕴所致内伤发热,则有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之功;且升降散立法本有表里双解之意,故对于外感余邪未清...  相似文献   

2.
陆长清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花 《四川中医》2000,18(12):1-2
陆长清教授是我院知名儿科专家 ,从事中医儿科三十余载 ,善治小儿各种疑难杂病 ,临床用药颇多创新。陆老根据小儿发热的病理病机特点 ,对急性高热以温凉并施 ,表里兼治 ,宣透清解为法 ;对内伤发热则以清补并用 ,宣畅气机 ,疏和化滞为要 ,常取得满意疗效。1 病因病机陆老认为 ,引起发热的致病因素很多 ,根据病邪之不同和证候特点 ,可以归纳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个方面 ,其中以外感发热居多。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和疫疠之邪所引起 ,发病较快 ,易于传变 ,多属实证 ;内伤发热多因饮食积滞 ,郁积化热 ,或阴阳失调 ,脏腑积热 ,以及气血亏…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温病学家董建华对外感热病颇有建树 ,对内伤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治内伤发热六法 :即疏肝解郁法、化湿清热法、化瘀清热法、益气除热法、滋阴清热法、补阳归元法。董建华教授认为 ,湿邪可从外感而得 ,但多是气机运化失常 ,易阻气机 ,郁而发热。如性志怫郁 ,则气滞血瘀 ,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瘀血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 ,壅遇气机而生热。  相似文献   

4.
董建华院士妙治内伤发热六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长洪  陈光新 《中医药学刊》2002,20(3):269-269,272
著名的温病学家董建华对外感热病颇有建树,对内伤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治内伤发热六法:即疏肝解郁法,化湿清热法,化瘀清热法,益气除热法,滋阴清热法,补阳归元法,董建华教授认为,湿邪可从外感而得,但多是气机运化失常,易阻气机,郁而发热。如性志怫郁,则气滞血瘀,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瘀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壅遇气机而生热。  相似文献   

5.
气虚发热,是内伤发热的一种症候,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动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引起的发热。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中热,但有时出现高热。医家李东垣根据脾胃气衰,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忌用苦寒药损伤脾胃的元气,以补中益气汤用甘温除热作为治疗气虚发热的主要方剂。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论述过脾虚发热,并创治脾虚发热方——补中益气汤。但李氏对脾虚发热的病机未作具体解释,后世医家对此也认识不一。根据《内科学》总结有如下一些看法:1.脾胃气虚,中焦虚寒,使虚阳外越而发热;2.脾胃气虚,谷气下流,蕴为湿热,使下焦阴火上冲而发热;3.脾胃气虚致肺卫不固,外感邪气而发热;4.脾胃气虚不能生养营血致血虚发热;5.脾胃气虚不能腐化水谷,生化失常致阴虚发热。  相似文献   

7.
“气虚发热”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虚发热机理的认识 ,历代医家见仁见智 ,众说纷纭 ,有鉴于此 ,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 ,现结合临证体会就其病机、证治作一粗浅探讨。1 历代医家对“气虚发热”的不同认识蒲辅周认为是脾虚气陷 ,中焦虚寒 ,虚阳外越而呈热象 ;明代赵献可、汪昂以及清代王孟英认为是气虚卫外不固 ,外感邪气 ,正邪相争而发热 ;明代龚廷贤、近代秦伯未认为是脾胃虚弱 ,化源不足 ,阴血亏虚而形成阴虚或血虚发热 ;4版《中医学基础》教材认为是气虚下陷 ,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所致。李东垣则在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脾胃气陷发热说 ,并释为“阴火”。但阴火…  相似文献   

8.
从对阴火实质的分析认识来探讨李东垣提出"气虚发热"的病机,就阴火的涵义、存在形式及其与气虚发热的关系分析阐述其发病机理,认为气虚发热只是阴火证的一种表现类型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的代偿性发热,可以称之为功能性发热;二是因气虚而导致的推动无力,代谢产物堆积,郁而化热、化火而发热。再结合东垣对阴火理论的论述,认为其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也就是气虚发热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导致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阳气郁而不得泄,转变为病理之火,继而出现火热病证。  相似文献   

9.
李秀芹  王秀霞 《河北中医》1999,21(6):384-384
凡人体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有发热感,均称之为发热。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现将20例发热患者辨证施护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76岁,平均64岁;呼吸道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属外感发热11例,内伤发热9例。2 辨 证辨证分型为外感发热及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多属实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较重,有感受外邪之病史,常伴有其它外感之证;根据病邪所在部位之不同,又分为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内伤发热,虚证为多,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表现为低热,或有…  相似文献   

10.
"气虚发热"由脾胃内伤、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甘温除热"则是补益脾胃、调节脾胃升降,临床中抓住气机升降,灵活运用"甘温除热",对于内伤发热及诸多相关病证的治疗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按照病因将其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金杰教授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中气不足,阳气虚弱,阴火内生,阳气外浮则发热;当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治则。金杰教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证经验辨治内伤发热,认为对其治疗应辨清病因病机,临证时运用升阳益胃汤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调畅气机,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古方治疗内伤发热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与肿瘤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痞坚之处,必有伏阳”与癌性发热有着重大的关联性,即积聚病是因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结聚于局部而成,有形之瘤体阻滞无形之气机升降,必将郁闭阳气而生邪热,外越而发热,符合“有诸内,必形于外”。在论及治疗时应顺畅气机、宣散火热,益气升阳解郁以治本,散火清热利导以治标,临证结合李东垣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理论,拟用升阳散火法辨治癌性发热,经临床实践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从“伏阳”辨治,可进一步丰富癌性发热的中医病机学说,为临证辨治提供一定的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后世对东垣内伤热中证即气虚发热证之发病机理及证候归结众说纷法,笔者认为,其气虚是本,发热是标,其证候归结是气虚兼热毒证。试述如下。观东垣之内伤热中证,乃为饮食、劳逸、六惜损伤脾胃之气后所产生的内伤发热证,即气虚发热证。然气虚何能发热?气者,阳也,阳虚则寒;脾胃者,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气皆由此而生。今脾胃之气既虚.则诸脏阳气亦随之而虚。东垣日:“此阳气下陷阴中,‘阴火’上越所得。”然此阴火又为何物?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脾胃之气既虚,则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郁滞,久则发热。此东坦“阴火”…  相似文献   

14.
张思超教授为全国知名温病专家,临床善治发热,尤对外感发热的治疗颇有心得。其认为发热的病机为“郁而不通”,多在问病程、断病位、辨病性、依病势后取“三阳同治”之法加减选方用药,从而使郁热宣散、气机畅达,发热得解。本文从太阳六淫辨、少阳温湿辨及阳明经腑辨3方面分别论述“三阳”病位处方用药之法,并附医案1则,详述“三阳同治”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论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是机体正气抗御病邪和机体内在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发热的原因不同,因此其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高热和中热多见于外感发热;低热多见于内伤发热。1立宣散透热法治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多因感染  相似文献   

16.
房昌 《山西中医》2009,25(11):27-27
发热,是临床最多见的症状之一,它既可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也可因内伤之气虚、血虚、阴虚、气郁、血瘀等所引起。《伤寒论》以六经辨证来辨治外感热病。近代温病学派又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之法,辨治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热。内伤发热多与情志郁结、劳倦、宿食、痰饮、瘀血等有关。医者当审证求因,对证治之。但同一患者在其发病的不同阶段发热的病机不尽相同,医者临证尤当细辨之。笔者治愈1例反复发热患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少阳论治疾病属于《伤寒论》中六经辨证论治的范畴。少阳虽为“一阳”,主生发,却是人体阴阳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少阳枢机不利,可影响五脏气机的调畅,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小儿生机蓬勃,如旭日东升,草木方萌,体禀少阳,故将舒达少阳作为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重要法则之一。本文列举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发热案、小儿乳蛾案、夜间咳嗽案、胸痹案,均以邪郁少阳为基本病机,或少阳气机不利,郁而化热;或枢机不利,而致血壅肉腐,化而为脓;或气机不降,而致木火刑金;或枢机不利,致胸阳闭阻。笔者以舒达少阳法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8.
水蛭治久咳     
咳嗽一症,无论内伤、外感,或是五脏六腑之咳,都是肺气失于宣降,才会发生。而肺气宣降失常,或逆乱,或壅遏,久则必然导致肺络瘀阻。同时久咳肺气必虚,气虚无力运血,也会导致肺络瘀滞。而肺络瘀滞,反又壅遏肺气,更使其宣降无权。如此恶性循环,必令咳嗽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X线胸透所见的肺纹理增生、紊乱等现象,就可能是肺络瘀滞的表现。因此,在治疗久咳时,佐以祛瘀透络之品,甚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但是,肺为娇  相似文献   

19.
气为血帅 ,血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输布和调节 ,故肺功能正常是机体气血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古人云 :“咳嗽不止乎肺 ,而亦不离乎肺也。”其发病不外外感内伤 2途 ,虚证实证 2类。外感内伤均可导致肺气上逆 ,瘀血停滞。实者 ,乃肺气壅遏 ,滞而不畅 ,肺络阻塞 ,瘀血停滞。虚者 ,乃肺气不足 ,推动无力 ,血行迟缓 ,而致血瘀 ,甚则影响血的生成 ,使阴血亏乏 ,血少而滞。瘀血形成可阻滞气机 ,使肺之宣降治节功能降低 ,从而加重瘀血 ,瘀血与肺气郁阻可相互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由单纯肺络瘀滞发展为多脏腑瘀血。咳嗽病程虽然进展缓慢 ,但往往…  相似文献   

20.
正发热从中医学角度可以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邪气及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的体温上升,可伴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临床表现;内伤发热是指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西医学的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导致的,以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最常见。近年来,建立动物的发热模型为解热药物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根据,为发热的临床用药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从动物模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