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ic cognitive impairment, DCI)在中医方面最基本的病机为先天(肾水)后天(脾土)亏虚,痰瘀毒邪阻滞脑络,其病位在心、脑,水土亏虚为病之本,痰瘀毒邪为病之标。先后天之本受损,邪气趁机而入,在机体积聚渐成痰瘀毒邪,痰瘀毒邪又进一步损伤脏腑,使脏腑更加虚衰,如此不断形成螺旋式发展,虚虚实实,损伤脑络,终致呆症。该病机模式为DCI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辉  邱建强  乔黎焱  肖兵  石耀武  黄博  卢博  张选国 《陕西中医》2020,(3):285-286,397
目的:通过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初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证论治,以期对本病的中医诊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通过对《温病学》研习、深入疫区中医专家对本病的分析及各省卫建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对本病的辨证论治进行探析。结果:早期多以感受湿邪疫毒之气为主,且偏寒湿,治疗以散寒除湿,透邪芳香辟秽为主; 随着病情进展,湿郁化热,湿毒热充斥肺脏,损伤肺络,热壅肠腑,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通腑为主; 若上述两个阶段未遏制,则病邪进一步深入,导致内陷心包,出现内闭外脱之证,闭症以泻火除湿,开窍醒神为主,脱症以回阳救逆为主; 恢复期正虚邪恋,正虚则以气阴两虚和脾气亏损为要,余邪仍以湿为患,故在治疗上益气养阴,健脾利湿。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病因素以“湿”邪为主,“湿、毒、瘀、闭”为主要病机,肺脾为主要病位,治疗上以化湿解毒,避秽化浊,开窍醒神为主,全程应重视固护脾胃,避免过度使用寒凉药物。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因,以毒邪为外因,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滞、热毒留伏的复杂病机。从临床角度分析慢性再障的病因病机,认为热毒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再障常以热毒为发病诱因,且毒邪往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热毒为慢性再障病因病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清热解毒法为本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浅谈清热解毒法在慢性再障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因,以毒邪为外因,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滞、热毒留伏的复杂病机。从临床角度分析慢性再障的病因病机,认为热毒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再障常以热毒为发病诱因,且毒邪往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热毒为慢性再障病因病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清热解毒法为本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开窍通腑化浊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规律,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基本病机是上实,即邪气实。风、火、痰、瘀等浊邪合而为患,闭塞脑窍,而致中风。提出开窍通腑化浊治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采用开窍通腑化浊法具有醒脑开窍、通利浊邪、标本兼治、邪去正安之功。  相似文献   

6.
王幼奇教授运用开窍法治疗中风神昏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神昏的发病机理是,人体心肝肾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闭阻脑络而致。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标实为急,故中风神昏首当醒脑开窍。开窍法适用于邪实神昏的闭证,对神昏但属脱证者不宜使用。此法多含有芳香挥发药物,不宜久煎。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有效开展本病的干预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施治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认为脾胃虚弱(损)是发病之本,邪壅胃腑、胃络瘀阻是重要病机特征,邪毒久滞、毒损胃络是重要病机转归,故提出“脾虚络阻毒损”为其基本病机,以“健脾通络解毒”为基本治则,并应用肝脾(胃)同调,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治相结合来立法处方,确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毒”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原因,毒为邪之渐,为无用之物、满溢之物,内外毒入于血分,发于皮肤,“毒”可分阴阳;“瘀毒互结”为本病的病机,瘀贯穿银屑病发展始终,血气否涩,瘀从毒结,瘀久蕴毒,瘀毒结聚;“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以肝肾亏虚,阴血不足为本,加之脾肾阳虚,卫外不固;正气不足,邪气居之,虚损生积,瘀毒互结,导致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证用药谨守病机,立解毒活血之法,分期而论,侧重不同,同时寒热并用,调和阴阳,顾护脾胃,为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之一,其病机复杂,病程日久。本文主要以毒邪学说、玄府理论作为切入点,认为银屑病在非进行期、慢性急性复发时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气壅滞,日久恋毒,阴毒深伏,损伤络脉,其门户之玄府随之闭塞,无法透达内外,使皮损加重,缠绵难愈。在治疗上,以内治解毒为根本,根据阴毒的寒毒、浊毒、瘀毒的特性,分别从温化寒毒、透浊解毒、祛瘀攻毒等方面进行治疗,同时以外治开玄为基,临床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如中药溻渍法以温通开窍,穴位贴敷法以活血通络,调畅全身气血,从而玄府开阖,使毒邪去之有路。化毒与通玄协同治疗,缺一不可,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成人病毒性肺炎中医临床辨治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辨治思路,认为本病病因有“时行邪气”、“伏邪”和“非时疫邪”三种,其发病以正气不足为基础,毒邪、痰瘀内生是其重要病机,治疗应及早祛邪解表,重视扶正活血化痰。本文对SARS的证治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特征,结合中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提出了脾虚肝郁,痰瘀互结的病机学说。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违和、劳逸失度、脏腑虚损等引起,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肝气郁滞、瘀毒从化为标。脾气亏虚为本病发病之基础,肝气郁滞为本病发生发展之条件,瘀血、毒邪既是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瘀血日久可化为毒邪,毒邪内损也可产生瘀血,毒邪、瘀血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恶性循环,共同促进了本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属本虚标实之证。以上为本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塞病以反复发作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为特征,属中医学“狐惑”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毒邪有关。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本病“皆湿毒所为也”;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每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淫之为害也”;近代岳美中言:“狐惑病是温毒热性病治疗不得法,邪毒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的转变重症。”笔者现从毒邪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理分析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相关古籍及近年有关该病的研究文献,梳理该病的历史沿革,探析该病的病因病机,认为病因以湿热、毒邪为主,是重要的先导因素;瘀乃该病的发展主要趋势,是其关键病机。本病初期为湿热、毒邪侵入精室与肝脾肾,中期邪气过气入血导致邪瘀精室,伤及机体正气,后期邪衰正弱。湿热、毒、瘀三者有着各自的致病特点,且在本病病机演变中三者常常胶结兼杂致病。  相似文献   

14.
武继涛 《陕西中医》2011,32(8):1036-1037
目的:探讨从毒论治多发性硬化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了解毒邪与本病的关系及治疗方法。结论:毒邪在多发性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毒邪除外来之邪侵袭外,亦可见内生之毒,毒损脑髓是多发性硬化发生和反复复发的主要病机,解毒益髓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癫痫,祖国医学也称为“痫症”。本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痰邪作崇所致,《医学纲目》谓“癫痫者,痰邪逆上也”即是此意。本病的治疗多以平肝息风,涤痰开窍,镇心安神等法为主。兔脑散治疗癲痫病则是流传很久的民间验方,笔者听母亲口述后于1972年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家鹏  郭刚  王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5-2076
癌瘤之成 ,不论是由于气滞血瘀、或痰凝湿聚、或热毒内蕴、或正气亏虚 ,久之均能瘀积邪毒。病毒与正气相搏 ,表现为肿瘤患者的各种症候。但是 ,尽管病情变化错综复杂 ,邪毒介入病体却是本病根本之一。毒陷邪深 ,非攻不克 ,故常用有毒之品 ,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 ,即肿瘤防治之常用的“以毒攻毒”法。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善用攻法 ,他说 :“夫病之一物 ,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 ,或由内而生 ,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 ,速攻之可也 ,速去之可也。”肿瘤是邪毒瘀结于内 ,大多表现为阴邪之毒 ,所以 ,攻毒祛邪多用辛温大热有毒之品 ,取开解拔毒…  相似文献   

17.
尹龙  田金洲  时晶 《吉林中医药》2011,31(6):495-497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位在脑髓,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脑府气血逆乱,脑髓失养,致毒邪内生,脑髓受损,神机失用.早期病机与心、肝、脾三者失用有关,后期病机与肺、肾失于滋养有关.除瘀血和痰浊外,毒邪内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烁烁  胡小英  许华 《新中医》2014,46(5):33-35
许华教授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中医学湿温范畴,邪阻气机、湿遏热伏、邪漫三焦、邪盛毒瘀是该病病机特点。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要法,谨守病机,注重化湿,宣畅三焦,透邪达外,清热凉血,软坚散结,视湿热之轻重、病位之浅深、正邪之盛衰辨治。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当属中医学“疫病”范畴,病位主要在肺脾,正气不足为内在因素,“湿毒秽浊”为外在病因,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虚”。中医药防治COVID-19有独特的优势,其中芳香类中药显示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芳香类中药因其气味芳香的特性,具有避秽扶正、解表行气、祛湿和胃、开窍醒神、透络活血等多方面的功效,因而在COVID-19的预防及治疗阶段得以广泛应用。内服及外用芳香类中药具有突出且确实的疗效,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多途径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又体现了“治未病”及“内病外治”的思想。文章以温病理论为指导,提出芳香类中药防治COVID-19的作用机制及理论依据,研究临证应用思路及策略。诊疗过程中要重视“祛湿、透邪”,明辨湿邪寒热性质,恰当使用芳香类药物;辨明湿与温之孰轻孰重,重视因势利导,透邪外出;辨病位,即邪在上中下三焦所属的部位,注重脏腑功能和三焦气机;最后还要辨卫气营血浅深层次,采用芳香类中药干预COVID-19的发生发展。总之,文章旨在通过探讨COVID-19的证候及传变规律,继承发挥古人运用芳...  相似文献   

20.
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发病率高。毒损脑络理论认为人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蓄积变生毒邪损害脑络。笔者基于该病临床特点,认为“毒损脑络”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毒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络损是重要的病理变化,髓伤是最终的病理转归,“毒蕴—络损—髓伤”贯穿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始终。笔者认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分为邪蕴成毒、毒损脑络、毒败脑髓三个阶段,病位在脑络,病性为虚实夹杂,正虚、痰浊、瘀血、火热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伤及络脉。脑髓失于充养,神机失于调摄,最终致髓消或髓坏,神机失用,而出现认知障碍。本病的治疗总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法,注重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调和营卫,立足于“毒”“络”分阶段治疗,以期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