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髓系白血病属中医"虚劳""积聚""癥瘕""瘰疬"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邪毒内蕴骨髓;后天失于调理,邪毒入血伤髓。临床辨证为邪毒内蕴、气血暗耗,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毒瘀交阻、阴精亏损及毒瘀炽盛、阴阳两虚4型;分别选用自拟慢粒系列方进行治疗;临证应注意辨病辨证相结合,清热解毒贯穿始末;消癥积须清热解毒,正确掌握轻重缓急。  相似文献   

2.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3.
周贤  刘松林  樊讯  明浩  陈海洋 《中医杂志》2021,(4):289-291,302
总结梅国强教授辨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证经验.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核心病机为虚实两端,实者,或痰或瘀,阻滞气机,痹阻心脉;虚者,关乎心之气血阴阳虚损,临证务必全面收集四诊资料,详辨其虚实病机.同时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立法选方,如常见之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亏虚证、少阴阳虚水泛证,宜分别选用小陷胸汤、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临床研究成果丰硕,为促进和提高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本文用普赖斯定律根据文章重要性和影响力筛选出核心作者58位,主要论文142篇,其中关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观点有血瘀学说、瘀毒从化说、痰瘀学说、阳虚血瘀说、络病学说、心脾痰瘀相关说、热毒说以及络风说等。不同冠心病病因病机观点阐发的角度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痰浊、瘀血、毒、虚等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心脉,与肝、脾、肾、肺四脏有关,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尤其是心气血阴阳不足为本,痰浊、血瘀、热毒为标,痰浊、血瘀闭阻心脉,热毒损伤心脉,致心脉不通或心脉失荣而发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标本互为因果,因虚可致实,因实亦可致虚。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补充西药之未备。通过分析梅国强教授临床经典案例,结合其学术思想进行经验总结。梅教授辨治本病从痰、瘀、虚三个核心方面着手,常从痰热互结、痹阻心脉;痰瘀痹阻、枢机不利;气阴两虚、心脉痹阻等证型考虑,临床常用小陷胸汤加味、柴胡温胆汤、生脉散加味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展到4期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毒3个方面,虚证突出表现为肾阳亏虚,瘀侧重于癥瘕瘀结,毒则多为湿毒内蕴、浊毒上逆。虚为病机根本,瘀、毒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总体治疗原则为“补肾、活血、排毒”,补肾活血以治本、逐瘀排毒以治标,临证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痰瘀毒互结证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阐述古代及现代医家对于痰瘀毒互结证的理论认识及研究;基于生物学基础研究,分析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斑块温度、交感神经兴奋与痰瘀毒互结证的重要关系;通过临床研究,阐述痰、瘀、毒三者并治之法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总结各家临证实践,从病因病机、证候特征、治疗原则、治法方药及关键药物方面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痰瘀毒互结证,以期为冠心病的诊治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9.
根据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的特性以及临床表现的双重性,认为其病机为邪毒与营血相抟,结成癥瘕,终成正虚瘀结之虚实夹杂证,表现既有因虚劳而致的脾肾精气之不足,又有血实瘀结之盛候,治疗总以补虚化瘀为主旨。  相似文献   

10.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2.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是内科常见、多发病,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气血不足、阴阳亏虚为本,寒凝、气滞、痰浊、血瘀、瘀毒、热毒为标。邪实致心脉不通,正虚致心脉失荣,则发为胸痛。目前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一般分为两种:复合证和单个证素,在临证时,应结合实际,两种分型辨证使用,运用"病证结合"思想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能更加贴近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癥瘕积聚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病证概念。从古代文献入手,探讨了癥瘕积聚的含义、病位、瘕聚与癥积的区别与统一,分析其病证范围:在人体全身范围内,以气痰瘀互结为主,具有"有形可见"或者"假物成形"特点的结块,都有被纳入其病证范围的可能。其中肥胖、痤疮、早期血管病等属瘕聚范畴,恶性肿瘤、脏器末期纤维化、陈旧性梗死灶等则属癥积范畴。根据痰瘀互结酿毒,入络成坚的关键病机,提出软坚散结是癥瘕积聚的首要治则。常用中药包括软坚散结类、针对致病因素类和通络类。  相似文献   

15.
总结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等,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和瘀血较为常见。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介绍张磊辨治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运用"审证求因"的中医思维,总结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病机为湿热蕴毒、内外合邪,风痰阻络、浊瘀互结以及五脏虚损、元气败衰;通过详辨湿、瘀、痰、风之病邪性质,细察脏腑经络之病位深浅以及精审虚、实、盛、衰之邪正关系,将本病分为湿浊淫筋型、风痰阻络型、痰瘀互结型、瘀热壅阻型、脾虚毒蕴型以及肝肾亏虚型论治。  相似文献   

17.
痰浊、瘀血为冠心病主要病理基础,痰瘀互结贯穿冠心病发生发展始终,本文首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现代生物学基础等方面浅谈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中,细胞凋亡为影响冠心病最终转归、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内质网自噬是调节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本文以细胞凋亡为切入点,初探内质网自噬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祛痰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患者精神情志因素以及气候环境因素,防治并用,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观察,探讨从痰瘀互结辨治抑郁症的理论依据及辨治证、法、方、药,认为痰瘀互结是抑郁症一重要病因病机,从痰瘀辨治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化痰逐瘀是抑郁症重要治法,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血瘀证机理研究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冠心病血瘀病机为寒凝致瘀、气滞致瘀、痰浊致瘀。从四个方面,即: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小板形态和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等论述冠心病瘀证的病理实质。认为寒凝、气滞、痰浊、热结均可使血液凝涩,血行迟滞,使心脉痹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