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状况及其与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两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阴性标本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HBV DNA检测,收集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及HBV DNA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两种ELISA检测均为HBsAg阴性的标本有29 890份,其中31份为HBV DNA阳性。31份HBsAg阴性的HBV 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检测,发现其中3份为HBsAg假阴性标本,另28份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份标本中有2份(7.1%)为疑似"窗口期"感染,26份(92.9%)为疑似"隐匿性"感染,经核酸检测后HBV残余风险可降低9.37/万。26份隐匿性感染标本中乙肝血清学以HBsAb、HBcAb共阳性及单独HBcAb阳性两种模式为主;HBsAb阴性组的HBV DNA载量水平显著高于HBsAb阳性组(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者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依然存在,感染状况多以隐匿性感染为主。核酸检测的应用能提高血液的安全性。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呈现特定的血清学模式,其中HBsAb阴性人群可能存在较高的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献血者感染标志物含量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金华市中心血站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定量检测乙肝五项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并按照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进行分组比较感染标志物含量。结果共检测46 324例标本,发现HBV DNA阳性124例,阳性率0.27%,平均HBV DNA浓度(1.82±0.94)lgIU/mL。其中,HBsAg阴性组64例、HBsAg阳性组60例。HBsAg阴性组HBcAb阳性率为93.75%,主要以HBeAb(+)+HBcAb(+)及单独HBcAb(+)血清学模式为主,HBcAb平均浓度9.01(6.10,11.51)PEIU/mL,HBsAb平均浓度为3.18(1.06,14.86)mIU/mL,HBV DNA平均浓度为1.33(0.90,1.70)lgIU/mL。HBsAg阳性组HBcAb阳性率为100%,主要以HBeAb(+)+HBcAb(+)模式为主,HBcAb平均浓度14.85(9.90,18.48)PEIU/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献血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意义。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对2011年1~12月在常州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酶免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做核酸检测。在核酸筛查阳性标本中,对核酸确认阳性但乙肝"二对半"检测均为阴性及核酸确认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2011年共收集血液标本46 216份。核酸检测标本共17 220份,其中HBsAg酶免检测阴性标本17 215份,单试剂阳性标本5份;经核酸筛查HBV阳性26份,确认阳性20份,阳性检出率和确认阳性率分别为15.1/万和11.6/万,HBV ELISA漏检率为8.7/万。对符合条件的13份标本进行追踪检测,4例标本HBsAg阴性转阳性,2例标本HBV DNA追踪检测转阳性而HBsAg始终为阴性。结论血液筛查HBV,应用核酸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灵敏度、缩短"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感染状况和经ELISA法筛查HBsAg后经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为选择合适的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两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HBsAg进行筛查,同时用一种核酸检测系统检测标本中HBV DNA,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筛查献血者44 2567例,HBsAg阳性1 894例,阳性率0.428%;对68 662份标本进行核酸扩增检测,检测出45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标本,HBV输血残余风险为0.066%。结论现有的ELISA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增加核酸检测能降低HBV输血残余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 HBcAb 阳性标本16830份,根据 HBcAb 的 cut off 指数(COI 值)将其分为3组:1.0~<9.0组、9.0~<11.0组、≥11.0组进行统计分析。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均阴性且 HBcAb 的 COI 值大于或等于11.0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检测。结果COI≥11.0组标本 HBsAg(+)HB-sAb(-)检出率(13.84%)明显高于其他表现形式(P <0.05);COI 值为9.0~<11.0组各 HBsAg、HBsAb 表现形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I 值为1.0~<9.0组标本 HBsAg(+)HBsAb(-)检出率(0.5%)明显低于其他2组(P <0.05)。HBsAg(-)HBsAb(-)且 COI≥11.0的标本304份,其中 HBV DNA 阳性64份,阳性率为21.0%。结论HBcAb 检测中,COI≥11和1.0~<9.0可分别作为判断 HBV 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的参考指标,临床应用时应联合 HBV 的其他实验室标志物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日常工作中HBsAg漏检情况,为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从临床检测备份管随机收集400份经国产A品牌全套试剂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其中HBsAg呈阴性结果的血清标本,按HBsAb检测结果分成HBsAb阴性和阳性两类各200例,双份分装-20℃冻存;增加B,C另外两种国产ELISA HBsAg试剂及美国超敏MONOLISA HBsAg ULTRA试剂,共四种试剂同时复检HBsAg,阳性标本行双份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取均值.结果 A,B,C三种国产试剂复检HBsAg结果一致阴性,美国超敏MONOLISA HBsAg ULTRA试剂从HBsAb阴性标本中检出5例HBsAg阳性,从HBsAb阳性标本中未检出HBsAg阳性结果.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均小于500 copies/ml,其中400~500 copies/ml 1例, 100~200 copies/ml 2例,10~100 copies/ml 2例,未发现低于检测下限结果.结论 国产常规ELISA HBsAg试剂灵敏度普遍偏低、容易漏检;漏检标本多来自HBsAb阴性个体;漏检个体可能和隐匿性HBV感染相关,临床应重视长时间HBsAb阴性个体的HBVM定期复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HBsAg不同状态下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献血者HBV血清学标志物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5月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且ELISA检测HBsAg-/初筛HBsAg+复检阴性/单试剂HBsAg+标本,TMA鉴别非反应性标本加做罗氏PCR单人份复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66份标本,HBsAg-/NAT+标本55份,抗-HBc阳性率为87.3%(48/55),抗-HBs、抗-HBc 2项阳性率为43.6%(24/55),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45.5%(25/55),单项抗-HBs阳性率为10.9%(6/55)和全阴性占比1.8%(1/55);酶免初筛HBsAg+复检阴性/NAT+标本7份,抗-HBc阳性率为100%(7/7),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71.4%(5/7);单试剂HBsAg+/NAT+标本4份,HBsAg、抗-HBs、抗-HBe、抗-HBc 4项阳性率为50%(2/4),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100%(4/4)。TMA鉴别非反应性且抗-HBc-标本PCR单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单项或HBcAb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二项阳性,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和HBV载量测定,了解HBV携带及病毒复制情况。方法 ELISA检测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选取1 098例HBcAb阳性、966例HBeAb和HBcAb二项阳性样本及832例HBV标志物全阴性标本为对照,用化学发光法定量复检HBsAg,并用PCR的方法检测HBV载量。结果 1 098例HBcAb单项阳性检测出HBsAg定量436例(39.7%)、PCR-DNA230例(20.9%);966例HBeAb、HBcAb二项阳性的标本分别定量检测出HBsAg定量387例(40.1%)、PCR-DNA 212例(21.9%),HBV标志物全阴性的HBsAg定量和PCR-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时,若只HBcAb阳性或HBcAb与HBeAb二项阳性,仍可检出表面抗原和病毒的复制,需做进一步的检测,以免漏检,造成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血液经酶免疫法(EIA)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后经血传播HB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 采用国产和进口两种EI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罗氏诊断COBAS Ampliscreens NAT血筛系统检测EIA检测合格标本中HBV DNA,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半套式PCR检测,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病毒基因亚型分析.结果 共筛查1998~2008年的献血者232 305例,发现HBsAg阳性2 999例,阳性率为1.3%;对2002~2007年EIA检测合格的113 639例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检测出13份HBV DNA阳性、HBsAg阴性的献血者血液,HBV残余风险高达1.1/10 000.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经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献血者HBV、HCV、HIV的单人份核酸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Procleix ULTRIO Assay和Procleix TIGRIS System进行献血者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以了解ELISA法筛查的HBV、HCV、HIV漏检率,同时对ID-NAT和汇集NAT(MP-NAT)模式进行比较。方法在进行2次ELISA法筛查的同时,应用ULTRIO试剂在TIGRIS系统上行ID-NAT检测,对有活性的标本再分别进行HBV、HCV、HIV的鉴别测定,对ID-NAT阳性标本再进行8个(MP-8-NAT)和16个(MP-16-NAT)样品的模拟混样检测。结果在10064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10例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ELISA法筛查漏检率为0.99‰,该10例标本经鉴别实验确定为HBV DNA阳性;共检出28例ELISA法阳性、ID-NAT阳性标本,其中HCV6例、HBV22例。将28例ELISA法阳性、ID-NAT阳性及10例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进行8个、16个样品模拟汇集,结果 MP-8-NAT、MP-16-NA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下降为78.6%、75.0%和30.0%、20.0%。结论 2次ELISA法血清学筛查模式存在较高的HBV漏检;ID-NAT的灵敏度高于MP-NAT,对于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MP-NAT存在很高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电化学免疫发光法(ECLIA)联合核酸检测(NAT)定量法在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28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血液样本行NAT检测,先行混合检测,后行拆分检测。选取拆分检测为初检ELISA HBsAg-/NAT+的血液样本行NAT定量检测,NAT定量检测为阳性的血液样本进一步行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结果经ELISA检测,22843例血液样本中HBsAg阳性65例,HBsAg阴性22778例。将ELISA检测为HBsAg阴性的22778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检测,经混合检测,27个混样池为阳性;经拆分检测,29例血液样本呈HBV-DNA阳性。对29例初检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进一步行NAT定量检测,阳性率为65.52%(19/29),其中5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4例HBV-DNA病毒载量<20 IU/mL。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检测,HbsAg、HBeAg全阴,HBsAb阳性3例(15.79%),HBeAb阳性7例(36.84%),HBcAb阳性15例(78.95%),血清模式为全阴5例(26.32%),单纯HBcAb阳性7例(36.84%)。19例ELISA HBsAg-/NAT+血液样本经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4例处于窗口期,15例处于隐匿性感染期。结论血站血液样本初检中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NAT检测可在大量ELISA阴性样本中快速筛检出HBV-DNA阳性标本,ECLIA联合NAT定量检测可帮助献血者明确自身HBV感染状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24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M的定性检测及HB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83例(大三阳),其中77例(92.78%)为HBV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150例(小三阳),其中78例(52.00%)为HBV 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定量检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的患者体内HBV DNA阳性率为96.55%,且81.60%的HBV DNA在1.0×105~1.0×108copy/mL。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HBV-M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HBV感染特征及经血传播HBV感染的残余风险。方法用2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用罗氏Cobas Taq Screen MPX Test试剂检测ELISA检测合格标本中的HBV DNA,对HBV DNA阳性献血者用血浆袋标本进行进一步补充实验和确认检测。结果 50 629例献血者标本中,HBsAg2次检测均为"灰区"者1例,占0.002%,1阴1反应性或灰区者59例,占0.116%,均为阴性者48651例,占96.09%。41份两遍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标本中化学发光检测其中5份为HBsAg假阴性标本,另36份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36份中有5份(13.9%)为疑似"窗口期"感染,31份(86.1%)为疑似"隐匿性"感染。HBsAg ELISA检测后HBV残余风险约为10.98/万,经核酸检测后残余风险约为2.88/万,可降低8.10/万,降低的残余风险中87.90%为隐匿性感染风险。结论 HBsAg ELIS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但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核酸检测的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乙型肝炎在血液筛选中的作用.方法 用这两种方法对30 561份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单独阳性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学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结果 ELISA检测阳性标本共62份,检出率为0.20%,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为36份,占0.12%,ELISA双试剂阳性为26份占0.08%.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共检出44份,检出率为0.14%.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阴性的标本共检出6份.ELISA双试剂阴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1份,经鉴别17份HBV阳性,3份阴性,1份因血清量不足未作鉴别.ELISA、核酸均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3份,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0份.结论 核酸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ELISA的漏检情况,降低输血相关乙型肝炎的传染,且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互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唾液HBV DNA检测的流行病学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 DNA.对114例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114例慢性HB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28.1%和47.4%,阳性者平均HBV DNA含量分别为6.37±0.95和8.18±1.54(拷贝数/ml的对数),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唾液HBV DNA含量与血液含量高度正相关(r=0.918).血液HBV DNA阳性者的唾液阳性率为59.1%(32/54).血液HBV DNA阴性者唾液阳性率0.00%(0/60).血液HBsAg(+)、HBeAg(+)者的唾液HBV DNA阳性率为100%(20/20).血液HBsAg(+)、HBeAg(-)者的唾液HBV DNA阳性率为15.1%(11/73).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尤其是HBeAg阳性者和血液HBV DNA阳性者的唾液含有HBV,可能有一定传染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OBI)的血清学分布特征。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血站2017年3月1日~12月31日、采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HBsAg检测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5 984例,用常规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将得到的核酸检测为HBV DNA反应性标本,采用化学发光"两对半"和核酸定量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和献血者统计资料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得到HBsAg~-/HBV DNA+/HBcAb+的样本26例,可能为OBI标本,其中HB sAg~-/HB sAb~+/HBcAb+及HBsAg~-/HBsAb~-/HBcAb~+为OBI的主要血清型模式,这两种血清型各占总数的30.8%和50.0%。HBsAb100IU/L标本占总例数的11.5%(3/26),HBsAb为(20~160) IU/L的例数为6例,占总例数的23.1%(6/26)。梯度稀释HBV DNA标准品的浓度(3.15 IU/mL、4.2 IU/mL、6.3 IU/mL、8.4 IU/mL)的核酸检测对应CT值依次为41.14、37.45、36.23、35.04。OBI感染率在男性和女性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分布上,随着岁数增大而呈现升高趋势。结论增加核酸检测会降低单纯采用两遍ELISA法检测HBsAg造成的输血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OBI的检出,提高输血安全。鼓励抗-HBs滴度较低的健康献血人群适时注射乙肝疫苗,降低乙型肝炎的输血传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常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V筛查中ELISA HBsAg阴性/核酸扩增检测(nu c l e i c ac i d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NAT)HBV DNA阳性的情况,确保输血安全。方法:经2种不同的ELISA试剂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标本,采用罗氏或者科华核酸检测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的6人份混合样本(POOL),混样阳性的POOL再进行拆分检测,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拆分阳性的标本检测乙肝标志物5项,并对所检出乙肝标志物5项结果全为阴性的血液进行追踪。结果:48 635份2遍ELISA阴性的献血者标本混检11 016个POOL,混检阳性的POOL数为66个,经拆分为HBV DNA阳性的POOL数为40个,未检出HCV RNA和HIV RNA,NAT总有效拆分率为60.61%,NAT检测出的标本阳性率为0.08%。针对上述HBV DNA阳性的血液,用化学发光再次检测乙肝5项,有7份标本五项全阴;其余为6份抗-HBs+、6份抗-HBs+/抗-HBc+、4份抗-HBs+/抗-HBe+、7份抗-HBc+/抗-HBe+、10例抗-HBc+。追踪其中4份乙肝5项检测结果全阴的血液,HBsAg均由阴性转为阳性。结论:NAT能在ELISA阴性的标本中筛检出HBV DNA阳性的标本,减少窗口期乙肝和隐匿性乙肝的发生,进一步保证了血液的安全。ELISA HBsAg阴性/NAT HBV DNA阳性的献血者中以隐匿性乙肝为主,为输血残余风险的主要隐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HBsAg阳性而核酸检测(NAT)结果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确认检测,以评估不同检测策略的优劣,以期为降低HBV输血感染风险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ELISA试剂进行无偿献血者的HBsAg筛查,同时用TMA技术进行HBV DNA检测,将ELISA法HBsAg阳性但TMA法HBV DNA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中和确证实验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在47 004份标本中,共检出226份HBsAg阳性且HBV DNA阴性的标本。对其中161份标本进行了HBsAg中和确证实验,43份确证阳性,确证阳性中2种ELISA试剂均阳性占37份,ELISA试剂1单阳性标本和ELISA试剂2单阳标本各为3份,其确证阳性率分别为3.7%、9.1%。ELISA法单试剂检测HBsAg阳性结果的比例占到了HBsAg不合格血液标本的70%,但ELISA试剂1和ELISA试剂2的假阳性率分别高达96.3%和90.9%。对血液检测模式进行了筛查效果的评估,"1遍NAT+1遍ELISA"筛查模式检出率为0.094%,"2遍ELISA"筛查模式检出率为0.01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133份进行了HBsAg中和确证实验的标本实施了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两对半检测,抗-HBs、抗-HBe、抗-HBc在ELISA结果阳性的不同情况中,其阳性比例呈现不同趋势,抗-HBc阳性率最高。结论 "1遍NAT+1遍ELISA"筛查策略比原有"2遍ELISA"筛查策略更能保障血液安全。由ELISA假阳性导致的献血者被错误屏蔽的问题,需要我们建立献血者归队策略,并制订科学有效的检测步骤和流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其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模式,分析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HBV DNA。结果 100 281例HBsAg阴性献血样本,HBV DNA检测总阳性率为0.71‰,在HBVDNA阳性的献血者中,单独HBsAb(+)阳性的模式比例是6.56%,乙肝5项均为阴性的模式组和HBsAb(+)、HBcAb(+)模式组分别占18.03%和13.11%,HBeAb(+)、HBcAb(+)模式组占14.75%,HBcAb(+)模式组占27.87%,HBsAb(+)、HBeAb(+)、HBcAb(+)模式组占19.67%。结论 HBsAg阴性的血液仍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复制,核酸检测(NAT)能增加血液筛查的检出率,降低输血残余风险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衡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筛查血液,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的效果。方法采用2种ELISA试剂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8462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大部分经检测无反应性/待查(单试剂阳性或者灰区)的标本计77610例,采用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进行HBV/HCV/HIV三项核酸检测;对核酸HBV反应性标本做乙肝两对半补充实验。结果经核酸检测的77610例献血者血液标本,反应性比率为0.278%(217/77610),其中检出HBVDNA216例,HCVRNA0例,HIVRNA1例,低于血清学HBsAg、HCVAb、HIVAb/Ag三项总的检测阳性率1.81%(1 533/84 622)。核酸反应性标本的HBcAb+/HBsAg–为41.15%(86/209),远高于一般人群中HBsAg阴性人群的HBsAb检出率17.1%(22/129)。结论目前衡阳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能有效保障血液安全,而建立长期的低危献血者队伍,能从源头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